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53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docx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与思考含附件

2013年教育学会论文

小学品德学科

小学中段年级品德教学中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思考

——以三年级上册《热闹非凡的超市》为例

【摘要】本文从中段年级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入手,从目标制定、过程操作和成果展示交流等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视野下项目学习应用的契合度与可行性,重构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项目学习应用的实践操作框架,以《热闹非凡的超市》为例剖析了此操作框架应用中的实践案例;最后联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项目学习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项目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段年级重构应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并例举了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小组学习等几种主要方式。

项目学习与上述四种教学活动方式一样,都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新型学习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相关领域对项目学习模式进行探讨,一是为了更好地响应区域关于“提升小学品德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倡议,二是为了甄选并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践活动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程强调实践性:

“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在课程容的第四板块——“我们的社区生活”,《标准》不仅为中高年级小学生提供了11大方面的例,还建议开展查阅、调查、访问、收集、观察、考察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反映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以三年级上册《热闹非凡的超市》为例——可以发现,其实我们身边的老师早已解读并积极落实上述理念、方式及其精神,当然也存在诸多困惑与问题:

【案例1】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七彩的社会生活-2.热闹非凡的市场

通过对临平、塘栖学区近十所小学近30名相关任课教师的访谈及实地翻阅,大多数的教师习惯性地、不约而同地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如右边方框):

相应的,他(她)们也会采用并履行近似的2课时教学步骤(如左下方框):

考察并分析上述教学目标和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不足甚至误区:

首先,从目标设置来看,存在低估学情或高估学情并存的矛盾现象,譬如知识目标设置因循守旧,忽视了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以及教育的基础性——以笔者所在的xx小学(隶属城镇)为例,通过与家长、学生谈话,我们了解到三年级的孩子对本地区各种商业场所的了解程度、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早已超越了上述目标制定者的认知围。

试问,孩子已经掌握的技能、已经应用的常识,还有必要我们再去教授一遍吗?

又譬如实践性目标的知行不一,导致“文明购物、合理购物”的结论仍旧停留在抽象的字面意义上——正如《标准》所强调的,“文明购物、合理购物”这种基本道德品质作为一个短期目标(一节课的目标)吗?

一两节课、一两次访谈、一两个板书就能达成吗?

我们是不是需要认识到,“文明购物、合理购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要在实践过不断践行逐步达成的目标吗?

其次,从实践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缺少必要的、清晰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的探究活动存在走形式、重结果的低效状态——譬如教师提供的调查表是否适合三年级学生?

怎样才能尽可能地保障这次调查任务的完成?

此次调查仅仅是为了获得如何购物、如何安全购物的结果吗?

基石不存,谈何高屋建瓴?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限制实践效度的问题:

譬如对购物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合理交往等能力方法的习得上,缺少举一反三的充分实践机会;譬如教学过程设计上缺少对社会生活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关注度……

第三,从成果展示交流的角度来看,譬如教学评价缺少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与态度的关注,使得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养成依旧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上;譬如成果形式过于划一、单调,无法体现学生因为个体差异而可能生成的不同层次的经验与感受分享;整堂课更多地是在关注学生购物过程的得与失,未能给予学生在应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技巧时的适度评价。

二、项目学习模式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重构与应用

(一)什么是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的实际操作,从而在实践体验、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

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尤其是面临小学中段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更为简要的理解为“是一种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如摄像、录音、信息技术)和研究方法(调查、访谈等等)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探究行动”。

旨在“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建构性学习模式,它的要素特点(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决定了其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设置及有效达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项目学习的“容”要素有利于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

项目学习的容强调与学生个人的兴趣一致,强调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完整的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断,即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度研究、有能力研究的知识。

因此,认识到项目学习“容”要素的涵有利于促进教师不再为目标而目标,不再为教学而目标,而是能够尽可能站在儿童的视角,反映儿童的生活需求——譬如超市中各类不同的商品可能对儿童自己造成的不尽相同的利益损害,从而促进儿童真正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商品,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商品,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商品。

2.项目学习的“活动、情境”要素有利于本课程的探究活动走向深入

项目学习中的“活动”要素具有挑战性、建构性和个性化等特征;“情境”要素具有促进合作、促进掌握技术工具等益处。

在“超市”这一特定的社区环境中进行项目学习活动,学生不仅仅要面对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的挑战,同时也少不了面对人际交往乃至防止冲突、解决冲突的挑战。

此时此刻,“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探求结论的方式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只是结论更有价值。

”再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必然贯穿始终”,学生的生活体验、道德成长逐渐走向深入。

3.项目学习的“结果”要素将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提供丰富的选择

项目学习的结果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或活动结束时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所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如商品选择、货物辨识、小组合作、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等等。

“整个过程必须为学生留下思维和行动的足迹,而不是将过程和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

”这将使学生在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的时候,不再局限于浅显的购物学问、或干脆是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书面总结”,多样化的真实体验衍生丰富多彩的成果与感受,同时也将这种体验和感受上升为“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二)模式的重构

相对于理想教学状态下项目学习模式——譬如更侧重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项目学习,作为中段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项目学习活动,不仅要充分体现《标准》所强调的“良好公民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还要遵循中段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项目学习的固有模式进行调整、重构,使其更符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其更适合学生与课程的良性发展需求。

一般来说,项目学习模式包括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五大环节。

而在本次借鉴应用过程中,我们依据上述思考,遵循“先做后导”的教学理念,将上述五大环节予以调整并重构,即指①依据菜单选择目标、②辅助制订调查计划、③引导分组探究、④课余成果制作和⑤汇报展示交流等五个阶段(如下图1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项目学习操作框架)。

 

图1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项目学习操作框架

其中活动评价与反思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开始与结果),活动评价则主采用“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重视探究过程和日常行为”。

从图1可以看出,外环是看得见的外显行为,可以透过人为的机制去让学习者逐步进行,完成学习任务;而在环的部分是学习者隐的心智学习历程,包括制定计划、实践操作、反思评价。

环外环相互影响,环的思考引导外环的行动,外环的行动结果会反馈到环的思考。

这五个阶段中,提供目标菜单和辅助制订调查计划两个阶段的课堂教学预计用1-2课时,汇报展示交流的课堂教学预计1课时;引导分组探究和课余成果制作两个阶段建议在教师和家长协助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1.依据菜单选择目标

依据菜单选择目标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共同完成项目学习的主题容与目标的选择,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通过访谈、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容以及他们的学习起点、学习态度;

✧教师依据学情,参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相应学段教材各单元主题进行筛选、归类与重组,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目标菜单;

✧学生选定主题容,师生共同明确活动目标;

✧教师督促和激励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兴趣转移,允许学生偏离探究方向,但同时不迁就或放任学生的兴趣,直到探究活动结束。

2.辅助制订调查计划

在确定了项目学习的主题容与基本目标之后,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制定一个简要的调查(探究)计划,具体操作如下:

✧在教师的辅助下逐渐明确调查目的、容、对象、时间、地点、陪同人员(或监护人);

✧在教师辅助下,小组讨论,各成员说说自己的特长与可能存在的资源(譬如家长或亲属的职业、兴趣、特长等等),并以此为依据初步分工;

✧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简要的活动计划,计划中的要素除前两项中包含之外,还应引导学生逐渐明确调查访谈中的提问容;

✧引导学生明确调查访谈的基本礼仪及注意事项,建议模拟调查访谈,并相互质疑、提升;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直到探究活动结束。

3.引导分组探究

这一阶段,学生将依照计划在特定的社区环境中开展实践探究,家长或监护人将履行应尽职责,教师应适时、适地地做好联络与指导工作。

✧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地域、兴趣、亲疏、长辈资源)进一步明确分组,必要时协调重组;

✧学生按计划深入特定社区环境进行调查访谈,及时记录、保存,在家长或教师帮助下适当调整;

✧在教师帮助下,对已有材料(视频、图片、照片、文字等)进行整理、选择和归类;

✧拓宽小学生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持续进行。

4.课余成果制作

成果制作是项目学习区别一般活动教学的典型特征,有时会与活动探究交融在一起。

成果的形式不定,如视频、图片、照片、文字等等。

✧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成果制作,提倡朴素、合理;

✧小组合作,为展示交流做准备;

✧教师依据学生的过程表现以及成果制作情况准备展示汇报交流的教学预案;

5.汇报展示交流

这一阶段教师依据学生的过程表现以及课时需求开展课堂教学的展示交流活动,小组及个人相互进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分享成败得失带来的教训与喜悦。

同时,通过交流,在项目学习中真正需要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教师依据前一阶段的准备调整预案,并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提倡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鼓励学生拓展延伸,尝试采取辩论会、研讨会、拓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方式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三)应用案例的分析

从2012年11月5日至11月17日,笔者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热闹非凡的超市》,应用重构的项目学习模式带领302班的学生开展调查探究活动,本次活动分成三课时完成(不包括引导分组探究和课余成果制作两个阶段),其具体流程如下(图2)。

 

图2《热闹非凡的超市》项目学习流程

1.依据菜单选择目标和尝试制订计划

(1)调查访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与态度(课外时间)

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活动,意味着教师也在同步实践与体会。

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不定期谈心、问卷调查以及家访等多种形式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起点与态度:

譬如是否有去超市的经历、是否有独立购物的经历、是否有调查访谈经历、家长是否有传授购物常识等等。

(2)选定目标、制订计划(课堂教学、1课时)

11月5日,xx实验小学302教室,笔者执教《热闹非凡的超市》第一课时,旨在帮助学生选定目标并制订活动简要计划。

从现场来看,由于教师初次运用项目学习模式进行品德教学,对重点、难点估计不足,使得该课时未能按原计划完成——但笔者及时作出调整,再补充一课时予以修改、补充(详见附件2《热闹非凡的超市》第1课时)。

2.交流并修改活动计划

11月7日,xx实验小学302教室,笔者执教《热闹非凡的超市》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实地情境,本次教学在第一次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情境营造、环境模拟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详见附件3《热闹非凡的超市》第2课时)。

3.引导分组探究

从11月7日到11月12日,302班8个小组在家长的陪同下按照计划前往临平镇上的沃尔玛、家乐福、中都、银泰百货、世纪华联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超市等场所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各组平均不少2次经历。

由于部分家长的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工作得以更为顺利地开展,尤其突出的是活动过程中材料搜集工作。

4.课余成果制作

11月13日起,孩子和家长一起开始整理资料,进行成果制作。

城镇家长及其孩子的积极态度与良好素养在活动中再一次体现。

成果形式多样,有视频、PPT、小报、配图日记等等;成果主题也比较丰富,有反应探究历程的“微视频”,有反应趣事的“花絮剪辑”,也有图文并茂的鲜活文字……

5.汇报展示交流(课堂教学1课时)

11月15日下午,我们邀请了部分家长和老师在302班举行了主题为“热闹非凡的超市”的成果展示课(详见附件3《热闹非凡的超市》第3课时)。

从上述案例(附件1、2、3)可以看出,虽然此次在品德课程中应用的项目学习经过了一定的修改与重构,以期更符合品德课程的课程特性,更符合中段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操作实践也因其流程固定、程序规而便于师生根据品德课程单元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便于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把握和控制。

但是,项目学习案例应用也有其局限性,即借用这一学习流程的项目学习案例通常为同一种类型的主题,若无其他学习方式补充,往往会出项同一类型的主题过多的重复使用的现象,这容易使学生失去新鲜感,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三、项目学习模式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的思考

项目学习更强调操作与实践,它应用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其《标准》强调的综合性、实践性自然契合,虽然还是初期尝试,但对于“提升小学品德教学目标有效性”,对于丰富品德课程实践方式的功效还是很明显的。

因此,从继承、发展并规的规律来衡量,我们有必要对上述理念及具体实践进行成效分析和反思展望。

(一)成效分析

相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其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品德与社会及人;同时,也为了便于理解、归纳,对于本次项目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成效,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

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

1.有利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丰富和拓展

首先,项目学习模式的重构应用,使教师能更容易、更灵活、更有效地把握并落实教学目标。

在《热闹非凡的超市》一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的制订不在以《标准》或者各级各类参考资料作为最终依据,而是秉承《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更关注课程本身与学生身心发展及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度。

对比应用前后的两次教学目标的制订,正是因为后一次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建筑在了项目学习的操作思路之上,使得教学目标更具操作性、更具指向性、更具层次感。

这样的改变不仅易于营造轻松的品德课堂教学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其次,项目学习模式的重构应用丰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与途径。

因为项目学习具有流程固定、程序规的特点,家长这一人力资源在本次探究过程中成为一大助力、一大亮点。

基于《热闹非凡的超市》的探究主题浅显易懂、小组分工量力而行、实践过程有据可依,即便是不具有任何教育专业背景的家长,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知识,在几个相对固定的阶段中承担起监护者、引导者、陪同者等多重角色。

这大大缓和了教师可能疲于应付的校外指导压力,同时也为扩展指导空间提供了现实可能。

这显然不等同与习惯意义上的物质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这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资源、鼓励孩子亲社会行为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再次,项目学习模式的重构应用为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型提供了选择。

体现在本次探究过程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这样几个改变:

其一,教学时空改变了。

教室、家庭、超市、社区,只要主题确立了,何处不是课堂?

其二,探究指向改变了。

苍白的说教减少了,平面化的“书本世界”缩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三者在一堂课中的比例较之传统品德课堂明显发生了变化。

其三,课堂教学中支配者、被支配者的角色、地位和围改变了。

譬如家长的实质介入、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等等……而这些课程元素的逐渐改变最终也促成了品德课程课型的变化、衍生:

譬如侧重于方法指导的、课前准备指导的、工具应用指导的、成果制作和展示指导的……

2.有利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本次项目学习的应用及指导,笔者感触最深的,是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带来的之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几方面的冲击。

第一,通过《热闹非凡的超市》的3课时教学,笔者发现自己在品德课堂中的主导“戏份”越来越少了,但是,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越来越主动。

尤其是在第3课时,笔者俨然成了一名隐身人。

往常在书籍上、专家嘴里的说辞——教师角色转变,在这一次活动指导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无疑的,这大撼动了我近二十年的几乎墨守成规的教学观。

第二,项目学习的重构应用,适时地为品德课程的授课教师提供了新型教学手段,就好比是为我们添加了一件武器,一根既可以披荆斩棘又助于攀登陡峰的拐杖。

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项目学习的同时,对教师自己而言,也是一次亲历体悟、应用验证的学习过程。

这一向规化、程序化的学习方式对于品德课程的授课教师努力践行《标准》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理念大有裨益。

第三,教学评价的脸悄悄的变了。

笔者似乎也是在忽然之间发现,品德课堂中原本那种有口无心的、抽象的、模糊的评价渐渐少了,渐渐清楚起来,似乎像脸蛋一样看得见、摸得着了。

参照《标准》的倡议,本次项目学习的重构应用首先关注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因此,教学评价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

在规化、程序化的探究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体验越来越深,学生的资料越来越厚,学生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不管是纵向角度还是横向角度,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不管是量化还是非量化,家长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于评价,都是有话可说、有证可供、有据可依。

3.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

项目学习的容来源于学生生活,活动情境模拟于生活更或置身于真实生活情境,其本质就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不期待外来酬赏而且是主动的助人行为(巴特尔语”),它有利于孩子身心各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能帮助孩子更快地摆脱自我中心,增进孩子对社会及他人的理解和认识,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丰富孩子的社会情感。

我们可以看到,在《热闹非凡的超市》一课中项目学习的重构应用,学生的合作技能渐渐熟悉,学生的自控能力明显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热闹非凡的超市》一课中,项目学习模式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展露无遗,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道德情感积累,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反应。

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课课外浑然一体。

学习的外在兴趣有效转化为在动力,进而促进了思想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明显进步。

(二)操作反思

当然,我们目前只是处在项目学习重构应用的初始阶段,不管是对于品德课程,还是对于授课教师和学生,都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提高:

1.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重构应用项目学习,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撑方可得以完善,譬如教师角色转换,学习资源、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教师角色转换后的能力支持最为紧迫,并建议设置品德课程专职教师等等。

2.项目学习作为基于国外理论模式而来的一项新型学习方式,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与改进。

本次探究活动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修改、重构,但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项目学习的操作流程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3.和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以及小组学习一样,项目学习是品德课程主要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考虑到执行力等因素,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项目学习的应用不仅要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同时还要考虑到因课而异,尽量克服其过程费时的弊端。

……

参考文献

[1]晓朱迅.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2]方凌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思考.

[3]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师大学.2013.

[4]省教育厅教研室.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育.

附件1、小调查活动计划表

Xx小学品德课程小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

时间:

活动主题

填表人

活动目的

小组成员

活动方式

小组分工

(比如小组小组长、噪音管理员、记录员、采访人、联络员等角色)

活动过程

包括活动容、时间、地点步骤等等。

 

活动收获

可以是成功的、失败的、开心的、懊恼的、个人的、小组的……

 

附件2、热闹非凡的超市(第1课时)

 

附件3、热闹非凡的超市(第2课时)

 

附件4、热闹非凡的超市(第3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