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6273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1课时 气象灾害

 1.识记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概念、时空分布规律。

2.理解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成因及危害。

 干 旱

【自主学习】

1.气象灾害:

是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

 1.除了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外,你知道的自然灾害中,还有哪些是气象灾害?

危害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哪一种?

提示:

还有暴雨、寒潮等。

危害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干旱。

2.干旱

(1)概念:

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危害

(3)分布:

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2.旱灾只发生在干旱气候区,湿润地区不可能发生旱灾吗?

提示:

不是。

气候干旱不等于发生旱灾,气候湿润也不意味着没有旱灾。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气候角度

来看并不干旱,但是由于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造成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降水不足,也会形成旱灾。

3.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提示: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核心归纳】

1.干旱的成因

―→

―→

―→

2.干旱的类型及分布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而引起。

根据成因,可以将干旱分为副热带型干旱和温带型干旱两种类型。

干旱类型

形成原因

地区分布

气候类型和景观

副热带型

在广大副热带高压中心有大范围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

而位于大陆西部的沿岸地区,海洋上有寒流经过,大气稳定,进一步抑制了降水的发生

副热带大陆西岸附近,如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副热带大陆西岸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景观

温带型

位于温带内陆地区,距海洋遥远或位于湿润水汽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亚洲、美洲的温带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景观

旱灾易发生地区的判断

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不稳定。

不管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只要降水不稳定就特别容易出现旱灾。

例如在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虽在2000mm左右,但季风活动的异常特别容易引起降水的异常,从而导致旱灾时常发生。

【跟踪训练】

2014年云南省遭遇大旱天气,截至当年5月22日,云南省16个州市不同程度受旱,有106条河道断流、76座水库干涸,因旱造成138万人、6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270.32万亩农作物受旱。

据所学知识,完成

(1)~(3)题。

(1)对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

B.喀斯特地貌发育,加之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C.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抗旱能力差

D.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

(2)旱灾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3)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

A.暴雨

B.寒潮

C.泥石流

D.台风

解析:

(1)题,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应该降水多,不会发生旱灾。

(2)题,旱灾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第(3)题,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答案:

(1)D 

(2)B (3)C

 洪 涝

【自主学习】

1.洪涝灾害:

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洪水灾害:

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猛增,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3.雨涝灾害

(1)概念:

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2)等级划分

雨涝等级

轻涝

中涝

重涝

积水深度(厘米)

<3

3~5

>5

积水时间(天)

<1

1~2

>2

(3)危害:

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4)多发地区:

陆地沿河、沿湖、沿海地区。

 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提示: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核心归纳】

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的区别与联系

含义

危害

多发地区

洪水灾害

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危害

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包括:

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

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雨涝灾害

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两者联系

雨涝灾害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与洪水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和区别

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区分析

从气候因素看

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等

从地形因素看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

【跟踪训练】

地处中南半岛的国家不仅人口稠密,而且还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区域。

结合中南半岛山脉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和曼谷年内各月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图示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曼谷容易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

(3)说明洪灾的主要危害。

解析:

(1)题,由图2知,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于5~10月。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人口集中,洪涝灾害严重。

(2)题,洪灾成因可从降水、地形等自然原因和破坏植被、排水设施落后等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时间:

夏季。

 空间:

多发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2)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沿海地区多受风暴潮的影响。

 人为原因:

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排水设施落后,排水能力不足。

(3)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淹没或围困村庄,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公共设施,影响经济发展。

 热带气旋

【自主学习】

1.概念:

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

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3.等级划分:

热带气旋可以划分为4级。

名称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风级

6~7级

8~9级

10~11级

12级或以上

4.分布:

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1.热带气旋主要形成于哪些海域?

提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低纬度的热带海域。

2.赤道附近海域未形成热带气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赤道附近的海域地转偏向力较小,形成热带气旋的可能性极小。

【核心归纳】

1.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热带气旋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广阔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二是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如下图所示:

2.台风的结构与危害

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如下图所示),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风暴潮。

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飓风与台风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

【跟踪训练】

超强台风“海燕”曾在菲律宾造成2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

“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

下图为“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台风“海燕”在形成后移动方向大致为(  )

A.由东北转向西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北转向东北

D.由西南向东北

(2)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害是(  )

A.海啸         B.山体滑坡

C.泥石流D.强风、暴雨

解析:

(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变化可以判断出台风“海燕”形成后大致由西北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2)题,台风过境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

答案:

(1)C 

(2)D

对点练一 干 旱

干旱影响的范围极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

据此完成1~2题。

1.干旱发生的原因是(  )

A.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

B.受寒潮影响的时间长

C.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

D.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

2.非洲旱灾多发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

第1题,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多是长时间受高气压或单一气团控制形成的。

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变率大,故容易发生旱灾。

答案:

1.A 2.B

对点练二 洪 涝

读下面的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泥石流

C.风暴潮D.地震

4.易发生该种自然灾害的气候类型不包括(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第3题,由题图可知该灾害类型为洪涝。

第4题,从气候因素可知,洪涝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等。

答案:

3.A 4.D

对点练三 热带气旋

下表为某台风移动路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5~6题。

时间

8时

12时

20时

24时

路径地理坐标

120°E20°N

116°E20.5°N

114°E21°N

114.5°E22°N

5.该台风的移动方向为(  )

A.向西B.向北

C.向西北D.向东北

6.该台风中心路径地区将出现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下列地区应作好重点预防的是(  )

A.北部湾

B.珠江口沿岸

C.台湾海峡

D.台湾岛东南部

解析:

第5题,根据台风移动路径的坐标即可判断出台风向西北移动。

第6题,根据台风的移动路径判断出台风经过珠江口地区。

答案:

5.C 6.B

1.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海啸         B.风暴潮

C.干旱D.泥石流

解析:

选C。

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海啸、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2.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是(  )

A.副极地低压B.反气旋

C.气旋D.赤道低压

解析:

选B。

梅雨季节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称为伏旱,形成原因是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气压从气流状况来看属于反气旋。

3.下列有关全球干旱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降水量少的地区

B.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的西部地区

C.分布在高气压控制的地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干旱

解析:

选B。

降水量少的副极地地区,由于蒸发量少,为湿润地区;极地高气压控制的地区不是干旱地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部分地区气候异常。

4.下列形成洪灾的因素之间,其关联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解析:

选D。

土壤含水率越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5.台风登陆后,一般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分析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干旱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选C。

台风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

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6.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A.江河上游地区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

C.蒸发微弱的高纬度地区D.降水丰富的山地

解析:

选B。

河流下游地势低洼,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

7.读下图,该图所示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

A.泥石流B.风暴潮

C.干旱D.盐渍化

解析:

选C。

图中展示的是土地龟裂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干旱所致。

8.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发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

(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热带海域。

(2)题,热带气旋形成后,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

第(3)题,据图可分析出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答案:

(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2015年5~6月,印度境内遭遇热浪袭击,高温天气造成2000多人死亡。

据此回答1~2题。

1.印度每年高温酷暑的灾害性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B.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C.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D.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

2.南亚地区大部分高温酷暑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最大

B.旱季末期,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C.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D.旱季初期,降水少

解析:

印度高温酷暑的灾害性天气都出现在5、6月份,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

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这一时间的原因是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辐射强,且处在旱季末期,降水少。

答案:

1.A 2.B

下图为浙江南部县城青田1971~2014年暴雨日逐月分布情况(比例:

%),读图回答3~4题。

3.暴雨属于(  )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

4.下列关于暴雨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5月暴雨日数少主要受台风影响

B.6月暴雨日数多主要受副高控制

C.7月暴雨日数少主要受锋面控制

D.8月暴雨日数多主要受台风影响

解析:

暴雨属于气象灾害。

江浙一带8月台风登陆会带来一定降水。

答案:

3.A 4.D

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回答5~6题。

5.该地理现象是(  )

A.地震B.台风

C.赤潮D.梅雨

6.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

A.东南亚B.中美洲

C.孟加拉湾D.几内亚湾

解析:

第5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菲律宾群岛附近,并自东南向西北移动,这种地理现象应为台风。

第6题,非洲几内亚湾靠近赤道,出现台风的频率最小。

答案:

5.B 6.D

7.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

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灾害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D.沙尘灾害

解析:

选B。

春季大量积雪融化,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洪涝灾害,B对。

8.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7月28日8时其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方大约52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30米/秒)。

在我国近海搅得翻云覆雨之后,7月29号夜间纳沙将会在台湾南部登陆,登陆时风力可达到强台风级别,然后穿过台湾再次袭击浙江地区,预计届时风力会减弱到台风级别,但杀伤力仍不可小觑,沿海地区要注意防范。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台风的是(  )

(2)强台风“纳沙”逼近,在台湾登陆时,可能带来哪些灾害?

(3)台风在登陆后其势力均会逐渐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题,台风首先是一个低气压,根据图中风向可知,低气压的空气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C、D选项。

强台风“纳沙”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可确定D项正确。

(2)题,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第(3)题,台风登陆后,由于地面摩擦力的不断加大,中心气压逐渐升高,水汽来源减少,故其势力越来越弱。

答案:

(1)D

(2)狂风、暴雨、风暴潮。

(3)登陆后,摩擦力加大,中心气压升高,水汽来源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