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6499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遥感导论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遥感导论答案.docx

《遥感导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导论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遥感导论答案.docx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

第一章

1.遥感的概念: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遥感的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

第二章

1.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就是电磁波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辐射通量φ: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E: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度I:

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辐射出射度M:

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3.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规律:

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3)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4.太阳常数:

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5.常见的大气散射及其特点,解释蓝天、朝霞、夕阳

1〉瑞利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

2〉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潮湿天气对米氏散射影响较大

3〉无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

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

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次之,大部分被散射掉了。

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

加上剩下的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

6.大气窗口: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地球辐射的特点

波段名称

可见光与近红外(微米)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0.3~0.5

2.5~6

〉6

辐射特性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地表物体自主热辐射为主

发射光谱曲线:

某种物体的比辐射率(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第三章

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

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2.简述气象卫星发展阶段、特点及作用

发展阶段:

1〉20世纪60年代发展了第一代气象卫星2〉1970-1977发展了第二代气象卫星3〉1978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特点:

1〉轨道(低轨和高轨)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应用:

1〉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2〉气候研究和气候变迁的研究3〉资源环境其他领域

3.简述中心投影的透视规律及像点位移规律

透视规律:

1〉地面物体是一个点,在中心投影上仍然是一个点。

如果有几个点同在一投影线上,它的影像便重叠成一个点

      2〉与像面平行的直线,在中心投影上仍然是直线,与地面目标的形状基本一致

3〉平面上的曲线,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仍为曲线4〉面状物体的中心投影相对于各种线的投影的组合

像点位移规律:

1〉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

        2〉位移量与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

        3〉位移量与摄影高度成反比

4.何为扫描成像?

简述扫描成像的三种工作方式及其区别

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成像方式有三种:

1〉光/机扫描成像:

光/机扫描成像系统,一般在扫描仪的前方安装光学镜头,依靠机械转动装置使镜头摆动,形成对目标地物的逐点逐行扫描

2〉固体自扫描成像:

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3〉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光谱仪成像时多采用扫描式或推帚式,可以收集20或200以上波段的数据,使得图像中的每一象元均得到连续的反射率曲线

5.简述成像光谱及其特点。

成像光谱:

是把成像技术和分光谱技术结合起来,在采集地面目标空间特征信息的同时,又获得每个空间像元几十至几百个波段的连续光谱信息,并经过处理分析直接获得被测目标的光谱特征,能够在空间维和光谱维上快速区分和识别地面目标的一门技术。

成像光谱特点:

1).波段数量多(几十至几百个)、波段窄、数据量大。

2).高的光谱分辨率:

可获得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热红外波段多而窄的连续的光谱。

波段间隔毫微米(纳米),一般10-20个纳米,个别2.5纳米。

3).图谱合一:

在获得数十、数百个光谱图象的同时,可以显示影像中每个像元的连续光谱。

它所提供的这种每个像元或像元组的连续光谱,可以较客观的反映地物光谱特征以及光谱特征的微弱变化,进行波谱形态分析,与实验室、野外及光谱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检测具有诊断意义的地物光谱特征,至使利用光谱信息直接识别地物。

4).高的空间分辨率:

一般瞬时视场IFOV以1.0-3.0mrad,空间分辨率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5).高的辐射分辨率和信噪比(S/N):

用仪器的噪声等效反射比表示,通常用信噪比(S/N)。

信噪比的高低直接影响成像光谱图象对地物的识别能力。

6.什么是微波遥感?

有何特点?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特点是:

1〉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7.遥感图像的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其含义

遥感图像特征:

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征

几何特征是指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

物理特征是指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

时间特征是指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第四章

1.颜色的性质及其含义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明度是指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

色调是指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洁度,也就是光谱中波长段是否窄,频率是否单一的表示

2.简要说明颜色的立体模型

答:

中间垂直轴代表明度,从底端到顶端,由黑道灰再到白明度逐渐递增。

中间水平面的圆周代表色调,顺时针方向由红、黄、绿、蓝到紫逐步过渡。

圆周上的半径大小代表饱和度,半径最大时饱和度最大,沿半径向圆心移动时饱和度逐渐降低,到了中心便成了中灰色。

如果离开水平圆周向上下白或黑的方向移动也说明饱和度降低。

这种理想化的模型就是颜色的立体模型

3.互补色,三原色,颜色相加,颜色相减原理

互补色:

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成为互补色

三原色:

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

颜色相加:

各种颜色都可以由红绿蓝这三原色产生

颜色相减:

当两块滤光片组合产生颜色混合时,入射光通过每一滤色片时都减掉一部分辐射,最后透过的光是经多次减法的结果,这种颜色混合原理就是颜色相减原理

4.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的区别

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数字图像与模拟量的本质区别在于模拟量是连续变量而数字量是离散变量

5.何为辐射畸变,辐射畸变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矫正的部分,故称之为辐射畸变。

辐射畸变产生的原因:

一是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的误差;二是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6.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7.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矫正的基本思路与步骤,矫正后亮度值计算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控制点选取的基本原则

答:

几何矫正的基本思路:

校正前的图像,图像中象元点间所对应的地面距离并不相等,校正后的图像以地面为标准,符合某种投影的均匀分布,图像中格网的交点可以看作是象元的中心。

具体步骤:

1〉找到一种树关系,建立变换前图像坐标与变换后图像坐标的关系

     2〉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

矫正后亮度值的计算方法:

最近邻法,双向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卷积内插法

优缺点:

最近邻法简单易用,计算量小,但处理后图像的亮度具有不连续性,影响了精确度;双线性内插法精度明显提高,但会对图像起到平滑作用,使对比度明显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三次卷积内插法图像质量很好,细节表现清楚,但计算量很大

控制点选取的基本原则:

1〉控制点的选择要以配准对象为依据2〉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争点3〉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点4〉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

产生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原因是什么?

试分析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过程。

分析:

产生几何畸变的原因主要有遥感平台或传感器姿态、地形起伏、地球曲率、地球自转。

几何校正过程:

1.地面控制点(GCP)的选取:

对于整幅图象分别在地形图和遥感图象上选取若干对GCP。

2.像元坐标的变换:

地图和图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不一致的,则需要建立图象的像元坐标与目标的地理坐标之间的数学换算关系,也就是建立起控制点的地图空间和对应的图象空间之间的坐标换算函数式,通过地面控制点求出图象像元的正确坐标位置,建立新的图象空间--即对图象中的每个像元进行重新定位。

3.像元亮度值的重采样:

原变形图象经坐标变换后,重新定位的像元在新的图象空间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在新图象中的行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整数关系,为了使新图象中像元点分布均一,需要对新图像的每个新像元按一定规则重新赋值,建立新的图象矩阵。

一般通过对周围像元亮度值的插值计算求出新的像元亮度值,可以采用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重卷积内插法等多种内插方法

8.、数字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

共同目的都是提高图像质量和突出所需信息,有利于分析判读或作进一步的处理。

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方法:

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和彩色变换

9.何为空间滤波?

主要方法及作用

空间滤波是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通过象元与其周围相邻象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主要方法:

1〉图像卷积运算:

是在空间域上对图像作局部检测的运算,以实现平滑和锐化的目的2〉平滑:

采用平滑的方法可以减小变化,使亮度值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噪声点。

具体方法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3〉锐化:

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可采用锐化的方法。

具体方法有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和拉普拉斯算法和定向检测

10.数字图像彩色变换的主要方法:

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假彩色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和HLS变换

多波段彩色变换:

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

假彩色合成:

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

标准假彩色合成:

第二波段是绿色波段,第四波段是近红外波段,当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时,即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绿,红外波段赋红时,这一合成方案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

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在标准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上为什么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现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分析要点:

1)标准的假彩色合成影像;

2)植被、湖泊水库、重盐碱地的地物光谱特性;

3)利用标准假彩色合成原理解释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现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的原因。

假彩色密度分割:

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把整个亮度值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的方法,称为假彩色密度分割。

11.数字图像差值运算及比值运算作用

差值运算有利于目标与背景反差较小的信息提取,还可研究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比值运算可以检测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扩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对去除地形影响也十分有效

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要点:

1)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0),运算结果得到一幅比值图象;

2)各种地物的光谱特征;

3)

4)

5)

6)

7)3)结合比值运算解释突出植被的原因。

12.多光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K-L变换的特点及作用

基本原理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性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一定规律进行旋转

多光谱变换的主要方法是K-L变换和K-T变换

K-L变换的特点:

从几何意义来看,变换后的主分量空间坐标系与变换前的多光谱空间坐标系相比旋转了一个角度,而且新坐标系的坐标轴一定指向数据信息量较大的方向;就变换后的新波段主分量而言,他们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同,称逐渐减少趋势

K-L变换的作用:

实现数据压缩和图像增强

K--L变换:

又称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多光谱图像的线性变换方法。

它是对某一多光谱图像X,利用K--L变换矩阵A进行线性组合,而产生的一组新的多光谱图像Y,表达式为Y=AX。

变换前图像X各谱段之间关系密切,其概率密度函数不满足正交,应用K--L变换可将图像变为一组不相关的表征函数系列,其概率密度函数满足正交关系,或者说是相互独立的,应用K--L变换可以实现数据的压缩和图像的增强。

第五章

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概念:

它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2.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

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3.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相关布局

4.遥感摄影相片的种类:

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黑白红外像片、彩色像片、彩红外像片、多波段摄影像片和热红外摄影像片

5.判读标志,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的概念

判读标志:

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直接判读标志:

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间接解译标志:

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6.摄影相片的判读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有哪些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大小,色调与色彩,阴影,纹理,图型,位置等

直接解译标志:

1〉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2〉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3〉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7.常见遥感扫描影像:

主要是TM,SPOT

8.遥感扫描影像特征:

1〉宏观综合概括性强2〉信息量丰富3〉动态观测

9.遥感影像主要解译方法

要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

先图外、后图内是指遥感扫描影像判读时,首先要了解影像图框外提供的各种信息,即:

图像覆盖的区域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再对影像进行判读;"先整体,后局部"指判读时先做整体观察,了解各种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联系,综合分析目标地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勤对比、多分析"是指进行多个波段对比,不同时相对比,不同地物对比

10.微波影像的应用:

1〉海洋环境调查2〉地质制图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3〉洪水动态检测与评估4〉地貌研究和地图测绘5〉军事侦察

11.目视解译方法和步骤

目视解译方法:

1〉直接判读法2〉对比分析法3〉信息复合法4〉综合推理法5〉地理相关分析法

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2〉初步解译和判读区的野外考察3〉室内详细判读4〉野外验证与补判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12.遥感影像地图与影像图和普通地图相比的优点

与遥感影像相比:

具有易读性,可量测性,内容层次更加分明

与普通地图相比:

更加客观真实,信息量更加丰富

13.遥感影像地图的特点:

1〉丰富的信息量2〉直观形象性3〉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4〉现势性强

14.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概念,一般过程

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地图编辑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和成果表现的技术方法

一般过程:

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地理基础底图选取与数字化、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地理基础底图与遥感影像复合、符号注记图层生成、影像地图图面配置、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印刷。

第六章

1.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

以遥感数字图像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运用地学分析、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地学专题信息的智能化获取

2.遥感图形计算机分类中相似性的度量方法: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依据是遥感图像像素的相似度。

相似度是两类模式之间的相似程度。

在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常使用距离和相关系数来衡量相似度。

度量特征空间中的距离经常采用以下几种算法:

1〉绝对值距离2〉欧式距离3〉马式距离4〉相元到类均值得混合距离5〉相关系数

4.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选择特性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电进行分类.因此,训练场地的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由于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训练样本的选择要考虑到地物光谱特征,样本数目要能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还不宜做到,这是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

 相比之下,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她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因此,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具有一定的精度.当光谱特征类能够和唯一的地物类型相对应时,非监督分类可取的较好的分类效果.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类差异很小时,非监督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

5.监督分类的基本思想

首先需要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6.常用监督分类方法有哪些

1>最小距离分类法,是以特征空间中的距离作为像素分类的依据.包括1)最小距离判别法2)最近领域分类法

2>多级切割分类法3>特征曲线窗口法4>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7.用分级集群法进行非监督分类的一般过程

1>确定评价各样本相似程度所采用的指标2>初步分类总数3〉计算样本间的距离。

根据距离最近的原则判定样本归并到不同类别4〉归并后的类别作为新类,与剩余的类别重新组合,然后再计算并改正其距离。

8.简要说明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存在的问题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大气状况的影响2)下垫面的影响3)其他因素的影响

9.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2〉遥感图像解译知识获取系统3〉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第七章

1.探测水体界线,悬浮物,水温,水污染可以使用哪些波段的遥感图像

水体界线可以用近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遥感影像

水体悬浮物的确定:

1)泥沙可见光波段的影响2)叶绿素a.叶绿素浓度增加,蓝光波段的反射率下降而绿光波段的反射率上升b.叶绿素和浮游生物浓度高时,近红外波段可由反应

水温的探测可以用热红外波段探测

水污染的探测:

1)水体污染物浓度较大且使水色显著的变黑、变红、变黄,且与背景色有较大的差异时,可用可见光波段的影像2)对高度富营养化的水体可以用近红外波段的影像3)热污染的水体,可以用热红外波段影像4)水上油溢可用紫外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影像

2.1〉植被的光谱特征:

在红光和蓝光波段有较高的吸收率,在绿光波段有较大的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有大的反射率

2〉植被遥感可以用哪些波段:

近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

3〉如何以遥感影像区分植物类型

1)阔叶树叶片中的海绵组织使得它在近红外光区的反射明显高于没有海绵组织的针叶树。

在近红外光区影像上,可以有效地区分针叶树,阔叶树和草本植物

2)物候期:

冬季落叶树的叶子已经凋谢,色素组织发生变化,无论是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总体的反射率都下降,蓝光和红光的吸收谷都不明显,而常绿的树木仍然保持植物反射光谱曲线

3)生态条件区别植物类型

3.大面积农作物遥感估产的一般步骤?

主要植被指数有哪些?

  一般步骤:

1〉可以根据作物的色调,图形结构等差异最大的物候期的遥感影像和特定的地理位置等的特征,将其与其他植被区别开来2〉利用高时相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作物生长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农作物估产模式

  主要植被指数有:

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正交植被指数

4.遥感植被解译的主要作用

1〉植被制图2〉城市绿化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3〉草场资源调查4〉林业资源调查

5.土壤光谱特征

在地面植被稀少的情况下,土壤的反射曲线与机械组成和颜色密切相关

1〉颜色浅的土壤有较高的反射率,颜色较深的土壤具有较低的反射率

2〉在干燥的条件下同样物质组成的细颗粒的土壤表面比较光滑,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较粗的颗粒具有较的德反射率

3〉有机质含量高,使反射率降低

4〉土壤的水分含量增加,会使反射曲线平移下降,并有两个明显的水分吸收谷;但当土壤水超过最大毛管持水量时,土壤的反射光谱不再降低;而土壤水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使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在地面平坦时,接近于镜面反射,其反射率反而增高

土壤表面的植物被覆盖影响土壤光谱特征

土壤的光谱特征还受到地貌、耕作特点的影响

6.何为高光谱遥感?

与一般遥感有何区别?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区别:

1〉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受信息2〉每个波段宽度仅小于10纳米3〉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4〉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

第八章

1.简述RS技术在3S技术中的作用

1〉GIS数据库的数据源2〉利用遥感数字影像获取地面高程,更新GIS中高程数据

2.3S技术在车辆导航与监控系统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以数字图像方式提供城市范围内道路与相关因子动态变化的信息,可以在GIS中作为电子地图使用,也可以更新道路数据库,GPS提供车辆目前所处的精确位置等信息,直观的向司机指示当前车辆在道路上的位置,管理操作平台与监视操作平台上安装GIS系统,可以使GPS的定位信息在电子地图中相应位置上表现出来,GIS可以实现各种车辆信息的管理、显示和分析,为管理人员和司机提供辅助决策

3.3S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作用

全球定位系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