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全诗赏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6651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意》全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寓意》全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寓意》全诗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寓意》全诗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寓意》全诗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寓意》全诗赏析.docx

《《寓意》全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意》全诗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寓意》全诗赏析.docx

《寓意》全诗赏析

《寓意》全诗赏析

《寓意》是晏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寓意》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寓意

朝代:

宋代

晏殊

原文: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寓意》译文

她坐的美丽的车子再也见不到了,踪影象巫山的云不知飘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风飘柳絮的池塘钩起无尽的回忆,寒食节烟火不生一片萧瑟的气氛更增加心中的伤感,只好酗酒度过寂寞的时光,想寄封情书吧,可往哪寄呢?

山长水远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寓意》注释

①峡:

巫峡。

峡云:

即巫山神女故事。

②禁烟:

寒食节。

③鱼书:

书信。

《寓意》简析

这是一首情歌。

诗人与情人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分离,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相思。

面对寒食春景,他思绪起伏,写了这首勾心摄魄的感叹诗。

首联飘忽传神。

一开始出现的便是两个瞬息变幻的恃写镜头:

“油壁香车”奔驰而来,又骤然消逝;一片彩云刚刚出现而又倏忽散去。

写的都是物像,却半隐半露,寄寓了一段爱情周折,揭示主旨。

车是这样的精美,则车中人的雍容妍丽,可以想见。

然而这样一位美人却如巫山之云,来去无踪,重逢难再,怎不令作者怅惘。

“映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美丽传说,渲染浓密的爱情气氛。

但“云雨巫山枉断肠”,毕竟是一场虚妄。

前句写人间,写现实;后句写天上,写梦幻。

首联写得兴象玲珑,清新流丽。

颔联景中有情。

“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

宋葛立方说:

“此自然有富贵气。

”(《韵语阳秋》卷一)反映出诗人的高贵身份。

“溶溶月”、“淡淡风”,是诗人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

这两句互文见义:

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

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

大概是诗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又适值春暮,感时伤别,借景寄情;或是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过去一段幽情再现。

这里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诗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颈联“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写眼前苦况,欲遣不能。

多少日子以来只凭杯酒解闷,由于饮得过最,形容憔悴,心境凄凉。

“伤酒”两字,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可见。

眼前又是寒食禁烟之际,更添萧索之感。

末联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了主题。

诗人似乎想从悱恻的感伤中挣脱出来,探索寄书的途径,去寻觅失去了的爱情。

但问得深切,答得无情。

“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乃斩钉截铁之语,如瓶落井,一去不回。

原来摆在诗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险阻,而是永远冲不破的障碍。

这两句看似寻常平直,却是全诗中决绝语,最为沉痛哀怨。

晏殊在《鹊踏枝》词中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说的情景与本诗类似,都有一种难言之隐。

但这首诗寓意更深。

“知何处”,一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怅惘;“处处同”则已无疑可置,只有绝望之情。

这种情绪在首联已暗暗流露,然后曲折道出,由结句点破,情长怨深。

“处处同”三字弦外有音,寻绎其意,乃人事阻隔,才处处有碍,无路可通。

此联“妙在能使人思”(钟惺《古诗归》)。

此诗通篇运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司马光《迂叟诗话》)“怨别”乃全诗主旨。

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语言最深处。

“不再逢”、“任西东”,怨也;“溶溶月”、“淡淡风”,怨也;“寂寥”、“萧素”、“水远山长”,无一不怨。

“处处同”则是怨的高潮。

章节之间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也都以“怨”贯串,此其一。

其二,含蓄又通过比拟手法表现出来。

“油壁香车”、“峡云无迹”、“水远山长”,托物寓意,言近旨遥,“婉转附物,怊怅情切沙(《文心雕龙》)。

其三,写景寄兴,“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语,却渗透、融汇了诗人的主观情绪,蕴藉传神。

晏殊这首诗一名《无题》,在风格上学李商隐的无题诗,运用含蓄的手法,表现自己伤别的哀思。

诗在表现上,则将思想藏在诗的深处,通过景语来表达,然后在景语中注入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样,诗便显得幽迷怨旷。

与李商隐诗风不同的是,晏殊这首诗清而不丽,也没有堆砌典故,所以呈现出一派淡雅与疏宕。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

“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谈话:

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

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

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

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

提问:

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

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

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

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

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

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

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

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

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

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

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

谈话:

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

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

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

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

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

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

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