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6843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x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

《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实验报告

实验五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率仪结构和测定溶液电导值的基本操作;

2.了解电导电极的结构和使用;

3.掌握电导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判断终点的办法。

二.实验原理在滴定分析中,一般采用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但是稀溶液的滴定终点突跃甚小,而有色溶液的颜色会影响对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的判断,因此在稀溶液和有色溶液的滴定分析中,无法采用指示剂来判断终点。

本实验借助于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而引起的电导

值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这种方法称为电导滴定。

NaOH容液与HCL溶液的滴定中,在滴定开始时,由于氢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值较大,测定的溶液电导值也较大;随着滴定进行,H+和0H离子不断结合生成不导电的水,在H+浓度不断下降

的同时增加同等量的Na+离子,但是Na+离子导电能力小于

H+离子,因此溶液的电导值也是不断下降的;在化学计量点以后,随着过量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溶液中增加了具有较强导电能力的OH-离子,因而溶液的电导值又会不断增加。

由此可以判断,溶液具有最小电导值时所对应的滴定剂体积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即为滴定终点。

三:

实验仪器与试剂

1.DDS-307型电导率仪2.DJS-1C型电导电极

3.85-1磁力搅拌器一台NaOH标准溶液

5.未知浓度HCL溶液6.10ml移液管1只

7.100ml玻璃烧杯1个

四.实验步骤

1.滴定前准备

按照滴定分析基本要求洗涤,润洗滴定管,装入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调节滴定液面至“0.00ml”处。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5.00ml未知浓度HCL溶液于100ml玻璃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被测溶液,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珠。

按照要求将电导电极插入被测溶液;调节仪器“常数”旋钮至1.004;将仪器的“量程”旋钮旋至检查档;将“校准”旋钮旋至100;调节“温度”旋钮至室温21C;将“量程”旋钮置于合适的量程范围。

即可开始测量。

2.滴定过程中溶液电导值测定

按照下表依次滴加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读取并记录电导率仪上的电导值。

五.实验数据处理

1.滴定曲线绘制

以测定的溶液电导值为纵坐标,滴加的NaOH标准溶液

体积为横坐标制图,绘制电导滴定曲线,并采用作图法在滴定曲线上求出滴定终点所对应的滴定剂体积。

2.未知浓度HCL溶液的浓度计算

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滴定终点时的滴定剂的体

积,采用下式计算未知浓度HCL溶液的浓度:

cx?

六.实验小结与讨论

1.实验前碱式滴定管必须清洗干净,并用0.1000mol/L的标准NaOH容液润洗2-3次。

2.注意调节好磁力搅拌器的速度(注意观察搅拌珠的旋转以判断速度),不能过快而使液体飞溅,亦不能过慢而未使溶液混合均匀,而影响滴定结果。

3.将电导电极插入溶液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及位置,既要保证搅拌cNaOH?

Vep5.00=

珠不会损坏电极,也要保证滴定时的方便操作。

4.滴定开始前,要注意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处是否有空气,若有,一定要排空,且在后续的滴定操作中要注意控制胶管中的玻璃珠以控制差不多一次滴的滴定速度,这样即可保证不会留有空气柱。

5.一次滴定结束后,电导率仪显示的值会跳动,这是因

为溶液还在混匀之中,要待其稳定后再记录电导值。

6.本次试验的误差主要来自于碱式滴定管的操作,因中途滴定中未控制好流速而使胶管中留有一段空气。

篇二:

电导滴定

(1)

物理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组员:

陈禹志1131036杨通怀1131041谢廷波1131017苏河涛1131015

赵春花1131042刘燕飞1131043周福乾1131018电导滴定法测定盐酸溶液和乙酸溶液的浓度

一、目的要求1.掌握电导滴定法测定盐酸和乙酸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的离子组成和浓度有关,而滴定过程中系统的离子组成和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可以利用电导率的变化来指示反应终点。

电导滴定法是利用滴定终点前后电导率的变化来确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用于很稀溶液、有色或混浊溶液、没有合适指示剂体系的测定。

电导滴定法不仅可用于酸碱反应,也可用于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和沉淀反应。

本实验采用电导滴定法测定HCl和HAc溶液的浓度。

用NaOH滴定HCI的反应为:

H++Cl+Na++OH==Na++Cl+H2O

H+和OH-的电导率都很大,Na+、Cl—及产物H2O的电导率都很小。

在滴定开始前由于H+浓度很大,所以溶

液的电导率很大;随着NaOH的加入,溶液中的H+不断与OH—结合成电导率很小的H2Q因此在理论终点前,溶液的电导率不断下降。

当达到理论终点时溶液具有纯NaCl的电导率,此时电导率为最低。

当过量的NaQH加入后,溶液中QH

—浓度不断增大,因此溶液的电导率随NaQH勺加入而增大。

其电导滴定曲线见图15—1中1所示,由滴定曲线的转折点即可确定滴定终点。

用NaQH滴定HAc的反应式为:

HAc+Na++QH—==Na++Ac—+H2Q

其电导滴定曲线如图15—1中2所示。

HAc的解离度不大,因而未滴定前H+和Ac—的浓度较小,电导率很低;滴定刚开始时,电导率先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少量NaQH

――加入后H+与QH结合为电导率很小的H2Q生成的

Ac产生同离子效应使得解离度减

小。

随着滴定的不断进行,非电导的HAc浓度逐渐减小,

Na+、Ac—浓度不断增大。

故溶液的电导率由极小点不断增加至理论终点,但增加的较为缓慢。

理论终点后NaQH过量,溶液中电导率很大的OH浓度不断增加,因此电导率迅速增加。

由滴定曲线的转折点即可确定滴定终点[1]。

图15—1电导滴定曲线

1—NaOH滴定HCI;2—NaOH滴定HAc

三、实验用品

1.仪器

(DDS-11A型)电导仪(DJS-1型)铂黑电极烧杯(200mL)

移液管(50mL)量筒(50mL)碱式滴定管(10mL)

2.试剂

0.5125mol•LINaOH约0.0924mol•L--1HAc约

4mol•L1HCI-

四、操作步骤

1.取ImLHCI于烧杯并稀释100倍(为了避免滴定过程

中由于滴定剂加入过多使得总体积变化过大而引起溶液电导率的改变,一般要求滴定剂的浓度比待测定溶液大10倍。

2.装好电导池,按(DDS-11A型)电导仪的使用方法开启电导仪

3.测定

(1)用移液管移取50.00mL待测HCl溶液于一干净200mL烧杯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将电导电极插入溶液中,测此时溶液电导率,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

然后用滴定管加入NaOH标准溶液,每加0.50mL充分搅拌后,

测定并记录溶液的电导率,当溶液电导率由减小转为开始增

大后,再测4〜5个点即可停止。

(2)用移液管移取50.00mL待测HAc溶液于干净的200mL烧杯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测定步骤与测HCl的电导滴定法相同,当溶液电导率由缓慢增加转为显著增加后,再测4〜5个点即可停止。

实验完毕,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将电极浸泡在去离子水中。

五、数据处理

1.记录实验数据

NaOH滴定HCI溶液

NaOH滴定HAc溶液

2.计算浓度

分别以k对V(NaOH)乍图,求得滴定终点时所消耗NaOH

标准溶液体积V终,计算HCI和HAc溶液的物质量浓度。

Ic

六、结果与讨论

1.溶液配制时是大浓度向小浓度稀释的。

一旦某上一浓度出现偏差,则将影响到后面

的浓度,因此在稀释时要及时小心,这也是影响实验准确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电导滴定法主意优点就是判断滴定终点比较准确。

而指示法是用肉眼来判断滴定终

点,误差较大。

而电导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被滴定电导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它用仪器来滴定,并用作图法来确定,误差较小。

3、以NaOH滴定HAc时,由于Ac—水解的原因,滴定终点附近曲线会弯曲,使得转

折并不十分显著,但滴定终点前后电导曲线走向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滴定终点前后直线部分延线相交而求得理论终点的位置。

实际测得的电导率值常常由于水的解离产生H+和OH-而位于该点的上面。

4、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由于滴定剂加入过多使得总体积变化过大而引起溶液电导率的

改变,一般要求滴定剂的浓度比待测定溶液大10倍。

七、实验总结总体来说本次实验比较成功,没有出现操作错误。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电导仪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减时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要点。

篇三: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量KCl水溶液的电导率,求算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用电导法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

3、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导G可表示为:

(1)

式中,k为电导率,电极间距离为l,电极面积为A,l/A为电导池常数Kcell,单位为m-1。

本实验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值的溶液先求出Kcell,然后把欲测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G,根据

(1)式求出电导率k。

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2)

-3

式中C为该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2、

总是随着溶液的浓度降低而增大的。

对强电解质稀溶液,式中

(3)

对c作图得到的直线外推

是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A为常数,故将

(4)

至C=0处,可求得

3、对弱电解质溶液,式中

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在弱电解质的稀薄溶液中,解离度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为:

(5)

对于HAc,

HAc的

(6)

可通过下式求得:

把(4)代入

(1)得:

以C

作图,其直线的斜率为

,如知道值,就可算出Ko

三、实验仪器、试剂

仪器:

梅特勒326电导率仪1台,电导电极1台,量杯(50ml)2只,移液管(25ml)3只,洗瓶1只,洗耳球1只

试剂:

10.00(mol•m-3)KCl溶液,100.0(mol•m-3)HAc溶液,电导水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导率仪开关,预热5min。

2、KCl溶液电导

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00(mol•m-3)KCI溶液25.00ml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准确移入25.00ml电导水,只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重复⑶的步骤2次。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3、HAc溶液和电导水的电

导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0.0(molmHAc溶液25.00ml,置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移入25.00ml已恒温的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移入25.00ml电导水,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入25.00ml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HAc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⑹倾去电导池中的电导水,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关闭电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大气压:

室温:

实验温度:

已知:

25C时10.00(molm-3)KCI溶液k=0.1413Sm-1;

25C时无限稀释的HAc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3.907*10-2

(S-m2-m-1)

-3

⑵测定HAc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水的电导率k(H20)/(S-m-1):

7T0-4S-m-1

2、数据处理

⑴将KCl溶液的各组数据填入下表内:

对c作图

以KCl溶液的

0.0152

0.0150

0.0148

YAxisTitle

0.0146

0.0144

0.0142

0.0140

0.5

1.01.5

2.0

2.5

3.0

3.5

XAxisTitle

根据

,截距即为

,得

=154*10-4S•m2-mol-1

⑵HAc溶液的各组数据填入下表内:

-3

k=k'-kH2O

uS.cm-1=10-4S•m-1

CHAc=0.1127mol•dm=112.7mol•m

-3

-3

kH2O=7*10-4S•m-1

k(HAc测量)=560*10S•m

-4

-1

k(HAc)=k(HAc测量)-kH2O=553*10S-4-1

Am=553*10-4/112.7=4.91*10-4S•m2-mol-1Am

-1=2.04*103S-1•m-2・molCa=4.91*10/3.907*10=0.0126

Kc=0.1127*0.0126/1*(1-0.0126)=1.81*10以C

2

-5

-4

-2

=k=553*10-4S•m-1

作图应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由此求得K于上述

结果进行比较。

o

直线的斜率

=2.87*10-5所以:

Ko=2.87*10-5

/103*(3.907*10-2)2=1.88*10-5

-5

-6

计算出来的值与画图做出来的相差:

(1.88-1.753)

*10=1.27*10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查阅KCl溶液的标准值为0.01499S?

m2?

mol-1则可以计算其相对误差

Er=|0.01499-0.015|/0.01499=0.667%。

七、讨论与心得

1、实验中不必扣除水的电导。

因为经测定,实验所使用的去离子水的电导与待测溶液的电导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溶液配制时的问题:

溶液时由大浓度向小浓度一瓶一瓶稀释过来的。

一旦某一瓶配制出现偏差,则将影响到后面的几瓶,因此在溶液配制的时候要及其小心,我认为这也是影响实验准确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浓度较小时,信号不明显,即某个电阻改变一个大阻值,其示波器的变化不大,可能会导致大的偏差。

思考题:

1、如何定性地解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

答:

对强电解质而言,溶液浓度降低,摩尔电导率增大,这是因为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离子间引力变小,粒子运动速度增加,故摩尔电导率增大。

对弱电解质而言,溶液浓度降低时,摩尔电导率也增加在溶液极稀时,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摩尔电导率急剧增加

2、为什么要用音频交流电源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交流电桥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

使用音频交流电源可以使得电流处于高频率的波动之中,防止了使用直流电源时可能

导致的电极反应,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3、电解质溶液电导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电解质溶液导电主要与电解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测量环境的温度有关。

4、测电导时为什么要恒温?

实验中测电导池常数和溶液电导,温度是否要一致?

答:

因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与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电导的变化。

实验中测电导池常数和溶液电导时的温度不需要一致,因为电导池常数是一个不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因此可以直接在不同的温度下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