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6860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docx

第13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的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

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胆道系统。

1.肝内胆管起始于肝内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2.肝外胆管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内左右肝管出肝后形成肝外左右肝管,两者在肝门下方汇合成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2)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

约80%~85%人的胆总管下端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成一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壶腹,称为乏特(Vater)壶腹。

其周围有Oddi括约肌围绕,具有调节和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防止十二指肠液返流的作用

(3)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外观呈梨形,胆囊颈上部呈囊性膨大,称Hartmann袋,是胆囊结石易嵌顿的部位。

(4)胆囊管由肝总管、胆囊管与肝脏下缘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其中有胆囊动脉、副右肝管等穿行,是手术时易误伤的部位。

【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

1、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1)胆汁的生成和成分肝细胞、胆管每日分泌胆汁约为800~1200ml。

以肝细胞分泌为主。

(2)胆汁的生理功能包括①乳化脂肪;②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A、D、E、K的吸收:

③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和内毒素形成;④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⑤中和胃酸等。

(二)胆囊的生理功能

1.浓缩和储存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的胆汁部分直接进入肠道,绝大部分进入胆囊。

胆囊粘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功能,胆汁中90%的水分被胆囊吸收后,能使胆汁浓缩5~10倍并储存于胆囊。

2.排出胆汁随进食而持续进行,每次排胆汁的时间长短和量与进食的食物种类和量有关,并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3.分泌功能胆囊粘膜可分泌粘液性物质,约20ml/h。

主要作用是保护胆囊粘膜不受胆汁侵蚀;润滑胆囊粘膜,以利胆汁的排出。

第二节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一)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在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胆道畸形及黄疸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检查胆囊时,需空腹8小时以上,前一天晚餐宜进清淡素食。

超声检查应在钡餐造影和内镜检查之前或钡餐检查3日之后进行,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肠道气体过多者,事先可服缓泻剂或灌肠排便后再检查以减少气体干扰。

小儿或不合作者可给予安眠药后在睡眠状态下检查。

指导病人严格按照预约单上的要求进行检查前准备。

检查时常规取仰卧位。

左侧卧位有利于显示胆囊颈及肝外胆管;半坐位用于胆囊位置较高者。

2.放射学检查

(1)腹部X线平片:

15%的胆囊结石可在腹部平片上显影。

因其显示率较低,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2)口服法胆囊造影(oralcholecystography,OC):

口服碘番酸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肝脏并随胆汁排入胆囊,含有造影剂的胆汁浓缩后使胆囊在X下显影;脂肪餐后可观察胆囊的收缩情况。

由于该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故近年来已逐渐被超声波检查所替代。

1)目的:

检查胆囊有无结石、肿瘤或息肉等;观察有无胆囊、胆道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2)适应证: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肿瘤。

3)病人准备:

造影前2~3天少食产气食物。

造影前一日午餐进高脂肪餐,以排空胆囊内胆汁,晚餐以无脂饮食为宜。

造影前一日晚8时起服碘番酸片1片(0.5g),以后每隔5分钟服1片,共服6片。

服药后除可少量饮水外予以禁食。

检查当日禁早餐,清晨最好能排便,以免粪便阴影干扰胆囊的显示。

4)操作及配合:

向病人解释检查方法及目的,以减轻其紧张、焦虑。

服造影剂后12小时开始摄第一片,观察胆囊显影情况,14小时后摄第二片,观察胆汁浓缩情况。

随后吃两个油煎蛋(脂肪餐),餐后30~60分钟摄第三片,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若第二片不显影,则不必吃脂肪餐和再摄片。

5)注意事项:

急性胆囊炎、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禁用该方法。

准备及检查过程中禁服泻剂,以免妨碍造影剂的吸收和显影。

  

(3)静脉法胆道造影(intravenouscholangiography,IVC):

造影剂经静脉输入体内后随肝脏分泌的胆汁排入胆道,可使胆道在X线下显影。

该方法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显影率较低,故现已基本被核素胆道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等方法所取代。

1)目的:

检查胆道系统有无结石、蛔虫、肿瘤、梗阻等;亦可检查胆囊、胆道形态和功能变化。

2)适应证:

胆管疾病,如结石、肿瘤、蛔虫、狭窄和畸形;胆囊疾病口服胆囊造影失败者;胆囊已切除者。

3)病人准备:

检查前少进产气食物,前一日午餐进脂肪餐(胆囊已切除者进普食);检查前晚服缓剂泻,如番泻叶或蓖麻油;检查当日晨禁食。

检查前作碘过敏试验:

将1ml造影剂胆影葡胺经静脉缓慢注射,观察10~15分钟,注意有无过敏或头痛现象。

4)操作及配合:

碘过敏试验为阴性者,将造影剂,30%胆影葡胺20ml于10分钟内均匀、缓慢经静脉注射完。

病人取俯卧位,右侧稍高或仰卧位左侧稍抬高,于注射后20、40、60、120分钟分别拍片。

 若观察胆囊排泄情况,可在显影后进食脂肪餐,餐后30~60分钟拍片。

5)注意事项:

该方法对造影剂过敏、急性胆囊炎、严重肝功能损害、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禁忌。

造影失败者可改作静脉滴注胆道造影检查。

(4)经皮肝穿剌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

在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肤经肝穿剌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肝内胆管,显示整个胆道系统,该法为有创检查,有发生胆汁漏、出血、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故术前应作充分的检查和准备,术后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1)目的:

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及病变部位,必要时可行置管引流。

2)适应证:

①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而ERCP失败者。

②术后黄疸,疑有残余结石或胆管狭窄者。

③B超提示有肝内胆管扩张者。

3)病人准备:

①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②有出血倾向者,注射维生素K1,待出血倾向纠正后再检查。

③30%泛影葡胺1ml作碘过敏试验。

④作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⑤检查前3天全身应用抗生素。

⑥术前晚服缓泻剂,术晨禁食。

5)注意事项:

①经肋间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经腹膜外肝穿剌时取俯卧位;②嘱病人在穿剌过程中平稳呼吸,避免憋气或作深呼吸。

③术后平卧4~6小时,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共6次,或至平稳为止。

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注意有无出血。

有引流者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有无胆道出血,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

出凝血时间异常、碘过敏、心功能不全、急性胆道感染者禁忌作此检查。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

1)目的:

诊断胆道及胰腺疾病,取活体组织、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和胰液作理化及细胞学检查、取除胆道结石。

2)适应证:

①胆道疾病伴有黄疸。

②疑为胆源性胰腺炎、胆胰或壶腹部肿瘤。

③胆胰先天性异常。

④可经内镜治疗的胆管及胰腺疾病,如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

3)病人准备:

基本同其他纤维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包括检查前15分钟常规注射安定5~10mg,东莨菪碱20mg。

4)注意事项:

急性胰腺炎、碘过敏者禁忌作此检查。

病人于造影后2小时方可进食。

造影过程中发现特殊情况者,应留观并作相应处理。

由于该方法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和胆管炎等并发症,故造影后1~3小时及第二日晨各测血淀粉酶1次,并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若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可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

胆道手术时,可经胆囊管插管至胆总管作胆道造影。

术后拔除T管前,应常规行T管造影。

1)目的:

检查胆道有无残余结石、狭窄、异物,了解胆总管下端或胆肠吻合口通畅与否。

2)适应证:

疑有胆道残余结石、狭窄或异物;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者。

3)病人准备:

向病人解释检查的必要性,以取得合作。

一般术后造影检查在术后2周左右进行。

嘱病人检查前排便,必要时灌肠排便,检查前禁食一餐。

4)操作及配合:

术后造影病人取仰卧位,左侧抬高约15°。

腹壁T形管局部常规消毒。

经T形管抽出一定量胆汁,以排出空气,将事先抽好20ml造影剂(泛影葡胺)的注射器接上T管,任其自行流入胆道。

注入造影剂后立即摄片。

造影完毕,尽量抽出造影剂,T形管接引流袋,以引流剩余造影剂。

5)注意事项:

造影时切忌注入空气,以免将气泡误诊为阴性结石。

因造影剂刺激胆道或逆流,可加重胆道感染,造影后出现高热、黄疸时,除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外,可遵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7)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能清晰地显示肝、胆、胰的形态和结构,其内结石、肿瘤或梗阻的情况。

属于无创伤、准确性较高的检查。

但对某些胆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并不比B超高,故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而主要用于B超诊断不清,疑有肿瘤的病人。

检查前向病人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CT检查前两天开始进少渣、产气少的食物以减少肠道内气体的产生。

检查前一日作碘过敏试验,4小时内禁食。

近期内曾行钡剂检查者,应在钡剂排尽后再作CT检查,以防高密度钡剂形成大量伪影。

训练病人在平静呼吸下屏气。

如作腹部检查,于检查前30分钟口服1.5%~3%泛影葡胺溶液500~800ml,临检查前再口服200ml,使造影剂充盈胃及中上段小肠。

备好急救器械及药品,以防注射造影剂引起的反应及休克。

MRI检查前应预先向病人解释检查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如梯度场启动会有噪声,使病人有心理准备。

询问病人是否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工心脏瓣膜、眼球异物、动脉瘤夹及金属节育环等,伴有此类物品者不可作此检查。

检查前取下病人身上的一切金属物品,如假牙、发卡、戒指、耳环、钥匙、钢笔、手表、硬币等,以免造成金属伪影,影响成像质量。

信用卡、磁盘、磁带也应取除,否则可发生去磁损坏。

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病人在检查前可给予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安定等。

(8)核素扫描检查:

为无创检查,辐射剂量小,对病人无损害。

系将示踪剂99m锝标记的二乙基亚氨二醋酸(99mTc-EHIDA)经静脉注射,示踪迹经肝脏分泌、随胆汁进入胆道,用γ相机或单光子束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连续摄影,作动态观察。

适用于肝内外胆管及肝脏病变的检查,如肝内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畸形、胆道术后观察以及黄疸的鉴别诊断。

注意检查胆囊时,无需完全禁食,可进少量素食早餐,但不宜进高脂肪餐;拟诊急性胆囊炎者,应禁食2小时以上再检查。

必要时检查前作清洁灌肠。

正常情况下,胆道和胆囊多在15~30分钟内显影,最长不应超过60分钟。

胆道梗阻时显像时间延迟和延长。

胆囊不显像者,不再行脂肪餐试验。

(二)其他检查纤维胆道镜检查(fibro-choledochoscopeexamination)用于协助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了解胆道有无狭窄、畸形、肿瘤、蛔虫等。

1.术中胆道镜(intraoperativecholedochoscopy,IOC)术中经胆总管切口直接放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

适应证:

①术前胆道疾病诊断不明。

②术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符。

③胆囊造瘘取石术后及腹腔镜取石术后。

操作中应随时注意吸引溢出的胆汁及腹腔内渗出液。

检查顺序为先肝内胆管,后肝外胆管。

2.术后胆道镜(postoperativecholedochoscopy,POC)  适用于:

①胆道术后疑有残余结石、胆道蛔虫、狭窄、肿瘤等;②胆道出血。

术后单纯胆道镜检查应于术后4周、胆道镜取石于术后6周方可开始。

病人取仰卧位,拔除T管后立即从窦道插入胆道镜。

边进边观察,检查顺序为先肝外胆管后肝内胆管。

检查后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窦道穿孔、胆管出血等并发症。

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胆道感染、有出血倾向者禁忌作此检查。

第三节胆石病和胆道感染

一、概述

胆石病(cholelithiasis)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

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达10%左右。

【病因】

1.胆道感染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胆汁滞留,细菌或寄生虫入侵胆道而致感染。

2.代谢异常胆汁内的主要成分为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

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高的浓度而又呈溶解状态,该三种成分按一定比例组成,三种成分的聚合点均落在胆固醇饱和曲线(ABC曲线)内;其中胆固醇一旦代谢失调

【结石的部位及类型】按结石的组成成分不同分为三类

1.胆固醇结石占结石总数的50%,其中80%发生于胆囊。

2.胆色素结石占结石总数的37%,其中75%发生于胆管。

3.混合性结石占结石总数的6%,其中60%发生于胆囊,其余在胆管。

二、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常与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并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见于成年人,以女性多见。

【病因】

急性胆囊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

①胆囊管梗阻;②致病菌入侵;③创伤、化学性刺激,如较大的手术、创伤,胰液返流入胆囊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可因结石的大小、部位、性质,有无梗阻、感染等而不同。

仅在体检、手术时发现的结石,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

单纯性胆囊结石、无梗阻和感染时,常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消化系统症状。

当胆结石嵌顿时,可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一)腹痛常发生于进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胆汁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增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出现右上腹部突发剧烈绞痛。

疼痛为阵发性,可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

病人右上腹部有压痛和肌紧张。

有时可在右上腹部触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

若胆囊穿孔,疼痛程度加重。

右上腹部肌紧张范围扩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

(二)消化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三)Mirizzi综合征较大结石长时间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或颈部,尤其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时,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四)中毒症状随胆囊炎症反应程度,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脉搏加速等感染征象,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中毒症状。

【处理原则】

(一)手术治疗

1.胆囊切除术:

适用于①发病在48~72小时以内者;②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发展者;③伴急性并发症,如胆囊坏疽或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2.胆囊造口术:

达到减压引流的目的。

适用于极少数高度危重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或局部炎症水肿、粘连严重者,此类病人需待3个月后病情稳定时再行胆囊切除术。

(二)非手术治疗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可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记出入水量;控制感染,解痉止痛。

伴严重心血管疾病不能耐受手术、麻醉者,可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可考虑溶石疗法,但效果不肯定。

三、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chroniccholecystitis)大多数继发于急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约70%~95%合并胆囊结石。

【病理】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胆囊壁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胆囊壁增厚;长此以往,胆囊萎缩,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并与周围组织粘连。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有典型胆绞痛史。

表现为腹胀不适、厌食油腻,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及右上腹和肩背部隐痛。

体检示右上腹轻压痛。

【处理原则】

(一)症状明显且伴结石者行胆囊切除术。

(二)症状轻且无结石者可先非手术治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待症状缓解后,有计划地择期手术。

(三)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

限制油腻饮食,服用消炎、利胆、解痉药物,也可应用中草药,针刺疗法等。

四、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

胆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管结石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其病理生理变化因结石部位不同而异。

【分类和病理】

(一)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其病理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胆管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近侧的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管壁增厚,胆汁淤积。

2.继发性感染胆管梗阻后,胆管壁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加重梗阻,继发化脓性感染。

3.肝细胞损害胆道化脓性炎症可致肝细胞坏死或肝脓肿形成。

4.胆源性胰腺炎胆石嵌顿于胆总管壶腹部时,致胰液排出受阻甚或逆流,可引起胰腺炎。

(二)肝内胆管结石可局限于一叶肝内胆管,也可广泛分布于两叶,以肝左叶居多。

肝内胆管结石者多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除具备肝外胆管结石的病理改变外,还可具有:

肝内胆管狭窄、胆管炎或肝胆管癌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病人常伴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隐胀不适、呃逆、嗳气等或无任何症状。

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

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症。

(一)腹痛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刀割样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疼痛向右后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二)寒战、高热于剧烈腹痛后,出现寒战、高热。

体温可高达39~40℃,呈弛张热。

系梗阻胆管继发感染后,脓性胆汁和细菌逆流随肝静脉扩散所致。

(三)黄疸结石堵塞胆管后,胆红素逆流入血,病人出现黄疸。

由于黄疸的轻重程度与梗阻的程度、是否继发感染及阻塞的结石是否松动有关,故临床上,黄疸多呈间歇性和波动性变化。

(四)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可无症状或有肝区和患侧胸背部持续性胀痛,合并感染时除有Charcot三联症外,还易并发胆源性肝脓肿、胆管支气管瘘;感染反复发作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甚至并发肝胆管癌。

【处理原则】

(一)以手术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常用手术方法:

①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②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③Oddi括约肌成形术④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适用于胆石嵌顿于壶腹部和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者。

(二)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胆管结石并发感染症状较轻时,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记出入水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痉止痛。

待症状控制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2.取石、溶石:

术后胆管内残留结石者,可经T管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直视下取石。

对于难以取净的结石,可经T管灌注溶石药物溶石。

3.中西医结合疗法:

应用消炎利胆类中药、针灸等治疗。

五、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obstructive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并发胆道系统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亦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cholangitisofseveretype,ACST)。

【病因】常见原因是胆道结石,其次为蛔虫、胆管狭窄或胆管、壶腹部的肿瘤等。

引起胆道感染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孢菌、厌氧菌等;可为单一细菌感染,也可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性感染。

【病理】胆管完全梗阻后引起梗阻以上胆管扩张,胆管壁充血、水肿、增厚;粘膜糜烂,形成溃疡;肝脏充血、肿大、肝细胞肿胀、变性,肝内胆小管内胆汁淤积。

继发感染后,胆管腔内充满脓性胆汁;胆道内压力升高,当升至1.96kPa(20cmH2O)时,胆管内细菌和毒素可渗出至腹腔淋巴管;超过3.92kPa(40cmH2O)时,胆管内细菌和毒素即可逆行入肝窦,造成肝急性化脓性感染、肝细胞坏死,并发多发性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

胆小管破裂可与门静脉形成瘘,引起胆道出血。

少数病人的脓性胆汁穿越破碎的肝细胞进入肝静脉,再进入肺内,导致肺内发生胆砂性血栓。

大量细菌、毒素进入胸导管、血循环,可导致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临床表现】病人多有胆道疾病史或胆道手术史。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凶险。

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有血压降低、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故常称为Reynolds五联征。

【处理原则】紧急手术抢救病人生命。

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并置管引流,达到有效减压和减轻感染的目的。

通常采用胆总管切开减压、取石、T管引流术。

亦可经非手术置管减压引流,方法包括:

胆囊穿刺置管术、PTCD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AD)等。

第五节护理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出生地、居住地、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妊娠史等。

(2)既往史:

有无反酸、嗳气、饭后饱胀、厌油腻食物或因此而引起腹痛发作史;有无呕吐蛔虫或粪便排出蛔虫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胆石症、胆囊炎和黄疸病史。

(3)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

右上腹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及有无放射痛;局部有无腹膜刺激征等。

(2)全身:

有无神志淡漠、烦躁、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黄疸、发热,寒战、腹水等症状。

(3)辅助检查胆道系统特殊检查及重要脏器功能检查的结果。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1)认知程度:

病人对疾病的发展、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的程度。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对本次发病的心理状态,如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

其应对能力如何。

(3)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家庭和社会对病人的支持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情况、引流管的位置及数量。

2.身体状况动态评估生命体征,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切口及引流管出口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

3.心理和认知状况病人及家属对术后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担心并发症及预后,社会支持力量如何。

【护理诊断/问题】

(一)疼痛与胆道结石、胆道梗阻所致胆汁流出不畅及Oddi括约肌痉挛、胆道感染等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胆道感染、炎症反应有关。

(三)体液不足与T管引流、感染性休克有关。

(四)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感染、手术创伤等有关。

(五)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瘙痒、引流液刺激等有关。

(六)焦虑/恐惧与胆道疾病反复发作,担心预后等有关。

(七)潜在并发症黄疸、胆道出血、胆瘘。

【预期目标】

(一)疼痛减轻。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病人体液维持在正常范围。

(四)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五)皮肤粘膜无破损和感染。

(六)情绪稳定,自述焦虑减轻。

(七)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或无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病情加重,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进行处理。

2.缓解疼痛

(1)针对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因、缓解和加重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缓解疼痛。

先用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止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并评估其效果。

(2)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

3.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

(1)入院后即准备手术者,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非手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