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69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docx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

最新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

(1)

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

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

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

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

(2)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古城,就叫做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武古城座落在泉州市惠安县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近年来,崇武半岛优雅的环境,渔村的民俗,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广泛兴趣;而半岛上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各位朋友一定也有同感吧?

我们要想了解祟武古城,就必须追本溯源,从头讲起.崇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婉蜒起伏,十分壮观.它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州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互为犄角;东临台湾海峡.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祟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经在明代倭患其间首当其冲,屡遭进犯;亦曾失利陷城,铁马哀鸣.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护龙官、崇山官、崇报祠、元饲宫、十二爷官等,都是古城军民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此外,崇武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她还曾目睹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目睹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目睹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

古城的军民兵士骁勇善战,令人精神振作;而古成的文人雅士,深切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对故园的热情讴歌,引起了后人的强烈共鸣.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著名诗、书、画名家黄吾野所书.黄吾野曾经十年避乱别江湾.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倭患平定,黄吾野重返家园,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

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

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浑气势,照见了先贤的万古英风.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看宋、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数十处.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关帝庙、东岳庙,也有敬奉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妃宫,以及纪念当地有功人物的灵安王庙等,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朴优雅的气息.可以说,祟武古城不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当您登上崇武古城的最高处,您可以望得见金沙碧水的半月沉湾和西沙银蛇天然海滨浴场,而海岩边维妙维肖的神龟戏水,多彩绚丽的海螺贝壳,孤岩兀立的峰后险石,以及那白鹤升天、狮石照晚、玉碧传音,更使人如临仙境.每当大浪时分,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心荡神摇,而当那风平浪静的时刻,几星鸥鹭、三五帆点缀在画一般的海面上,更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造化.据记载:

崇武大海中,春二、三月常蜃楼海市,如楼阁人马,千形万状,仿佛烟云之中,久之乃散,这与山东蓬莱阁的海市蜃楼同为一种过折射的自然现象.只因这种现象出现的机会很少,因而更加令人难以捉摸,更加引起人们的神往.

历史上,崇武还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古城.尤其是崇武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海上距离97海里),两地舟楫往来不断,语言相通,风俗相似,地缘、血缘、文缘等关系十分密切.崇武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可是由于战争的因素,它曾被列为海防前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如今,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已被淹没在改革开放的大浪之中.为了方便台湾渔轮前来停靠和台胞上岸旅游访亲,福建省政府早在1988年即把崇武列为全省沿海建设的重点区域.至今,已先后建成全国首座对台贸易专用码头,并扩建了台轮避凤港以及红十字会教护站,台胞接待站等设施.近两年来,对台贸易的条件更加成熟,昔日的前线已逐渐变成两岸交流和台商投资的热线,通航的条件也日趋具备.

崇武古城地灵人杰,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们崇尚她固若金汤的城池,欣赏她风景如画的山水,更赞美她勤劳勇敢的人民.

在崇武城倘徉,您可以看得见闻名中外的惠安女:

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裤筒,配之那精巧艳丽的头饰,可与蓝天白云相映衬,随大海波涛而起舞.俚语称之为: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奇特风情,给古城风光增添了几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以勤劳贤惠页著称.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因而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洗衣服、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可称得上全能媳妇.

祟武古城还以石雕之乡而驰名.几百年来,这里的石雕艺匠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洒下辛勤汗水,他们美化了环境,点缀了江山、创造了艺术.雄姿英发的狮子、飞舞腾空的巨龙,玲珑剔透的香炉、形象逼真的影雕,包罗万有,姿态纷呈.

崇武古城,她是一座古朴雄壮的城,更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城,她永远耸立在东南沿海的疆土上,更耸立在古城人民的心中.

但愿祟武的古风新貌,使您悦目赏心,使您浮想联翩,使您回味无穷.

欢迎各位朋友再次光临祟武古城,谢谢大家.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3)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孔庙的主要建筑

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楼上撰有榴联:

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一)戟门与露庭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二)棂星门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三)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

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

(四)泮池和月台

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

(五)大成殿及两庑

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孔庙陈列的文物

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

(一)礼器

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

本殿所陈列的礼器有铜尊、铜壶、铜牺尊、铜盈、铜豆、铜爵、以及竹木祭器和木雕祭器等,工艺精致,风格迥殊.其中云雷尊为初献(第一次奠酒)楚酒之用;以表示神自天而降之意;象尊用于亚献(第二次奠酒),以表示大而有德之急;牺尊形如牛状,用于终献(最后奠酒),表示以农立国,永不忘本之急.总称为三献礼.其余各器均盛五谷、酱料、果品之用.

(二)乐器与舞器

祭孔乐舞同属古代礼仪形式的组成部分.为公元前500余年前流行于鲁国的《韶乐》.乐章以颂扬孔子功德为主要内容,自隋代至民国初期,基本沿袭一字一音的旋律.歌词四言八句: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客.神其格思,是仰是崇.其格律是我国周代雅颂乐歌诗体的承袭.祭孔所使用的乐器有特磬、编钟、编磬、古瑟、笙、排萧、洞箫、龙笛、箎、敔、陶埙、以及各类鼓、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

本殿陈列的有成套编钟和编磐.各种鼓乐,如楹鼓为全乐之纲首、每奏一句,以槌击之,足鼓应之,鞉鼓尾之,即三响三应三尾;另有一种听应鼓,每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之,应共四声,搏鼓声音不甚响,但其声柔和,击法与应鼓同;楹鼓在祭祀中击之,设于门外,有东西之分;鞉鼓在大成乐加击于楹鼓之前称之兆也.祭祀时,文武百官初到,要先击贲鼓〔也称大鼓〕三百六十声、以配镛钟(大钟).

殿内还陈列各种吹奏乐器,如陶制的埙和竹制的箎,都有六个出音孔.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柔优美、协调;洞萧的发音清幽,龙笛的音色清脆,均属于雅乐;笙簧乐器能奏和音,特别是排箫,亦称凤箫,有十六支音管,律名与编钟同.所有这些吹奏乐器合奏起来,相当幽雅柔和;拨弦乐器有古琴,形制与现代大致相同,弦面张弦七根,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是古代伴奏相和歌和乐器之一.所有陈列的器乐部有实用价值.官廷演奏有一定的程序、要依指挥器麾,来统一乐音.麾是一根朱竿龙杖,卸麾下垂,绣有金色升降龙和五色彩云.祭祀时,麾举则乐奏,麾降则乐止.

祭孔舞蹈形式分为文舞与武舞,作为附属礼仪形式.明代以来祭孔典礼固定为六项议程即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祖典中使用的乐舞依随释祭仪程,也固定六个乐章:

一、迎神奏《昭平》之章;二、初献奏《宣平》之章;三、亚献奏《秩平》之章;四、终献奏《叙平》之章;五、撤撰奏《懿平》之章;六、送神奏《德平》之章.其思想内容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德字,表现形式上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礼字.舞蹈构思,承袭了孔子生前提倡的中和之乐的美学观.殿中两旁陈列着清代文武官员的礼服和文武舞蹈的道具.文舞于左,身着清代素服,手执签翟(奏板),配合音乐起舞,表现发扬蹈厉之急.武舞于右,手执干戚(武器),配合音乐起舞,以示武备之意.起舞用节指挥,左边配有古代的鼓击乐器杵.听举麾唱毕,击杵三声,以起壶上之音,曰乐统命于杵.右边配有敔,形如伏虎,每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用竹质的甑横扫捂背的龃龆三次,为止堂上之乐.

舞蹈形式属于古代文德之舞,除个别时候取宫悬之乐和八佾之舞(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偕之舞,(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价之舞(乐队排列东南西三面,舞列六行,每行六人),舞容庄重文静,又不失抒情之美,以崇颂孔子的功德,显耀统治者的治定功成.

(三)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

比较著名的有唐代文学家、诗人欧阳詹;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曾公亮、苏颂;宋代状元、政治家梁克家、曾从龙;明代教育家、理学家、贤官蔡清、陈琛、张岳、苏睿明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俞大猷;明代清官贤相李廷机;明代文学家王慎中;明代史学家何乔远;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贄;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与爱国将领施琅;清初理学家、大学士李光地等.

大成殿东西边和孔子画像后面陈列唐代欧阳詹诗集和集欧书的不二名匾;来代苏颂的《苏魏公集》;宋代蔡襄的《荔枝谱》《相州昼锦堂记》书、贴;来代朱熹的《朱子全集》;明代俞大猷的《洗海近事》;明代王慎中的《王遵岩文集》;明代李贄的《焚书》;清代李光地的《笔算》(与梅文影合著)等著作.其中颇能引人重视的有清代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的试卷、明嘉靖皇帝赐给王慎中父母的圣旨.还曾陈列过解放后泉州历年培养的大学生情况.这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三、孔庙的其他附属建筑

泉州府孔庙范围广大,有很多重要的附属建筑,或存,或废,或被占作他用.

(一)庄际昌状元祠

在孔庙西侧蓝桥巷内,坐北朝南,仍存,但已荒落关闭.

(二)崇圣祠

在大成殿东侧,现主体建筑尚存.

(三)明伦堂

(四)尊经阁

尊经阁又名魁星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解放后因有倒塌危险而拆除,上层移建于百源川池中,即现在的八角凉亭,遗址建华侨大厦.

(五)夫子泉、海滨邹鲁亭、珠泗桥

圣域戟门南面的一口古井,系孔庙时所挖.南宋隆兴初年,该井清泉涌出,甘香特异.秘阁傅自得记述其事,知州事王十朋题诗云:

吾泉刺桐城中泮宫星,大成殿下新泉水,不必更以品第论,混混源自夫子.固书夫子泉.并南原有亭,悬朱熹书巨额海滨邹鲁.今废,扩为中莱市场.洙泗桥题石仍在.

棂星门外南面,又有一大露庭,原是孔庙第一院落,两旁种有木棉、古榕,前临濠沟,面临涂门街,蔽以栅栏,可惜以后改作中菜市场了.

而今泉州府孔庙的主体建筑,已大部分归还市文博部门管理,泉州市政府拨款维修,恢复原貌,拟建泉州历代名人纪念馆.可望不久,孔庙建筑群将成为圣洁的海滨邹鲁文化中心,供游人观瞻和专家学者研究.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4)

眼前这座黑压压的大岩石山叫宝盖山,你们看,它凌霄独立,周围没有其它山峰为邻,看起来是不是显得特别孤单呢?

所以,人们又叫它大孤山.明朝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克晦在一首诗中这么说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

高踞山头的那座塔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姑嫂塔.它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塔共五层,二十一米高,昨天大家参观的泉州东西塔,东塔高48.27米,西塔高44.06米,虽然姑嫂塔还不足东西塔的一半高,但是它依借山势,所以显得特别巍武.

现在我们来到姑嫂塔前,大家请看,这塔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明代苏紫溪有诗说:

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写姑嫂塔的.

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为什么不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呢?

《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在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还流传着更为传人的姑嫂塔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内亲人回家团聚.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穷哥哥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人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这当然是传说,但它却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历史的见证.大家知道,石狮市是闻名遐迩的闽南侨乡和与港台有密切亲缘关系的地区.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地区的同胞有30多万人,侨眷侨属占石狮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石狮市的旅外华侨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新加玻、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石狮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有着悠久的地缘、血缘关系.祖籍石狮市的台胞有30多万人,目前居住在石狮的台湾籍同胞有二、三百人.

时朝著名文人何乔远在《镜山全集》中说:

(华桥)皆背离其室家,或十余年末返者,返则儿子长育至不相识.盖有新婚之别,娶以数日离者.这说明了晋江、石狮一代的乡民出洋谋生的辛酸历程.

早期乡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乡背井.不少往菲律宾谋生的人,都有一定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在菲从事生产劳动,与菲人友好相处,共同开发菲岛,授以各种技能.菲律宾史学家赛迪博士说:

华人带来他们祖国的绝好文明、忍耐、勤劳和历史悠久的民族手艺.

据有关历史著作的记载,至少自春秋战国起,晋江、石狮与台湾就已存在血缘关系.由于地理位置的相近,客观上为早期石狮人移居台湾提供了方便.同时,政治上、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也成为宋元时期石狮人移居台湾的重要社会因素.

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石狮侨属则大量定居港澳地区或转往东南亚各国.由于历史和血缘的关系,生活在境外的右狮华侨,华人后代,港澳台同胞,一向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在各个不同时期都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例如《大仑蔡氏宗谱》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侨居菲律宾的石狮华侨就有汇款回家买田盖屋的习惯和借贷亲人经营商业的史实.近代由于华侨的事业有所发展,华侨回乡投资或捐办各种行业的日益增多.许多华侨纷纷在石狮投资兴办钱庄,百货商场、旅社、交通业、房地产业以及为家乡捐资办学等.

1978年以后,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侨务及外事政策,维护了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