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6958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docx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

主讲:

陶芳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第一章认识计算机………………………………………………………1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1

第二节计算机分类…………………………………………………1

第三节认识计算机…………………………………………………2

第四节计算机硬件…………………………………………………5

第五节计算机软件…………………………………………………12

第六节必备知识……………………………………………………16

第二章中文Windows98的基本操作…………………………………20

第一节Windows98基础…………………………………………20

第二节必备的知识………………………………………………36

第三节“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40

第三章中文word2000和中文excel2000…………………………47

第一节中文word2000的基本操作…………………………………47

第二节中文excel2000的基本操作………………………………52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54

第一章认识计算机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量的迅猛增长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使得表达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因此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是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一项必备技能。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可以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计算机的出现引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6年到1958年。

这期间研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由于采用了大量的电子管器件,所以又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8年到1964年为第二个阶段。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采用品体管器件的第二代计算机。

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小了,耗电量也降低了,可靠性得到提高,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第三阶段从1964年到1971年。

出现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由于应用了集成电路技术,使得计算机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进一步下降,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价格低、体积小、性能可靠、多功能的“小型计算机”开始出现,应用范围扩大到工业控制等领域。

1971年至今为第四阶段。

在这期间,电子计算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这一代计算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

其特点为可靠性高,体积小,成本低,速度快。

第二节计算机分类

传统上计算机的分类是根据它的处理能力和体积。

由于所有的计算机都在朝着功能更强、速度更快方向发展,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划分标准。

目前,计算机可分为:

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微型计算机、可移动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最快,在我们的办公室或家庭处处可以见微型计算机。

最常见的是台式计算机,即适合放置在桌面的非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分两大类别:

Apple(苹果)和IBM及其兼容机。

目前的微机市场上,Apple计算机约占8%,IBM计算机约占28%,而IBM兼容机占有其余的大部分市场。

“微型计算机”这一术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采用微处理器的计算机只有PC机,所以人们把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称为微型计算机。

如果说采用了微处理器的计算机就称为微型计算机,那么照此定义,如今的计算机中绝大多数,甚至包括某些超级计算机,都是微型计算机。

按照习惯,我们所说的微型计算机就是指PC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PC仅指IBM及其兼容机。

而Apple公司的Macintosh计算机也同样是个人计算机PC。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俗称电脑。

“电脑”是微机的不太却切的说法。

第三节认识计算机

一、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计算机的外观

从计算机的外观上分,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组成(如上图所示)。

其核心部分是主机。

2、如何开、关机

开机

开机即打开整个计算机系统电源,开机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先开外部设备电源开关,最后开主机电源开关。

如果有UPS电源,第一步先打开UPS电源开关,第二步打开显示器电源开关,如果还有其他要使用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绘图仪、数字化仪等,也要打开电源开关,最后,打开主机电源开关。

还有一点要注意,与许多电器一样,两次开电源之间时间不能太短,因为刚关机又立即开机会形成冲击电流,这样可能会损坏计算机及外设。

总结:

开机的顺序:

外设——显示器——主机(之前,接通电源)

关机

关机与开机顺序相反:

先关主机电源开关,再关外部设备电源开关。

先关上主机电源开关,然后关上所有打开了电源的外部设备电源,最后关上UPS电源开关(如果有UPS电源的话)。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最好从市电插座上拔下电源插头。

说明:

关机比较复杂。

在计算机中,随配备的电源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两种模式的电源:

AT电源和ATX电源。

AT电源(主要是针对DOS操作系统——后面介绍),当安装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并关机时,屏幕上出现“您可以安全地关机了!

”字样,先关主机——后关显示器;对于ATX电源(现在的计算机一般都使用这种电源),当您关闭系统时,主机电源会自动断开,只要将显示器的电源关掉就可以了(上机实习的就是这种计算机)。

开关按钮:

power——开关

名词解释:

冷启动、热启动和系统复位

通电后,计算机启动BI0S,自检后,再由B10S装入预装在磁盘中的操作系统。

计算机装操作系统的过程叫启动。

从关机状态,直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开启(启动)计算机的方式称冷启动;

当计算机运行不正常时,不需关机,我们也可以强制启动。

在DOS操作系统下,同时按下键盘上的三个键“Ctr1”、“ALt”和“Del”,用Ctr1十A1t十Del表示,也会使计算机重新启动;在Windows下,需要多次按Ctrl十Alt十Del来重新启动计算机。

这种启动称为热启动。

当热启动也不能进行时,可直接按计算机前面板上ReSet键,计算机也可以从头开始工作,称系统复位。

启动过程与冷启动相同。

注意:

热启动和系统复位会使计算机中的数据丢失,不要轻易作此操作。

3、键盘的使用

键盘上键的分类及指法要求

键的分布(见图)

指法基础:

(讲解)

二、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第四节计算机硬件

一、硬件及硬件系统:

1、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从系统角度看:

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正如电视机那样,由电视机和信号两个部分组成的。

下面,先介绍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在后面介绍。

硬件系统:

分为五个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粗略地分,可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

二、主机部分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所谓硬件是处理数据的物理设备,简单地理解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和设备,实际上有的部件小得无法看见。

所谓软件指计算机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这些程序是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计算机指令的集合。

硬件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基础。

一台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典型配置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磁盘驱动器组成。

中央处理器称为CPU(ControlProcessingUnit),是计算机的核心,控制着计算机的一切活动;内部存储器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存”,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数据和代码;输入输出接口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通道,用来连接外部设备。

主机被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这块电路板被称为主板或母板。

1.中央处理器(CPU)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它从存储器读出指令,经过分析译码后,再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数据加工和处理场所,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它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诸如相加、移位等算术逻辑运算,处理后的结果再送至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被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就是所谓的微处理器。

目前市场上微处理器芯片型号很多,主要有美国Intel公司8086(8088)系列芯片、zilog公司的z—80系列芯片。

CPU决定微机的档次。

通常我们所说的286、386、486、奔腾(586)、奔腾Ⅱ、奔腾Ⅲ和P4的微机,实际上是指CPU型号为80286、80386、80486、80586、奔腾Ⅱ、奔腾Ⅲ和P4的微型计算机。

CPU是影响计算机整体性的最重要因素。

CPU以一定的时钟速度运行,时钟速度是计算机内部时钟的速率,如“Pentium4/1.4G”的时钟速度为1.4GHz。

数学协处理器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数学计算能力。

以前数学协处理器作为一个单独的芯片,现在大多包含在微处理器中。

2.存储器(内存部分)

它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是看它是否与CPU直接打交道来分的。

内存储器

内存即内部存储器,它是用来存放计算机的内部数据和代码的一种装置。

分为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和随机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两类。

微机中ROM的数量通常较小,它的特点是只能从其中读取信息,不能向其写入信息。

它的信息通常是采用专用设备写入的。

ROM的好处是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仍能保存,不会消失,因此,常用来存放微机开机启动时必备的一些基本指令的信息。

ROM有几种:

芯片一旦编程,其内容无法更改,称为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芯片可从计算机中取下,用特殊设备擦除其内容后重新编程,称为E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芯片不需从计算机中取下,利用程序进行改写,称为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与ROM不同,RAM的特点是既可以从中读取信息,又能向其中写入信息,且信息的写入不需要专用设备,由微机本身就可实现,读出信息后,其中原有位置的信息保持不变,但一旦重新写入信息,其中原有位置的信息将被后写入的信息所取代。

RAM常用来存放微机运行时大量的程序和数据信息。

内存条以其插脚数分为30线、72线、168线,容量一般有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

资料:

Intel是美国著名的CPU生产厂家,现在说到的“奔腾4”,即指奔腾第四代产品。

CPU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

时钟频率,如“P42.4G”,中的“2.4G”指的是计算机每秒种要运算约“2400000000”(两千四百万)次。

CPU的运算速度非常高,相比之下RAM的存取速度就慢得多,为了克服CPU和RAM之间速度的矛盾,提高机器的整体运行速度,通常在CPU与RAM之间设置了高速缓冲存储器,称为Cache。

Cache容量一般有64KB,128KB,256KB,512KB等。

有的CPU内部还设置了超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一般在几KB到几十KB不等。

3.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是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通道,是微机的神经系统。

系统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4.输入输出接口

如果计算机仅有主机就成了光杆司令,无法进行工作。

我们需要将数据和程序输入计算机中,经计算机处理后还需要将结果输出。

输入输出工作由专门的设备完成,这些设备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如何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呢?

这就需要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简称为接口)。

通常我们使用键盘进行输人,用显示器和打印机输出需要的结果,若需要长久地保存数据,还需要外部存储设备。

这些外部设备通过接口连至主机,听从CPU统一指挥。

并行接口用于连接打印机,显示接口用于连接显示器,磁盘驱动器接口用于连接硬盘、软盘驱动器,鼠标接口用于连接鼠标器,串行接口可连接带有串口的外设,也可用于与其他系统通信,USB接口可连接支持USB接口的设备。

三、外部设备

1、存储器(外存部分)

内存的存储量有限,而且在计算机断电后,RAM中的数据会全部丢失。

如果想长期保存信息,解决信息永久保存的问题,就需要把内存中的数据转储到可以永久保存信息的介质上,这就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主要有软磁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磁带机等。

软盘:

盘片的外形大小有5.25英寸、3.5英寸等几种软盘,其叫法是以盘片的直径的尺寸为依据,如:

3.5英寸软盘。

现在使用3.5英寸软盘较多,过去多使用5.25英寸软盘。

关于软盘的写保护和格式化

将信息存储到磁盘中,称为“写”操作;从磁盘中取出数据,称为“读”操作。

写保护口当3.5英寸的软盘的写保护口被封住时,就禁止将数据写入磁盘中,达到保护磁盘中信息的目的。

不通:

叫处于写保护状态,此时,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录入”数据。

通:

既可读,又可写入数据。

软盘的写保护是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措施(上课时通过实物展示台演示如何使软盘具有写保护功能)。

格式化一张新磁盘在使用前一定要对其进行称为“格式化”的处理后方可使用。

磁盘的存储容量:

软盘的存储量也是以字节为单位的。

a

A

无论哪种盘片,所有记录的数据都存放在称为“磁道”的一个个同心圆中,磁盘中每一个同心圆称之为一个磁道,一片5.25英寸1.2MB的磁盘使用了80条磁道,其编号自外向内依次为00至39或79。

各个磁道均采用软分区,即使用软件格式化操作将每条磁道分成9个或15个扇区。

一般,每个扇区存放512个字节数据。

3.5英寸的软盘有:

一个磁道划分为18个扇区,每面有80个磁道,用两个面来存放数据的。

你知道它多大的容量吗?

[答案:

1.44兆字节(MB)]

通常我们将计算机中的内存按八个逻辑单元分别进行组合,每八个逻辑单元的组合称为一个“字节”(英文名称是“Byte”,简称“B”),字节是计算机使用存储器的基本单位。

内存的容量是以字节为单位的。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单片集成电路内所集成的逻辑单元数目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表达,需要以更大的单位来表达内存的大小,常用的有“K字节”、“M字节”和“G字节”。

“K字节”即KB,“M字节”即MB(兆字节),“G字节”即GB(千兆字节或吉字节)。

1KB等于1024个字节;1MB等于1024X1024个字节;1GB等1024X1024X1024个字节。

即:

字节——byte(B)

1千字节(KB)=1024字节(B)

1兆字节(MB)=1024(KB)

1吉字节(GB)=1024(MB)

与软盘相比较,硬盘具有容量大、读写快等特点。

软盘具有便于携带等特点.

从理论上说,软盘上的数据能永远保存.

软盘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软磁盘时,要注意保护,否则易损坏。

存放时不可重压,应远离磁场,避免热源,更不可用手触模读写窗口。

硬盘:

硬磁盘是将磁盘驱动器和磁盘片固定在一起的密封装置,它具有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不易损坏等优点。

硬盘驱动器放置在主机机箱内,又称为固定盘。

随着技术的发展,已有了可更换式硬盘。

早期硬盘的尺寸为5.25英寸,目前常用的硬盘尺寸为3.5英寸,便携式计算机上使用的硬盘尺寸为2.5英寸。

早期硬盘的容量有几十至几百MB,现在硬盘向大容量高速度方向发展,硬盘容量已达几十GB。

硬盘的旋转速度很快,有的达7200转/分钟,读/写磁头并不与磁盘表面接触。

硬盘一般由几个盘片组成,盘片的每一面都存储数据。

盘片组上具有同一相对位置的磁道和扇区构成柱面。

硬盘的格式化步骤:

低级格式化——分区——高级格式化

读写速度由大到小:

内存>硬盘>软盘。

光盘:

近年来利用激光技术来记录数据的光盘和光盘驱动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存储密度的特点,而且不受外界磁和电的干扰。

光盘分CD—ROM、WORMCD和MO三种。

光盘中使用最普遍的是CD—ROM,CD—ROM是只读光盘存储器。

它的内容预先录制好了,不能更改。

使用CD—ROM光盘就必须安装CD—ROM驱动器。

目前CD—ROM驱动器的速度已超过了48x。

一张5.25英寸的CD—ROM存储容量大约为650MB。

WORMCD是一次写人多次读出光盘。

使用特制的设备编码,以后不得再改变其内容。

CD—R是一个WORM过程,可录写的CD—R驱动器可以刻录CD—R光盘,并可在CD—ROM设备上读出。

可读写光盘CD—Rw要在专用的设备中可反复读写。

目前已有支持CD—ROM、CD—R和CD—RW的三合一光盘驱动器。

MO是磁光盘,可擦写。

它融合了磁原理和光学技术。

MO盘采用干兆字节来衡量存储容量,它可拆卸并且耐用。

MO是需要较大存储容量的图形和视听应用的理想存储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光盘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记录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大容量信息。

软件厂家为使商用软件更易发行和安装,也大量使用CD—ROM作为软件介质。

尽管CD—ROM并非是多媒体的必需设备,但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外部存储设备,特别适合存储大容量的多媒体数据,如VCD和DVD。

 

2、输入设备

常见的有键盘和鼠标、扫描仪等

1、键盘

键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输入设备,绝大多数的数据录入是通过键盘进行的。

早期使用的键盘是84键键盘,现在大多使用101键、102键和104键键盘等。

后面将详细介绍键盘的使用。

2、鼠标器

鼠标器是计算机常用的输入定位设备。

随着图形界面的广泛应用,鼠标器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它使操作变得特别容易。

鼠标器分机械鼠标、半光电鼠标、光电鼠标等,机械鼠标由轨迹球的转动控制,光电鼠标由在光栅板上移动触发感光管来控制。

在便携式计算机上还有一种压感鼠标器。

还有一种跟踪球,像一个倒置的鼠标器,用法类似于鼠标器。

它的优点是占用的桌面空间更小。

3、操纵杆

操纵杆作为点位设备常被用于游戏中。

操纵它的手柄,可以在屏幕上移动光标。

4、触模屏

最简单的输入方式莫过于手指触模。

触模屏使用手指轻压屏幕特定区域来选择和定位,当然触模屏与显示器是安装在一起的。

触摸屏在一些多媒体查询触控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在一些公共服务企业中经常看到。

5、笔式输入

用一支电子笔在一块特殊的写字板上可以输入文字。

笔式输入特别适合那些不喜欢用键盘输入的人。

许多电子记事本具有笔式输入功能。

笔式输入并不完善,它不能100%地识别手写文字。

6、数字化仪

数字化仪是一种计算机定位设备,主要用于CAD(ComPuterAide6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对图纸进行采样和矢量化。

数字化仪有A3至A0的幅面。

7、图像扫描仪

图像扫描仪是一种图形输入设备,分单色扫描仪和彩色扫描仪。

扫描仪的一种重要指标是分辨率,一般手持式扫描仪分辨率为150至300DPI,平板式扫描仪分辨率有300DPI,400DPI,600DPI,1200DPI,2400DPI;3600DPI等,滚筒式扫描仪可以输入大到A0幅面的图像。

实际上扫描仪的分辨率分光学分辨率和逻辑分辨率,光学分辨率达到300DPI就相当不错了。

要扫描真彩色图片,需要红绿蓝(RGB)三基色24位的扫描仪;而印刷行业则需要四基色(青、品红、黄、黑,CMYK)32位专业扫描仪。

8、条码阅读器

在超市中我们常见营业员使用条码阅读器,轻松地从商品中读入信息。

条形码被广泛印制在商品、邮件、运输货物上,利用条码阅读器可快速准确地读人条码编号。

有一种光学标记阅读器(OMR)被广泛地应用在考试阅卷中,它可识别用铅笔涂黑的试卷。

9、语音识别设备

语音输入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它将彻底改变我们与计算机的沟通方式。

虽然语音识别系统还不成熟,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简单的训练,计算机可以接受人的语音输入。

10、数字照相机

数字照相机也称为数码相机,可作为计算机的图形输入设备。

数字相机不使用胶片,而是使用光学敏感栅格成像。

随着性能的提高,数字相机的使用将越来越广泛。

3、输出设备

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具有节能功能——绿色显示器

显示器的一个重要指数——分辨率

刷新频率——最低不得低于75赫兹

2.打印机

打印机是将文字和图形数据打印到纸介质上的输出设备。

打印机输出为硬拷贝。

打印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4种:

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热敏打印机等。

打印机的主要指标是打印精度,用DPI(DotPerInch,每英寸的点数)来表示。

激光打印机具有打印精度高、打印速度快、无噪音等特点,但其价格较高。

热敏打印机不能使用普通打印纸。

3.绘图仪

绘图仪是图纸输入设备,广泛用于CAD中,分笔式绘图仪和无笔式绘图仪。

无笔式绘图仪主要有喷墨绘图仪、热敏绘图仪、激光绘图仪、静电绘图仪等。

目前喷墨绘图仪得到了大量应用,它有单色和彩色之分,分辨率有300DPI,600DPI,1200DPI等。

 

四、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总结:

计算机系统

主机

中央处理器(CPU)

外部设备

只读

随机

外存

内存

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

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

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第五节计算机软件

一、软件系统

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

打字软件、VCD播放软件等

前面介绍了计算机硬件。

然而,正如有了电视机而没有电视节目,或者人有大脑而没有知识一样,只有硬件的计算机是不能做任何事情的(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叫“裸机”)。

要想计算机运行,就必须要有称之为“软件”的东西。

软件是一种抽象的物质,是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软件系统包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软件以外部存储器为载体存放在如硬磁盘、软磁盘和光盘中,只有在运行时,才加载到计算机内存中。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关系是:

硬件位于最低层,通过BIOS(BaseIn0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将系统软件与硬件联系到一起、应用软件则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打交道。

系统软件控制并协调计算机硬件工作,它不仅决定计算机如何工作,而且还决定用户如何使用计算机,是硬件、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

系统软件包括:

操作系统、工具软件、语言处理程序。

应用软件则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任务的程序。

应用程序包括通用程序和专用程序。

专用程序是某一特定行业应用开发的,如电信收费程序。

通用程序可以完成一系列通用的任务,如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等。

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与用户(计算机的操作者)之间的接口。

它是计算机各种资源有效使用的“管家”

计算机怎样将信息放在存储器中?

怎样运行程序?

又是如何管理各种外部设备的呢?

实际上,要完成这一切工作,除了要有执行具体机器指令的基本硬件外,还必须要有一个软件系统来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这个软件系统就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0S(0peratingSystem)。

操作系统属于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它对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统一分配。

具体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即对CPU的管理;存储器管理,主要是对内存的管理;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文件的管理;外部设备的管理;作业管理,即对所执行的任务进行管理。

操作系统的种类可以分为单用户单任务、单用户多任务、多用户多任务、网络操作系统等。

例:

①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dos

②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95、windows98

③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unix

④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nt、unix、netware(netvoll)

说明:

我们现在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

windows98操作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