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7392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docx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专题训练

弱电解质de电离平衡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4•浦东新区二模)常温下某H2CO3溶液的pH约为5.5,c(CO32﹣)约为5×10﹣11mol/L,该溶液中浓度最低的离子是(  )

 

A.

HCO3﹣

B.

CO32﹣

C.

H+

D.

OH﹣

 

2.(2014•徐汇区一模)已知:

Ki1(H2CO3)>Ki1(H2S).现有以下试剂:

盐酸、醋酸、苯酚、碳酸钙、醋酸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醋酸、苯酚、碳酸的酸性

B.

比较盐酸、醋酸、碳酸的酸性

 

C.

比较醋酸、氢硫酸、碳酸的酸性

D.

比较盐酸、碳酸、氢硫酸的酸性

 

3.(2013•上海二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分别测定0.1mol/LNa2CO3和苯酚钠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酸性:

苯酚>碳酸

B

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稀硫酸

产生淡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A中含S2O32﹣离子

C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Zn

锌表面附着红色物质;产生无色气体

氧化性:

Cu2+>H+

D

向0.01mol/L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溶解出Ag+的能力:

AgCl>AgI

 

A.

A

B.

B

C.

C

D.

D

 

4.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

可与碱反应

 

B.

有漂白性

 

C.

见光能分解

 

D.

次氯酸钙溶液可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

 

5.(2014•青浦区一模)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

B>C>A=D=E

 

B.

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

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

 

C.

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

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

 

D.

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6.(2014•文登市三模)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A曲线代表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

 

B.

当95℃时,pH=6的溶液呈中性

 

C.

25℃时,将10mLpH=12的NaOH溶液与1mLpH=1的H2SO4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D.

95℃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当混合溶液的pH=6时,说明HA酸为弱酸

 

7.(2014•厦门一模)下列物质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

 

A.

小苏打

B.

醋酸

C.

乙醇

D.

氯化钠

 

8.(2014•崇明县一模)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

pH=6的某物质的水溶液

B.

加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

 

C.

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

D.

c(H+)>c(OH﹣)的任意物质的水溶液

 

9.(2014•东城区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0℃时,KW=10﹣12,此温度下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25℃时,0.1mol/L的NaHSO3溶液pH=4,说明HSO3﹣在水溶液中只存在电离

 

C.

NH4Cl、CH3COONa、NaHCO3、NaHSO4溶于水,对水的电离都有促进作用

 

D.

25℃时,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1mol/L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有2c(Na+)═c(CH3COO﹣)+c(CH3COOH)

 

10.(2014•崇明县二模)如图表示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线上任意点溶液均显中性

 

B.

b点时,溶液的pH=6,显酸性

 

C.

图中温度T1>T2

 

D.

在水中通入适量HCl气体可从a点变到c点

 

11.(2014•福建模拟)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a

1×10﹣12

 

A.

若25<t1<t2,则a<1×10﹣14

 

B.

t2℃时,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所得混合溶液pH=7,溶液呈中性

 

C.

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

c(OH﹣)=1000:

1

 

D.

t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L与pH=1的稀硫酸V2L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

V2=11:

9(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

 

12.(2014•德州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25℃时NH4CN水溶液显碱性,则25℃时的电离常数K(NH3•H2O)>K(HCN)

 

B.

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01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C.

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4.5

 

D.

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Fe2O3

 

13.(2013•西安三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稀盐酸中c(H+)=c(Cl﹣)+c(OH﹣)

 

B.

常温下,在0.1mol/L的H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C.

如果Na2Y的水溶液显中性,该溶液中一定没有电离平衡

 

D.

热水中加入氯化钠溶解至饱和,此时溶液的pH小于7

 

14.(2012•上海)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A.

NaHSO4溶液

B.

KF溶液

C.

KAl(SO4)2溶液

D.

NaI溶液

 

15.(2014•洛阳模拟)如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

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

图中T1<T2

 

D.

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16.(2014•徐汇区一模)实验表明,相同温度下,液态纯硫酸的导电性强于纯水.下列关于相同温度下纯硫酸的离子积常数K和水的离子积常数Kw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K>Kw

B.

K=Kw

C.

K<Kw

D.

无法比较

 

17.(2014•南开区一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5℃与60℃时,纯水的pH相等

 

B.

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C.

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D.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18.(2013•吉林一模)对于纯水来说,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水的离子积常数变大的是(  )

 

A.

加热

B.

加金属钠

 

C.

加少量的NaOH固体

D.

加少量的AlCl3固体

 

19.(2013•辽宁一模)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高于25℃

 

B.

水电离出来的c(H+)=1×10﹣10mol•L﹣1

 

C.

c(H+)=c(OH﹣)+c(SO

 

D.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20.(2012•厦门二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

I与

Cs的中子数相等

 

B.

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此时水的pH<7

 

C.

依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

 

D.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21.(2014•吉林二模)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如某溶液溶质的浓度为:

1×10﹣3mol•L﹣1,则该溶液中溶质的pC=3.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任何电解质的水溶液中,pC(H+)+pC(OH﹣)=14

 

B.

0.01mol/L的CaCl2溶液中逐渐滴加纯碱溶液,滴加过程中pC(Ca2+)逐渐减小

 

C.

用0.01mol/L的盐酸滴定某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过程中pC(H+)逐渐增大

 

D.

某温度下,AB难溶性离子化合物的Ksp=1.0×10﹣10,其饱和溶液中pC(A+)+pC(B﹣)=10

 

22.(2013•汕尾二模)对于常温下pH为12的NaOH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OH﹣)=c(Na+)+c(H+)

 

B.

由H2O电离出的c(OH﹣)=1.0×10﹣12mol•L﹣1

 

C.

与等体积pH=2的醋酸混合后所得溶液呈碱性

 

D.

与等体积0.01mol•L﹣1氯化铵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NH4+)

 

23.(2011•浦东新区一模)分别在pH=2的酸溶液和pH=13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放出氢气的量前者多,其原因可能是(  )

 

A.

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弱酸

 

B.

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

 

C.

酸溶液的体积比NaOH溶液体积大

 

D.

酸是强酸,且酸溶液的浓度比NaOH溶液浓度大

 

24.(2009•金华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①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②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固体

③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先将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2.00mL高锰酸钾溶液

⑤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先润湿,测得溶液的pH都偏小

⑥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可先将氯化铁溶解在盐酸中,再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A.

②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②④

D.

②③④⑤⑥

 

25.(2014•嘉定区三模)在室温条件下,向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含amol溶质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的pH=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2c(Na+)=c(SO42﹣)

B.

mol>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

mol

D.

原溶液中c(H2SO4)=

mol/L

 

26.(2014•上海模拟)常温下,将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近(  )mol/L.

 

A.

B.

(10﹣8+10﹣10)

C.

(10﹣14﹣5×10﹣5)

D.

2×10﹣10

 

27.(2014•长春一模)常温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B.

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S2﹣、HS﹣、OH﹣、Na+、H+,则离子浓度一定是:

c(Na+)>c(S2﹣)>c(OH﹣)>c(HS﹣)>c(H+)

 

C.

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

c(R2﹣)+c(HR﹣)=c(Na+)

 

D.

将0.2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

2c(OH﹣)=2c(H+)+c(HA)﹣c(A﹣)

 

28.(2014•福州模拟)25℃时,0.1mol•L﹣1CH3COONa溶液pH=a,则(  )

 

A.

该温度下,CH3COOH的Ka=1014﹣2a

 

B.

该温度下,上述溶液中水的电离度α=(1.8×10a﹣14)%

 

C.

升高温度,溶液中c(H+)增大,水解平衡常数K也增大

 

D.

加水稀释,CH3COONa水解程度增大,C(OH﹣)增大

 

29.(2014•山东模拟)常温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amol•L﹣1,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B.

将0.2mo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

c(OH﹣)+c(A﹣)=c(H+)+c(Na+)

 

C.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c(Na+)=c(CO32﹣)+c(HCO3﹣)+c(H2CO3)

 

D.

常温下NaHSO3溶液的pH<7,溶液中c(SO32﹣)<c(H2SO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0.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

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

(1)等体积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由大到小顺序 _________ (填序号大小,以下同)

(2)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大小关系 _________ .

(3)将①、④两种溶液混合后,若pH=7,消耗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 

(4)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1000mL水后,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4•浦东新区二模)常温下某H2CO3溶液的pH约为5.5,c(CO32﹣)约为5×10﹣11mol/L,该溶液中浓度最低的离子是(  )

 

A.

HCO3﹣

B.

CO32﹣

C.

H+

D.

OH﹣

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已知常温下某H2CO3溶液的pH约为5.5,H2CO3溶液中存在H2CO3⇌HCO3﹣+H+,HCO3﹣⇌CO32﹣+H+,据此分析.

解答:

解:

已知常温下某H2CO3溶液的pH约为5.5,则c(OH﹣)=10﹣8.5mol/L,H2CO3溶液中存在H2CO3⇌HCO3﹣+H+,HCO3﹣⇌CO32﹣+H+,多元弱酸的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所以c(HCO3﹣)>c(CO32﹣),已知c(CO32﹣)约为5×10﹣11mol/L,所以该溶液中浓度最低的离子是CO3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元弱酸的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等,侧重于反应原理的应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2014•徐汇区一模)已知:

Ki1(H2CO3)>Ki1(H2S).现有以下试剂:

盐酸、醋酸、苯酚、碳酸钙、醋酸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醋酸、苯酚、碳酸的酸性

B.

比较盐酸、醋酸、碳酸的酸性

 

C.

比较醋酸、氢硫酸、碳酸的酸性

D.

比较盐酸、碳酸、氢硫酸的酸性

考点: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A、提供的试剂中没有苯酚钠,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

B、醋酸不挥发,无法证明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大小;

C、分液漏斗中装入醋酸,圆底烧瓶中盛放碳酸钙,试管中盛放硫化钠,硫化氢为气体,可以比较醋酸、氢硫酸、碳酸的酸性大小;

D、分液漏斗中装入盐酸,圆底烧瓶中盛放碳酸钙,试管中盛放硫化钠,二氧化碳为气体,可以比较盐酸、氢硫酸、碳酸的酸性大小.

解答:

解:

A、题中没有提供苯酚钠溶液,无法对比醋酸、苯酚、碳酸的酸性,故A正确;

B、生成少量醋酸不能挥发出去,无法比较醋酸、碳酸的酸性大小,故B正确;

C、分液漏斗中的醋酸与圆底烧瓶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醋酸酸性大于碳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硫化钠的试管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生成,证明碳酸酸性大于氢硫酸,所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能够比较醋酸、氢硫酸、碳酸的酸性,故C错误;

D、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与圆底烧瓶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盐酸酸性大于碳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硫化钠的试管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生成,证明碳酸酸性大于氢硫酸,因此可以比较盐酸、碳酸、氢硫酸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看比较酸性相对强弱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常见酸的酸性大小,明确比较酸性大小常用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13•上海二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分别测定0.1mol/LNa2CO3和苯酚钠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酸性:

苯酚>碳酸

B

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稀硫酸

产生淡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A中含S2O32﹣离子

C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Zn

锌表面附着红色物质;产生无色气体

氧化性:

Cu2+>H+

D

向0.01mol/L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溶解出Ag+的能力:

AgCl>AgI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常见阴离子的检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水解程度:

碳酸根离子>苯酚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的pH越大,相应酸的酸性越弱;

B.可溶性的亚硫酸盐和硫化物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也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C.自发进行的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D.混合溶液中产生不同沉淀时,溶度积小的先沉淀,溶度积大的后沉淀.

解答:

解:

A.相同浓度的Na2CO3和苯酚钠溶液中,碳酸钠的pH大于苯酚钠,碳酸根离子相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得出的结论是酸性:

苯酚>碳酸氢根离子,故A错误;

B.向亚硫酸钠和硫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也产生淡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故B错误;

C.锌和稀硫酸、硫酸铜的反应不是同一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实验无法判断氢离子和铜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

D.向0.01mol/L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说明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即溶解出Ag+的能力:

AgCl>AgI,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易错选项是A,注意碳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而不是碳酸,为易错点.

 

4.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

可与碱反应

 

B.

有漂白性

 

C.

见光能分解

 

D.

次氯酸钙溶液可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

考点: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卤族元素.

分析:

A、强酸、弱酸都可以与碱反应;

B、次氯酸有漂白性,是因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C、见光能分解说明次氯酸不稳定,与酸性强弱无关;

D、碳酸是弱酸,结合强酸制备弱酸原理判断.

解答:

解:

A、盐酸、硫酸属于强酸,碳酸属于弱酸,都能与碱反应,如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错误;

B、次氯酸有漂白性,是因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B错误;

C、见光能分解说明次氯酸不稳定,与酸性强弱无关,如硝酸属于强酸,见光易分解,故C错误;

D、次氯酸钙溶液可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是弱酸,属于次氯酸属于弱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弱酸的概念、弱酸性与性质关系等,难度不大,注意弱酸的实质是酸不能完全电离.

 

5.(2014•青浦区一模)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

B>C>A=D=E

 

B.

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

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

 

C.

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

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

 

D.

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考点:

水的电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A、ADE都处于250C时,Kw相等,然后比较B、E两点的c(H+)和c(OH﹣)的大小,依次比较Kw的大小;

B、从A点到D点c(H+)变大,但c(OH﹣)变小,温度不变,Kw不变;

C、从A点到C点c(H+)和c(OH﹣)的变化判断Kw的变化,依次判断温度的变化;

D、根据B点时Kw计算酸与碱溶液中c(H+)和c(OH﹣),然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

解:

A、ADE都处于250C时,Kw相等,B点c(H+)和c(OH﹣)都大于E点的c(H+)和c(OH﹣),并且C点的c(H+)和c(OH﹣)大于A点c(H+)和c(OH﹣),c(H+)和c(OH﹣)越大,Kw越大,故B>C>A=D=E,故A正确;

B、加酸,c(H+)变大,但c(OH﹣)变小,但温度不变,Kw不变,故B正确;

C、若从A点到C点,c(H+)变大,c(OH﹣)变大,Kw增大,温度应升高,故C错误;

D、若处在B点时,Kw=1×10﹣12,pH=2的硫酸中c(H+)=10﹣2mol/L,pH=10的KOH中c(OH﹣)=10﹣2mol•L﹣1,等体积混合,恰好中和,溶液显中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移动问题,结合图象判断并分析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Kw,做题时注意根据图象比较c(H+)和c(OH﹣)的大小.

 

6.(2014•文登市三模)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A曲线代表25℃时水的电离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