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78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docx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有答案

第2课时 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反射弧。

2.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分为四个区域:

H(听觉性言语区)、S(运动性言语区)、V(视觉性言语区)、W(书写性言语区)。

4.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5.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脑位于颅腔内,脑由大脑、脑干和小脑组成,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2)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言语区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失写症、失读症、听觉性失语症和运动性失语症。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2)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3)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A.神经中枢   B.反射弧   C.中枢神经系统

解析:

选B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神经中枢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

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小脑、大脑、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

C.小脑、脑干、大脑

解析:

选A 人体小脑控制躯体平衡、大脑控制语言、呼吸中枢在脑干,所以与上述现象有关的生理功能分别是小脑、大脑、脑干。

4.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谈话和看懂文字,则病人的受伤处是大脑皮层的(  )

A.V言语区   B.H言语区   C.S言语区

解析:

选C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讲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叫运动性失语症。

5.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B.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C.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解析:

选C 效应器的组成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两部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来传导,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1.神经元的结构(如下图)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①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②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

(3)神经元的分类: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把神经冲动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

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在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之间起联系作用,位于脑和脊

髓内。

2.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后天获得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举例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1)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反射弧结

构及兴奋

传导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

神经

由感觉神经纤维构成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

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

神经

由运动神经纤维构成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应答

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是反射活动发生的基础

反射的过程

①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②各种反射都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反射弧的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名师点拨] 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粗大)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

,兴奋传导方向只能从左到右单向传导。

[思考探究]

(1)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都是反射吗?

提示:

不全是。

只有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才是反射。

(2)运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就是效应器吗?

提示:

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叩击膝盖下方的肌腱,就一定会出现膝跳反射吗?

提示:

不一定。

大脑皮层上的运动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

[题组冲关]

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选C 由图和题干可知,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

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导,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2.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解析:

选D 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⑤④②①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③为突触,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①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否则,反射弧不完整、不正常;兴奋的传导过程中发生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有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能传到①,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

脊椎动物和人的各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不相同,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1)神经中枢的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中有排尿中枢、排便中枢等。

(2)神经中枢间的联系:

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名师点拨] 有关神经中枢及分级调节的两点说明

(1)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处的神经中枢均为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2)高位截瘫病人受伤部位以上感觉运动都正常,但受伤部位以下无感觉,但低级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排便反射仍存在。

2.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

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病症的症状

运动性语

言中枢 

书写中枢(W区)

失写症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

言中枢 

说话中枢

(S区)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

言中枢 

听话中枢(H区)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见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

言中枢 

阅读中枢(V区)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题组冲关]

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

选D A项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项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4.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大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解析:

选A “植物人”失去运动等的能力,说明大脑和小脑都出现了问题,“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说明二者正常,而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都在脑干,它通过脊髓对躯体进行调节。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刺激

偏转次数

偏转方向

原因

无刺激

0

不偏转

(图1)

处于静息电位,膜外各处电位相等

刺激a

点左侧

2

先b→a

(图2)

后a→b

(图3)

a点先兴奋,a点变为内正外负,而b点仍为内负外正,形成电位差,当兴奋传到b点时,a点已恢复为静息电位,最后如图4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题组冲关]

1.下图所示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

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

选B 当电极分别在a、b两点时,刺激c点,a、b两点不同时兴奋,电表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先a→b、再b→a;当电极分别在b、d两点时,因bc=cd,b、d两点同时兴奋,同时恢复静息电位,两点间无电位差,所以电表指针不偏转;当电极分别在a、d两点时,因ac>cd,a、d两点不同时兴奋,电表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先a→d,再d→a。

2.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

静息时,电流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图①所示)。

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________。

该实验表明:

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

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填“偏转”或“不偏转”)

解析:

(1)刺激图①中b点的右侧时,b电极处首先兴奋,其神经细胞膜外电位由正转负,而此时a点膜外仍为正,在a、b间细胞膜外形成a→b的局部电流(如图A所示),当兴奋传过b点后,a、b两点均处于静息状态,两电极之间没有电流(如图B所示),兴奋继续传导到a点,a点逐渐兴奋,形成b→a的膜外电流(如图C所示),兴奋向左传导过a点后,a、b两点又恢复静息状态(如图B所示)。

结合上述分析,实验过程中电流变化曲线如图F所示。

(2)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刺激传入神经时在传出神经部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而刺激效应器(骨骼肌)时,由于神经-肌肉突触部位兴奋的传导只能由神经向肌肉传导,因此,在传出神经上测量不到电位变化。

答案:

(1)A→B→C(→B) F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2)偏转 不偏转

3.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及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上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的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__电位。

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__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_______性发生变化,________大量流向膜______。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Na+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应膜电位变化与Na+浓度关系的是(  )

注:

图中纵轴表示膜电位,横轴表示离子浓度对数值。

解析: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Na+向内扩散更容易。

当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大量Na+流向膜内。

膜内外的Na+浓度差越大,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Na+内流的量越大,导致动作电位越高。

答案:

(1)A 静息 C 动作 

(2)通透 Na+ 内 (3)D

一、选择题

1.下面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反射弧由A、B、C、D、E组成

B.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C.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D.结构②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解析:

选B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E五部分。

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效应器也能产生反应;但是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2.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选A 首先根据在外周有神经节的为感觉神经元可判断出e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b为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

切断d、刺激b,能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兴奋在结构c处传导速度慢;Ⅱ处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3.下面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

A.在甲图中,②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选AB 根据甲图中⑥突触结构,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③为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

乙图中a、c部位膜外为正,膜内为负,都为未兴奋部位;而b部位膜外为负,膜内为正,为兴奋部位。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选C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及其他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5.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解析:

选B 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因此,感受器能把针刺这个刺激转变为兴奋并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因此无法控制效应器产生运动。

6.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选C 只有感觉没有运动,说明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枢均正常,应该是运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不正常。

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

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

解析:

选B 有些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脑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其结构越复杂,所完成的反射活动也越

复杂。

8.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④⑤

解析:

选D 在专心作答试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这时需要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参与;然后再书写答案,此时需要书写性语言中枢参与。

二、非选择题

9.下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_。

用针刺激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称为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变化。

解析:

(1)图2表示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结构,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后膜,两者之间为突触间隙。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是感受器,其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刺激A后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叫反射。

(3)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传导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将兴奋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3)外负内正

(4)兴奋 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一、选择题

1.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髓肌收缩而打冷颤。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

解析:

选C 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后,产生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面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A 要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应该设计探究实验。

其一是将药物放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其二是将药物放在传出神经上。

这样才能证明药物只作用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而不是神经纤维上。

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某部分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  )

A.感受器B.感觉神经中枢

C.传入神经D.传出神经

解析:

选D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说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无损伤,受伤的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

B.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书写

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

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解析:

选C 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不是低级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为没有涉及效应器。

5.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解析:

选D 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经过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很快会失去活性;题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为神经纤维,c处为突触,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兴奋的传导速率;感受器不是各种刺激都能接受,如视觉感受器不能接受声音的刺激。

二、非选择题

6.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