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8196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docx

教育学提纲整理1期末版

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一、识记与理解:

教育学定义、教育规律。

教育学:

研究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规律:

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撰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他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就是说,人的先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习染的不同。

他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主张立志、克己、内省、力行、改过,开创了以儒学伦理为核心、以道德为本的教育传统;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士和圣贤;他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课程,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将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在教学中,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倡启发式教学,强调学思结合、教学相长。

孟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其弟子对他言行记载的《孟子》一书中。

孟子提出“性善论”,论证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各种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培养、扩充这些善端;他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比政治还重要,“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明人伦的士君子;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正式提出封建宗法“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的教育家,这种以明人伦为中心的儒家教育,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与孔子不同,在教学思想方面,孔子提倡学思兼顾并偏重于学,孟子则侧重于思。

孟子还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思想的人,认为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最大的乐事之一。

基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孟子还提出了立志与持志、意志锻炼等许多有关道德教育的思想。

荀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提出“性恶论”,他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是恶的,人与禽兽的区别以及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天生本性,而在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大学》:

《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的教育目的、教育任务和教育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程序,即“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为大学教育规定的总纲。

“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这是儒家培养修己治人的治术人才的完整程序和过程。

《中庸》:

《中庸》开宗明义指出教育的本质: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即道是从性来的,而性又是天之所命,教育即遵循天命之性加以修养使之和于道的过程。

《中庸》虽以“性善论”为基础,但并不主张单纯依靠先天的善性,而是对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后天的学习都予以高度重视。

它把后天的学习概括为“尊德性而道问学”,并且把学习过程明确概括为五个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综合了孔子以来儒家重视学思结合、执行统一的思想而加以发展,使其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学记》:

《学记》成书于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28年),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论专著。

《学记》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并且区分了各学习阶段并提出了各学段的要求和标准: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学记》中最珍贵的内容是关于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它提出的许多著名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如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尊师重道等。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他在教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首创了“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

他队年轻人的教导是采用讨论问题的问答方式与他们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依靠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学家):

教育思想主要表述在《理想国》中,注重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重视体育和音乐-“以一草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伦理学》指出教育对于巩固奴隶主政治统治的重要作用,提出教育应该成为宣传“法治”、对人们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二)近代教育学(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是近代最早的系统、完整的教育专著。

他首次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他确立的班级教学理论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夸美纽斯主张建立适合儿童天性的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著名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即以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建立教学方法的新体系。

这一教学方法新体系包括直观性原则、彻底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和量力性原则。

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以“归于自然”的性善论为依据,认为天性的冲动永远是正当的,所以要以天性为师。

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主张教育要适应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爱弥儿-论教育》的主人公爱弥儿就是按照卢梭的理想培育出来的自然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是一部有科学理论基础、体系完整的教育理论著作。

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为基础论述了教育的目的,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以心理学为基础阐述教育方法,认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他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传授,强调对儿童进行严格管理。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典型代表。

(三)现代教育学(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识记与理解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

实验教育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梅伊曼:

主张借鉴实验心理学、医学、解剖学以及精神病学、犯罪学等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对教育进行试验研究(主要是对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方法的研究),并用试验去验证教育学,以及教育学步入科学得殿堂,真正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育学的另一位代表任务是德国的拉伊,教育学实验应在正常的学校环境中进行,注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儿童进行观察研究和实验,主张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医生以及人类学家共同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他的《实验教育学》(1906)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以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的实验教育学体系。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著作:

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美国特色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一书是他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最深刻的阐述。

基本主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3)从做中学;(4)思维与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主要观点:

他指出:

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教育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相互渗透和交织,并成为一个同意的完整的过程。

和谐的教育具有平衡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

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二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

终身教育思想:

1965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里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将社会各部分都变成教育场所。

其重要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终身教育的整体性与一体化;

(2)终身教育的民主化;(3)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4)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学校教学必须人性化,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性(志趣、倾向和能力)去发展,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朝着“为了进一步学习而学习”的方向发展,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其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生、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

知识产生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学习的本质是建构;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主学生实现建构。

蔡元培的主要教育观点:

(1)“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观;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教育理念;

(3)“学”、“术”有别的学科观和文理沟通的课程观;

(4)“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

(5)教育独立的思想。

陶行知的主要教育观点: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

包括: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

社会即学校-以社会为学校;

教、学、做合一-教法依据学法,学法依据做法,即怎么做事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做。

【美国】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认知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

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

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

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

布鲁纳,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教育过程》阐明了美国六十年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书主要是“按照结构主义表达知识观”,和“按照直觉主义表达研究认识过程的”。

书中所提及的有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理论都是经过实验假设所验证的结论。

它围绕着课程改革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种大胆的、坦率的和新颖的理论,认为学习任何学科,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前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主要思思想

(一)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好比是'果'这种因果关系是重要的。

(二)"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

我们是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发展的,这就是:

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新的教学论原则

为了体现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赞科夫提出了五条新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的含义(识记与理解)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

(2)受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3)教育中介:

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

学习方法与手段、教育环境、教育管理。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识记与理解)

1、生物起源论:

19世纪后期,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提出。

他认为教育的起源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教育起源于本能和冲动,动物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把人的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

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因而模仿是教育的基础,模仿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3、劳动起源论:

以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著名论断为依据。

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社会所持有的实践活动。

三、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④生产力制约着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

四、教育功能与类型

1、教育功能:

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

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五、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1、教育的社会功能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4)教育对社会的负向功能

(5)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6)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性价值的实现

3、应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

(1)标准化教学扼杀创新精神

应试教育恶果殃及社会能力教育从小做起

(2)教育的异化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发疯被父母锁铁笼两年

第三章教育与儿童

一、识记与理解:

人的发展的含义P62

人的发展:

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协调、积极变化的趋势,是个体持续的、规律性的、前进上升的变化过程。

二、识记、理解、应用: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P62

(1)顺序性和分化性

(2)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连续性和阶段性

三、识记、理解、应用:

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P66-73

(一)遗传因素

作用:

1、为人类身心进化和发展提高生物前提

2、遗传素质影响儿童的心智发展

3、遗传素质影响儿童的个别差异

(二)环境

自然环境: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

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邻里、社会组织等。

(影响最直接、最明显)

(三)实践活动

作用:

1、实践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源泉

2、实践活动是儿童的遗传素质和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

3、实践活动是社会环境发生作用的桥梁

4、实践活动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动力

(四)儿童的主体性

作用:

1、发挥儿童主体性,使儿童积极参与生活和教育活动,可以促进身心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

2、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培养儿童的兴趣,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可以促进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五)学校教育(主导因素)(以下详解)

四、识记、理解、应用:

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74

(一)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育人活动,规定并引导着儿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教育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对儿童影响全面、系统而深刻;

(3)学校有专职教师施教。

(二)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

(1)人具有可教育性和对教育的需要性;

(2)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3)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4)优化教育资源;

(5)主动协调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影响。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一、识记与理解:

教育目的的含义P81

教育目的:

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二、识记与理解:

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1.我国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P89

(1)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是社会主义;

(2)是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三、识记与理解: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P90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与技术

四、理解:

素质教育的含义及素质教育的意义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3、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五、理解:

实施素质教育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P99

1、素质与教育的关系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3、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4、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的关系

5、素质教育与学业考试的关系

6、素质教育与减轻学习负担的关系

7、素质教育与双基教学的关系

六、领会与简单应用:

了解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并举例说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与法规

一、识记与理解:

教育制度、学制的含义

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学制: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力的分配关系。

二、领会: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历程,了解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历程: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

但壬寅学制未实施,次年又颁布了一个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辛亥革命后,“癸卯学制”被废止。

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依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体结构分为三类三段七级。

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

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壬戌学制"。

该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依旧按三类三段七级设学。

"。

"壬戌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但基本框架未动,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

三、理解: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世纪初我国的单轨学制不象美国的单轨学制,而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还未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单轨学制。

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对有文化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轨学制必然要走向多轨学制。

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

现在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教育,

下一步的道路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

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四、识记与理解:

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法规:

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他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订,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而实施的,它对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起着保护和规范的作用。

教育政策:

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

五、领会: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体系

(一)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

从纵向层次看,教育法规分为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基本法、单行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和地反省教育规章等形式。

(二)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

我国横向结构的教育法规主要有《中共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教育法规。

六、领会:

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法规,识记与理解核心内容:

P446-447(课本有具体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权威: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P447-4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P452-453

七、领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可下载),重点理解并识记:

第二章中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第四章义务教育,第十一章中的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章教师

一、领会:

教师职业发展历程与教师角色

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广义:

同教育者狭义:

学校的专职教师

1、教师职业发展历程P108-111

(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

2、教师角色P116-119

多种社会角色:

是普通人

多种教育教学角色:

(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2)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者

(3)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4)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者

(5)教育教学时间的研究者

(6)学生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二、理解:

教师劳动的特点:

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P120-122

三、识记、理解、应用:

教师的专业素质P123-124

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拥有和把学生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良好的生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

(1)专业道德

(2)专业理念

(3)专业知识

(4)专业能力

四、领会:

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及基本理论P122-123

1、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是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内涵是多方面的、多领域的,它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

2、基本理论

(一)富勒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1)任教前关注阶段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4)关注学生阶段

(二)斯蒂芬和沃尔夫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教师发展的六个基本阶段“新手-学徒-职业-专家-卓越-名誉退休”

(三)教师技能发展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求生阶段

(3)巩固阶段

(4)更新阶段

(5)成熟阶段

五、理解、应用:

师生关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