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85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语文试题

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位置作答,在其它地方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计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西方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但是,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

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渡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

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

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

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

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

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讹”又是不能避免的毛病,于是“媒”或“诱”产生了新的意义。

翻译本来是要省人家的事,免得他们去学外文、读原作的,却一变而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

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他们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瘾。

他们总觉得读翻译象隔雾赏花,不比读原作那么情景真切。

这样说来,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它把我们向原作过渡,而我们读到了原作,马上掷开了译本。

勇于自信的翻译家也许认为读了他的译本就无需再读原作,但是一般人能够欣赏货真价实的原作以后,常常薄情地抛弃了翻译家辛勤制造的代用品。

倒是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效力。

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品拒绝读者:

他对译本看不下去,就连原作也不想看了。

这类翻译不是居间,而是离间,摧灭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誉。

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

他引导他们去跟原作发生直接关系。

能读原文以后,再来看错误的译本,有时不失为一种消遣。

有人说,译本愈糟糕愈有趣。

我们对照着原本,看翻译者如何异想天开,用胡猜乱测来填补理解上的空白,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简直像一位“超现实主义”的诗人。

但是,我对林译的兴味绝非想找些岔子,以资笑柄谈助,而林纾译本里不忠实或“讹”的地方也并不完全由于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浅、不够理解原文。

一个能写作或自信能写作的人从事文学翻译,难保不像林纾那样的手痒,他根据自己的写作标准,要充当原作者的“诤友”,自以为有点铁成金或以石玫玉的义务和权利,把翻译变成借体寄生的、东鳞西爪的写作。

正确认识翻译的性质,严肃执行翻译的任务,能写作的翻译者就会有克己功夫,抑止不适当的写作冲动,也许还会鄙视林纾的经不起引诱。

(节选自钱钟书《旧文四篇:

林纾的翻译》,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使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却保存了原有的风味。

B.两种文字之间的距离、译者跟原作者的距离、译者表达能力欠缺等都会使译文走样。

C.文学翻译的“化境”只是一种理想,由于“讹”无法避免,因而“化境”是无法实现的。

D.翻译本图省事,却变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与目的相去甚远,费力不讨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为了论证文学翻译的“化”和“讹”的关系,援引古今中外论据,辩证而形象。

B.文章把好的翻译和坏的翻译进行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二者之高下、优劣不言自明。

C.文章对林纾翻译西方小说的功过得失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证,给后来者提供借鉴。

D.文章围绕着文学翻译的“化”“讹”“媒”“诱”等几方面展开论述,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翻译作品,既要忠实原著,保留原先的精神姿致,而又不露生硬牵强的痕迹。

B.文学翻译的所谓“媒”,就是通过译本作为媒介让读者去阅读原著,促进文化交流。

C.林译小说的“讹”,不是因为他的助手们语文程度低,而是因为没有抑制写作冲动。

D.坏的翻译那是糟蹋原著,因为译本的不堪卒读,进而连累原著,居间反而成了离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总计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狗与乡土

李汉荣

狗是大地上的古典主义者,骨子里最喜欢古老的乡土。

喜欢白墙青瓦、桃红柳绿、鸡鸣鸟叫的村庄,喜欢传统农业,喜欢四季分明的农事,它虽然不解农事,但它一直试图理解并想加入农事,我们经常看到农人后面跟着一只或数只狗,它们或走在田埂,或卧于地畔,总是用尊敬、羡慕、求教的目光观察农人的耕作,虽然它的研究自古迄今似乎没有多少进展,但这至少透露了狗对土地、农业和农人的宗教般的崇拜。

被一些浅薄人、势利眼一向瞧不起的朴素勤劳的农人,在狗的眼里却是真正的唯一值得崇拜的神灵:

他们为什么就那样千年如一日地不辞劳苦呢?

他们为什么就那样能干呢?

硬是无中生有地在土地里发明出那么多好看的好闻的好吃的好喝的?

它怎么花了千万年时间也看不懂学不会一点点呢?

农人不是神谁还能是神呢?

可以想象,狗的内心里一定汹涌着对农人的原教旨主义般的狂热崇拜。

狗不仅是坚定、虔诚的乡村古典主义者,也是热情、积极的浪漫主义者。

它喜欢率性散漫、自由自在,喜欢通俗的狂欢,只要发现哪里有什么动静,它都会赶去凑凑热闹,并发表几句未必准确却也并非全然凌空蹈虚、不着边际的议论,在乡村的任何一个节日、聚会,以及婚嫁丧娶的仪式上,都少不了狗的身影,狗其实早已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俗风情里的一个鲜活诙谐意象和经典符号,天然地带着哲学和喜剧色彩。

在许多场合,若没有狗的参加,就少了许多情趣、气氛和意味。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往事,值得一说。

多年前深秋的一天,我和亲人住故乡坡地上安葬故去的父亲,当时云暗天低,我悲凄的心里也笼罩着无边的灰暗与虚无,觉得人活一世真是徒然,父亲埋了祖父,我埋了父亲,我的孩子以后又理我。

世世代代就这样活下去也埋下去,最终把地球埋成一座万古大坟包,这就叫生命的意义?

这么想着,心就坠到一个深不见底的黑窟窿里了,那个叫作“死”的东西正在将我平日里用文字和诗句极力捕捉和显现的所谓生的意义全部捉拿走了,只剩下了存在的虚无和生存的徒劳……在这时,我看见了跟随出殡人群赶上山来的邻居家的那只名叫“黑黑”的黑狗,它从附近苞谷地里奔跑出来,在我们身边刚成型的坟头转了一圈,低着头好像记起了什么,不时瞅瞅我们显然比往日阴沉得多的脸,然后,走到离坟不远的坡梁,蹲下来,很沉默的样子,忽然,它汪汪叫了几声,又似乎意识到有什么不妥而很快静下来。

我于是开始留意它,心绪也渐渐从那个无底黑窟窿里往上浮出。

我首先看见了它那同情的目光,我同时看见了它身后那层层叠叠的大巴山的峰峦,而在峰峦的上方,是云雾散去后渐渐亮开的无尽苍穹。

苍穹之上,有一些鸟飞过去,又有一些鸟飞过来,像在天上开运动会,或举办以云彩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而在乌影的右上空,一弯白昼的月亮现出淡银色的括弧状轮廓。

月亮此时仍在为天空值班,那么,月的后面,毫无疑问还排列着无数的星星和星河,等待着出场,或者它们无须出场,它们一直都在现场,在它们的车间、田野、广场和书房里,一直都在那里注视和沉思,一直在分担着什么,分担宇宙安排给它们的工作,也分享在分担中所体验的一切快乐和不快乐,以及生荣死哀。

想到这里,我竟然泪流满面了,啊,此时,我面对的这一切,这忧伤的狗、无言的远山、月儿出示的括弧(括弧暗示着什么?

或等待填进去什么?

),以及那暂时隐逸于白昼后面的无尽星群、无穷时间和无限空间,这一切,都在分担着它们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在分担着我的命运,分担着属于我的生的压力和死的哀伤。

是的,此时呈现的天地万物和苍穹宇宙,都在笼罩和帮助着小小的人间,都在帮助我减轻灵魂的负袒!

想到这里,我流着泪的心里,竟有了一种细微然而却来得很深的温暖,有了一种比死的背景更广阔的生的慰藉,有了一种比所谓的诗意更广阔深邃的难以名状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况味。

是那只忧伤的狗,及时向我提醒了,在父亲新坟不远的地方,在我们头顶,还存在着值得感念的这一切,这辽阔、永恒的一切……

(摘自《散文》2017年第6期)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视角独特,从狗与乡土联系的角度形象地展现了狗与乡土、与农人的密切联系。

B.作者笔下的狗率性散漫、自由自在,但它通人性,对农人允满了狂热崇拜和深切同情。

C.文章的讲言清新、灵动、鲜活,很有张力,语句背后闪烁着迷离丰饶的情思、理趣和意境。

D.写给父亲上坟时“黑黑”的表现,目的足形象地反映狗已成为乡士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这篇文章结尾引人深思,请从内容、结构和效果上简要分析。

6.本文主题深刻,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总计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二十年,却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中国现代文学主张“人的文学”“活的文学”“真的文学”,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

受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常见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运用多线并进的结构形式,刻画“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大,小说风格滞重、沉郁、苍凉。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

网络小说对接的是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等正能量价值观。

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

网络故事的场景设定是虚拟的,但人物的精、气、神是当下的。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

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

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

但是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

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适当沉潜,提高修养,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年 12月 1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现实类题材网络文学:

以当代的现实社会为背景,描写真实生活中的情节、展现现实矛盾的小说,部分故事情节中可以加入少量幻想类情节。

(摘编自《2017年中国现实类题材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报告》)

材料三:

网络文学的兴起很大程度源自对读者群体多样化阅读需求的捕捉和满足。

但是,敏锐捕捉并不代表一味迎合,对创作者而言,既不能落入“写书人抄不算抄”的自我欺骗,也不能被点击量、更新频率甚至作品字数等牵着鼻子走。

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不排斥商业逻辑,但并不意味就要屈从盲从。

那些披着商业运营外衣,唯点击率至上,将“流水作业”代替原创,夹杂色情、暴力、媚俗等“精神鸦片”的行为,只能是自我陶醉的泡沫,泡沫消散,未来将难以为继。

事实上,网络文学目前急需构建一种成形的社会逻辑。

内容扎实、笔触精致,关注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关怀人的生命和心灵,好的作品各有其出彩之处,但没有一种出彩是以抛弃文学作品应有的正向社会意义得来的。

今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通过客观指标和量化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社会效益考核。

有了指挥棒,还需自念紧箍咒。

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而言,理应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转变唯点击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回归对所处时代和生活本身的关注。

唯有如此,网络文学才能在量的高原上继续打造质的高峰,让更多作品走进人心。

(摘编自《莫让网络文学被资本绑架》,2017年 11月 17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类题材网文读者有强烈的分享意愿。

超半数的读者会直接推荐给周围的人;近半数读者会以打赏投票等方式让作品排名前列,间接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B.现实类题材小说独有的生活感和代入感,容易让读者产生更多共鸣,因而这两个选项的占比最高,均超过六成。

其次读者也很看重情节的曲折、新颖。

C.近四成的现实类题材网文读者会为喜爱的作品撰写书评,甚至会有少数读者进行同人创作,可见便捷的网络交流平台已经让读者成为网络文学的再创作者。

D.网络文学创作更面向读者。

推荐、投票、打赏这些阅读之外的相关行为,或者对作品类型进行评价都意味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将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分析了它的艺术特点,也指出其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破解之道。

B.材料一和材料三立足于网络文学的发展,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必须立足于向读者传递正向的社会价值观念。

C.大多数现实类题材网络文学读者希望故事背景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真实感,这正是读者对网络文学时代性的要求。

D.《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为网络文学的社会效益考核制定了客观指标、量化标准和奖惩方案,是创作者的指挥棒。

E.随着网络文学市场与影视、游戏等众多娱乐市场的结合,网络文学体现出巨大的营销价值,因而创作者应更加看重经济效益。

9.网络文学的商业运营是一把“双刃剑”,创作者们如何在商业化和艺术性中间找到平衡点?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庠,字周彦,荣州人。

父梦易,登皇祜第,力成父志,言于州县不听,言于刺史,言于三司,三司以闻,还籍没者三百五十五家,蠲岁额三十万斤。

尝摄兴州,改川茶运,置茶铺免役民,岁课亦办。

部刺史恨其议不出己,以他事中之,镌三秩,罢归而卒。

母向氏,钦圣宪肃后之姑也。

庠幼颖悟,七岁能属文,俨如成人。

年十三,居父丧,哀愤深切,谓弟序曰:

“父以直道见挤,母抚柩誓言,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乃许归葬,相与勉之。

且制科先君之遗意也,吾有志焉。

”遂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

蚤岁上范纯仁、苏辙、张商英书,皆持中立不倚之论,吕陶、苏辙皆器重之。

元祐中,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庠以宋邦杰学成未有荐者,推使先就,陶闻而益加敬。

未几,当绍圣诸臣用事,遂罢制科,庠叹曰:

“命也,无愧先训,以之行已足矣。

崇宁壬午岁,应能书,为首选。

京师蝗,庠上书论时政得失,谓:

“中外壅蔽,将生寇戎之患。

”张舜民见之,叹其危言。

下第径归,奉亲养志,不应举者八年。

大观庚寅,行舍法于天下,州复以庠应诏。

庠曰:

“昔以母年五十二求侍养,不复愿仕,今母年六十,乃奉诏,岂本心乎?

”时严元祐党禁,庠自陈:

“苏轼、苏辙、范纯仁为知己,吕陶、王吉尝荐举,黄庭坚、张舜民、王巩、任伯雨为交游,不可入举求仕,愿屏居田里。

”以弟序升朝,赠父官,始克葬,葬而母卒。

终丧复举八行,事下太学,大司成考定为天下第一,诏旌其门。

朝廷知其不可屈,赐号“处士”。

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竞力辞不受虽处山林唱酬赋咏皆爱君忧国之言。

太后念其姑,尝欲官,庠以逊其弟、侄及甥,且以田均给庶兄及前母之姊。

庠卒,孝宗谥曰贤节。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辞不受/虽处山林/唱酬赋咏/皆爱君忧国之言/

B.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辞不受/虽处山林/唱酬赋咏/皆爱君忧国之言/

C.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辞不受/虽处山林唱酬/赋咏皆爱君忧国之言/

D.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辞不受/虽处山林/唱酬赋咏/皆爱君忧国之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是古代的三个官署,在不同的朝代所指不同,五代、北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B.元祐是古代帝王年号,中国古代常用年号纪年。

文中“崇宁”“大观”“庚寅”都是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在京师设立的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于国子监。

D.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多指那些不愿“出仕”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庠的父亲代理兴州太守期间,因改川茶运遭到刺史中伤,被削除了三等职,回家后去世。

B.王庠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机会让给了已经学成的宋邦杰,吕陶知道后更加敬重他。

C.京城遭蝗害,王庠上书论述时政得失,张舜民见到他的上书,感叹他言论正直,敢于直言。

D.州里让王庠应诏,王庠认为这不是自己的本意,又逢元祐党禁很严,不愿应举求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以直道见挤,母抚柩誓言,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乃许归葬,相与勉之。

(2)当绍圣诸臣用事,遂罢制科,庠叹曰:

“命也,无愧先训,以之行已足矣。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2)《过零丁洋》中,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发出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

苏轼

尊酒②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③。

珠帘十里卷香风④。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①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

②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③江东:

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

④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上阕中的“李白”“江东”是词人自喻,而“草堂”是他喻,是指扬州席上的主人。

C.“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D.“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E.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语,感情深婉真挚。

16.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鉴于市场趋于饱和,部分手机制造商锁定海外市场,华为公司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持续增长。

②可能每一个登山人在攀登一座高峰的时候都想凌绝顶,观宇宙。

但当他们真的站在最高处时,往往会产生登高自卑之感。

③在第八届文房四宝节到来之际,小小书法家手握毛笔,满怀憧憬,创作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美好祝福。

④宋词盛行不代表宋人个个都擅长作词。

翻开《全宋词》我们会发现,尽管多数宋词清丽动人,韵味悠长,但仍有很多作品粗陋不堪,不忍卒读。

⑤继双十一成为购物节之后,双十二紧随其后,商家抓紧时机推出的大大小小的打折活动,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市民,整个商场可谓汗牛充栋。

⑥在我们安于现状试图停住奋斗脚步时,一定要看到,很多同龄人依然在为社会阶层的上升而奋斗,为了一份微小而实在的幸福殚精竭虑。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董家口重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粮油与冷链储运加工、航运物流等产业,初步构建起行业内部、产业间、区域间和公用设施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B.面对突发灾难,地方应急处理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九寨沟地震救灾及时到位,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

C.研究礼仪,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仪、日常仪式中的器物服饰与规范准则,阐明古典礼仪的具体仪节与思想宗旨。

D.当前,一些大城市出现共享单车坟墓主要原因是由于共享单车泛滥,投放量已经超过了当地的承载量,再加上共享单车企业私自投放新车、使用者乱停乱放所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拼搏,他总算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成功忝列世界一流运动员,成为全国人的骄傲。

B.南京出差期间,我顺道去阔别多年的恩师府上拜访,并请他指点我新近完成的一篇作品,受益匪浅。

C.两袖清风是老杨的为官之道,对于下属朋友的不情之请,他总是一概拒绝,反倒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D.今年的全球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几位后学的演讲引起了大咖们的浓厚兴趣,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①_________,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

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

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

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②_________。

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

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③__________。

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江苏省教育厅今年改变高考成绩发布方式,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再向考生所在学校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可到省考试院网站自行打印成绩单。

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就一定会刹住愈演愈烈的应试风气和生源竞争,而只要避免了生源竞争,就能促使学校、家长落实素质教育,也就不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①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一定会刹住愈演愈烈的应试风气和生源竞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毛曾说:

“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对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三同学来讲,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你认为人生中哪道茶对你的人生值得寄托?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