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8977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docx

变电工高级工理论试题

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AA001从星形和三角形的等值条件可知,要使两电路的任两端点间的电压相等,流经对应点的电流相等,必须使两电路任意两端点间的()相等。

(A)电容(B)电感(C)电阻(D)电压

2.AA001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互换,必须按照任意两对应端间的()等值条件进行。

(A)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AA002电路中任一回路的()的代数和等于各个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

(A)电动力(B)电压(C)端电压(D)电动势

4.AA002回路电流指的是()。

(A)某回路中流动的电流(B)某网孔中流动的电流

(C)回路的独立支路流过的电流(D)回路中电源电流

5.AA003用节点电位法求解电路时,应首先列出()的独立方程。

(A)比节点少一个(B)与回路数相等

(C)与节点数相等(D)比节点多一个的

6.AA003对于支路数较多而只有()节点的电路来说,采用节点电位法,可以不必解联立方程式,使计算步骤简化。

(A)一个(B)两个(C)三个(D)多个

7.AA004利用叠加原理,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电路()成几个简单电路分析求解。

(A)看作(B)变(C)转化(D)当

8.AA004线性电路中电流、电压可以叠加的性质,是线性电路的()规律。

(A)特殊(B)普遍(C)计算(D)分析

9.AA005戴维南定理是计算复杂电路常用的一个定理,特别适用于计算复杂电路中某()的电流。

(A)一网孔(B)一回路(C)一条支路(D)一节点

10.AA005二端网络内若包含有()则称为有源二端网络。

(A)电流(n)电压(C)电源(D)电动力

11.AA006复杂直流电路的定义是:

凡是不能应用()简化为五分支电路的电路,便是复杂直流电路。

(A)串、并联方法(B)欧姆定律(C)等效电流法(D)叠加原理

12.AA006简化复杂电路进行估算,要找出对电路起()作用的主要支路,忽略影响较小的支路。

(A)辅助(B)次要(C)主要(D)决定

13.AB001交流电路中复数的乘法用()形式表示并计算。

(A)对数(B)指数(C)三角(D)几何

14.AB001RLC串联电路中的复阻抗Z=()Ω。

(A)R+ωL+1/ωC(B)R+L+1/C

(C)R十jωL+1/jωC(D)R+j(ωL+1/jωC)

15.AB002有一组正弦交流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如下:

u1=Umsin(314t+60°);u2=Umcos(314t十150°);u3=Umsin(314r—120°);u4=Umcos(314t—30°);其中相位相同的是()。

(A)u1和u2(B)u3和u4(C)u1和u4(D)u1、u2和u3

16.AB002已知某一电流的复数式/:

(5—j5),则其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A)i=5sin(ωt—

)(B)I=5

sin(ωt—

(C)i=10sin(ωt—

)(D)i=10sin(ωt+

17.AB003对称三相电路中,不论电源或负载是星形联接还是三角形联接,三相总有功功率为()。

(A)P=

UIsinφ(B)P=

UI

(C)P=UIcosφ(D)P=

UIcosφ

18.AB003在对称三相电路中,三相总视在功率是S=

UI,还规定cosφ=P/S,则φ是()相位差。

(A)线电压超前于线电流(B)电压超前于电流

(C)相电压超前于相电流(D)相电流超前于相电压

19.AB004串联谐振的电路的特征中()。

(A)电路阻抗最小(Z=R),电压一定时电流最大,电容或电感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的Q倍

(B)电路阻抗最大(Z=1/RC),电流—定时电压最大,电容中的电流为电源电流的Q倍

(C)电流、电压均不变

(D)电流最大

20.AB004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总阻抗等于电路的()。

(A)电压(B)电流(C)电阻(D)感抗

21.AB005并联谐振时,电路的端电压与总电流同相位,功率因数等于()。

(A)0.9(B)0.85(C)0(D)1

22.AB005并联谐振时,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其大小不仅各为总电流的Q倍,而且在相位上近似相差()。

(A)45°(B)90°(C)180°(D)0°

23.AB006互感电动势的方向是由()定理来决定的。

(A)欧姆(B)戴维南(C)法拉第电磁感应(D)楞次

24.AB006有两个线圈其自感系数分别为Ll、L2,互感系数为M,若把它们按异名端串联,其总电感为()。

(A)Ll+L2+2M(B)Ll+L2-2M(C)Ll十L2(D)Ll+L2+M

25.AB007电容器充电过程是一个()过程,当UC等于E时,充电过程结束。

(A)稳定(B)过渡(C)极化(D)放电

26.AB007电路在换路后一瞬间,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都不能突变,称为电路的()。

(A)换路定律(B)欧姆定律(C)电磁感应定律(D)楞次定律

27.AB008RL串联电路开关闭合瞬间,电路中的电流因电感的作用不会很快由零变到

()值,是一暂态过渡过程。

(A)有效(B)平均(C)稳定(D)最大值

28.AB008对于RL电路,时间常数为(),其单位为秒。

(A)τ=RL(B)τ=RC(C)τ=R/L(D)τ=L/R

29.AC001晶闸管整流电路中“同步”的概念是指()。

(A)触发脉冲与主回路电源电压同时到来,同时消失

(B)触发脉冲与电源电压频率相同

(C)触发脉冲与主回路电压保持一定的相位关系

(D)主回路电压与频率相位相同

30.AC001可控硅导通以后,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决定于()。

(A)外电路的负载(B)可控硅的通态平均电流

(C)可控硅A—K之间的电压(D)触发电压

31.AC002运算放大器本身不具备计算功能,只有在外部()的配合下才能实现各种运算。

(A)元件(B)网络(C)电阻(D)电容

32.AC002运算放大器是一个具有非常高的()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流放大器。

(A)开环(B)闭环(C)负反馈(D)正反馈

33.AC003对于负载较小、电压波动要求不十分严格的电路,可采用并联()的稳压电路。

(A)电阻(B)电容(C)稳压管(D)电感

34.AC003对稳压精度要求高的电路,应采用()稳压电路。

(A)并联(B)串联(C)并串联(D)串并联

35.AC004逆变整流电路是先把直流逆变成交流,然后再把交流整流成()的电路。

(A)交流(B)直流(C)交直流(D)脉动直流

36.AC004逆变电路的作用是将直流电变成频率可变的或某一固定频率的()。

(A)直流电(B)交流电(C)高频电源(D)低频电源

37.AC005非门电路是由或门电路演变而来,只是由于各管正常工作状态不同,因而组成了不同的门电路,具有不同的()关系。

(A)线性(B)非线性(C)逻辑(D)比例

38.AC005非门电路又称为()电路。

(A)开放门(B)闭锁门或禁止门

(C)与非门(D)或非门

39.AC006只用一个控制触发信号就可使可控硅两个方向都导通的可控硅,称为()可控硅。

(A)普通(B)双向(C)单方(D)快速

40.AC006加正触发信号导通,加负触发信号截止的可控硅称为()可控硅。

(A)特殊(B)开关(C)关断(D)快速

41.BA001采取无功补偿设备调整系统电压时,对系统来说()。

(A)调整电压的作用不明显

(B)既补偿了系统的无功容量,又提高了系统的电压

(C)不起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

(D)只起调整电压的作用

42.BA001采用()可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A)自动装置(B)低周减载装置(C)感性负荷装置(D)容性负荷装置

43.BA002提高功率因数是为了()。

(A)增大视在功率(B)减少有功功率

(C)增大无功电能消耗(D)减少无功电能消耗

44.BA002提高功率囚数可使()损失大大下降。

(A)电压(B)电流(C)功率(D)负载

45.BA003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方法之一是并联补偿()器组。

(A)电阻(B)电感(C)电容(D)阻抗

46.BA003采用电容器并联补偿方式时,当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网电压相等时,应采用()接法。

(A)并联(B)串联(C)星形(D)角形

47.BA004按补偿率确定电容器的补偿容量的方法称为()。

(A)计算(B)补偿系数(C)估算(D)实验

48.BA004利用补偿系数可通过查表的方法确定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

(A)无功容量(B)有功容量(C)视在容量(D)补偿量

49.BA005—般采用()的电压互感器作为放电线圈,与电容器直接连接,作为高压电容器组的放电线圈。

(A)相三角形接线或开口三角形接线(B)JSJW型电磁式三相五铁芯柱式接线

(C)两相电流差接线(D)电力变压器的一次线圈

50.BA005如果电气工作人员触及虽已从电网断开但未进行放电的电容器,就可能被电击或电灼伤。

为了防止带电荷合闸及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电容器组必须加装()装置。

(A)分路电阻(n)放电(C)继电保护(D)自动

51.BB001有载调压装置采用滚动式触头的目的是减少(),以提高机械使用寿命。

(A)表面污秽(B)表面的摩擦(C)表面体积(D)并联触头个数

52.BB001变丘器分接开关切换改变了一次绕组的(),其变压比K也随之改变。

(A)结构(B)磁通(C)匝数(D)电流

53.BB002按调压动作原理,有载开关可分为()两种。

(A)无载凋压和有载调压(B)复合式和组合式

(C)电抗器式和电阻器式(D)电容器式和电抗器式

54.BB002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装置进行调整电压时,对系统来说()。

(A)起不了多大作用(B)能提高功率因数

(C)降低功率因数(D)补偿不了无功不足的情况

55.BB003电网终端较偏远的()kV变电站,可采用无人值守的方式运行。

(A)110(B)60(C)6(D)35

56.BB003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开关操作、调有载变压器分接头等,是通过远方的()实施监控的。

(A)运行人员(B)操作人员(C)调度员(D)负责人

57.BB004对于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允许变比误差最大不超过()。

(A)±0.5%(B)±0.75%(C)±2%(D)±10%

58.BB004某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载阻抗为2Ω,其额定容量为()。

(A)5V·A(B)25V·A(C)50V·A(D)100V·A

59.BB005电压互感器的变比误差与()无关。

(A)励磁电流(B)二次负载大小

(C)一次负载功率因数(D)一次电压波动

60.BB005电压互感器电压误差数值按下式确定:

ΔU%为()。

其中K为变比,U1和U2分别是一次侧和二次侧绕组加的电压。

(A)

×100%(B)

(C)U2-Ul(D)

61.BB006消弧线圈在运行中常采用()方式运行。

(A)全补偿(B)欠补偿(C)过补偿(D)集中补偿

62.BB006在变压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的目的是:

()。

(A)提高电网电压水平(B)限制变压器故障电流

(C)补偿电网接地的电容电流(D)吸收无功

63.BB007真空断路器的行程为()。

(A)30mm(B)20mm(C)10mm(D)8mm

64.BB007真空灭弧室在断开电流时,触头间的电子、离子、金属蒸气在横向磁场的作用下迅速扩散并被吸附在屏蔽罩上,密度迅速下降,触头间很快形成()使电弧熄灭。

(A)真空间隙(B)小段电弧(C)冷却(D)去游离

65.BB008SF6气体具有良好的热传导能力,散热能力随()而提高。

(A)气压增大(B)气压减小(C)电压上升(D)电压下降

66.BB008LN2-10型SF6断路器()装于一个底箱上。

(A)三极(B)三相(C)二相(D)单相或单极

67.BB009SF6全封闭组合电器有()结构。

(A)固定式和移动式(B)单相式和三相式(C)固定单相式(D)移动三相式

68.BB009SF6全封闭组合电器,可根据各种接线要求进行()。

(A)选择(B)搭配(C)组合(D)布置

69.BB010LN2-10型SF6断路器是综合应用()和压气原理进行灭弧的。

(A)旋弧纵吹(B)纵吹(C)横吹(D)双吹

70.BB010LN2-10型SF6断路器灭弧是利用电弧电流通过环形电极流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电弧电流相互作用使(),SF6气体被加热,压力升高,在喷口形成气流而将电弧冷却过零时熄灭。

(A)磁场旋转(B)电弧旋转(C)气体旋转(D)SF6旋转

71.BB011采用软母线的屋外配电装置,母线和进出线的相间以及导线到构架的最小安全净距,是按过电压和最大工作电压的情况下,并在导线摆动时导线间的()决定的。

(A)最大距离(B)安全距离(C)最小距离(D)距离

72.BB011母线安装时,若要求散热条件好,抗弯能力强,在安装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应采取()排列。

(A)平放水平(B)立放水平(C)立放垂直(D)三角形

73.BC001切断电容性负荷时,由于电弧在断路器触头间重燃,将会产生()过电压。

(A)操作(B)谐振(C)电弧(D)感应

74.BCD01断开补偿电容器组的操作亦可引起()过电压。

(A)谐振(B)分频(C)高频(D)操作

75.BC002防止断路器合闸不同期产生过电压的有效措施是在变压器中性点加装()。

(A)阻尼大电阻(B)阻抗(C)电抗线圈(D)小电阻

76.BC002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装设()。

(A)消弧线圈(B)限流电阻(C)电抗器(D)并联电阻

77.BC003雷击除了产生直击雷过电压外,还会出现()过电压。

(A)冲击(B)感应雷(C)弧光(D)闪电

78.BCD03雷电是由大气中带有大量()的雷云放电形成的。

(A)电子(B)电压(C)电荷(D)电流

79.BC004为防止()危害,常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将雷电流导入大地。

(A)电击(B)感应雷(C)过电压(D)直击雷

80.BC004防止雷电反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

(A)降低杆塔高度(B)降低导线悬挂高度

(C)降低接地电阻(D)增大接地引下线截面

81.BC005雷电主放电速率很快,沿导线流动的感应电压波幅值很高,沿导线流动的电压波是(),

(A)直击雷过电压(B)感应过电压(C)放电(D)闪电

82.BC005输电线路上感应雷过电压的大小与落雷点到导线的()有关。

(A)垂直距离(B)材料(C)截面积(D)水平距离

83.BC006雷电流波头的陡度用di/dt表示,其中.位为()。

(A)A/s(B)kA/s(C)kA/ms(D)A/μs

84.BC006直击雷过电压能否达到危害设备绝缘的程度,主要根据()确定。

(A)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B)雷电流波头

(C)雷电流幅度(D)接地电阻

85.BC007变电所的绝缘配合是指阀型避雷器()相配合。

(A)伏秒特性与被保护设备伏秒特性(B)伏秒特性与被保护设备的额定电压

(C)与被保护设备的绝缘(D)与被保护设备的容量

86.BC007变电所通常采用多支等高或不等高避雷针的方法来满足或扩大其()。

(A)范围(B)保护长度(C)保护区(D)保护半径

87.BC008电气设备固体绝缘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损耗使绝缘内部发热,温度过高的绝缘击穿,称为()。

(A)电击穿(B)热击穿(C)化学击穿(D)老化击穿

88.BC008由于电极边缘、电极和绝缘接触处的气隙或者绝缘内部的气泡等发生电晕或局部放电,对绝缘产生腐蚀作用而引起的击穿,称为()。

(A)电击穿(B)热击穿(C)电化学击穿(D)击穿

89.BD001对线路的方向过电流保护,规定线路上电流的正方向为由()。

(A)母线流向线路(B)线路流向母线

(C)短路电流方向(D)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90.BD001方向过电流保护()。

(A)无电压死区(B)可作为下级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C)有相继动作区(D)可作为线路的主保护

91.BD002方向电流保护动作时限的确定是按()。

(A)阶梯形时限配合(B)逆向阶梯原则配合

(C)时间配合(D)不同方向配合

92.BD002电网方向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是对()动作方向的保护遵照阶梯原则来楚定的。

(A)任一(B)相反(C)同一(D)线路

93.BD003导引线保护适用于较短的35kV()线路。

(A)母线(B)输电(C)配电(D)变压器

94.BD003导引线保护有很好的选择性,并能保扩线路的()。

(A)全长的60%(B)全长的70%(C)全长(D)全长的80%

95.BD004距离U段定值是()整定。

(A)按线路末端有一定灵敏度考虑(B)按线路全长80%

(C)按最大负荷(D)按最小负荷

96.BD004距离保护I段的保护范围是()。

(A)该线路一半(B)被保护线路全长

(C)被保护线路全长的80%一85%(D)被保护线路全长的20%一50%

97.BD005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特性是以整定阻抗Zzd为直径而通过()的一个圆。

(A)坐标(B)实轴(R轴)(C)坐标原点(D)虚轴(扛轴)

99.BD005阻抗动作特性经过第四象限的特性圆称为()特性。

(A)方向(B)阻抗(C)阻抗偏移(D)全阻抗

99.BD006阻抗继电器接入线电压及相电流,在被保护线路同一地点发生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继电器的()。

(A)测量阻抗将不相等(B)测量阻抗相等

(C)电流与电压相差0°(D)测量阻抗为30°

100.BD006反应相间故障的阻抗继电器,采用三个线电压和对应的两相电流差接线方式,其继电路的测量阻抗()。

(A)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均为Z1L

(B)在二相短路时为

ZlL,在两相短路时为2Z1L

(C)在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均为

Z1L

(D)在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均为Z1

101.BD007方向横差保护中启动元件的动作电流应()外部短路时保护装置中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A)等于(B)小于或等于(C)大于(D)大于或等于

102.BD007采用方向横差动保护,要求两个回路上均应装设()的电流互感器。

(A)型号相同变比不同(B)型号不同变比相同

(C)型号及变比相同(D)型号及变比都不相同

103.BD008电流平衡保护装置可安装在乎行线路的()。

(A)任一侧(B)主电源侧(C)负荷侧(D)电源侧

104.BD008在平行线路的电流平衡保护中,电流平衡继电器加电压制动元件的目的是()。

(A)防止区外故障时误动

(B)防止对端某一回线断路器因故断开时,引起本端另一回线平衡保护误动

(C)防止一回线因故跳闸后,引起另一回线保护误动

(D)防止另一回线保护差动

105.BD009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某处发生单相接地母线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电压为()。

(A)故障点距母线越近,电压越高(B)故障点距离母线越近,电压越低

(C)不管距离远近,基本上电压一样(D)不定

106.BD009为保证选择性,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零序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应()本线路的零序电流。

(A)等于(B)小于(C)大于或等于(D)大于

107.BD010零序电流保护灵敏度高,动作时间较小,所以在()中得到广泛应用。

(A)电力系统(B)110kV以上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C)系统运行中起主保护作用(D)110kV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08.BD010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点零序电压为非故障相电压向量和的()。

(A)1/2(B)1/3(C)1/4(D)100

109.BD011实现母线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正常运行及母线范围以外故障时,在母线上所有连接的元件中,流入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

(A)相等(B)不等(C)流入大于流出(D)流出大于流入

110.BD011完全电流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是,在母线的所有连接元件卜装设具有相同(

)和特性的电流互感器。

(A)一次电流(B)二次电流(C)变比(D)容量

111.BD012断路器失灵保护是所有连接至一组(或一段)母线上元件的保护装置,当其出口继电器动作跳开本身断路器的同时也启动失灵保护中的()。

(A)共用电流继电器(B)共用中间继电器(C)共用时间继电器(D)共用继电器

112.BD012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于跳开一组母线上所有断路器,在保护的接线上将所有的()操作回路都连在一起。

(A)继电器(B)互感器(C)断路器(D)保护装置

113.BD013耦合电容器对工频电流呈现极大的阻抗,它可使收发信机输出信号与()分离。

(A)高频高压(B)高频低压(C)工频低压(D)工频高压

114.BD013阻波器对高频载波信号呈现的()。

(A)阻抗最小(B)阻抗最大(C)阻抗较大(D)阻抗较小

115.BD014变压器励磁涌流中含有很大的()分量,且波形之间出现间断角。

(A)周期(B)非周期(C)正弦(D)零序

116,B13014由于调整电力变压器分接头,会在其差动保护回路中引起不平衡电流的增大,解决方法为()。

(A)增大平衡线圈匝数(B)提高差动保护的整定值

(C)减少平衡线圈匝数(D)降低差动保护整定值

117.BD015变压器装设的过流保护,是变压器()。

(A)负荷过电流的主保护(B)主保护的后备保护

(C)线圈相间短路过电流的主保护(D)内部故障的主保护

118.BD015双绕组变压器的过流保护采用低电压启动时,低电压继电器的启动电压应小于()。

(A)正常工作最低电压(B)正常工作电压

(C)正常工作最高电压(D)额定工作电压

119.BD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