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860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docx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知识点

小学四至六年级所有数学知识点

A01:

数的认识

整数:

◎读数:

(1)先分级,每4位为一级,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最后加上一个“亿”或者“万”字;

(3)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每一级用虚线隔开;

(2)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是让求近似数,用“≈”连接。

A02:

◎编码和数字是有区别的,编码可以传递信息。

小数:

◎小数部分的数位自左向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它们的计数单位依次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小数部分最高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它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它就缩小到原来的

……

◎0.4与0.40

大小相等,

但意义不同,

精确度不同。

◎乘100———————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右移两位

除以1000—————缩小到原来的

——————左移三位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A03:

(注意:

是小数的末尾,不是小数点后面。

分数:

◎真分数一定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假分数一定大于真分数。

◎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

◎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最简分数;分解质因数2、5

A04: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分数、百分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就是千分之几,四位小数就是万分之几,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的商化成小数即可,不能除尽的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几分之几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后不能带单位。

A05:

用字母表示数:

◎a2与2a表示的意义不同:

a2=a×a表示两个a相乘;2a=a×2=a+a表示两个a相加;

但当a=2时,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

大多数情况下,a2>2a;只有当a=1时,2a>a2,此时2a=2,a2=1

B01:

数的关系

数的因数、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既是它本身最大的因数,又是它本身最小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质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没有其他的因数。

◎最小的质数是2。

所有的质数只有2是偶数,其它都是奇数。

◎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之外,还有别的因数。

◎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02: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

1、质数、合数。

公因数、公倍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是没有公因数,而是只有公因数1。

◎两个有倍数关系的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两个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但不一定是最小公倍数;

只有当这两个数互质时,这两个数的乘积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13×2=2613×3=3913×4=5213×5=6513×6=7813×7=91

17×2=3417×3=5117×4=6817×5=85

B03:

19×2=3819×3=5719×4=7619×5=95

约分、通分:

◎约分:

把一个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成最简分数的过程叫做约分。

◎通分:

把两个或多个异分母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一般用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通分和约分的依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数的运算

整数除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2)如果前几位不够除,再多看一位;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少。

◎相同数量的小棒,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相同数量的小棒,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C02:

◎用“四舍”法试商,商有时会偏大;用“五入”法试商,商有时会偏小。

小数乘除: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①一位一位的除;②除一位商一位;③不够商时,一定要用0占位;

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⑤一直除到除尽为止;

⑥数位与数位之间要对的特别齐。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①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②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③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④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C03:

◎小数乘法:

先算整数积(该落0的要落0),再点小数点,后去末尾0。

分数乘除: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把它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最后的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表示求6个

相加是多少或求

的6倍是多少;

表示求6的

是多少。

的结果相同,意义不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两变:

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

◎两个数相乘等于1,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变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变大。

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变大;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变小。

◎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用除法。

C04:

◎求单位“1”,一般用“对应的量”除以“对应的百分之几”。

例:

用“多织的长度”除以“多织的百分之几”:

0.2÷(25%—20%)

用“亏了的价钱”除以“亏了的百分之几”:

64÷[1—(1+20%)×80%]

运算律:

◎小数+差=大数大数-差=小数

◎25×4=100125×8=100024×5=12015×6=9016×5=80

◎乘: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乘加乘:

乘加乘等于加起来乘a×c+b×c=(a+b)×c

乘减乘:

乘减乘等于减起来乘a×c-b×c=(a-b)×c

加起来乘:

加起来乘等于乘加乘(a+b)×c=a×c+b×c

减起来乘:

减起来乘等于乘减乘(a-b)×c=a×c-b×c

◎减:

连减等于减和a-b-c=a-(b+c)

减和等于连减a-(b+c)=a-b-c

◎除:

连除等于除积a÷b÷c=a÷(b×c)

除积等于连除a÷(b×c)=a÷b÷c

D01:

数量关系

◎单位量×数量=总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总量÷单位量=数量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D02:

总量÷数量=单位量路程÷速度=时间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相遇问题:

甲乙两车的速度和×时间=两地的路程

两地的路程÷时间=甲乙两车的速度和

两地的路程÷甲乙两车的速度和=时间

D03:

两地的路程÷时间-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

◎植树问题:

两头都栽:

+1,(间隔数+1=棵树)

两头都不栽:

-1,(间隔数-1=棵树)

一头栽一头不栽:

不加也不减(间隔数=棵树)。

D04:

◎甲:

40乙:

70

甲比乙少几分之几,指的是甲比乙少的部分是乙的几分之几;(70-40)÷70=

乙比甲多几分之几,指的是乙比甲多的部分是甲的几分之几;(70-40)÷40=

D05:

◎男生25名,女生15名。

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表示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25—15)÷15

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表示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25—15)÷25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

,第二根用去

米。

a:

当绳子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用去的长。

b:

当绳子长度小于1米时,第二根用去的长。

D06:

c:

当绳子长度等于1米时,两根用去的一样长。

单位进率:

◎闰年:

一般年份只要是4的倍数就可以,但整百、整千的年份还应是400的倍数才可以。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升=1000毫升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进率;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除以进率。

E01:

方程与比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E0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比: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它是化简比的依据。

◎求比值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化简比最后得到的是一个比(最简整数比)——最简整数比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两个只有公因数1的整数。

E03:

◎按比例解决一个问题,一定要看清楚:

它告诉的是这几个量的和还是差,还是其中的一个量,还是这几个量的平均数,还是这几个量的和的倍数。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但是,不管这两个量怎么变,它们的商不变,也就是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满足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但是,不管这两个量怎么变,它们的乘积不变,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F01:

几何部分

直线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相交不一定垂直,大多数都是斜交;垂直一定相交。

◎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所画的所有线段中,那条垂直的线段最短,它叫做垂线段。

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F02:

◎垂线通头,垂线段不通头。

垂线和垂线段都要标上垂直符号。

角: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锐角:

大于0度,小于90度。

直角:

90度

钝角:

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

180度周角:

360度

◎测量角的角度:

①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②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第一条边对齐。

③从零度一度一度的数过去。

◎量角器内圈读数与外圈读数相加是180°。

F03:

◎两个三角板:

①90°60°30°②90°45°45°(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条边各不相等的一般三角形;

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其中,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直角。

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F04: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断时,只要较短两边大于第三边就可以。

平面图形面积: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2倍。

(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不一定等底等高。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等底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

等高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

F05:

◎平移和旋转都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但是都不改变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旋转还改变了图形的方向。

圆:

◎半圆的周长不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半圆还多了条直径。

半圆的面积等于圆面积的一半。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所有的圆的周长除以这个圆的直径,得到的商是一个固定的值,这个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我们取它的近似值3.14。

◎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之间的部分叫做圆环。

F06: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比是m:

n,那么,它们的直径比也是m:

n,周长比还是m:

n,但它们的面积比是m²:

n²。

长方体、正方体:

◎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此时,长方体其它的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正对一个面观察,只能看到1个面;正对一条棱观察,可以看到2个面;正对一个顶点观察,可以看到3个面。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3.14×2=6.283.14×3=9.423.14×4=12.563.14×5=15.7

3.14×6=18.843.14×7=21.983.14×8=25.123.14×9=28.26

3.14×12=37.683.14×15=47.13.14×16=50.243.14×25=78.5

F07:

3.14×36=113.043.14×49=153.863.14×64=200.963.14×81=254.34

圆柱:

◎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沿侧面其它线段展开会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以长方形(两种情况)或正方形(一种情况)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可得到一个圆柱。

以直角三角形(两种情况)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得到一个圆锥。

◎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但是,一个圆锥的体积是另外一个圆柱体积的

,不能说明它们等底等高。

◎两个圆柱的表面积相等,体积不一定相等。

表面积相等只能表明半径与高经过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后,结果相等;不代表半径相等,高相等;所以,再经过体积的计算公式后,结果就不一定相等了。

(一般情况下,长方体都是不一定,正方体都是一定。

◎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圆锥:

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

.

◎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圆锥:

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

◎把圆柱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与削去部分、圆锥三者之间的体积比是3:

2:

1。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升降趋势情况。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百分之几)的关系。

(1、计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2、计算各扇形圆心角度数。

3、画出圆和大小不同扇形。

4、标明各部分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

5、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的日期。

◎平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智慧广场:

个数

2~3

4~9

10~27

28~81

82~243

次数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找次品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推算出另一种动物的只数。

列方程时,设腿多的为

正方形:

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边长=周长÷4

C=4aS=a×a=a2a=C÷4

长方形:

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长=周长÷2-宽长=面积÷宽

宽=周长÷2-长宽=面积÷长

C=(a+b)×2=2(a+b)S=ab

a=C÷2-ba=S÷b

b=C÷2-ab=S÷a

三角形:

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S=a×h÷2=

a=S×2÷hh=S×2÷a

注意:

底乘高不等于三角形的面积,

底乘高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底=面积÷高高=面积÷底

S=aha=S÷hh=S÷a

高h

底a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1:

2

梯形:

上底a面积=(上底+下底)×高÷2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上底=面积×2÷高-下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下底bS=(a+b)×h÷2=

a=S×2÷h-b

b=S×2÷h-ah=S×2÷(a+b)

圆:

3.14×2=6.283.14×3=9.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