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2030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滨州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

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系(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二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二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院)

体育系

专业

体育教育

班级

08本科三班

学生姓名

张健

学号

指导教师

王荣森

职称

副教授

论文题目

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起止时间

自2011年9月28日起至2012年6月10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教师指导,来源社会实践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叙述简练完整,要有见解;论点鲜明,立论正确,论述充分,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简练、结论严谨、明确、合理;分析、处理问题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

图表完整、整洁、正确。

设计(论文)要在前人研究的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应用价值。

2.摘要部分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是明确而又确切的记述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

正文各级层次标题要简练明确。

对于参考文献要求只著最必要、最新的且公开发表的论文或正式出版的著作等文献。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兴趣和参加情况

2.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频度、时间

3.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选择项目

4.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动机

5.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6.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对我校体育课开展情况的态度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11.9.28-11.10.9 学生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选定题目

第二阶段:

11.10.10-11.10.31 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

11.11.1-11.30 撰写论文提纲,初步完成论文框架

第四阶段:

11.12.1-12.2.26 设计调查问卷,并实地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

第五阶段:

12.3.1-12.4.26 回收调查问卷并处理数据形成初稿

第六阶段:

12.4.27-12.5.12 对初稿的内容进行修改形成二稿

第七阶段:

12.5.13-12.5.25 对二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正文

第八阶段:

12.5.26-12.6.10 提交论文,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王华倬,刘玫瑾,于秀.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1):

89-91.

[2]邢峰,许海燕.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3):

99-101.

[3]王超英,沈建华.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3):

35-37.

[4]余初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研究[J].高校讲坛,2010,(27):

157-158.

[5]杨秀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5):

93-94.

[6]李继文.关于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7):

128-130.

[7]王荣森.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滨州师专学报,2002,18(4):

60-64.

[8]于蕴.课余体育锻炼行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4):

89-91.

[9]邢晓虎,林静,王建良.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

(2):

99-105.

[10]张帆.关于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及相应管理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

(2):

76-78.

[11]RuthTennant,StephenJoseph,SarahStewart-Brown.AmeasureofpositivementalhealthinUKpopulations[J].QualityofLifeResearch,2007,(4):

687-695.

[12]D.S.Shwayder.Aproposalonbig-timecollegesports[J].AcademicQuestions,2006,(3):

5-6.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滨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滨州学院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我校一部分普通系学生课余时间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但也有不少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学生的锻炼频度和每次锻炼的时间长度还不能达到锻炼需求;学生选择的项目单一并且集中,较多的学生锻炼项目选择慢跑或者散步,其它项目以篮球为最主要锻炼项目;场地设施问题、学业繁重没时间、兴趣不高、缺乏指导等成为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其中场地设施的现有条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滨州学院;普通系;课余体育锻炼

Thepres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andcountermeasureanalysisoftheBinzhouUniversityGeneralDepartmentstudents'extracurricularphysicalexercises

Abstract

Inthispaper,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documentaryandinterviewmethodsareusedtomakeastudyoftheextracurricularphysicalexercisesstatusandinfluencefactorsoftheBinzhouUniversityGeneralDepartmentstudents,theresultsshowed:

inmyschool,partofthegeneralstudentscanbeactivelyparticipateinphysicalexercise,buttherearestillalotofstudentsinphysicaltrainingarenotinterested;thetrainingfrequencyandtimedurationofphysicalexercisescannotreachthetrainingdemand;theprojectswhichstudentschoosearesingleandconcentrated,moststudentsselectionjogorwalkastheexerciseproject,others,thebasketballisthemainexerciseproject;facilities,academicheavy,notime,lowinterestandthelackofguidancearetheeffectsofstudents'participatinginafter-schoolsportstrainingfactors,andthefacilitiesconditionisthebiggestfactor.

Keywords:

BinzhouUniversity;GeneralDepartment;Extracurricularphysicalexercise

II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1研究对象 1

1.2研究方法 1

1.2.1问卷调查法 1

1.2.2文献资料法 1

1.2.3访谈法 2

第二章结果与分析 2

2.1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加情况 2

2.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 3

2.3选择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 4

2.4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 4

2.5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5

2.6普通系学生对我校体育课开展情况的态度 6

第三章结论与建议 6

3.1结论 6

3.2建议 7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附录 11

i

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影响着自我的发展,同时也关乎着国家的命运。

然而近些年来的研究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身体素质已经大不如从前,肥胖、疾病等现象越来越多的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

关注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大重点问题,课余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必将得到更多关注。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得到健康的身体、获得锻炼的需求仅仅靠体育课的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余体育锻炼等活动弥补体育课学习时间和锻炼内容的不足。

目前我校普通系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学生体育锻炼经常遇到瓶颈。

所以对我校普通系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我校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今后我校普通系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及相关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滨州学院普通系2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87名,女生113名)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在滨州学院多个普通系中总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2文献资料法

借鉴查阅了与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近年来高校普通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收集、整理与本研究有关的数据资料。

1.2.3访谈法

与我校部分普通系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取与本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料。

第二章结果与分析

2.1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加情况

表1是否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几乎不

n%

很少

n%

有时

n%

经常

n%

0

0

12

13.79

42

48.28

33

37.93

2

1.77

25

22.12

48

42.48

38

33.63

合计

2

1.00

37

18.50

90

45.00

71

35.50

表2对体育运动的喜好程度

不喜欢

n%

一般

n%

喜欢

n%

非常喜欢

n%

合计

1

1.15

35

40.23

33

37.93

18

20.69

3

2.65

48

42.48

41

36.28

21

18.58

4

2.00

83

41.50

74

37.00

39

19.50

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自身主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1]。

表1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有39人选择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有74人表示喜欢,分别占总人数的19.5%和37%;在是否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中有35.5%的学生会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45%的学生有时会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其中男生相对女生略加喜欢体育运动,差距没有特别明显。

这些数据表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运动有好感并能积极主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然而还有83名学生(占总数的41.50%)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程度表示一般,更有2%选择不喜欢体育运动,有37名学生很少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占总数的18.5%。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有不少的同学对体育锻炼不怎么感兴趣甚至有反感情绪。

该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普通系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大多数同学对体育锻炼兴趣尚可,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喜欢课余体育锻炼。

在对课余体育锻炼的爱好程度上我校普通系男生比女生略加喜欢体育运动但男女差别并不特别明显[2]。

2.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

表3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

少于两次

n%

两次

n%

3-4次

n%

5-7次

n%

20

22.99

16

18.39

22

25.29

29

33.33

44

38.94

33

29.20

23

20.35

13

11.50

合计

64

32.06

49

24.43

45

22.71

42

20.80

表4每次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

半小时左右

n%

1-2小时

n%

2小时以上

n%

3小时以上

n%

15

17.24

43

49.43

13

14.94

16

18.39

48

42.48

52

46.02

9

7.96

4

3.54

合计

63

31.33

95

47.46

22

10.85

20

10.36

表3的数据显示:

有42人每周参加5-7次锻炼,有45人每周锻炼3-4次,分别占总人数的20.80%和22.71%;有56.49%的学生每周只参加两次(49人)甚至少于两次(64人)体育锻炼,其中男女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差别很大,男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要多于女生的次数。

有人研究观察到:

当每周锻炼多于三次时,最大摄氧量的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当锻炼次数增加到5次以上时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就很小;而每周锻炼少于二次时经常不引起改变[3]。

由此可见:

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度[4]。

因此,我校有近半的普通系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频度达不到合理的指标,无法完成锻炼身体的任务。

在表4中的每次锻炼时间方面有63人(约总人数的31.33%)选择不到半小时,以女生为主要群体。

显然,这部分学生在自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时强度并不大,这对心肺功能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微弱。

由此可见,我校普通系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和时间方面都不令人满意,无法满足锻炼的需要。

这可能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不足有关,不了解科学的健身频度、时间所致。

这就需要学校加大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知识,达到锻炼的效果[5]。

2.3选择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

表5课余体育锻炼项目

篮球

n%

足球

n%

排球

n%

羽毛球

n%

跑步

n%

乒乓球

n%

器械

健身

n%

轮滑

街舞

n%

32

36.78

23

26.44

7

8.05

3

3.45

5

5.75

4

4.60

10

11.49

3

3.45

8

7.08

2

1.77

31

27.43

15

13.27

46

40.71

7

6.19

2

1.77

2

1.77

合计

40

20.12

25

12.37

38

18.89

18

8.99

51

25.61

11

5.33

12

6.11

5

2.58

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往往选择自己喜欢、有能力完成,并且场地设施可以满足的项目,锻炼项目的选择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我校普通系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实际操作能力[6]。

表5数据显示在所有体育项目中有51人选择跑步(含散步),占总比重的25.61%,为最多,其中有40.71%的女生选择跑步,可见女生尤其以小强度的慢跑为主要锻炼方式。

其它竞技类项目中篮球与排球选择的人数较多,各占总人数的20.12%和18.89%,这可能与这两项课程的广泛开展有关,学生接触较多,这两项运动的运动氛围浓厚,场地条件也可以满足。

其它项目如乒乓球、健身器材等项目选择的学生较少,学生认为与之相关的场地设施不足。

调查显示我校普通系男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差别大,锻炼项目集中,女生较为集中在跑步、羽毛球这些小强度的项目,男生较多地集中在篮球、足球两项,新兴项目不受欢迎。

这与普通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关,学生们所接触的、学习过的体育课程有限,仅能对少数运动项目有所了解并能掌握。

对其它运动项目本身没有运动兴趣,同时也没有受到正确的指导,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没有能力选择这些项目作为自身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

这就需要场地设施的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浓厚的体育氛围,让学生了解各种体育项目,掌握基本的应用能力。

2.4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

锻炼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动力。

体育动机是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的主观反映[7]。

关于我校普通系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见表6:

表6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

A

B

C

D

E

F

G

H

I

男(%)

23.45

16.11

13.69

11.37

10.69

15.63

2.64

2.21

4.48

女(%)

20.29

9.52

17.93

5.05

11.13

26.73

1.95

6.37

1.03

合计(%)

22.37

13.36

15.46

8.74

10.71

20.62

2.19

4.31

2.24

注:

A—锻炼身体,B—个人兴趣,C—保持体形(包括减肥),D—提高技能,

E—发泄情绪/愉悦身心,F—课程需要,G—人际交往,H—从众心理,I—展示自我

表6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2.37%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锻炼身体;10.71%是为了发泄情绪愉悦身心;有13.36%的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这三种态度是积极健康。

但是还有20.62%的学生是因为课程(考试)要求不得不进行锻炼;有15.46%的学生只是为了塑造个人形体形象或者是为了减肥;更有4.31%的学生认为是因为从众心理所致,这些锻炼动机都是因为其它原因而被迫产生的,这不应该是我们提倡的锻炼动机心理。

该调查告诉我们对于普通系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意识仍需灌输积极健康的思想,培养他们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8]。

2.5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表7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A

B

C

D

E

F

G

男(%)

30.49

26.61

24.33

3.37

4.41

10.36

0.43

女(%)

16.18

28.43

27.16

8.35

6.79

12.32

0.77

合计(%)

23.37

27.06

26.15

5.62

5.79

11.33

0.68

注:

A—场地设施不足,B—学业繁重,C—没时间,D—没同伴,E—没兴趣,

F—没合适的项目,G—身体状况不允许

表7的数据显示除了有0.68%的学生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体育锻炼以外,有26.1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时间,27.06%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学业繁重所致,这两项因素都不应该成为主要因素,不能作为限制个人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力量。

另外,有23.37%的学生认为我校场地设施不完善,11.33%的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合适的锻炼项目,这两项成为影响当前我校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我校在体育设施场地建设方面还无法达到学生理想状态,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锻炼项目则与体育公共课的开展有关,普通系学生更加需要专业体育指导,了解体育相关内容,学习更多体育活动方式[9]。

2.6普通系学生对我校体育课开展情况的态度

学校体育课是我校普通系学生接触体育、了解体育、掌握技能的最重要方式,学校体育课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普通系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我校普通系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10]。

表8学生对我校体育课开展情况的态度

无意义

意义不大

有意义

非常有意义

人数百分比

1.13%

43.37%

50.06%

5.44%

在对我校普通系学生的调查中得知仅有5.44%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开展地非常有意义,有50.06%的学生认为我校体育课有意义但仍需提高,有43.37%认为体育课意义不大。

由此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我校体育课的开展情况良好,基本达到学生学习要求;然而还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个别需要。

总体来看,我校的普通系学生的体育课开展情况较为理想,多数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学到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自我锻炼的意识,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开展不够理想,意义不大,对学生某些体育方面培养不够,学生学习体育的宽度和广阔度有待提高。

因此,体育课的开展应该尽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现新时代的课程要求,扩展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11]。

第三章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我校部分普通系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兴趣较高,能够经常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为我校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奠定一定的基础。

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兴趣不高,自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能力不够,即使偶尔参加也是迫于其它方面的原因。

3.1.2我校普通系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往往以小强度的慢跑散步为主,锻炼频度低,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往往锻炼时间不足,这种锻炼效果无法达到锻炼需求。

3.1.3有的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时由于自身因素或者缺乏指导从而导致锻炼项目单一集中,主要以篮球排球这两项公体课开展较广泛的项目为主,还有的学生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