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0935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病理中级考试题.docx

08病理中级考试题

08病理中级考试题(凭记忆)

今年的病理中级考试分数出来,偶幸运地通过了.现根据记忆列出了部分试题,以供后考的人参考,提供一定的复习思路.

今年的病理实践题(凭记忆)

1.肝细胞性肝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腺样肝癌与转移性腺癌免疫组化鉴别;纤维板层型肝癌等)

$$$$$$$$$$$$$$$$$$$$$$$$$$$$$$$$$

纤维板层型肝癌纤维板层型肝癌(fibrolamellarcarci-nomaofliver,FLC)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我国、日本及

普通型肝细胞癌多发的地区罕见,其临床、病理、预后均区别于普通型肝细胞癌

1.临床特点:

  该型癌有如下特征:

①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1.07:

1);②血清HBV标志物多阴性;③血清AFP阴性;④不伴肝硬变;⑤肿瘤常为单个,多位于肝左叶,瘤

体内可有钙化灶;分化程度好,生长缓慢;⑦切除后生存期长,平均32~68个月。

该型肝癌在我国少见,在肝癌低发的某些西方国家多见。

2.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常为阴性,肿瘤发现时体积常超过10cm,CT常能发现瘤灶中心瘢痕和钙化灶。

肿瘤

大多为单个实性结节,以癌细胞巢间出现大量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纤维组织及强嗜酸性颗粒状的癌细胞浆为其主要病理特点。

FLC出现生长发育停滞及男性第二性征

发育不良罕见,仅国外Hany、Agarwal等人有个案报道,并发现FLC癌细胞中产生大量能将雄烯二酮和睾酮等雄激素转化为雌酮和雌二醇的芳香化酶。

血中高雌二

醇低睾酮水平可加速骨骺闭合,可能是本病例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及身高低矮、骨龄正常的原因。

3.病理特点:

  癌细胞索被平行的板层状排列的胶质纤维隔开,因而称为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在我国较少见,约占1%,此型预后较好,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绝大多

数发生在左叶,通常无肝硬化,切面中央可见星芒状纤维瘢痕,电镜下瘤细胞胞浆充满大量线粒体,近年有人报告在瘤细胞内查见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4.治疗及预后:

  手术切除是治疗FLC的主要办法,与普通型肝细胞癌相比,切除率高、预后好。

FLC肿瘤生长缓慢,癌细胞分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

$$$$$$$$$$$$$$$$$$$$$$$$$$$$$$$$$$$$$$$$$$$$$$$$$$$$$$$$$$$$$$$$$$$$$$$$$$$$$$$$

2.风湿性心脏病合并SBE(诊断;病因学;死亡后尸检变化等)

3.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性淋巴瘤(看图诊断及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

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疾病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及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各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尽相同,而结节性淋

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lymphocytepersistanthodgkinlymphoma,NLPHL)临床少见,仅占霍奇金淋巴瘤(HL)的2%~6%,中位年龄41岁,男

性多见。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lymphoma,HL)具有以下特点:

①通常累及淋巴结,主要是颈部淋巴结;

②病人以儿童和青年成年人为主;

③肿瘤细胞,即R-S(Reed-Sternberg)细胞和Hodgkin细胞(散在分布的多核或单核的瘤巨细胞(总称H/R-S细胞),仅占细胞总数的少部分,并分散在丰富的反

应性炎细胞和伴随细胞群之中;

④肿瘤细胞通常为T细胞围绕,形成玫瑰花环。

在我国,HL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在儿童和青年中并不少见。

HL是由两大类组成的,即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和经典型HL。

HL分期对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病理改变

HL最常累及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其次为腋下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腹膜后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等。

局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往往是首发症状。

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处,以脾脏受累相对多见。

大体改变,病变的淋巴结肿大,早期可活动,随着病程的进展,相邻肿大的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大的肿块,有时直径可达到10cm以上,不易推动。

若发生在

颈部淋巴结,甚至可形成包绕颈部的巨大肿块。

随着纤维化的增加,肿块由软变硬。

肿块常呈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呈鱼肉状,可有灶性坏死。

镜下改变,HL的组

织学特征是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混合浸润的背景上,有不等量的R-S细胞及其变异细胞散布。

经典型的R-S细胞(诊断性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mm

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

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

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

,核膜厚而清楚。

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的核仁,呈包含体样,核仁周围有空晕。

典型的R-S细胞的双核面对面的排列,彼此

对称,形成所谓镜影细胞(mirrorimagecell)。

除了经典型的R-S细胞外,具有上述形态的单核瘤巨细胞称为霍奇金细胞(Hodgkincell),其出现提示HL的

可能,但尚不足以确诊。

一般认为霍奇金细胞是经典型R-S细胞的前体细胞。

R-S细胞的常见其他变异如:

①腔隙型R-S细胞,即陷窝(lacunar)细胞:

该类细胞

体积大,直径约为40~50mm,胞浆丰富而空亮,核多叶而皱折,核膜薄,染色质稀疏,核仁多个,且较典型的R-S的核仁小,嗜碱性。

胞浆的空亮是由于甲醛固定

后胞浆收缩至核膜附近所致,见于结节硬化型和混合细胞型HL;②多形性R-S细胞,瘤细胞体积大,大小形态多不规则,可以呈梭形,有明显的多形性。

核大,形

态不规则,染色质粗,有明显的大核仁。

核分裂像多见,常见多极核分裂。

见于淋巴细胞减少型HL。

经典型H/R-S细胞及其变异细胞仅见于经典型HL而不见于结节

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而在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中出现的肿瘤性细胞为L&H型R-S细胞,或称“爆米花”细胞(popcorncell)。

L&H型R-S细胞大小类似免疫母

细胞或者更大,常为单核,胞浆少,核有皱或分叶状,故称为“爆米花”细胞。

染色质常呈泡状,核膜薄,核仁常为多个,嗜碱性,较典型的R-S细胞小,但有时

也可见部分L&H型R-S细胞有更为明显的核仁,类似典型性R-S细胞。

几乎所有的经典的HL的H/R-S细胞为CD30阳性,大多数(75%-85%)为CD15阳性。

但并不表达T细胞和B细胞标记。

单个细胞提取的DNA作PCR分析发现98%的经典的HL

有Ig基因的单克隆性重排。

提示经典的HL仍然来源于B细胞。

经典型HL又可进一步分为:

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和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HL。

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HL的L&H型R-S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

也可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单轻链阳性。

但不表达经典的R-S细胞标记CD30和CD15。

基因分析发现L&H型

R-S细胞具有单克隆性的Ig基因重排,提示此型HL也来源于B细胞。

HL瘤组织内有不等量的炎性或反应性成分组成的“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还有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状态,与HL的组织学分型和预后关系密切。

反应性成分的数量和比例随病程的进展逐渐减少,而纤维组织的增生及玻璃样变等则逐渐增多。

组织学分型

1.经典型HL(classicalHodgkin'slymphoma,CHL)经典的HL是由分散在各种非肿瘤性的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纤

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的混合性浸润背景中的由单核的Hodgkin细胞和多核的Reed-Sternberg细胞组成的单克隆性的淋巴样肿瘤。

基于反应性的背景浸润和肿瘤

性的H/R-S细胞的特点,经典的HL可分为四种亚型,即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HL、结节硬化型HL、混合细胞型HL和淋巴细胞减少型HL。

在以上各组织学亚型中,肿瘤

性的H/R-S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是一致的,而临床特点在各亚型则有所不同。

经典的HL占所有HL的95%,发病高峰在10~35岁和老年。

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历史的病人发病率较高。

发生在颈部淋巴结的占75%,然后是纵膈、腋下和主动

脉旁淋巴结。

非对称性的淋巴结,如肠系膜和滑车上淋巴结很少累及。

55%的病人发病时处于I-II期。

大约60%的病人,其中大多数是结节硬化型,由纵膈累及。

脾脏累及不少见(20%),脾脏累及后可增加结外播散的危险。

骨髓累及仅5%。

由于骨髓中无淋巴管,骨髓累及提示有血行播散(IV期)。

镜下见淋巴结受累区域由数量不一的H/R-S细胞和丰富的炎性细胞背景组成。

肿瘤性H/R-S细胞仅仅占细胞总数的0.1%-10%。

而反应性成分的比例按照组织学亚型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结节硬化型HL:

结节硬化型HL(nodularsclerosis,NSHL)是经典的HL的一种亚型,其组织学特点为至少存在一个胶原纤维包绕的结节和腔隙型的H/R-S细

胞。

该型在欧美为最常见的亚型,约占70%。

在中国统计占30%-40%。

结节硬化型HL不转变为其他亚型,而是按照富于细胞期-结节形成-融合-纤维化的程序发

展。

光镜病变:

累及的淋巴结呈结节状的生长方式、胶原束分割和腔隙型H/R-S细胞三大特点。

①宽的少有纤维母细胞的胶原束围绕至少一个结节,胶原束在相差显微

镜下观察呈双折光改变,胶原分割的过程中伴有淋巴结的包膜增厚;②结节内,腔隙型H/R-S细胞常分散在炎性背景中;③有时也可见诊断性的R-S细胞。

(2)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HL(lymphocyte-richclassicalHodgkinlymphoma):

是一种具有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的,缺乏嗜酸性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呈结节性

或弥漫性细胞背景的,有散在的H/R-S细胞的亚型。

约占所有HL的5%。

可以转变为混合细胞型。

镜下可见结节性和弥漫性两种生长方式,以结节性多见。

多个结节侵犯淋巴结,可导致结节之间的T区的减少或缺乏。

(3)混合细胞型HL(mixedcellularity,MCHL):

是经典的HL的一种亚型,组织学特点为散在经典的H/R-S细胞分散在弥漫性或模糊的结节性的炎性背景中,无

结节性的硬化和纤维化。

约占所有经典的HL的20%~25%。

在发展中国家和HIV感染病人中本型更为多见,国外报告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7岁,70%为男性。

中国的报告约占所有HL的40%以上。

尤其在儿童多见并和EB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此型预后较好。

后期可转为淋巴细胞减少型HL。

镜下见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结可呈部分(常在副皮质区)或弥漫性受累。

散在的霍奇金细胞与数量相当多的诊断性的R-S细胞散在分布于各种炎细胞(包括小淋

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浆细胞等)组成的背景中。

可有嗜酸性无定型物质沉积。

还有灶性的坏死,坏死灶周围可有纤

维化,但胶原纤维无双折光。

有时可见散在上皮样细胞团,甚至可有肉芽肿形成。

(4)淋巴细胞减少型HL(lymphocytedepletion,LDHL):

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的以H/R-S细胞增多或者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减少为特点的经典HL。

其在所有HL中

所占百分比少于5%。

中位发病年龄为37岁,75%为男性。

常伴有HIV感染,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多见。

预后是本病各型中最差的。

此型的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而R-S细胞或变异型的多形性R-S细胞相对较多。

包括两种不同的形态:

①弥漫纤维化型,淋巴结内细胞明显减少,由排

列不规则的非双折光性网状纤维增加和无定形蛋白物质的沉积所取代。

其间有少数诊断性R-S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

常有坏死;②网状细胞型,特点是细胞

丰富。

由多数多形性R-S细胞和少量诊断性R-S细胞组成。

甚至可见梭形肿瘤细胞。

成熟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少见。

坏死

区较其他类型HL更为广泛。

2.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odularlymphocytepredominantHodgkinlymphoma,NLPHL)是一种以结节性,或者结节性和弥漫性

的多型性增生为特点的单克隆性的B细胞肿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约占所有HL的5%,病人多数为男性,最常见于30~50岁年龄组。

病程较慢,易复发,对于治疗反应好,部分病人可转化为大B细胞淋巴瘤

镜下可见淋巴结结构全部或部分为结节性浸润取代,或结节性及弥漫性浸润取代。

结节由弥漫分布的小淋巴细胞、散在组织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混合组成。

其中有

散在的L&H型R-S细胞。

在结节边缘可见组织细胞和多克隆性浆细胞,缺乏嗜酸性粒细胞。

弥漫性区域由小淋巴细胞组成,组织细胞或上皮样细胞散在或成簇分布

,可有数量不等的L&H型R-S细胞。

诊断方法

HL的诊断依赖于淋巴结活检。

如有典型的R-S细胞和适当的背景改变可诊断该病。

当病变组织中缺乏诊断性R-S细胞或只有各种变异型肿瘤细胞时,需要免疫组化

染色,如CD30、CD15等来协助诊断。

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诊断中免疫表型的意义更为重要。

4.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看图诊断与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组织学分型等)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杨连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82)

关键词:

皮肤纤维瘤;肉瘤;病理;诊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经典的中间型(交界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代表。

由于DFSP易局部复发,也常被称为恶性潜能

未定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

DFSP的浸润生长能力很低,极少发生转移,因此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1,2]。

1890年Taglor首次报道此病。

1924年Darier等将其描述

为“进行性复发性真皮纤维瘤”。

1925年Hoffmann将其命名为DFSP。

在临床上DFSP并不非常罕见,但是常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做一般性的切除处理,往往导致

其复发,有的甚至转化为真正恶性的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而难以彻底切除[3]。

因此,DFSP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其诊断没有可靠的影像学检查等

辅助手段,只能依靠病理诊断来确诊[4,5]。

1肉眼所见

DFSP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病变部位主要是躯干和四肢近侧端的真皮组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持续缓慢生长的单个结节,呈隆起状、瘢痕样或斑块状

,个别报道见有多结节融合成分叶状的。

瘤体大小不一,直径约为0.5-12cm,切面灰白,无包膜,边缘尚清,不与筋膜和肌肉组织粘连[6]。

如果单纯地根据其

生长缓慢,境界清晰,表皮完整,早期活动度好,以及患者自觉一般状况良好等情况,很容易把DFSP主观地误诊为良性肿瘤[7]。

临床上一旦发现位于躯干和四肢

近侧端的隆起于皮肤的或呈淡红、淡兰紫色的无痛性质硬结节,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是DFSP[8]。

2显微结构

DFSP的瘤细胞较为丰富,呈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

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常呈席纹状、轮辅状、编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

上述比较特殊的细胞排列方式有助于

DFSP的鉴别诊断,但是它们并非是DFSP所特有的,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9]。

在DFSP中很少见或没有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和出血坏死。

瘤体较大时,DFSP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并不均一。

在其瘤体浅表层,瘤细胞在胶原纤维间分散排列,相似于真皮纤维瘤。

肿瘤可浸润到表皮下或留有一个未受

累的表皮带,其上方的表皮一般没有增生,常萎缩变薄。

DFSP的瘤细胞虽然局灶丰富,可见轻度异型和个别核分裂像,但是没有明显的异型性,只是出现了形态

转化的交界性病变,缺乏明确的恶性特征而不能诊断为肉瘤。

目前从组织病理上一般可将DFSP分为普通型、粘液型、纤维瘤型、黑色素型、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

样型、萎缩型和混合型等多种类型[6]。

由于DFSP的组织结构通常不典型,并且在较重或复发的DFSP中常见形态多样性,其病理诊断,尤其是早期确诊,是比较复

杂和困难的。

3分子标记

在DFSP的病理诊断中,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资料是主要的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DFSP瘤细胞对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而弥漫

性的阳性反应;CD34一般呈强而弥漫性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2-92%[10,11]。

溶菌酶(Lysozyme)呈局灶性阳性反应;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DFSP的表达阳性

率为50-95%,但是其表达常不稳定并且常呈局灶性[12-14]。

4鉴别诊断

4.1真皮纤维瘤发生于真皮组织的纤维瘤的瘤细胞也呈梭形,并可有旋涡状、车辐状或束状排列等与DFSP类似的组织结构。

真皮纤维瘤单发或多发均有,多发生

于四肢各部位,常有炎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等多种成分,并且表皮组织常增厚;而DFSP多为单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的近侧端,成分比较单一,表皮

常萎缩变薄。

纤维瘤中CD34呈散在或局灶的弱阳性,SMA呈阴性;而DFSP的CD34表达一般较强,SMA的阳性率也比较高[15]。

4.2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也可发生于DFSP的好发部位,其瘤细胞也为梭形,并且可呈CD34阳性。

但是神经纤维瘤的瘤细胞呈波浪状、细胞核弯曲,瘤组织可形

成触觉小体样结构,一般为S-100蛋白表达阳性,并且在手术后经常会发现其与较大的神经束支有关[16]。

4.3韧带样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的边界不清,常向周围组织浸润,可使其周围的横纹肌组织发生萎缩和变性,镜下胶原纤维成分特别丰富,并可见多核巨细胞。

而DFSP的胶原纤维成分相对较少,并且一般不会有多核巨细胞。

4.4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常从深层软组织开始发生,其瘤细胞较肥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可见较多的包括病理性核分裂的核分裂像,并且常有人字形结构和出

血坏死。

4.5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普通的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体积一般较小,不仅细胞类型多样,还含有含铁血黄素等多种成分,并且其好发部位也与DFSP不同。

4.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和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尤其是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具有杜顿巨细胞、黄色瘤细胞和

炎症细胞等,并且常见出血坏死。

4.7黏液型脂肪肉瘤当DFSP发生黏液变时,需与黏液型脂肪肉瘤鉴别。

DFSP位置相对表浅,瘤体结实,血管增生但不连结成网,缺乏分化程度不同的脂肪母细胞

,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其与脂肪肉瘤鉴别,并且脂肪肉瘤的发病部位常在皮下和深部软组织。

4.8皮肤平滑肌瘤皮肤平滑肌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疼痛性的多发性肿块[17]。

瘤组织主要由分化好的大片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束组成。

平滑

肌束呈粉红色,细胞核呈梭形棒状、两端圆钝,细胞浆丰富、红染。

皮肤平滑肌瘤分为3型[18]:

①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

此型最常见,约占皮肤平滑肌瘤的80%

以上,有包膜,发生于血管壁的平滑肌,由分化好的平滑肌细胞和大量丰富的厚壁小血管组成,并且血管壁和肿瘤的平滑肌之间有移行;②单发性肉膜性平滑肌

瘤,即发生于阴囊、乳头、乳晕或大阴唇皮下肉膜肌的平滑肌瘤;③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起源于立毛肌。

肉眼见大范围的多发性皮疹,有的融合成片,由于平

滑肌痉挛常导致剧痛。

SMA免疫组化无助于DFSP与平滑肌瘤的鉴别,因为SMA在DPSP也常呈阳性。

一部分皮肤平滑肌瘤难以判断良恶性,通常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

、中间型或交界性平滑肌瘤。

交界性平滑肌瘤与DFSP的预后相似,在二者不易鉴别时不管是诊断前者还是后者,都可提示该肿瘤可能复发或恶变,对于临床治疗

方案没有明显的影响[19]。

4.9结节性筋膜炎结节性筋膜炎的肿块常界限不清,体积较小,有短期内迅速增大史。

其纤维母细胞成分排列杂乱、稀疏,胶原纤维少,基质粘液水肿,并可见

炎细胞浸润。

而DFSP以排列紧密的单一形态纤维母细胞为主构成,体积相对较大,很少见炎细胞。

5组织起源

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DFSP中可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周雪旺氏鞘细胞、组织细胞、平滑肌细胞、纤维细胞和原始间

叶细胞等多种成分。

在不同病例中,虽然各种细胞成分多少不一,但是大多数是幼稚间叶细胞,所以目前一般认为DFSP来源于多潜能分化的原始间叶组织干细胞

,可将其视为特殊类型的皮肤交界性梭形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瘤[20]。

6临床预后

作为恶性潜能未定的中间型肿瘤,DFSP的恶性程度介于纤维瘤和纤维肉瘤之间,只具有局部侵袭性,极少发生转移。

由于DFSP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不典型,常

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通常在门诊做一般性的局部手术切除,甚至不做病理检查而导致漏诊[21]。

有调查显示DFSP的临床误诊率高达90%以上[8]。

在错误地采取

了单纯的局部切除术后,大多数DFSP会复发,也常在复发之后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DFSP复发后的分化程度较原发灶差,可见部分区域呈黏液变性,纤维肉瘤样

、毛细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黑色素瘤样结构,病变逐渐趋向于典型的恶性转化,并且常呈多灶性,向纵深生长,转移发生率大为增高,所以早期诊

断和根治是预防复发,避免转移的关键[22]。

DFSP的治疗原则通常是进行局部扩大切除,但是不必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

有研究显示,当肿块距切缘2cm以下

时,无论切缘肿瘤切净与否,DFSP均可发生复发。

DFSP发生复发与手术切除范围过小有关,而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的体积大小及核分裂像的多

少无明显关系[8]。

DFSP复发后因治疗困难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成为极为棘手的问题。

为了提高DFSP的早期确诊率和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有必要对其病因学、组织学

起源和分子生物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23]。

***************************************************************

5.乳腺硬化性腺病(看图诊断;免疫组化)

乳腺硬化性腺病又称乳腺增生症纤维硬化期。

乳腺肿块伴钙化者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是不伴钙化的4.5倍。

6.甲状腺乳头状癌(看图诊断;诊断要点;WHO分型;预后因素等)

甲状腺癌是由数种不同生物学行为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癌肿组成,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四种类型。

它们的发病年龄、生长速度、

转移道路、预后都明显不同,如乳头状腺癌术后10年生存率将近90%,而未分化癌变程很短,一般仅生存几月。

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看图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诊刮最佳时间;治疗后反应等)。

以上为不定向选择。

此外还有一些简单病例分析:

高分化血管肉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项性滑膜肉瘤;梅毒;非何杰金恶淋等。

其中单相性滑膜肉瘤还考了分子遗传学改变

病理相关知识(有部分人就栽在此门上),现将考后整理的题目发上,供后来者参考,提供一定思路。

1.桡尺近侧关节属于什么关节:

由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三组关节包于一个关节囊内构成,故称为复关节。

2.不属于胸固有肌的有。

3.开口于中鼻道的副鼻窦有。

开口于中鼻道的鼻旁窦有

A.上颌窦和蝶窦

B.额窦和蝶窦

C.筛窦和蝶窦筛窦前群、中群、额窦、上颌窦

D.筛窦后群、中群、额窦、上颌窦

提问者:

安静的小小-一级最佳答案都不正确。

C改为“筛窦前中群、额窦、上颌窦”即正解。

4.脊髓颈膨大与腰骶膨大位于。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2个膨大部:

颈膨大(cervicalen1argement):

自颈髓第4节到胸髓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