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1076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精选资料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包括七道大题,33小题,满分为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应认真在密封线外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政策再好,如果不能得到贯彻落实,不能让百姓受益,一切都是空的。

__________。

①据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城市出台了不同的微调政策,内容涉及限购门槛、普通住宅标准、放宽公积金、税费优惠及购房补贴等。

②一些地方政府近年来已形成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因而缺乏落实调控政策的动力。

③尤其是近期,由于房地产成交量快速下滑,严重制约了地方财政收入,一些地方出现了政策松动的迹象。

④这些政策“松绑”现象对于贯彻中央的调控政策是非常不利的。

⑤能否坚定地落实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关键在各级地方政府。

⑥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实施办法的制定者。

A.⑤⑥②③①④B.⑤⑥②①④③C.③①④⑤⑥②D.①④③⑤⑥②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期,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国内政局动荡,失业人数激增,民众抗议浪潮持续不断,欧洲股市也随之大幅下跌。

B.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的二人转是东北民间文化的瑰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是下里巴人,更适合在乡野村镇演出,更贴近农民的心。

C.目前国内发现的宋代青花瓷非常稀少。

宋代青花瓷瓶,不仅器型很大,而且花纹复杂,其收藏价值、学术价值都非常高,真可谓千载难逢。

D.离家外出求学仅仅三年,当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我竟有恍如隔世之感——田园荒芜,旧友难觅,那让我梦绕魂牵的老屋也已残破不堪。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星宿/夙愿  绮丽/畸形  编辑/修葺

B.啜泣/拾掇  菲薄/斐然  体恤/和煦

C.炽热/不啻  蹊跷/溪涧  揣测/踹门

D.毗邻/媲美  赎罪/案牍  对峙/窒息

4.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①《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________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②诗人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________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③康桥对于徐志摩而言,________风光宜人,景物清新的求学之地,________徐志摩精神的家园。

A.宛如  体验  不只是/更是

B.譬如  体会  不只是/更是

C.譬如  体验  不是/而是

D.宛如  体会  不是/而是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国诗人席勒有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

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

“把世界领去!

”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

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

宙斯问诗人:

“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

”诗人说:

“我在你的身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参赛作文能否获奖,实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感觉自己的作文水平和城市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B.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西藏也面临着旅游行业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难度的加大。

D.报考飞行员的条件是政治进步,思想健康,身强体健,身高和年龄一般不超过规定的要求,经所在学校同意,就可以报考。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不平则鸣,有感而发②有感而发,不平则鸣③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④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8.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认为袁绍、刘表、孙策等人是英雄,曹操却一一否定。

B.《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C.《雷雨》中四凤和周冲的惨死,归根到底还是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繁漪出于报复而做的狠毒安排只是因素之一。

D.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

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鼓掌的人

[日]藤森成吉

我突然发现这家伙很不正常,唯独他一个人不鼓掌,真不可思议。

演讲者慷慨激昂,台下掌声阵阵。

大伙儿把手都快拍烂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着讲坛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简直是在一齐鸣枪射击。

有人嫌鼓掌还不过瘾,竟情不自禁喊叫起来:

“一点不错!

”“对!

我们都挨了打!

”“警察是我们的敌人!

警察犹如街道两旁的树木,布满会场四周。

每当群众鼓掌、喊叫时,他们眼睛里就闪烁白光。

佩剑仿佛是套在家犬脖子上的锁链,发出“咔嚓、咔嚓”的恫吓声,不用说,这种举动纯属徒劳。

演讲者的谴责句句在理,具有法庭和陪审员的权威。

何况,警察现在又是被告。

警察要是胆敢在这种场合动手打人,大概到会者谁也不会袖手旁观吧!

这一点群众清楚,被告们心里也明白,正因为如此,他们至多只能白白眼,拨弄拨弄佩剑而已。

“谴责警察五一暴行大会”笼罩着法庭式的庄严、激昂的气氛。

演讲的工人大声怒斥,听众的心里也在大声疾呼。

台上台下,同仇敌忾。

然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唯独这家伙阴沉沉.一声不吭,显得无动于衷。

他一动不动端坐在我的邻座,仿佛波涛中的一块岩石。

面孔浅黑,身体似乎有点虚弱,鼻子向旁歪斜,目光锐利,身穿土黄色工作服,看上去像个中年工人,他嘴唇紧抿,正出神地望着台上的演讲者。

“混蛋!

”我暗暗骂道。

居然巧妙地混了进来,你在拼命地看什么呢?

是把反抗者的面孔——记入脑海中的手册,还是像蜻蜓那样转动眼睛环视四周呢?

……于是我对他严加监视起来,但这家伙依旧纹丝不动。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都没拍过一下手,也没喊过一声。

也许他压根儿没这种念头。

我不免纳闷起来,恐怕是个新特务吧!

不,说不定是个狡猾的老狐狸也未可知。

我把注意力全集中在这家伙身上了,至于台上的演讲,早丢到一边。

我决定和他打个招呼。

就在我正要把脸凑过去喊声“喂”时,突然发现他的双瞳像电光一样的闪亮。

啊呀!

这条狗真怪,在哭哩,是不是有所触动了呢?

……就在这当儿,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震撼了整个会场。

他失神地举起迄今一直垂着的那双手,可是刚举到胸前又垂落在膝盖上。

于是,我看到了一样东西。

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其意义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大得多,我的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四周一片昏暗。

我极力睁眼凝视,确实没错,搁在膝盖上微微颤动着的东西是一双没有手掌的手,不!

是研磨棒!

我的眼前闪电般地掠过一个幻觉:

传送带宛如几十条耀眼的白练,奔腾不息。

马达隆隆鸣响,机器令人目眩地飞速旋转。

突然,五根手指和手掌碰到磨得光亮的钩形加工品,顿时在一片浅红色的烟雾中飞舞……

我全明白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你!

我失声抽泣,眼前一片模糊,还是伸出双手,紧握住那山芋般的,无声地颤动着的物体。

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2段是场面描写,其表现的内容是与会者的激愤,其作用是反衬“不鼓掌的人”的冷漠。

B.第3段中的“不用说,这种举动纯属徒劳”的原因是指:

①演讲者的谴责句句在理,具有法庭和陪审员的权威;②警察现在又是被告。

C.第9段中“是研磨棒”运用修辞方法是比喻,其作用是形象体现双手残疾的情况,衬托这位残疾工人的斗争精神。

D.本文以残疾人被误会的故事作为主要题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有线索的作用,主人公是残疾人。

E.本文用了悬念法,因那人没手掌而误以为是特务,到最后“才明白”他根本没有手掌,是一位倾其全力鼓掌的人。

F.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显得曲折起伏,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10.本文中“我”对待那不鼓掌的人的态度分为哪几个阶段?

作用是什么?

(6分)

11.本文对无手掌的鼓掌人在文中预先作了暗示,埋有伏笔,请找出有关和后边相互照应的语句。

(6分)

12.本文在构思上最大的特点是误会、联想、想像与对照,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谈一谈你的理解。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文化的大众化和价值坚守

杨秀香

在西方,大众文化曾经指下层大众的低俗、粗鄙、“无品位”的文化,用来区别受过教育的、有教养的社会精英所拥有的“充分发达的意识文化”、高雅文化。

从历史上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模糊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

这种模糊是通过艺术向商品的渗透、艺术与商品“合流”成为人的日常消费品实现的,它使文化的发展在价值倾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詹明信把这样的文化称为“无深度文化”。

这些引起了西方学者对文化发展的价值忧虑:

认为它导致了精神贫乏空虚、享乐型的利己主义,瓦解了道德的基础。

西方大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道德背离现象的根源在于它“直接地屈从于商品化、商业化与市场”。

大众文化的“前提预设”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扩张,结果必然是要求建构新的市场,随着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闲暇消费大大增加,生产者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利用广告、媒介把各种关于浪漫的、美的、成功的,舒适的等等意念加诸在各种物质的消费品上,结果使人的消费由满足需要变为对过度欲望的追逐、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为“代用的使用价值”,即包德里亚所说的“符号”。

正是这种市场的逻辑,使“生产者永远有兴趣培养他人的‘过度和放纵’”。

在西方国家,大众文化在价值上的变化受到了阿多诺、泰勒等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批判。

那么,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境况如何呢?

对我们来说,文化的大众化是不可回避的。

问题在于如何给予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合理的价值引导,以消除其对社会带来的可能的隐忧。

显然,仅仅在市场逻辑中的大众文化是无法给人们以这样的引导的。

大众文化要给人以这样的引导需要超越市场。

文化产业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地发挥对文化产品生产的调控作用,抑制由于商业化出现的低俗和媚俗现象,使文化产品在价值取向上能够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追求,为大众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事实证明,这是可以取得成效的。

用大众对文化产品鉴赏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大众文化产品追求思想和艺术的高品位。

在文化市场中,生产者为了扩大市场,要极力满足大众的需要;同时,大众的需要又制约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它必须认同大众的需要。

而大众的文化需要的形成不仅来自大众文化,更主要的来自于他的文化传统、来自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培养,这就使大众会用他已有的价值标准和艺术标准来衡量文化产品以决定取舍。

因此,强化对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教育,有助于提升大众文化产品的思想和艺术品位,让大众对健康的文化产品的需求支撑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对此,一方面要对文化媒介人加强民族精神、社会主流价值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完善专家、大众、政府的评价机制,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褒奖、宣传、推介、认同,造就有利于文化媒介人履行社会责任的生活环境。

13.西方“大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它是如何产生的?

14.“大众文化价值的丧失”的原因有哪些?

15.如何理解“生产者永远有兴趣培养他人的‘过度和放纵’”?

请就“大众文化”与“生产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简要分析。

16.请根据文意概括:

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文化在大众化的同时坚守着价值呢?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书召其二子。

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人用是多疑。

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语曰: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

①姁姁(xǔxǔ):

和悦貌。

②愿士:

谨慎老实之人。

1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假:

B.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

登记入册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

倘若,如果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壮烈:

勇敢而有气节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我不幸被疾矣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B.①面发囊②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C.①籍其数而封识之②籍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20.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5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郡博野人。

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

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

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且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

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

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

“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尝捶之。

”琳曰:

“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

内侍言琳专,琳曰:

“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

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

”帝然之。

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

“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

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

”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

琳日:

“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

”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

琳曰:

“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

”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

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琳曰:

“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

琳曰:

“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

”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

植杂木数万,曰:

“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人爱之,为立生祠。

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

上书曰:

“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未报,得疾卒。

赠中书令,谥文简。

2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默然,遂论如法论:

判罪B.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已:

停止

C.众请按诛之按:

抓捕D.未报,得疾卒报:

答复

2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联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他受命赴庆阳册封,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建立了祠庙。

2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5分)

(2)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5分)

评卷人

得分

四、默写

补写下面的空缺部分。

26.无丝竹之乱耳,。

27.,,受下赏。

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9.亲小人,远贤臣,。

3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3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九江闻雁

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⑴本诗首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分)

⑵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4分)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32.请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不超过20个字)(4分)

标题:

从有关部门获悉,由搜狐网、《行游天下》杂志社、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等媒体联合推出的“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评选活动结果近日揭晓。

日照在“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主题评选中排名第五,青岛市位列第二名。

“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主题评选包括十大海滨城市、十大古城、十大森林公园等评选。

入围“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评选的旅游胜地的基础设施须具备完整性、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

据主办方介绍,此项评选于去年12月启动,评选分推荐、初选、审定等阶段,旅游专家初步评选出目标景区,再由网民通过网络投票方式进行评选。

由旅游专家、媒体记者和旅游玩家组成的评审团根据得票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日照依山傍海,历史悠久,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

这里水清浪稳,滩平沙细,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休养胜地以及开辟海上运动场、海水浴场的天然良址。

日照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赢得网友和专家的青睐,最终获得“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第五名。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3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人云: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曾国藩说:

“善莫大于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

“一只脚踏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

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

要求: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2.C3.A4.A5.C6.B7.D8.D9.AE

10.答:

分为三个阶段:

疑惑——愤恨——歉疚、崇敬。

(3分)作用:

行文起伏跌宕,富于变化。

(3分)

11.

(1)他没有拍过一次手。

(2)他的双瞳像电光一样的闪亮。

(3)他失神地举起迄今一直垂着的那双手,可是刚举到胸前又垂落在膝盖上。

(每点2分)

【小题1】略。

13.在西方曾经指下层大众的低俗、粗鄙、“无品位”的文化;也可称为“无深度文化”,因大众文化产品丧失应用的深刻意义,从而导致人们消费缺少文化价值。

原因:

在西方,生产者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为了利润和金钱,采用商业策略,营运出背离社会道德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大众文化。

14.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导致闲暇消费大增加,生产者利用这种态势大作文章,进而导致人们的消费走向对过度欲望的追逐,导致大众文化价值的丧失。

15.大众文化中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感受的直接性、庸俗和肤浅的价值倾向,完全是生产者为了利润和金钱而采用的商业策略,并不是大众文化的必然归宿。

16.①用文化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导引,使文化产品在价值取向上能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追求;②强化对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教育,提高大众对文化产品鉴赏力的提高;③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机制,提高文化媒介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17.D18.A19.B20.D

【小题1】

(1)患难中互相帮助,按人情事理应该这样,要什么报答呢?

22.C23.A24.D

25.

(1)使他们各有自己的部署,来削弱他的势力,可以不作战而使他屈服

趁人丧事之机,不是用来安抚远方的人的办法,不如趁机来安抚他们

略。

31.

【小题1】诗首句在语言上应用了叠字。

“渺渺”既是江水空阔的实写,也是诗人爱而不见、心情落寞的象征。

“悠悠”诗人不只白日里思念故乡,而且在夜间也常在做思乡之梦,但即使在梦里,故乡也是悠悠难寻。

叠字“渺渺”“悠悠”在字义和字音上正好表现了宣泄不尽的如水渺渺、似梦悠悠的乡情。

(4分)

【小题1】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诗中“新雁”暗示时令是在初秋,“一声”表明初秋伊始。

诗人听到一声新雁,引起无限乡情。

雁鸣不可能只一声,但唯有第一声最能触人乡思,那一片无边无际的秋色之中,无处不是秋色,也无处不是乡情。

(4分)

32.日照入围“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

3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