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1179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 1.docx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1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站点:

_________姓名:

______学号:

______成绩:

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发展方向的原则: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2、可知度:

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停滞(固结):

在里必多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在继续发展到下个阶段。

4、运算:

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5、关键期:

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a.班杜拉b.埃里克森c.铁钦纳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a.节约原则b.经济原则c.快乐原则d.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a.华生b.格塞尔c.斯金纳d.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a.神经症b.退缩c.社交恐惧感d.基本焦虑

5、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a)

a.现实原则b.经济原则c.节约原则d.开放原则

6、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a.冲突性b.周期性c.矛盾性d.方向性

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a.8个b.6个c.5个d.4个

8、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

(c)

a.自我封闭b.自我控制c.自我强化d.自我体验

9、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

a

a.自我中心b.思维混乱c.不守恒d.迷信鬼神

10、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a.量变b.个别差异c.质变d.相互作用

11、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

(c)

a.生命循环b.生物圈c.生命周期d.生物链

12、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

(a)

a.保持距离b.不交往c.不理睬d.不加入活动

13、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

(b)

a.适应b.运算c.平衡d.认知结构

14、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

(c)

a.单侧原则b.偏好原则c.不对称原则d.主导性原则

15、斯金纳把人想要消退一个已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为什么?

(b)

a.退化b.矫正c.消亡d.遗忘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

 (B, C )

A、习惯行为B、非习得行为C、习得行为D、非习惯行为E、去习惯行为

2、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哪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

         (A, B )

A、同化B、顺化C、主体D、客体E、相互作用

3、弗洛伊德的两本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A, E )

A、《释梦》B、《精神分析新论》C、《同一性发展》D、《女性心理学》

E、《精神分析引论》                      (,  )

4、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哪两个大纲之间的转变?

(B, D )

A、先天的大纲B、自己的大纲C、后天的大纲D、教师的大纲E、社会的大纲

5、安思沃斯认为,安里依恋儿童的母亲除了反应敏感性得分高外,还有哪两项得分也高?

                                (B, D )

A、积极的情绪体验B、积极的情绪表达C、积极的情绪类型D、社会刺激

E、身体接触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维果茨基提出高级心理机能有哪些特性?

1)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二自觉引起的。

2)就反应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都有思维的参与。

3)就其实现过程而言是间接的,必须经由符号或词作为中介的工具。

4)就其起源而言,他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2、依恋行为系统与其它行为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不确定,可以再问问辅导老师)

依恋行为系统和其它三种行为系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是相互作用的,而且它们各自的直接目的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

警觉性探究可能激活依恋系统;当儿童依恋某个人或对某个人产生恐惧和警觉时,就不能激活交往行为系统或探究行为系统;依恋对象的情绪影响儿童的探究行为。

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有哪些原则?

1)小步子前进原则。

2)主动参加原则。

3)及时反馈原则。

(作简单解释)

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哪些部分组成?

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了人格结构。

(作简单解释)

5、试举两例说明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的现象。

(自己举例(如:

儿童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事物))

五、论述题(共25分)

1、皮亚杰关于知识的本原来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

(12分)

1)每一个认知结构都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向内协调主体的侗族,通过反省抽象形成逻辑数理化经验;其二是向外组织外部世界,以产生认知的内容,即形成物理经验。

2)论述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2、请你运用所学的发展理论的有关观点,分析一、两个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问题?

(13分)

这是开放题,答题时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对理论的解释

2)理论的实际运用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站点:

_________姓名:

______学号:

______成绩:

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行为模式(A.Gesell):

使行为变成一个有组织的过程,是儿童外显的活动变成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活动方式。

2、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3、发展:

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4、关键期:

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5、机能不对称原则:

就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有效,因此在各种器官的机能一侧占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

(A)

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D)

A、认识过程B、理解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B)

A、实用性的B、实验性的C、实例性的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D)

A、主观意识B、客观的社会环境C、主客体相互作用D、社会学习

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C)

A、递增B、适量C、越少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C)

A、本能冲动B、行为系统C、精神动作D、里必多

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B)

A、改变习惯B、改变强化C、改变刺激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B)

A、性欲的表现B、愿望的达成C、本能的冲动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D)

A、失调B、对抗C、解除D、平衡

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A)

A、定向过程B、选择过程C、观察过程D、学习过程

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C)

A、教育B、交往C、行为D、个性

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A)

A、现实原则B、经济原则C、节约原则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A)

A、鲍尔毕B、劳伦兹C、安思沃斯D、达尔文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C)

A、强化B、习惯C、塑造D、改造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A)

A、保持距离B、不交往C、不理睬D、不参加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学派?

(b,c)

a.强化b.同化c.平衡化d.自我同一性e.成熟

2.弗洛依德的两本代表性的著作是什么?

(a,e)

a.《释梦》b.《精神分析新论》c.《同一性发展》

d.《女性心理学》e.《精神分析引论》

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c,b)

a.埃森克b.埃里克森c.弗洛依德

d.班杜拉e.霍夫曼

4.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

(b,c)

a.习惯行为b.非习得行为c.习得行为

d.非习惯行为e.去习惯行为

5.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活动?

(b,d)

a.主观世界b.主体c.客观世界

d.客体e.意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观察学习有哪几种模式?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作简单解释)

2、霍妮看来,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

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使儿童产生焦虑:

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得不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

3、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概括机能增强;机能间的组合性增强;心理活动个别化。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有性质?

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阶段的整合性、阶段的双重性、阶段的滞差。

(简单解释。

5、根据鲍尔毕的研究,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分化阶段。

第二阶段是低分化阶段。

第三阶段是依恋形成阶段。

第四阶段是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五、论述题(共25分)

1、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原则?

在你的工作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

(12分)

1)教育和训练的目标和标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不应该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计划,要因地制宜。

2)反对体罚儿童。

3)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4)重视家庭护理,身心教育。

结合实例说明阐述。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你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13分)

1)观察学习理论的解释。

2)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三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站点:

_________姓名:

______学号:

______成绩:

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成熟取决于成熟,而成熟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2、顺化-皮亚杰把由于外界的分化、环境的压力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动作变化称为顺化。

3、自我中心-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

4、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5、依恋-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a.班杜拉b.埃里克森c.铁钦纳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a.节约原则b.经济原则c.快乐原则d.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a.华生b.格塞尔c.斯金纳d.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a.神经症b.退缩c.社交恐惧感d.基本焦虑

5、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b)

a.遗传b.成熟c.环境d.训练

6、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a.8个b.6个c.5个d.4个

7、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

(a)

a.保持距离b.不交往c.不理睬d.不加入活动

8、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

(b)

a.适应b.运算c.平衡d.认知结构

9、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什么情绪反应?

(d)

a.遗传的b.先天的c.非遗传的d.非习得的

10、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a.冲突性b.周期性c.矛盾性d.方向性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人物中,哪两位属于同一学派?

AD

A、班杜拉B、皮亚杰C、劳伦兹D、华生E、鲍尔毕

2、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CD

A、主观世界B、客观世界C、主体D、客体E、意识

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除本我外,还有哪两部分?

CE

A、忘我B、镜我C、自我C、社会我E、超我

4、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流派?

AB

A、观察学习B、强化C、焦虑D、平衡E、可知度

5、安思沃斯认为,回避性依恋儿童的母亲,往往具有哪两个特点?

AC

A、拒绝的B、放纵的C、不敏感的D、粗暴的E、蛮横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根据华生的观点,人的习惯是什么?

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些性质?

阶段的特征包括:

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阶段的整合性、阶段的双重性、阶段的滞差。

(简单解释)

3、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作简单解释)

4、维果茨基为什么说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儿童“转变大纲”?

童年早期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作的只是与他的兴趣相符合的事情,而学龄儿童能做教师要他做的事情,因此,学前儿童既要做他要做的事,但同时也是教师所希望他做的。

因此,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帮助儿童西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为“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

5、格塞尔认为儿童有哪些发展原则?

儿童行为发展的原则是:

发展方向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和自我调节的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三道题中选做两题)

1、霍妮认为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导致儿童的基本焦虑?

你在工作实践中有什么亲身体会?

1)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使儿童产生焦虑:

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得不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

2)举例说明。

2、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发展有哪些趋势?

你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这些发展趋势的?

请举例说明。

(1)知觉特异性增加:

是指儿童的知觉越来越准确。

注意实现最优化:

指儿童的知觉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是指操作起来越来越方便,通过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元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2)举例说明。

3、请你运用所学的发展理论的有关观点,分析一、两个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站点:

_________姓名:

______学号:

______成绩:

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停滞-人格发展的某个因素突然停止在原有阶段上,一部分里必多停留在某一点上,使儿童不能顺利地发展到下一阶段。

2、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4、行为模式-使行为变成一个有组织的过程,是儿童外显的活动变成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活动方式。

5、同化-皮亚杰把连接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存的成分之间联系称为同化。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动作是思维的:

(A)

A、起点B、反映C、结果D、原因

2.班杜拉认为,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的效果称为:

A、交替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间断强化(B)

3.斯金纳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B)

A、成功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强化教学法D、累计教学法

4.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得不到发泄?

(A)

A、里必多B、本我C、无意识D、本能

5.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D)

A、人际关系缺乏B、人际关系短暂C、人际关系单调D、人际关系困扰

6.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C)

A、发展周期B、始终周期C、生命周期D、循环周期

7.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C)

A、递增B、递减C、越少D、越多

8.皮亚杰认为,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动作上的现象,是一种什么表现?

(D)

A、自恋B、自我意识C、自尊D、自我中心

9.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所使用的工具是:

(C)

A、语言B、动作C、中介D、交流

10.习性学的依恋理论认为依恋发展包含几个阶段?

(A)

A、4个B、8个C、3个D、5个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

BC

A、习惯行为B、非习得行为C、习得行为D、非习惯行为E、去习惯行为

2、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哪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

AB

A、同化B、顺化C、主体D、客体E、相互作用

3、弗洛伊德的两本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AE

A、《释梦》B、《精神分析新论》C、《同一性发展》D、《女性心理学》

E、《精神分析引论》

4、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哪两个大纲之间的转变?

BC

A、先天的大纲B、自己的大纲C、后天的大纲D、教师的大纲E、社会的大纲

5、安思沃斯认为,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除了反应敏感性得分高外,还有哪两项得分也高?

BD

A、积极的情绪体验B、积极的情绪表达C、积极的情绪类型D、社会性刺激

E、身体接触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25分)

1、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知觉特异性增加:

是指儿童的知觉越来越准确。

注意实现最优化:

指儿童的知觉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是指操作起来越来越方便,通过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元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2、霍妮看来,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

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使儿童产生焦虑:

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得不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

3、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概括机能增强;机能间的组合性增强;心理活动个别化。

4、根据鲍尔毕的研究,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分化阶段。

第二阶段是低分化阶段。

第三阶段是依恋形成阶段。

第四阶段是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简单解释)

5、皮亚杰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语言在动作内化为表象和思想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语言和思维在发生上是异源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语言产生于经验,思维不能归结为语言,也不能用语言去解释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三道题中选做两题)

1、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请举例说明实际教学中你所运用的观察模式(举3个例子)?

1)观察学习包括: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并作简单解释)

2)举例说明

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习和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

1)学习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幼儿的主动活动。

并作简单解释。

2)根据实践举例说明。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哪种发展理论的印象最为深刻?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