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2115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docx

绥化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1课蟋蟀的住宅

 

教学资源包,包括

相关资料

说课稿

课堂实录

教案1

教案2

类文

11.《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师:

今天要学的课文,大家都知道了。

谁来读一下题目?

生:

(读题)

师: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蟋”、“蟀”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

“蟋蟀”念“xīshuài”,是两个字的右半边的读音。

生:

这两字都是“虫”字旁,由字形可看出蟋蟀是一种昆虫。

师:

像这样既表示读音又能意会出意思的字叫形声字。

再看“住宅”,只有人才有住宅,想想看,这里的“住宅”是指什么?

生:

“住宅”实际上是指蟋蟀的洞穴。

师:

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

拟人。

师:

对。

这里以及课文中都用拟人的方法写的,这样写很形象,很有趣,也很幽默。

今天,我们就从了解蟋蟀的住宅来进一步认识蟋蟀。

请大家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

生:

(齐读课题)

(点评:

紧扣题眼,巧妙引导审题,既让学生感知了形声字这一造字方法,又从宏观上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

还记得预习前的三个要求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在课题后标注三个记号,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生:

记得。

第一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第三……

(教学目标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隐性目标往往是通过显性目标的达到而达到的。

在这里,教者及时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是十分及时和有效的,它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感更加明确。

师:

好的。

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时忽响起手机声,酷似蛐蛐的叫声。

师:

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

手机声。

师:

像什么?

生:

(纷纷)像蟋蟀的叫声。

(点评:

不知是有意设计,还是无巧不成书,手机的声音让学生听到了蟋蟀的“歌唱”,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师:

(对学生)你继续读。

师:

声音非常响亮,也很好听。

下面请你来读。

生:

(错把“处所”读成“所处”。

师:

请把刚才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

(重读)

师:

这回读对了,很好。

生:

(继续读)

师: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随便找个地方安家。

师:

说得真好。

老师特别爱听你读的最后两句,请再读一遍,好吗?

生:

(又读了一遍)

师:

读得多有滋味啊!

(指着另一名同学)你想读吗?

生:

(读课文)

(克林伯格指出:

“在所有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初读课文,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开始。

教者十分注重这个环节,及时指导并捕捉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交流时发出的信息,为下一步教学服务。

师:

很好,有一个字读得很准,“增长”(chǎng)不能读成增长(cháng)。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慎重,也很仔细。

到这里,课文基本读通读顺了。

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想想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蟋蟀的住宅?

生:

(读)在堤岸上……

生:

在有草的地方。

生: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师:

老师画一个示意图,请谁来指一指位置。

(画堤岸的示意图)

生:

(上前指示位置)

师:

蟋蟀为什么选在这里建造住宅呢?

(边板书:

选址朝阳)

生:

把住宅建在这里有一个好处,如果建造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学生说不下去了)老师,我重说一下。

师:

可以。

生:

把住宅建在这里有一个好处,可以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师:

好极了。

生:

把住宅建在这里,下雨的时候水会顺着堤岸流下去,这里很快会干的。

师:

(小结)蟋蟀选择朝阳的住址,是因为这里不仅……(生接:

温暖),而且……(生接:

排水优良)(板书:

排水优良)那么,蟋蟀住宅的户型结构是怎样的?

生:

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生:

隧道顺着……

师:

你觉得哪个词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户型结构?

生:

弯弯曲曲。

师:

好的。

(板书:

户型弯曲)蟋蟀的住宅还有哪些配套设施?

生:

一尺宽的出口处有一丛草。

师:

一尺宽吗?

生:

是一指宽。

一指宽的出口处有一丛草,这是住宅的门。

师:

草有什么作用?

生:

有了这丛草,其它动物就不容易发现了,蟋蟀住在里面住就安全了。

师:

原来这是一个安全门啊!

(板书:

安全门)还有什么配套设施?

生:

还有平台。

师:

平台有什么用?

生:

蟋蟀可以在平台上弹琴、唱歌。

生:

空闲的时候,蟋蟀可以在平台上休闲。

师:

我们就叫它休闲平台,好吗?

(板书:

休闲平台)

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

(课件显示蟋蟀弹琴的画面。

生:

今天天气真晴朗,今天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了。

生:

我用辛勤的劳动建造自己美好的家园,你瞧,我的住宅多美啊!

生:

我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我还没有结婚,我有舒适的住房,哪位美丽的姑娘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和我共度美好时光……(在场师生大笑)

11.《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篇课文也不例外。

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

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我先说:

“同学你们知道吗?

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个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信吗?

今天呀我们就一起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吗?

”适时导入课文,以此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蟋蟀的住宅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问题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哪几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适当点拔下学生可回答出来:

如何选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挖掘三部分内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

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

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我板书:

慎重、不肯随遇而安。

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

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

“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

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习剩下两部分内容(住宅的特点和怎样挖掘)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

外部:

朝阳内部:

光滑、简朴、卫生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

扒搬踏推铺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板书:

伟大的工程)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

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

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

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兴趣。

  (五)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做以总结: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号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昆虫记黄蜂(节选)

在九月里的一天,我和我的小儿子保罗跑出去,想去瞧一瞧黄蜂的巢。

小保罗的眼力非常好,再加上特别集中的注意力,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观察很好地进行。

我们两个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小径两旁的风景。

忽然,小保罗指着不远的地方,冲着我喊了起来:

“看!

一个黄蜂的巢。

就在那边,一个黄蜂的巢,比什么都要更清楚呢!

”果然,在大约二十码以外的地方,小保罗看见一种运动得非常快的东西,一个一个地从地面上飞跃起来,立即迅速地飞去,好像那些草丛里面隐避着小小的即将爆发的火山口,马上要将它们一个个喷出来一般。

我们小心谨慎地慢慢地跑近那个地点,生怕一不小心,惊动了这些凶猛的动物,引起它们对我们的注意和攻击,那样的话,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在这些小动物们的住所的门边,有一个圆圆的裂口。

口的大小大约可容下人的大拇指。

同居一室者来来去去,进进出出,摩肩接踵地向相反的方向飞去飞回,不停地忙碌着。

突然,“噗”的一声,我不觉吃了一惊,但是马上又醒悟过来了。

我忽然想起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很不安全的时刻。

要是我们太靠近去观察它们的行踪,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

因为,这样的不速之客会让它们感到不安,会激怒这些容易发脾气的战士来袭击我们。

因此,我们不敢再多观察了。

再观察下去就意味着要“牺牲”更多的东西了。

我和小保罗记住了那个地点,以便日落后再来观察。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巢里的居住者,全体都应该从野外回家了。

那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观察了。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

出生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

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材,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

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

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

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

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

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

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牛虻诗人”。

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

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

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法布尔终年92岁。

11.《蟋蟀的住宅》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

(板书:

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

(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

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

是谁呢?

(板书:

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

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

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

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

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

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

(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

(板书:

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

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

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

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

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

(说明:

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