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2700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docx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H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发表时间:

2003-11-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发表时间:

2003-11-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利润或亏损信息的会计报表。

反映企业截止报告期末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

利润表列报的数据均为时期数,即报告会计期间发生的数据。

格   式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标准格式如下:

W上市公司“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001年度

(金额单位:

人民币元)

项 目

注释

2001年度

合 并

公 司

一、主营业务收入

32

4,455,064,776.93

减:

主营业务成本

32

3,434,439,752.26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3

179,511,205.51

二.主营业务利润

841,113,819.16

加:

其他业务利润

34

1,064,530.85

(33,873.17)

减:

营业费用

273,634,648.34

管理费用

 273,123,916.21

64,918,017.02

财务费用

35

 (3,278,580.17)

(22,524,031.60)

三.营业利润

296,569,303.93

(42,427,858.59)

加:

投资收益

36

198,305,490.51

441,211,148.85

营业外收入

37

 18,476,084.14

721,695.55

减:

营业外支出

38

11,498,662.75

331,143.80

四.利润总额

501,852,215.83

399,173,842.01

减:

所得税

119,882,931.48

25,426,624.28

少数股东损益

8,222,066.62

五.净利润

373,747,217.73

373,747,217.73

年初未分配利润调整数

31

(32,755,679.02)

(32,755,679.02)

加:

年初未分配利润

11,518,859.92

11,518,859.92

其他转入数

31

3,076,539.11

3,076,539.11

六.可分配利润

355,586,937.74

355,586,937.74

减: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7,374,721.77

37,374,721.77

提取法定公益金

18,687,360.89

18,687,360.89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299,524,855.08

299,524,855.08

减: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168,713,328.88

168,713,328.88

应付普通股股利

126,194,388.20

126,194,388.20

八.未分配利润

31

4,617,138.00

4,617,138.00

  

 

注:

一些上市公司将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单列,上表系将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连续列示。

主要项目

收 益

  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而增加的股东权益,但不包括因股东出资而增加的权益。

  如果经济利益的增加与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相关,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就应当在利润表内确认为收益。

收益的分类

利润表内确认的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

如下图:

 

收 入

  收入是未扣除相关费用的收益,可以根据经济利益的性质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利息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利 得

  利得是扣除了相关费用的收益,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利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

例如,营业利润、股权投资收益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利得;而变卖短期投资和转让长期投资获得的利得性收益,以及转让或变卖除长期投资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获得的营业外收支净额,是企业非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利得。

  此外,利得也可以是通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产生的,比如因有价证券估值产生的收益,因延长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或降低折旧比例产生的利得,因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利得等等。

费 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出、资产消耗或发生负债而减少的股东权益,但不包括因对股东分配而减少的权益。

  如果经济利益的减少与一项资产的减少或一项负债的增加相互连带,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就应当在利润表内确认为费用。

  虽然费用是建立在已经支出(资产减少)或需要在将来支出(负债的增加)基础之上的,但并非所有支出都需要在发生当期利润表内确认为费用。

那些能够在今后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因此需要在今后会计期间核算费用的支出,应当在本期资产负债表内确认为资产,又被称为资本性支出;那些不能确认为资产的支出,应当在本期利润表内确认为费用,又被称为收益性支出。

费用分类

  根据经济性质的差异,费用可以划分为本期发生的费用、以往会计期间发生需要在本期核算的费用和损失。

如图:

 

本期发生的费用

  其中,本期发生的费用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直接与本期收益相关的费用,如变动制造费用或变动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扣除利息收入的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以往会计期间发生需要在本期核算的费用

  以往会计期间发生需要在本期核算的费用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间接与本期收益相关的费用,又被称为折旧、摊销,如固定制造费用或固定营业成本或在营业成本中核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非直接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折旧、本期摊销的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

 

损 失

  损失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之外发生的符合费用定义的其他经济利益减少项目,包括因人为和自然灾害形成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因处理资产形成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

后者又包括因缩短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或提高折旧比例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因采用帐龄法随应收款项帐龄延长等原因提高坏帐准备计提比例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以及因核销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等。

利润

  利润是收益减去费用的剩余额。

考虑到收益当中的利得部分已经扣除了费用,因此,利润也可以视为收入减费用、加利得的余额。

如下公式:

利润=收益–费用=收入–费用+利得

各项目及含义

主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销售商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

营业成本

指企业已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

及附加

指企业应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负担的税金,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主营业务利润

指“1项-2项-3项”的余额。

其他业务利润

指企业除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和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及应负担的费用、税金后的净收入(如为净支出应以“-”号表示)。

营业费用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应由主营业务负担的各项销售费用,如广告费。

商业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等。

管理费用

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财务费用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般财务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及金融机构手续费。

营业利润

指“4项+5项-6项-7项-8项”的余额。

投资收益

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得取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得的投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以及认购的股票应得的股利等。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业务经营以外的收入和支出。

利润总额

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指“9项-10项+11项-12项”的余额。

净利润

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13项-14项”-所得税。

年初未分

配利润

应与上年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本年实际数一致。

公积金转入数

指企业按规定公积金弥补亏损以及用公积金分配的股利数。

可分配利润

指企业可用于最后分配的利润。

所得税

反映企业年度内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税率正常情况下为33%。

提取法定

盈余公积金

指企业按规定比例从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积金。

可供股东分配

指企业最后用于股东分配的利润。

已分配优先

股股利的利润

反映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股利。

提取任意

盈余公积金

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金。

已分配普通

股股利

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

指本年企业未分配转入下年待处理的利润。

常见问题

影响上市公司利润的因素有哪些?

  虽然笼统地讲收益和费用都是影响利润的因素,但是,为了对利润的形成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可以将影响利润的因素划分为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和与会计估计无关的收益、费用。

如图示:

 

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

  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是指那些需要根据会计估计的结果来计量的费用。

  受现行中国会计准则指引,国内上市公司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包括八项(即所谓“八项计提”),它们分别是:

  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应收款项坏帐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实际上,资产负债表内所有资产项目都存在会计估计的必要性。

  受国际会计准则指引,除上述八项费用之外,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还应当包括:

1.货币资金非汇兑损失产生的减值(汇兑损失在财务费用项下核算),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在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存款当中,有的因非本公司债务被冻结,并可能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或者是公司内部人借款或挪用款由于非正常原因而无法收回进而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等;

2.根据商业信用(非银行信用)产生的应收票据因无法全额收回而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

3.因交易的对方不能按时履行义务而导致预付帐款可能引起的经济利益流入难以保全进而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例如某上市公司曾一度由于委托加工的模具迟迟不能交货而导致预付帐款帐龄过大,其中就存在经济利益减少的可能性;

4.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股权投资差额、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导致的减值或经济利益减少项目。

  从这一意义上讲,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远远不限于“八项计提”。

这需要投资者引起高度重视。

  此外,鉴于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发出存货计价政策的变更也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由此而来的费用增加额同样应当视为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

例如,有些公司为加快技术进步,在原来的基础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因此导致本期折旧费用比以往会计期间不可比增加。

 

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

  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是指因会计估计而增加的经济利益项目,包括本期资产减值的准备转回数(参见“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有价证券重估增值以及因延长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或无形资产摊销期限而在本期增加的经济利益。

  与会计估计无关的收益、费用,可以看作是除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之外的收益、费用,它们通常是经由交易产生的,或者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进行的交易,或者是企业在非正常经营活动中进行的交易,如转让或变卖非流动资产。

对于许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差的中国上市公司来说,一度形成的趋势是,在非正常经营活动中进行的交易所产生的收益对报告期利润的影响很大。

遗憾的是,这一趋势对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有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程度明显加大,相反,与会计估计无关的收益、费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程度同以往相比明显下降。

这是广大投资者务必关注的上市公司业绩动向。

对利润表中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收益给予密切关注,是会计标准国际化对财务分析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思路。

什么是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亦称产权、资本,是指上市公司投资者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

它表明公司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债务后的差额部分,包括公司所有者投入资金以及尚存收益等。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中,为了反映股东权益的构成,便于投资者以及其他报表阅读者了解公司股东权益的来源及其变动情况,将股东权益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分别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反映。

  实收资本包括国家、其他单位、个人对公司的各种投资。

  资本公积包括公司接受捐赠、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形成的股东权益。

  盈余公积是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是公司净利润分配后的剩余部分,即净利润中尚未指定用途的、归股东所有的资金。

什么是股本?

  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上市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本。

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标。

股票的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为股本,股本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为了直观地反映这一指标,在会计核算上股份公司应设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

我国不允许公司折价发行股票。

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公司应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什么是公积金?

如何提取公积金?

  公积金是股东权益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两部分。

  资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能构成“股本”或“实收资本”的资金及由于非货币交易等事项形成的增值部分,主要包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投资准备金等。

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转增资本,二是弥补亏损。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

现行制定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

  一是法定盈余公积。

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二是任意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

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

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有何用途?

  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主要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弥补亏损。

公司发生亏损时,应由公司自行弥补。

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的有三条:

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公司发生亏损时,可以用以后五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即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期间为五年。

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公司发生的亏损经过五年期间未弥补完的,未弥补亏损用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

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公司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即所谓的“送红股”。

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决议批准。

在实际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要按股东原有持股比例结转。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对股东权益有什么影响?

  股票股利是上市公司以发放股票形式向股东进行的分配。

股票股利并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不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因而不是公司资金的使用,同时也并不因此而增加公司的财产,但会引起股东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举例如下:

  某上市公司在发放股票股利前,股东权益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单位:

普通股(面额1元,已发行100,000股)

100,000

资本公积

200,000

未分配利润

1,000,000

股东权益合计

1,300,000

  假定该公司宣布发放10%的股票股利,即发放10,000股普通股股票,并规定现有股东每持10股可得1股新发放股票。

随着股票股利的发放,需从“未分配利润”项目划转出的资金为:

100,000×10%=10,000(元)

  由于股票面额(1元)不变,发放10,000股,普通股只应增加“普通股”项目10,000元,未分配利润减少10,000元,而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保持不变。

发放股票股利后,公司股东权益各项目如表2所示:

表2单位:

普通股(面额1元,已发行110,000股)

110,000

资本公积

200,000

未分配利润

990,000

股东权益合计

1,300,000

 

  可见,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发生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间的再分配。

什么是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通过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资本,即经营所得净收益的积累。

上市公司利润扣除按国家规定上交所得税后,即为净利润。

净利润可以按照协议、合同、公司章程或有关规定,在公司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可以作为公司所有者投资所得,也可以为了扩充公司实力追加投资;或出于以盈抵亏、预先作准备的考虑等,将其中一部分留下不作分配,这部分留下的净利润与公司所有者投入资金的属性一致,均为股东权益,在会计上算为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属股东权益,股东可以安排分配。

这部分有指定用途留存收益称为“盈余公积”。

因此,留存收益可分为两类: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2)未分配利润是指未作分配的净利润,有两层含义:

一是这部分利润没有分给公司的投资者;二是这部分净利润未指定用途。

  投资者应该知道,上市公司的盈余公积无论是用于补亏,还是用于转增资本(“送红股”),只不过是在同属股东权益的不同分类项目中的相互转换,如公司的转增股份,在减少盈余公积的同时,也增加了实收资本。

这种相互转换,并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的增减。

而“未分配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有贷方余额,反映了公司现有的而尚未分配的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反映为公司未弥补的亏损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