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29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2课《乡下人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我会写:

构:

构成 结构 构造 构思 虚构 构想

饰:

装饰 掩饰 首饰 饰演 文过饰非

蹲:

蹲着 蹲下 蹲坐 蹲立 蹲班 蹲点

凤:

凤凰 凤冠 凤爪 凤仙花 凤毛麟角

序:

顺序 秩序 序幕 序文 前后有序

例:

照例 病例 案例 例外 史无前例

率:

率领 率队 直率 轻率 草率 表率

觅:

觅食 寻觅 觅路 寻死觅活 追风觅影

耸:

耸肩 高耸 耸立 耸动 耸人听闻

踏:

踏步 践踏 踏空 踏勘 脚踏实地

倘:

倘若 倘使

绘:

绘画 绘图 描绘 彩绘 绘声绘色

谐:

和谐 谐音 谐趣 诙谐 亦庄亦谐

寄:

寄住 寄生 寄宿 寄托 寄信 寄钱

眠:

催眠 睡眠 安眠 失眠 入眠 冬眠

形近字:

饰(装饰)怖(恐怖)  

凤(凤凰)风(刮风)

例(举例)列(列队)  

率(率领)摔(摔倒)

倘(倘若)尚(高尚)  

绘(描绘)会(开会)

多音字:

结:

jiē开花结果 jié结论

场:

chǎng广场cháng一场雨

冠:

guān桂冠guàn冠军

踏:

tà脚踏实地tā踏实

近义词:

装饰——装扮 朴素——朴实

独特——特别 鲜嫩——新鲜

照例——按例 率领——带领

倘若——倘使  和谐——祥和

反义词: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照例——破例  附近——遥远

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鲜嫩】新鲜而嫩。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倘若】表示假设。

【天高地阔】大地辽阔,天空高远。

文中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和谐】①配合得适当;②和睦协调。

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词语扩展:

AABB式:

甜甜蜜蜜  星星点点 隐隐约约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恍恍惚惚 

郁郁葱葱

课内词语:

屋檐 构成 装饰 凤仙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觅食

踏步 倘若 和谐 甜蜜 梦乡

催眠曲 天高地阔

句子解析:

1、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高地阔”在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意思与“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类似;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阔”换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

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3、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句话把红霞、飞鸟、乡下人家在一起的画面比作田园风景画。

描绘了一幅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画面;傍晚,红霞辉映,微风轻拂,倦鸟归巢。

乡下人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

作者将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同时称红霞、微风、归鸟为农家人的“好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织,织,织,织啊!

织,织,织,织啊!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纺织娘“唱起歌来”流露出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之情,拟声词“织,织,织,织啊”渲染了这种声音的美妙。

5、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催眠曲的特点是轻、柔美。

连这么轻柔的声音都能听见,说明乡下人家的夜晚宁静祥和。

6、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

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5~6):

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的景象。

第三部分(7):

概括总结乡下人家在不同季节都有着迷人的风景。

问题归纳:

1、课文主要写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房前屋后和春夏秋三个季节及白天、傍晚和夜晚的独特迷人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2、作者怎样通过描写普通的乡村景物来体现乡村的独特迷人?

作者善于通过对普通的乡村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

如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渲染了乡村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课后习题答案:

1、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

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答:

可以画六幅:

①瓜藤攀檐图;

②鲜花绽放图;

③雨后春笋图;

④鸡鸭觅食图;

⑤乡村晚餐图;

⑥月夜睡梦图。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

和同学交流。

示例:

我喜欢“月夜睡梦图”,它让我知道了乡下人家辛苦一天后能够享受到甜蜜夜晚的幸福。

从他们的无忧无虑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乡村生活,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3、 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形象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笋破土而出写成“探出头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鲜嫩的笋从土里出来的情景。

b、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家边吃边聊,说话毫无拘束,尽情地享受乡村生活的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4、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

用一段话写下来吧!

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地方,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哦!

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

用一段话写下来。

例:

我们的乡村是个美丽蛾地方。

春天万物复苏,桃红柳绿。

迎春花盛开,银燕从南方飞来……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像。

夏天,万物生长盛旺,百花盛开,稻田里的秧苗绿油油的,就好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大地毯。

果园里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生机盎然……秋天,稻团里的稻谷金灿灿的,好像是给稻田铺上了金黄色的大地毯,从远处望去格外耀眼。

果园里的石榴一个个露出圆圆的笑脸。

柿子树挂满了许多红红的小灯笼,好似在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讯,农民伯伯个个都笑开颜。

课外拓展:

描写农家生活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翁卷《乡村四月》

第4课《三月桃花水》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

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得让人沉醉。

这篇散文由7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

开篇由两个比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地回应了开篇的问题。

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胸臆,这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

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

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

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作者介绍: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多音字:

和:

hè唱和huó和面 

huò和药hé和平

朝:

zhāo朝霞cháo朝向

纤:

xiān纤弱qiàn纤夫

近义词:

映照——映射  绮丽——瑰丽 

纤细——纤弱 沉醉——陶醉

反义词:

浮——沉  纤细——粗壮

理解词语:

【绮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纤细】非常细。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词语扩展:

可爱的星 奇幻的云彩 

晴朗的天空 美丽的夜色 快乐的童年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课内词语:

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

句子解析: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这两句是比喻句,把水的声音比作了“一串小铃铛”,体现了声音的动听。

又把水的颜色比作了“一匹明洁的丝绸”,展示了它的光亮、顺滑。

2、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农历三月江河水涨,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所以人们称桃花水或桃花汛。

3、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这两句是比喻句,把浪花、漩涡比作桃花和酒窝,同时又是拟人,突出桃花水流动的美。

 

问题归纳:

1、从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什么?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们看到了:

“燕子翅膀裹着白云”“垂柳如烟如雾”“水底浮起花瓣”“水底浮起红莲”。

给我的印象是河水干净、纯洁、清澈、明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1):

总领全文,主要写了三月桃花水给作者的总体感受。

第二部分(2~6):

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具体说明,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第三部分(7):

总结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写了春天河水美妙的声音和鲜艳的颜色,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

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由衷喜爱之情。

练一练:

仿写:

三月的桃花水,清澈、透明,透过桃花水还能看到什么?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                   ;

它看见                 ;

它看见                     。

示例:

小燕子飞出巢穴,在衔泥筑窝

河岸边,各种野花竞相开放

用柳枝编织绿环戴在头上,在追逐打闹

第二单元

第5课《琥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

柏吉尔(1804-1882) 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

我会写:

怒:

怒吼 愤怒 发怒 怒发冲冠

吼:

吼叫 狂吼 河东狮吼 吼声震天

脂:

脂肪 胭脂 脂粉 松脂 

拭:

拂拭 擦拭 拭泪 拭目以待

餐:

午餐 西餐 聚餐 一日三餐

划:

划动 划开 划船 划算 

晌:

晌午 歇晌 晌觉 后晌 半晌

辣:

毒辣 辣椒 火辣辣 心狠手辣

渗:

渗出 渗透 渗流 渗水 渗色

挣:

挣扎 垂死挣扎

番:

番茄 番薯 番邦 三番五次

埋:

掩埋 埋伏 埋没 埋头苦干

刷:

冲刷 刷牙 刷鞋 刷锅 刷子

测:

推测 预测 测验 变幻莫测

详:

详细 详情 安详 不厌其详

形近字:

吼(吼叫)孔(孔雀)  

脂(脂肪)指(指示)

拭(擦拭)试(考试)

多音字:

划:

huá划船 huà计划

挣:

zhēng挣  扎zhèng挣脱

扎:

zhá挣扎 zhā扎针 zā包扎

埋:

mái埋藏 mán埋怨

近义词:

柔嫩——娇嫩 拂拭——擦拭

忽然——突然  照射——照耀

可怕——恐怖  猛烈——剧烈

快活——快乐 仔细——认真

仍旧——仍然  推测——推断

反义词:

高大——矮小  断绝——恢复

快活——难过 少见——常见

黏稠——稀薄  详细——简略

理解词语:

【飒飒】形容风雨声。

【柔嫩】软而嫩。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挣扎】用力支撑。

【逼近】靠近;接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详细】周密完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词语搭配:

(暖暖)地照着  (古老)的深林

(澎湃)的波涛  (透明)的琥珀

课内词语:

怒吼 松脂 拂拭 美餐 划动 

晌午 渗出 挣扎 冲刷 推测

详细 灰尘 淹没 断绝 情形

热辣辣 成千上万

句子解析:

1、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3、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问题归纳:

一、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

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

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三、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

共有3处:

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

“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四、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

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

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六、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2):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8):

写琥珀的发现过程及人们从这块琥珀中推测出的事情。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产生疑问:

1、这两只小虫是怎样进去的?

2、松脂从哪里来?

3、一小滴松脂不会同时包住两个小动物,必须是一大滴,为什么会同时包住?

4、一滴松脂可以形成松脂球吗?

5、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

6、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

7、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呢?

8、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如:

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

又如:

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炎热的晌午,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刚巧把苍蝇和蜘蛛同时黏在了一块,然后又一滴滴把两只小虫子层层裹住,形成一个松脂球。

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树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变成了化石。

三、“推测”是什么意思?

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吧!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依据:

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不断滴下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依据:

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

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推测: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学家的推测

推测的依据

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树林。

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树林里又高大的松树。

如果不是大松树,就不会渗出松脂。

还在很远的地方怒吼着。

没有海逼近树林,就不能把松脂球埋在泥沙里,渔民的儿子在不可能在海滩上发现琥珀。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了。

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

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作者介绍:

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

我会写:

笨:

笨重 笨拙 愚笨 笨手笨脚

钝:

迟钝 钝器 钝角 拙嘴钝舌

谈:

闲谈 谈话 奇谈 谈天说地

鸽:

鸽子 信鸽 飞鸽 鸽笼

毫:

毫米 分毫 丝毫 毫不费力

末:

末期 末代 周末 末梢 本末倒置

描:

描述 描绘 素描 轻描淡写

隧:

隧道 隧洞 

态:

形态 姿态 态度 千姿百态

吨:

千吨 吨位 吨级 

斤:

公斤 斤两 千斤 斤斤计较

膨:

膨胀 膨大 膨化 

肢:

肢体 四肢 前肢 断肢再植

翼:

鸟翼 蝉翼 机翼 羽翼

辟:

开辟 辟谣 精辟 开天辟地  

形近字:

钝(愚钝)吨(吨位)  末(期末)未(未来)

斤(斤两)斥(训斥)  膨(膨胀)澎(澎湃)

肢(肢体)枝(树枝)  辟(辟谣)僻(偏僻)

多音字:

卷:

juàn试卷 juǎn席卷

奔:

bēn奔跑 bèn投奔

降:

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辟:

pì开辟 bì复辟

近义词: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轻盈—轻巧     

后裔—后代    繁衍——繁殖   敏捷—灵敏

庞大—宏大   笨重—沉重

反义词:

笨重—轻盈     凶猛—温顺    迟钝—敏捷   

庞大—微小    躲避—显露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理解词语:

恐龙:

古代爬行动物,在中生代最繁盛,种类很多,大的长达30米,在中生代末期灭绝。

凌空翱翔: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

(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敏捷:

动作等迅速灵敏。

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

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亲缘关系:

血缘关系。

如:

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

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形容太高兴了。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

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

逐渐增多

毋庸置疑: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后裔:

后代子孙。

点“睛”之笔:

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繁衍:

逐渐增加扩大。

茹毛饮血:

茹,吃。

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天之骄子:

本文指在天上值得骄傲,受宠爱的鸟类。

骄,受宠爱的。

句子解析: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