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32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

(一)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

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特朗普上台以来,承诺将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要求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制造商不能在墨西哥建新工厂,并对在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本土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

“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特朗普要求美国企业回本国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税收B.增加就业C.促进工业化D.提高城市化

2.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服装制造业B.新能源工业C.石油化工业D.电子装配工业

3.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产生的影响是

A.美国汽车进口量会增加B.通用汽车全球化加强

C.福特汽车转移到加拿大建厂D.导致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减少

【答案】1.B2.B3.D

【解析】

1.由材料可知,特朗普上台以来,承诺将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因此主要目的不是增加税收,A错误;降低税收主要是为了将流向海外的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从而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B正确;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C错误;美国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处于成熟阶段,D错误。

故选B。

2.服装制造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石油化学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新能源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美国技术发达,新能源工业的发展前景广阔,B正确。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E→F→H→G→EB.G→E→F→H→G...

C.G→E→H→F→GD.G→H→F→E→G

5.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答案】4.D5.C

【解析】

4.读图分析可知,近地面GE位于近地面,且E>G,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E为郊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G为城市,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区的上空,为低压,H为城市的上空,为高压,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直方向,城市受热,空气由G到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到E,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G→H→F→E→G,故答案选D项。

5.由上题分析可知,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受热空气,近地面形成低压,E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错误;城市和郊区相比,无论昼夜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所以甲的气压小于乙地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

热力环流的形成:

说明:

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即知道冷热差异可以画出热力环流,反之知道热力环流可以找出冷热差异。

 

②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总是先垂直后水平。

 

③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

 

④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遵循“高凸低凹”原则:

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区,下凹是低压区。

读我国某市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建成区面积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1980~2012年间,该城镇

①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②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

③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④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7.该市城镇化进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商业服务地域范围扩大B.城市级别提升

C.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提高D.郊区城市化

【答案】6.C7.C

【解析】

6.注意图中的纵轴是变化水平,而不是变化值。

图中三条曲线的取值都是正值,也就是都在增长,只不过有些年份增长快,而有些年份增长缓慢。

所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答案选C。

...

7.从图中可以读出,建成区面积有所增加,所以,农业区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以城区为主,有所增加,随着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的级别会提升,可能会出现郊区城市化,但是可能会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因此ABDC错误,C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泥炭土是指河流沉积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分的有机残体积累而形成泥炭层的土壤。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下游河谷诏泽泥炭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泥炭层所在区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B.生物风化与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与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9.该地泥炭层深厚的原因是

①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②河流沿岸,河流泥沙沉积多

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8.A9.B

【解析】

8.读图分析可知,泥炭层以下为冲积物,而且冲积物层有缺失,说明该地先有冲积物的沉积,后又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之后再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泥炭层,因此该区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故答案选A。

9.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较多,有机残体数量较多,而且该地气温较低,沼泽广布,残体分解量少,积累较多。

从而导致泥炭层深厚,故①④正确,故选B。

相对于修筑提防、改迂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左下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右下图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B.水运便利C.水灾多发D.耕地划片

11.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答案】10.C11.D

【解析】

10.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所以C正确。

11.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因此D正确。

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故A、C选项都不合适;道路如果全部都是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但是环形交通不便,该B选项错误。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辣椒属于喜温蔬菜,耐旱怕涝。

春季幼苗期要求有良好的光照,幼苗期至夏季穗果形成期水分过多易造成辣椒秸秆旺长,影响产量。

在果实膨大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若空气湿度过高,易造成落果。

辣椒对土壤的酸碱度非常敏感,偏酸或偏碱的土壤都不利于辣椒的生长。

辣椒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晾晒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吉林省洮南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是偏中性的黑钙土。

洮南的辣椒3月份在暖棚中育种,5月份移栽到田地中,9月份收获,整个洮南区域内辣椒种植面积达20万亩,被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第一市”。

2000年洮南开始从韩国引进金塔辣椒品种,洮南种植的金塔辣椒因其色价高、肉质厚、口感好,八成以上出口到韩国。

除了出口,经过晾晒、加工制成的辣椒酱是当地重要的辣椒加工品之一。

(1)与南方省份相比,分析洮南市有利于辣椒生长的自然条件。

(2)韩国人有食泡菜、辣椒酱的习惯,对辣椒的需求量巨大。

分析近几年大量从洮南进口辣椒的原因。

(3)请你为洮南的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降水量少;夏季空气湿度较低;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偏中性黑钙土适合辣椒的生长;秋季干燥,有利于辣椒的成熟及风干。

(2)洮南引进优良品种,辣椒品质高;地价、劳动力价格低于韩国,辣椒生产成本低、价格低(或韩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土地价格高,生产成本高)

(3)加大辣椒种植和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辣椒品质;加大育种研究,开发辣椒新品种;延长产业链,提高辣椒产品附加值;开发与辣椒产业相关的旅游产品。

【解析】本题以辣椒的生长与发展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出口的原因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与解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

根据辣椒的生长习性并结合地域的自然特征来进行分析。

洮南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降水量少,能够满足“春季幼苗期要求有良好的光照”的条件;夏季空气湿度较低;可以减少幼苗期至夏季穗果形成期水分过多易造成辣椒秸秆旺长的状况,而且可以减少落果,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结果期的生长,该地偏中性黑钙土适合辣椒的生长;秋季干燥,有利于辣椒的成熟及风干。

(2)本题主要考查地域联系的原因。

韩国从洮南进口辣椒的原因主要从出口地辣椒的品质、成本、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材料分析可知,洮南引进优良品种,辣椒品质高;而且相对于地价、劳动力来说,价格低于韩国,因此辣椒生产成本低、价格低。

(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该地可以在加大辣椒种植和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辣椒品质;加大育种研究,开发辣椒新品种;延长产业链,提高辣椒产品附加值;开发与辣椒产业相关的旅游产品等方向发展。

点睛: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区域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的北方海航道属于北极航线的一个分支,从白今海峡出发,向西依次穿过楚科奇海、新西伯利亚海、喀拉海、巴伦支海,主要航段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北极海域,该海域蕴藏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

海洋运输对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物资及各种资源通过北方海航道出口到北欧的各个国家,而从欧洲国家进口的各种设备,尤其是一些超大型设备,用火车运输难度极大,则可以利用北方海航道运输。

(1)巴伦支海南部成为整个北冰洋中唯一终年不冻的海域。

分析其全年均可通航的原因。

...

(2)影响北方海航道的恶劣自然条件有哪些。

(3)俄罗斯远东的物资运往西欧利用北方海航道与经过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4)说出北方海航道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经济意义。

【答案】

(1)北侧群岛和东侧岛屿阻挡了浮冰群的入侵;西侧岛屿较少,有利于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温暖的海水进入巴伦支海,使得巴伦支海南部成为整个北冰洋中唯一终年不冻的海域。

(2)海冰(浮冰)和海上的冰山;强风;海上大雾。

(3)航程大大缩短,能减少运输成本;可以避开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

(4)北方海航道的使用将会缓解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铁路的运输压力;北方海航道能够促进造船业和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北方海航道将推动近海域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北方海航道将促进俄罗斯西伯利亚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世界海洋运输为背景。

考查航运条件的评价、航运过程中所遇到的危险、新航线开辟的作用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本题主要考查港口全年均可通航的原因。

全年能够通航说明该地冬季气温较高,终年不冻,第二说明该航道终年畅通。

读图分析可知,该岛的北侧和东侧有群岛存在,能够阻挡夏季浮冰的侵入,使航道畅通;西侧岛屿较少,有利于西部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巴伦支海南部,从使得该海域南部成为整个北冰洋中唯一终年不冻的海域。

因此该海域能够终年通航。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航道不利条件。

该地北部纬度较高,多海冰和冰山,对船只航行的安全造成危险,在大西洋暖气旋和北冰洋冷反气旋的共同影响下,天气极不稳定,是世界上风暴最多的水域之一,对航行安全造成危险;该地纬度较高,受为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汽凝结,多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3)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的航线。

远东的物资运往西欧利用北方海航道,不仅航程会大大缩短,减少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避开在经过苏伊士运河航线所遇到的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

(4)本题主要考查航道开辟的意义。

俄罗斯东西物资的运输主要靠铁路运输,北方海航道的使用将会缓解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铁路的运输压力;北方海航道能够促进北部地区港口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沿海促进造船业和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北部沿海地区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北方海航道将推动近海域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北方海航道连接了北欧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将促进俄罗斯西伯利亚对外贸易的发展。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西藏旅游资源分布图。

(1)指出西藏旅游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2)说出到西藏旅游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答案】

(1)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地区有零散分布;主要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

(2)西藏高寒缺氧,需带抗高原反应的药品;西藏昼夜温差大,应准备防寒衣物;西藏海拔高,紫外线强烈;防晒用品比不可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旅游前的准备。

(1)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的描述,一般来讲要先整体后局部。

读图分析可知,西藏旅游资源的分布整体不均衡,东部和南部较多,西部地区较少且有零散分布;而且多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

1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玻利维亚的波波湖,曾是该国的第二大高原内陆咸水湖,湖面一度达到约3000平方公里。

数百年来,当地人在波波湖的水面上泛舟,靠食用湖里的鱼与水禽为生。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和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湖水大面积减少,几乎消失,动物大量死亡,当地渔民也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环境,纷纷外迁。

分析波波湖的干涸给当地环境和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

【答案】对环境:

区域内水汽减少,年降水量更少;没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气温升高,蒸发旺盛,风力增强,加剧土壤退化,加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生产、生活:

水源减少,农业、渔业等产业衰落;人们无法维持生计,大量外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干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波波湖属于陆地湿地,湿地消失,湿地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会消失和减弱。

因此波波湖的干涸给当地环境和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其实就是湿地消失所产生的危害,一方面会使区域内水汽减少,年降水量更少;湖泊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气温升高,蒸发旺盛,风力增强,土壤退化和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还会导致该地水源短缺、原来的农业、渔业等产业衰落,进而导致人们无法维持生计,人口大量外迁。

点睛:

湿地的生态效益:

1、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2、湿地能防洪,改善土壤环境,净化水质,防止污染,调节生态平衡。

3、湿地能蓄水,调节气候和降水,利于水循环。

4、湿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遭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1、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严重。

2、湿地气候遭到破坏,空气湿度减少,净化空气的能力减低,导致空气污染。

3、蓄水能力降低,不利于防洪和抗旱。

4、生产功能衰退,动植物的生态效益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