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3465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docx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

第三单元第十课

一、课内双基

1.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

B.以其求思(探求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C.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

D.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答案】 C(A.明:

照明;B.求思:

探求思考;D.阳:

山的南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胜”字的意义,与“何可胜道也哉”中的“胜”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

B.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C.驴不胜怒,蹄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 B(A.胜利;B.和题干中的“胜”都是“尽”;C.承受;D.优美。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A.舍:

①筑舍定居,②停止。

B.卒:

①死,②终,一直到。

C.谬:

①错误,②弄错。

D.盖:

都是发语词,大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

B.①②⑨/③⑧/⑤/⑩

C.①②⑨/③/⑤/⑥⑧/⑩

D.①②⑨⑩/③⑤/⑧

【答案】 B(①②⑨名词活用为动词。

③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⑤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带宾语,活用为使动。

⑩意动。

5.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

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答案】 D(“某”不是自谦。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符合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古人对于天地、山川、鸟兽、虫鱼等的观察,往往都有心得体会,而今人没有,于是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

B.作者认为,如果有志、有力,再加上外物相助,就一定能达到险远之地。

C.作者说古人观天地、山川常常有得,作者自己也有所得,古人之得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作者之得是“尽吾志”。

D.作者以游山作比展开议论,为的是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得广泛而深入。

【答案】 D(A项作者并非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B项缺少“而又不随以怠”的条件;C项作者之得是“尽吾志”错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是古人有得的原因。

7.对第3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

”是一个设问句,与前面的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此余之所得也”中的“此”,指代上文中对“不能至”的种种原因的分析及“尽吾志”的无悔。

【答案】 B(“其孰能讥之乎”是反问句。

8.填空。

(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________,号________。

封号为荆国公,故也称“________”,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________。

其诗文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______________”之一。

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课文第二段主要记述了游览过程,作者略写了___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__。

其中还有多处对比:

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

《游褒禅山记》最能体现主旨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文中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答案】 

(1)介甫 半山 王荆公 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 

(2)游前洞 游后洞及所见所感 前洞平旷 后洞幽深;前洞游者甚众 后洞游者已少、又少;余所至浅 好游者所至深;还有见到奇景的欣喜与出洞的后悔相比。

(填上一组即可)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志 力 物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

叹惜

B.夫夷以近夷:

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

D.其孰能讥之乎孰:

怎么

【答案】 C(A感叹;B平坦;D.谁。

10.“叹”字的作用是(  )

A.总结上文     B.总领下文

C.引出议论D.承上启下

【答案】 B(本段下面的内容都是“叹”的内容。

“总结上文”应在段末或独立一段;上段末的“悔”字句已是议论,因此也不是引出议论;“承上启下”的应是短语或句子,不可能是一个字,故选B。

11.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

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答案】 C(作者没有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而惋惜。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

崇祯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与黄道周善。

十年冬,皇太子将出阁,充讲官兼直经筵。

廷麟具疏让道周,不许。

明年二月,帝御经筵,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

廷麟言:

“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仁、王应熊所荐。

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

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帝为动色。

其冬,京师戒严。

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

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

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

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

无何,象升战死贾庄。

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初,张若麒、沈迅官刑曹,谋改兵部,御史涂必泓沮之。

必泓,廷麟同里也。

两人疑疏出廷麟指,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

会廷麟报军中曲折,嗣昌拟旨责以欺罔。

事平,贬廷麟秩,调之外。

黄道周狱起,词连廷麟,当逮。

未至而道周已释,言者多荐廷麟。

十六年秋,复授职方主事,未赴,都城失守,廷麟恸哭,募兵勤王。

福王立,用御史祁彪佳荐,召为左庶子,辞不就。

宗室朱统翷诬劾廷麟召健儿有不轨谋,以姜曰广为内应。

王不问,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顺治二年,南都破,江西诸郡惟赣州存。

唐王手书加廷麟吏部右侍郎,刘同升国子祭酒。

同升自雩都至赣,与廷麟谋大举。

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九月,大兵屯泰和,副将徐必达战败,廷麟、同升乘虚复吉安、临江。

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剑,便宜从事。

十月,大兵攻吉安,必达战败,赴水死。

会广东援兵至,大兵退屯峡江。

已而万元吉至赣。

十二月,同升卒。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廷麟闻王将由汀赴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吉安。

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

八月,水师战败,援师悉溃。

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

十月四日,大兵登城。

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麟具疏让道周,不许       让:

责备

B.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画:

谋划

C.御史涂必泓沮之沮:

阻止

D.事平,贬廷麟秩秩:

官阶品第

【答案】 A(让:

辞让,推让)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杨廷麟为人磊落、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

①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 ②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 ③都城失守,廷麟恸哭,募兵勤王 ④用御史祁彪佳荐,召为左庶子,辞不就 ⑤王不问,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⑥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D.④⑤⑥

【答案】 B(①表现其“勤学嗜古”的。

④这里的“辞不就”不能说明其磊落。

⑤“廷麟所募兵亦散”是不得已。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崇祯皇帝向杨廷麟征询保举和考试选举哪一个更能得到人才的时候,杨廷麟直言进谏,皇帝听了也为之动容。

B.受黄道周一案的牵连,杨廷麟也应当被追究,抓捕他的人还没来,黄道周已被释放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进行了诋毁。

C.朱统翷上书诬陷廷麟征招一批勇猛的青年,想以姜曰广作为内应,图谋不轨,福王却未加追究。

D.顺治二年,杨廷麟到江西,与巡抚李永茂一起在绅士中募集军饷。

九月,明军副将徐必达战败,而杨廷麟却和刘同升乘虚收复了吉安、临江。

【答案】 B(“言者多荐廷麟”是说“朝廷中还有很多人上书推荐他”。

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

(2)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3)于是就和嗣昌勾结起来一块诬陷廷麟。

参考译文: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

崇祯四年(1631)进士。

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

他勤于学习,酷爱古典,在翰林院中很有名望,跟黄道周友好。

十年冬天,皇太子即将外就藩封,朝廷拟让廷麟充任讲官兼经筵直讲。

廷麟撰写了一篇奏疏推让道周,崇祯皇帝不允许。

第二年二月,崇祯皇帝在经筵上问保举跟考选哪一样更能取得理想的人才。

廷麟说:

“保举应对保举者严格要求,像唐世济、王维章是由温体仁、王应熊推荐的,现在他们俩都倒台了,可是对保举他们的人却不加追究。

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

这年冬天,京师戒严。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意见主张议和,希望能借机消除外患,可是廷麟狠狠地攻击了他。

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

崇祯皇帝改用廷麟为兵部职方主事,让他去象升的部队里当参谋。

象升很高兴,就让廷麟到真定去转运粮饷增发兵力。

不久,象升在贾庄战死。

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起先,张若麒、沈迅在刑部的司里做官,他们准备调进兵部,御史涂必泓阻止了这件事。

必泓,是廷麟的同乡,所以他们两个怀疑必泓的奏疏出自廷麟的指使,于是就和嗣昌勾结起来一块诬陷廷麟。

正好廷麟上书汇报军队中的复杂情况,嗣昌起草圣旨时批评他欺骗朝廷,事平以后就把他贬官调到地方上去了。

黄道周一案发生时,供词中牵扯到廷麟,他本该被逮捕,但差官还没到,道周本人已经被释放了。

朝廷中并且还有很多人上书推荐他。

十六年(1643)秋天,廷麟官复原职任职方主事,尚未上任,都城便失守了。

廷麟痛苦地大哭了一场,着手招兵买马报效君上。

福王即位后,采纳了御史祁彪佳的荐举,招廷麟担任左庶子,他推辞了,没有到任。

宗室朱统翷上书诬陷廷麟征招一批勇猛的青年图谋不轨,以姜曰广作为内应。

福王虽然没追究,廷麒所招募的军队还是疏散了。

顺治二年(1645),南京失守,江西各郡只有赣州保全下来。

唐王亲撰命令加廷麟为吏部右侍郎,刘同升为国子祭酒。

同升从雩都来到赣州,与廷麟商议大举起兵,然后他们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

九月,大清兵驻扎在泰和,守城的副将徐必达战败后,这边廷麟、同升乘机收复了吉安、临江。

唐王于是提升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给他尚方宝剑,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

十月,大清兵攻打吉安,必达战败后投河自杀,正好广东的援兵到来,大清兵于是撤退到峡江。

后来万元吉来到赣州。

十二月,同升死了。

三年正月,廷麟亲赴赣州,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

廷麟得知唐王将从汀州来赣州,打算前往迎接,让元吉代守吉安。

不久,吉安又失陷了。

元吉退保赣州。

八月,官兵的水军战败,援兵全部溃退了。

到汀州发生兵变时,赣州之围已经有半年了,在城墙上防守的士兵都懈了气。

十月四日,大清部队强力登城,廷麟指挥部队作战,时间长了,招架不住,败退回城西,跳河自杀了。

四、高考热点

16.请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句意,不能遗漏信息。

希腊神话包括涉及宇宙与人类起源、神灵产生及其谱系的神的故事和对祖先崇拜、对远古历史、自然界斗争的艺术回顾的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2)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起源、神灵产生及其谱系这些内容。

(3)英雄传说是对祖先崇拜、对远古历史、自然界斗争的艺术回顾。

17.仿照示例,从“橡皮人”“考碗族”“奈特尔家庭”三种职场现象中选择一个,作劝勉或警醒式的点评。

(不超过40个字)

【示例】

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字漂亮、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

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现象】

①橡皮人:

在职场上我行我素,不接受新生事物,对表扬、批评无所谓,荣辱观淡薄的人。

②考碗族:

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

③奈特尔家庭:

专心事业,收入丰厚,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人家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评①(橡皮人):

多与同事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点评②(考碗族):

对自己职场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

点评③(奈特尔家庭):

事业不是生活的唯一,感受生活,享受亲情,人生会更美好。

18.仿照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再续写两个句子。

要求:

上下文连贯,句式一致,修辞方法相同。

知心的朋友,像一缕春风,能温暖你的心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就有这三种朋友,她给我的生活、事业、前程,添上了灿烂的一笔。

【答案】 坦率的朋友,似一盒清凉油,能清醒你的头脑;热情的朋友,如一瓶助燃剂,能唤起你的激情

五、写作创新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山,我想对你说:

我崇拜你的伟岸、沉稳;高考,我想对你说:

想跟你亲密接触真不容易;鲁迅,我想对你说:

能不能不让阿Q死啊?

……

对许多人事,我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机会倾诉。

现在,请你选择一个对象,表达你对所选对象的独特看法。

请以“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必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必须用第一人称;③字数在800字左右;④内容健康向上。

【写作指向】 一篇作文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就本题而言,要使自己的作文“独特”起来,首先要有独特的视角,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切入角度和写作方向。

如果倾诉的对象定格在老师、父母等人物身上,就很难跳出俗套的圈子,难以出新。

其次这是一个非常便于抒情的作文题目,要写出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敞开心扉,敢于说出想说的话,敢于展示独特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作文流淌出富有个性的真情。

再次要全面考虑问题,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依据充分的事实或理论作出全面的评价,阐述独到的见解,使行文充满思辩性。

【佳作赏读】

宝姐姐,我想对你说

水滨、小径,蜿蜒向美人的门扉。

帘卷西风,谁来掀动孤寂的帷帐?

缺月疏桐,凝望他已走远的身影,“蘅芜苑”千百遍读出的竟是“恨无缘”!

宝姐姐,今夜,我来拜访你,因为有太多的话想对你说。

客观地说,你并不是一个幸运者。

你不会争强斗胜,更不是赖在贾府,一心想当宝二奶奶。

对岫烟的救济,对黛玉的关心,对湘云的爱护,对探春的帮助,令人不禁佩服你这位“山中高士”超凡的度量与气质。

然而,即便你“任是无情也动人”,宝玉所爱的却不是你;如果说林黛玉最终是得到了宝玉的心可以幸福地离去了,那么你的结局竟是一无所有。

宝姐姐,我为你而悲。

别人眼里的你圆滑老练,我眼里的你却是太痴太傻,你从不主动追求,而且从来就怯于内心的表达。

作诗,多为应景之作;处事,也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你太少流露自己的感情,把本来一颗属于少女的心打磨得失去了血色。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你笃信着迂腐的礼教,期待着破败的封建秩序给自己的好运增加砝码——其实是自欺欺人!

当一切尘埃落定,你才发现残风与落叶在数点着自己的归期。

宝姐姐,我不明白,你分明有一腔热情,为什么却要服“冷香丸”来压抑,变得淡然如冰?

你分明有青春的萌动,为什么要戴上金锁来束缚,加快自己的枯萎憔悴?

你的蘅芜苑前有一块巨石屹立,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象征着你心灵的闭塞,外人难以走进。

宝姐姐,你爱宝玉吗?

爱一个人,不是应该让他知道吗?

宝玉挨打,你只说了一句“心疼”便自悔失言,羞红了脸一言不发;而林妹妹可是哭肿了眼睛,更作出了辗转柔肠的《题帕三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宝姐姐,你输给黛玉的,是一份果敢与真诚呀!

至于缘分,你从不积极争取;关于爱情,你早就付与水月镜花。

你一片好心却给“木石前盟”编织了噩梦,而你自己的梦想也注定会支离破碎。

于是我对你的命运不再抱有怀疑,我了解宝玉离开时的坚定。

心与心的距离决定了你们人生的轨迹一任平行、没有交点。

水滨、小径,望断这一脉秋水,望不到那人的音讯。

你叹息着换上一炷香,独坐在漫漫长夜中,等着天明。

【名师点评】 本文词汇丰富,语言优美,叙述到位,表达有力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你”“我”相称,好似与“宝姐姐”在月下的蘅芜苑贴心交谈,读来也亲切自然,好像读者自己也参与了这次交谈;以原著精神实质为依托,以“恨无缘”为总纲,切入角度新颖,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恰当引用,对比阐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这是一篇有深度、有感染力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