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3655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口店实习报告.docx

周口店实习报告

教学实习报告

 

 

题目: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资源学院资源勘查专业0210783班

*******

*******

起止时间:

2010年8月———2010年10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一章绪言……………………………………………………………………………(3)

一.实习区位置地理经济概括……………………………………………………………(3)

二.本次工作概括…………………………………………………………………………(3)

第二章地层……………………………………………………………………………(4)

一.太古宇(Ar)…………………………………………………………………………(4)

二.中新元古界(Pt2-3)………………………………………………………………(4)

三.下古生界(∈-O)…………………………………………………………………(6)

四.上古生界(C-P)……………………………………………………………………(7)

五.新生界(Q)…………………………………………………………………………(8)

第三章岩浆岩…………………………………………………………………………(8)

一.房山复式岩体…………………………………………………………………………(8)

二.其他小岩体及岩脉……………………………………………………………………(9)

第四章变质岩…………………………………………………………………………(9)

一.区域变质岩……………………………………………………………………………(10)

二.接触变质岩……………………………………………………………………………(10)

三.动力变质岩……………………………………………………………………………(10)

第五章构造……………………………………………………………………………(11)

一.褶皱……………………………………………………………………………………(11)

二.断层……………………………………………………………………………………(12)

三.小构造…………………………………………………………………………………(13)

第六章地层演化史…………………………………………………………………(13)

一.演化阶段划分…………………………………………………………………………(13)

二.各阶段演化特征………………………………………………………………………(14)

第七章经济地质与环境地质…………………………………………………(15)

一.经济地质………………………………………………………………………………(15)

二.环境地质………………………………………………………………………………(15)

第八章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6)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区位置及地理经济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设在周口店镇内行政区划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沿线良各庄、孤山口、十渡各站均布有教学观察点;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

该区属于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北西高,南东低,除南东测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分为中高山区域,该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七八月份,年降水多在650-700MM,冬季寒冷从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常有大雪封山。

区内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较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燕山石化公司建在房山复式岩体上,是20世纪以来兴建的大型石化城,其次是煤矿,主要有长沟峪煤矿与散布于太平山——升平山等区段的小型煤矿。

另外也有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相关产业。

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则有较丰富的柿子、核桃、苹果等干鲜水果。

二.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所了解和训练。

本次的教学内容及任务: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剧本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所了解和训练,地质路线等,部分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和认识,通过路线的观察实习应系统的掌握常规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准确运用高科技设备。

实习时间共40余天。

011073班共分为7组,每组5人,指导老师王永锋博士,助理老师为杜娟老师,队长袁晏明教授。

完成的工作总量为:

地质调查面积约16km2,观察路线15条,地质点114个,实测剖面长155m,独立填图面积为约2km2,标本样品数量31个,实测剖面一幅,实际材料图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周口店地区地质图一幅。

各路线详细列表如下:

(1-1)

路线

路线长度

定点个数

标本个数

照片(张)

基地—黄院东山梁239高地—285高地—基地

5km

6

3

4

基地—八角寨山垭口—栓马庄桥头—基地

4km

5

3

6

基地—太平山南坡—南洛凹—基地

2km

4

9

9

基地—车厂—龙门口—基地

1km

3

2

2

基地—太平山南坡—南洛凹—基地

1.5km

4

2

9

基地—西风坡—磊孤山—官地—基地

5.5km

4

2

3

基地—孤山口火车站—基地

7km

1

1

7

基地—牛口峪—房山西—山顶庙—基地

4km

1

1

1

基地—官地—羊屎沟—骆驼山—三不管沟—基地

6km

2

4

5

基地—西区填图区—基地

20km

39

1

12

基地—东区填图区—基地

25km

45

2

10

第二章地层

周口店及临区处于NNE向太行山脉近EN向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接壤地带。

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华北陆地燕山板内构造带,用板块构造的观点分析可谓一典型的板内造山带,是长期演化形成稳定陆块的基础上后期又被改造而成活动区。

一、太古宇(Ar)

  太古宇官地杂岩主要由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的一套变质岩系,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及东缘,面积小于0.5km2,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

  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分布于官地以东、以北等地,为官地杂岩的主要组成岩石。

岩石呈浅灰色、灰色,片麻状构造,粒度为中细粒,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还可见角闪石、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

斜长角闪岩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赋存于不同区段的浅色片麻岩中,岩石黑色、暗绿色、墨绿色。

块状构造为主,偶见弱定向构造。

主要组成矿物为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

岩石呈粒状变晶结构到花岗变晶结构,也可见多种交代结构。

其与上覆地层呈剥离断层接触关系。

二、中、新元古界(Pt2-3)

一)中元古界Pt2

中元古界在周口店地区出露广泛,主要分布于八角寨,孤山口,羊屎沟,骆驼山,三不管一带,十渡等地区,岩石普通轻微变质,局部地段受房山复式岩体影响变质程度加深,自上而下为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

1.雾迷山组(Pt2w)

本组在周口点地区分布于八角寨垭口及十渡,常见地层为雾迷山组第四段Pt2w4,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灰质结晶白云岩,夹泥质条带和硅质条带,泥质条带浅变质形成绢云母并在岩层表面形成A型拉伸线理,硅质条带顺层发育,偶见被石英脉沿裂隙穿切,两者均有石香肠化现象,硅质条带香肠为软沉积变形所致,石英脉香肠则为后期应力形成。

岩石易破碎,具细粒变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总厚度大于400米,其间可见岩溶角砾岩,其棱角分明,分选差,为穿层的溶洞垮塌形成。

沉积环境为正常浅海沉积环境。

其与上覆地层洪水庄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为断层接触关系,雾迷山组代表浅海沉积环境。

2.洪水庄组(Pt2h)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八角寨周张公路,羊屎沟一带,岩性为灰黑色含锰质板岩,顶部和底部夹有含锰质白云岩,板状结构,变余泥质结构,含有延展性极差的白色硅质条带,据区域资料厚38米。

由于该组沉积物为泥质且含锰质,反映了宁静、还原条件的沉积环境,属陆架氧化界面以下的低能沉积。

与其上覆铁岭组地层及下伏雾迷山组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3.铁岭组(Pt2t)

  该地层主要分布在八角寨一带,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牛口峪等地也有出露,按其岩性可以分为三段。

  Pt2t1地层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含沙结晶白云岩,具细粒变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段内地层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和羽状交错层理,局部可见内碎屑,均体现了该处沉积环境为动荡的水体环境中,据区域资料该段厚76米。

  Pt2t2地层岩性为灰黑色薄层装含燧石条带结晶白云岩,岩石具有细粒变晶结构,薄层装构造,据区域资料该段厚72米。

代表沉积环境为浅海低能环境。

Pt2t3地层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结晶白云岩夹少量硅质条带,顶部发育叠层石,岩石具有细粒变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模具区域资料该段厚48米。

该段地层与上覆下马岭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可见接触部有古风化壳。

总厚度约186M,据观察其与下马岭组间有风化壳,两套地层产状一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如图(2-1)所示。

由区域资料,该时段为芹峪运动活动时间,推测铁岭组被地壳抬升至地表,经风化剥蚀,又下降再次接受沉积,说明铁岭组的原始厚度应大于186M。

二)新元古界(Pt3)

1.下马岭组(Pt3x)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八角寨及山顶庙——向源山——房山西一带,按其岩性可以分为三段,自下而上依次为:

  Pt3x1地层岩性为褐绿色含磁铁矿千枚状板岩,斑状变晶结构,板状构造,厚约17米。

代表浅海沉积环境;

  Pt3x2地层岩性为灰绿色夹灰黑色千枚状板岩,岩石具有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为滨海沉积环境;

  Pt3x3地层岩性为褐灰色夹薄层变质细砂岩,据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为滨海沉积相。

中上部界线不确定,为一个渐变的过程。

该地层约150m,与下伏铁岭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产状一致并且接触部有古风化壳,为褐铁矿化粘土厚层沉积因地壳运动太深地面,经长期风化导致铁质富集,产生于芹峪运动。

2.龙山组(Pt3l)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拴马桩桥头,三不管沟,牛口峪等地,据其岩性可以分为二段。

  Pt3l1地层岩性为灰褐色中粗粒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具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含海绿石,发育海滩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波痕,属海滩沙坝沉积,称“龙沙”,据区域资料该地层厚度小于6米。

地层与下伏下马岭地层整合接触。

Pt3l2地层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或斑点状板岩,发育水平层理,含黄铁矿,代表较宁静的浅海沉积环境。

3.景儿峪组(Pt3j)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金寺沟附近,据其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两段。

Pt3j1地层岩性为白色结晶灰岩、白云岩,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地层与下伏龙山组地层整合接触。

Pt3j2地层岩性为灰黄色钙质板岩,岩石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厚度约11米。

与府君山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如图所示(2-2)。

二.下古生界(∈-O)

周口店地区下古生界仅发育寒武纪和下奥陶纪地层,分布较广泛,山顶庙,黄院,太平山南侧等均有出露,岩层遭受轻度区域变质作用。

一)寒武系(∈)

1.府君山组(∈1f)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黄院东山梁及山顶庙,据其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两段,自下而上为:

∈1f1地层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豹皮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岩石具变余结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豹皮成因主要是差异风化,青灰色方解石、白色白云岩、黄色泥质抗风化性不一致,最终导致分化差异形成豹皮状。

∈1f2地层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纹带灰岩夹豹皮灰岩,岩石具变质结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纹带成因与豹皮基本一致,含有三叶虫、中华莱得利基虫,岩层为正常浅海沉积相。

地层厚约32m,与下伏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接触,两者产状一致,同时有地层缺失,存有古风化壳,不整合为蓟县运动所致;

2.馒毛组(∈1+2m)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小东沟及向源山山顶庙一带,岩性为灰黄色、灰色、浅灰绿色千枚状板岩夹灰黄色白云质大理岩透镜体,顶部出现鲕粒灰岩,岩石具有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含有中华莱得利基虫、古油栉虫、山东壳虫、馒头褶颊虫,厚约49米。

地层与下伏府君山组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该组产有早寒武世中华莱德利基虫,古油栉虫,中寒武世的山东壳虫等化石,其与上下地层均为整合接触关系。

3.徐庄组(∈1x)

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小东沟及山顶庙,岩性为银灰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灰岩与泥质灰岩,岩石主体具有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产有三叶虫、毕雷氏虫,厚度约41米。

产三叶虫Bailiella.sp.(毕雷氏虫),地层与下伏馒毛组地层整合接触。

4.张夏组(∈1zh)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黄院东山梁及山顶庙,主体岩性为灰绿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中厚层粗粒鲕粒状灰岩及结晶灰岩,板岩与灰岩比例4:

1——3:

2,板岩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鲕粒灰岩具鲕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产三叶虫、Damesella.sp.(德氏虫)。

代表一种水动力较强的潮下高能环境,地层厚度约134米,与下伏徐庄组地层整合接触。

5.黄院组(∈1h)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黄院东山梁,岩性为黄绿色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鲕粒灰岩,具变余结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厚度约120米,产三叶虫,Blackwelderia.sp.(蝴蝶虫),Ptychaspia.sp.(褶盾虫),代表潮下高能环境与低能环境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与下伏张夏组整合接触。

二)奥陶系(O)

本区只可见奥陶系下统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

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出露于太平山南坡,黄院等地区。

1.冶里组(O1y)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金丝沟沟口及山顶庙,岩性为浅灰、青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黄绿色板岩,岩石为变余结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产枕角石、房角石、蛇卷螺、原古杯,厚度110米,代表了浅海沉积环境,与下伏黄院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如图可见以上各地层关系:

(2-3)

2.亮甲山组(O1l)

据区域资料,该地层主要出露于金丝沟,岩性味灰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夹2~3层灰色膏溶角砾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反映了一种炎热的强蒸发的潮坪环境,厚度70米,与上下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3.马家沟组(O1m)

该地层大面积出露于太平山南坡及牛口峪,岩性为青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纹带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岩石具变余变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阿门角石Armenoceras.sp.,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四、上古生界(C-P)

本区上古生界缺失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上石炭统及二叠统主要分布黄院,太平山,岩层遭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局部受到岩浆侵入作用的影响。

一)上石炭统(C—P)

1.本溪组(C2b)

本溪组地层主要出露于太平山及煤炭沟,据其岩性特征从下至上可分为六层:

第一层为灰绿色硬绿泥石角岩,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度约2~3米,与下伏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局部接触区域可见古风化壳,如煤炭沟头出露点。

第二层为红柱石角岩,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度约4.5米。

第三层为杂色粉砂岩,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厚18米。

第四层为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结构,薄层状构造,可见有海百合化石,厚度1米。

第五层为浅灰色压力影板岩,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压力影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假晶,厚度为15米。

第六层为红柱石角岩,岩石具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度15米。

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和小砾岩山一带本溪组和马家沟组之间分布一套分选好、磨圆好、成分单一的砾岩,即“三好砾岩”,颜色褐红色氧化色,块状构造。

本溪组与马家沟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面凹凸不平说明了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期间本地区经历了漫长的风化、剥蚀作用和准平原化过程,其后地壳下沉,再次沉积,该地较多的具原生破碎现象的化石,证明了此地区较高能量的潮下高能环境。

2.太原组(C2-P1t)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太平山及煤炭沟,据其岩性特征可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为:

第一层为灰白色中厚层中细粒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具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厚度13米,与下伏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

第二层为灰黑色板岩,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厚度1米。

第三层为含红柱石石英砂岩,岩石具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度2~3米。

第四层为黑色碳质板岩夹煤线,夹有灰黄色粉砂质板岩,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厚30米。

第五层为灰黄色粉砂质板岩夹有黑色碳质板岩,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厚12米。

该组为滨海砂坝及潮上泥质沉积过度至近海沼泽环境,与上下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地层产有卵脉羊齿、镰脉羊齿、耳脉羊齿、鳞木、栉羊齿以及海相化石等纹贝。

二)下二叠统

1.山西组(P1-2s)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太平山及煤炭沟,据其岩性特征从下至上可分为4层。

第一层为褐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变质岩屑砂岩,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成熟度较差,局部地段有植物茎秆化石,代表平原河流或曲流河河床沉积,与下伏太原组地层整合接触。

第二层为黑色碳质板岩夹煤线,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厚14米。

第三层为褐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岩屑砂岩,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厚度18米。

第四层为黑色碳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煤线,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厚度13米。

该组分两个旋回,各下部代表平原河流或曲流河河床沉积,旋回上部的炭质泥质岩,代表潮湿气候下的湖沼沉积,化石主要产于旋回上部,主要有中华瓣轮叶、星轮叶、纤细轮叶等化石。

2.杨家屯组(P2y)

该地层主要出露于南洛凹一带,由2~3个沉积旋回组成,以碎屑沉积为主。

旋回下部为灰色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含砾岩屑砂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变质岩屑砂岩、粉砂岩及板岩。

本组底部多为灰色厚层变质复成分角砾岩,砾石多为棱角状会次棱角状,成分复杂,分选差,泥质胶结,杂基含量高,岩石具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该层厚度为70~120m.

五、新生界

第四系(Q)堆积物在实习区均有散布,常见与庄稼地,民房等处,主要为残存堆积亚砂土层,洪——冲积沙砾层、土壤层,棕红色粘土层,厚4~20米。

风化严重,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第三章岩浆岩

一、房山复式岩体

1.规模,形态,产状

如图(3-1)所示,房山复式岩侵入体西界车厂,东临羊头岗,北抵东岭子,南至东山口,平面上近于圆形,直径7.5~9km,面积约60km2,为一中等规模的岩株。

其接触面产状较陡,一般倾向围岩。

2.侵入期次,相带及岩性特征

复式岩体早期侵位的是石英闪长岩体和闪长岩体,后期侵位的是花岗闪长岩体,前者因后者的侵入穿插而破裂成若干个小岩体散布于外缘。

花岗闪长岩体

花岗闪长岩分布于房山岩体中部绝大部分区域,从内至外划分为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三个相带,三个相带间无明显分界,接触关系均为渐变过渡。

中央相花岗闪长岩岩性为巨斑斑状花岗闪长岩,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约角闪石次之;基质包括斜长石(40%)、钾长石(20%)、石英(<20%)及少量暗色矿物(15%)。

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次要造岩矿物为绿色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有榍石、锆石、磷灰石、磁铁矿。

包体呈浑圆状,大小不一,数量较少,个头较小,成分单一,主要为灰色细粒闪长岩,局部可见斜长石斑晶。

过渡相岩体岩性为粗斑斑状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包括钾长石(15%)、斜长石、角闪石。

基质为斜长石(45%)、钾长石(20%-25%)、石英(10%-20%)及少量暗色矿物(20%)。

主要造岩矿物为绿色普通角闪岩、黑云母,副矿物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

包体形态纺锤状,100cm-500cm,岩性为灰色细粒闪长岩,局部可见斜长石斑晶。

边缘相岩体岩性为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岩石灰白色,中粗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45%)、钾长石(15%)、石英(15%),次要矿物为绿色普通角闪石(15%)、黑云母(10%),副矿物为磷灰石、榍石、锆石、磁铁矿。

包体种类较多,有闪长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矽卡岩、大理岩,后两种来自于围岩碎块。

石英闪长岩

该岩体石英闪长岩呈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

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与钾长石,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锆石、磁铁矿。

石英闪长岩体与花岗闪长岩体之间体现侵入接触关系,花岗闪长岩中流线与接触界面斜交,石英闪长岩中流线平行接触界面。

花岗闪长岩中三相带岩性变化主要体现在组成矿物含量变化、包体与斑晶上。

从中央相

至边缘相岩性变化总的遵循钾长石含量基本不变,斜长石增多,石英减少,暗色矿物增多的矿物含量变化规律;斑晶由少变多,由大变小,至边缘相斑晶已和基质同大而无法分辨;榍石颗粒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晶形趋于完整,肉眼可辨信封构造;包体从浑圆状且杂乱无章至纺锤状及压扁状且定向排列。

边缘相岩体与石英闪长岩界限清晰可辨,接触部位可见反映边结构。

3.成因初探

复式岩体侵位与房山变质核杂岩之内,在此过程中,岩浆不断膨胀,并有中心向四周推挤围岩和较早侵位的岩体而占据空间,属于典型的气球膨胀式的深成岩体,由整体来看成因大概为最先上涌的石英闪长岩以热动力作用改造围岩,在前者还未完全固结时,新的岩浆即贯入其中并向四周膨胀拓宽,使早期侵入者外移,从而导致复式岩体的复杂形态。

如图(3-2)所示

二其他小岩体及岩脉

散布于房山一带有众多小岩体,彼此孤立,同时岩浆岩以岩脉形式侵入其他各区域不同岩层中。

一)“灯泡”花岗岩体

出露于牛口峪水库一副坝两侧,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50米,因平面形态似“灯泡”而得名。

岩体与周围古生界地层均为侵入接触,其中最新地层为石炭系。

接触带出常出现白云母角岩。

岩石风化强烈,色浅,细粒。

组成矿物有斜长石、他形钾长石、他形石英、白云母等。

二)山顶庙东南侧岩脉

山顶庙东南侧有一花岗闪长岩脉侵入下马岭地层中,岩性与房山岩体边缘相一致,为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岩石灰白色,中粗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绿色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榍石、锆石、磁铁矿。

第四章.变质岩

实习区多数岩石都遭受了程度不同的变质作用,包括有太古宙变质岩,元古宙和古生代区域变质岩,岩体周围的接触变质岩及与构造变形作用有关的动力变质岩。

一、区域变质岩

一)官地杂岩

官地杂岩,形成于太古宙,主要由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的一套变质岩系,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及东缘,面积小于0.5km2,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而遭受动力变质作用后则退变为绿片岩相,其岩石组合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岩性特征可见太古宇官地杂岩,在此不再赘述。

二)区域浅变质岩

在实习区,大部分地区可见各种千枚岩,板岩,大理岩等。

1.千枚岩

千枚岩广泛分布与实习区,地层跨度从元古宇到侏罗系地层均可看见,但是其主要发育于元古宙的泥质变质岩中。

岩石色泽较杂,具丝绢光泽,岁颜色加深光泽变弱。

常见结构为基质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的斑状变晶结构。

变斑晶主要为红柱石,基质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