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3939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docx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

语文阅读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引用、反语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情感。

排比:

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

此句运用

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正衬、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古讽今、设置悬念、借物抒情

四、语句、段落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

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2、内容上:

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表达上):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抒发感情等。

五、关于描写

1、描写角度:

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③仰角、俯角,远景、近景等

2、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3、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4、细节描写

六、关于环境描写

A社会环境描写、B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揭示时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展示人物的性格 5、突出、深化主题。

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八、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九、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声音延长、插说。

十、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

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十一、修改病句的原则:

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增2、删3、调4、改5、重组 

十二、记叙文阅读 

1、词语:

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词句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人物+事件+特征 (对表现人物或主题有特殊意义的时间、地点、方式等;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3、中心思想概括:

如:

“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4、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5、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

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

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

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7、记叙文中穿插抒情、议论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8、评价感悟类 

评价:

“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

感悟:

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9、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10、           记叙文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11、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11、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

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十三、关于小说

1、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3、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

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十四、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2、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

①最基本的论证方法:

摆事实、讲道理

②常用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③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④议论文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1、引论:

提出问题 2、本论:

分析问题 3、结论:

解决问题)

4、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A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B位置:

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C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

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D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5、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

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             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6、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①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②答题方式: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7、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①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②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十五、答题方法

1、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①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②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仿写:

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

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句式转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5、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6、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8、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①用第一人称; 

②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9、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①必须用第一人称; 

②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10、           语境表达:

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

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

格式:

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11、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了……等。

12、           段意的归纳

①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②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3、          给文段拟题:

①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②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4、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①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②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③格式:

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15、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16、          评价作家作品:

①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②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17、          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18、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1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