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灾知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403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地震防灾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防灾知识.docx

《地震防灾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防灾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震防灾知识.docx

地震防灾知识

地震防灾知识

一、简单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多数专家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二、地震和震后人员防护知识

  1、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要认真做好应付地震的准备工作。

  a)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b)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c)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d)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5、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

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

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

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

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如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

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f.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

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6、地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b.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c.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d.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e.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7、地震发生后如何寻找寻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

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

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

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

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

听的方法是:

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

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

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8、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科学挖掘被埋压人员?

  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

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

a.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

b.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

d.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e.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

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

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

f.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

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g.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9、地震发生后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

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

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2)把好"病从口入"关。

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a.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

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b.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

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

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c.管好厕所和垃圾。

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

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3)消灭蚊蝇。

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

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

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

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

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

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三、地震的前兆与地震观测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

例如:

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

  古书《隆德县志》上出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

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1.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

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

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

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

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

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3.地震观测台网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

  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

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

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

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7年.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

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立了I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四、地震来临前的应急准备工作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1.备好临震急用物品,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

  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家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建立临震避难场所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

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

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

各种帐篷都可以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

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

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4.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

  5.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6.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

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区。

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7.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8.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

消防队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经济损失。

  9.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供水、供电、通信等)。

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负荷运行。

  10.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⑴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

  ⑵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⑶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⑷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

五、在室内如何避震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像邻国日本多多学习。

因为日本处在地震多发带,地震应急措施已经是他们每个公民的必修课之一了。

  日本在进行地震避难训练时,一般是"戴着防灾头巾首先躲到桌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

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

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

  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

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门窗被震歪开不动时,耗费时间就更多。

有的人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砸坏了。

另外,楼房这么高,跳楼可能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还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射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当等)中占第三位。

其他震例调查结果也大体如此。

  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等处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

  室内避震

  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

射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房外。

撤离时注意保护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

  学校

  地震时在学校,一般来说,挨门的学生可以跑到门外,靠墙的学生可紧靠墙根,中间的学生应钻到桌子底下。

地震时在工厂车间,可以躲避在各种机械设备或中间支撑柱之下。

  剧院

  一般的影剧院都采用大跨度的薄壳结构屋顶,重量轻,震是不易进塌,塌下来重量也不大。

因此,较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

  商场

  在百货公司(商店)遇到地震时,此时明智的做法是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者朝没有任何东西的通道奔去,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在一楼慌慌张张朝外跑反而危险。

在楼上的,原则向底层转移为好。

  电梯

  在电梯中发生地震时,首先会感到电梯箱与周围墙壁碰撞,因此,应立即在临近的楼层停下,马上离开电梯。

  教你在室外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等,会飞落下来。

在商店密集的闹市区,落下物更是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对人体的威胁相当大。

1962年广东新丰江地震时,远离震中区的广州市内,曾发生过广告招牌震落伤害行人的事故。

  另外,在住宅区,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可能腰折倒塌。

这些情况都要充分估计。

  有人统计过,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

我国的情况可能有些差别。

  街道

  地震时在街道上走,时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

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的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森林

  地震时如果在森林和树木旁边,应尽快躲到树林中去,树木越多越安全。

如果在山坡上或悬崖上,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千万不能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沿垂直滚石流方向奔跑,来不及时也可寻找山坡隆岗,暂躲在它的背后。

  比赛场地

  当在体育场观看比赛发生地震时,应该听从大会指挥,有秩序地从看台向场地中央疏散。

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中不能动弹时,如果还有可能呼吸,首先要正确呼吸,用肩和背承受外来的压力,随着人流的移动而行动。

弯屈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直,不要被别人踩倒。

最好经常使身体活动活动,特别应该注意不要被挤到墙壁、棚栏旁边去。

手插口袋是极其危险的,双手应随时作好防御的准备。

  汽车上

  地震时如果正开车在街上,要立即踩住制动器作好靠边停车的准备,注意并排同行的汽车可能被地面震动失控滑溜到自己汽车跟前,稍有大意,就会发生严重的撞车事故。

停车场应该选择下物、倒塌物少而且不影响他人避难的地方。

原则上,停车以后不要上锁,要立即离开车子,以便迅速脱险。

离开车后不要被卷入人流中去,要沉着冷静地作出判断,选择安全的方向逃避。

  火车上

  地震发生时,火车上的乘客应立即采取防御行动。

时速不快的话,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落下来。

  控制危险品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少工厂,仓库或研究单位储存大量易燃、易爆和剧毒的各类危险物品。

唐山财震时,仅天津市就发生8起危险品伤人的事故,使不少人中毒和丧生。

国外类似事故也不少。

因此,对危险物品必须制定出震前震后的对策。

六、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一、地震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破坏性地震一旦发生,震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内容的应急工作:

1.按照当地《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宣布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发布震情通告,紧急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自救互救,迅速抢救被压埋人员。

2.调遗抢险救灾队伍和调配抗震救灾物质,组织医疗、工程抢险、救援、物质应急运输队等,有秩序地开赴灾区,抢救生命、财产和排除工程险情。

3.抢修被破坏的交通、通信设施,保证灾区政府特别是指挥系统与外部的通信畅通,恢复供水、供电设施,抢修受损的水利、化工、核工业等要害工程。

4.及时扑灭已发火灾,防止有毒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泄漏,严防瘟疫发生。

5.迅速鉴定可居住宿舍,搭建临时防震棚,指定疏散点,分发救灾物质和食品,妥善安置灾民。

加强治安管理和交通管制,维持社会秩序。

6.及时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调查评估,特别是人员伤亡数字,迅速报送上级政府,同时要稳定和鼓舞灾民抗震救灾情绪,加强震情,灾情报道,及时平息地震谣传。

对于严重破坏性地震和特大破坏性地震,当地政府不能正常工作时,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将根据各自的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抗震救灾,同时迅速进行灾情调查,为国家调拔救灾款和呼吁国际援助提供依据。

二、个人避险

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种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在瞬间冷静地作出避险的抉择。

1.楼房避险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