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西裤工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468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男西裤工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男西裤工艺.docx

《男西裤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男西裤工艺.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男西裤工艺.docx

男西裤工艺

男西裤工艺

男西裤工艺

第一章 裤装工艺概述

第一节 下装工艺的常用名词术语、工艺分类介绍

  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与演示使学生掌握下装工艺中常用的术语,工艺分类。

  教学重点:

工艺技术要求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形式:

演示与讲授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样品

  一、常用的基本概念

  服装企业中的缝制工程就是选择适当的缝制工艺、适当的缝制设备和组织程序进行单件或批量服装加工的生产过程。

其中确定缝制工艺方式、缝制质量标准、以及批量生产流水设置是重要的内容。

这里仅对总的缝制技术要求进行简单的概述,详细的缝制工艺方式、缝制质量标准见各章节的典型服装缝制工艺。

  

(一)缝制工艺的制定

  服装缝制工艺的制定是服装进行缝纫生产的前提,它主要是依据服装款式进行工艺设计或批量服装生产时,技术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书和工艺技术指导书所制定的。

包括:

缝制顺序、缝制方法、线迹要求、缝型要求以及技术标准等。

  

(二)常用名词术语

  1、针迹:

针迹是指各类缝针在穿刺衣料进行缝纫时,在衣料上所形成的针眼。

  2、线迹:

线迹是指在衣料上所形成的,两个相邻针眼之间的缝线组织。

  3、线数:

线数是指在衣料上所构成线迹的缝纫线条数。

  4、缝迹密度:

在规定单位(一般为3厘米)的缝迹长度内的线迹数。

也称针脚密度。

  5、缝迹:

缝迹是指在衣料上,所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线迹。

  (三)常用缝制线迹(针码密度)要求

  1、明线:

每3厘米为14~17针。

  2、手工针:

每3厘米不少于7针,肩缝、袖笼处每3厘米不少于9针。

  3、三线包缝(码边):

每3厘米不少于9针。

  4、手拱止口:

每3厘米不少于5针。

  5、三角针:

每3厘米不少于5针。

  6、锁眼:

机锁、细线每1厘米为12~14针。

手锁、粗线每1厘米不少于9针。

  7、钉扣:

细线每孔8根线。

粗线每孔4根线。

且缠脚高不能小于止口的厚度。

  (四)缝制时的工艺技术要求

  1、缝制线迹(针码密度)要求:

  

(1)明线:

每3厘米为14~17针。

  

(2)手工针:

每3厘米不少于7针,肩缝、袖笼处每3厘米不少于9针。

  (3)三线包缝(码边):

每3厘米不少于9针。

  (4)手拱止口:

每3厘米不少于5针。

  (5)三角针:

每3厘米不少于5针。

  (6)锁眼:

机锁、细线每1厘米为12~14针。

手锁、粗线每1厘米不少于9针。

  (7)钉扣:

细线每孔8根线。

粗线每孔4根线。

且缠脚高不能小于止口的厚度。

  2、缝制时的技术要求:

  

(1)缝制时,各部位缝合线路顺直,无跳线、脱线,且缝制整齐牢固、平服美观。

  

(2)缝制时的面、底线应松紧适宜,并且起针和落针时应回针固缝,以免缝线脱落。

  (3)缝合后的部位,不能有针板、送布牙所造成的痕迹。

  (4)缝制滚条、压条时要保证宽窄一致、平服。

  (5)缝制袋布时,若无夹里须里外两道线折光。

袋布的垫布要折光或包缝。

  (6)挖袋时,袋口两端应打结或回针,以增加袋口的强度。

  (7)袖笼、领串口、袖缝、摆缝、底边、袖口以及挂面里口等部位要叠针。

以免衣面与夹里两层不平服。

  (8)锁眼时应不偏斜,扣与眼位要相对。

钉扣后收线打结须牢固。

  (9)商标位置要端正,号型标志要正确、清晰。

  (10)成衣规格允差不能超出规定范围。

(见各章成衣质量标准)。

  二、工艺分类介绍

  简做工艺通常用于低裆服装,它的特点是工艺比较简单,缝纫方法比较容易掌握,所用辅料较少。

  精做通常用于高档产品,因而工艺要求很高。

男西裤是裤子缝制工艺中最复杂的品种,学会男西裤精做的缝制方法,其它裤子的缝制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精做男西裤缝制工序分析图

精做男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

 

第二节 裤工艺的特点、用料计算、排料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与演示使学生掌握男西裤的用料、排料方法。

  教学重点:

男西裤的用料计算与排料。

  课时安排:

1学时

  授课形式:

演示与讲授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与样品

  一、外形概述与外形图

  男西裤从外形看,有前裤片两片、后裤片两片、装腰头、串带袢5~7根。

其中前裤片有左右插袋各一只,左右正折裥各两只,前开门装拉链,后裤片左右省各两只,左右后开袋各一只。

如图所示。

  二、量体加放与规格设计:

  

(一)测量的主要部位与方法

  1、裤长:

用软尺从髋骨上4cm开始量至踝骨下所需长度。

用“L”表示。

  2、臀围:

用软尺在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

用“H°”表示。

  3、腰围:

用软尺在腰围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

用“W°”表示。

  4、脚口:

根据款式可以按臀围尺寸进行推算或测量。

  

(二)规格设计:

  1、裤长:

按款式需要,应盖过脚面。

  2、臀围:

H=(净臀围)H°+10cm~12cm。

  3、腰围:

W=(净腰围)W°+1cm~3cm。

  4、脚口:

尺寸需与人体的围度或高度成比例。

  (三)男西裤成品规格表

表2-1假定制图规格表单位:

cm

号型

裤长(L)

臀围(H)

腰围(W)

脚口(SB)

175/92

100

92+12

76+2

42

  三、用料计算与排料图

  

(一)男西裤的用料计算:

  1、面料:

由于所采用的面料的幅宽不同,因此同一规格的男西裤的用料也不相同。

常用幅宽面料用料(见表2-2)。

表2-2 男西裤面料用料表

面料幅宽

款式

用料

备注

77cm

卷脚西裤

(裤长+10cm)×2

若臀围超过117cm时,臀围每增加3cm,另加料6cm.

平角西裤

(裤长+6cm)×2

90cm

卷脚西裤

(裤长+10cm)×3÷2

最好采用梯形套裁法,但若臀围超过110cm时应单裁.

平角西裤

(裤长+贴边)×3÷2

144cm

卷脚西裤

裤长+10cm

若臀围超过113cm时,臀围每增加3cm,另加料3cm.

平角西裤

裤长+6cm

  2、里料用料:

  裤里料主要用在前片膝盖处,按使用长短分可以分为全里、半里之分。

  单件算料一般采用纬纱。

常用幅宽里料用料(见表2-3)。

表2-3男西裤里料用料表

里料幅宽

全里用料

半里用料

77cm

(前裤片宽+1cm)×2

前裤片宽+1cm

90cm

(前裤片宽+1cm)×2

前裤片宽+1cm

144cm

前裤片宽+1cm

(前裤片宽+1)÷2+5cm

  3、其它辅料:

(见表2-4)。

表2-4其它辅料用料表

序号

品名

用量

1

无纺衬

0.3米

2

拉链

一条

3

袋布

一米(包括滚条用)

4

缝纫线

一小轴

5

腰盘衬

腰围尺寸+3

6

腰面衬

腰围尺寸+5

7

纽扣

3粒

8

挂钩

四合挂钩一套

  

(二)男西裤的样板图:

图2-2 男西裤样板图

  (三)男西裤排料图:

  图2-3为男西裤面料排料图,图2-4为里料排料图。

图2-3面料排料图

图2-4里料排料图

 

第三节 裤的零料裁剪方法与下料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与演示使学生掌握男西裤的裁剪与工艺要求。

  教学重点:

男西裤的裁剪。

  课时安排:

3学时

  授课形式:

演示与讲授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与样品

  一、零部件的裁剪

图2-5零部件裁剪图

图2-6 粘合衬的裁剪

  二、铺、排料的工艺要求

  1、铺料时的工艺技术标准:

  

(1)铺料时,无论是单件还是批量铺料,都必须做到每层材料的布边、起始端一定要齐,不得有错层或扭曲的现象。

  

(2)铺料时,必须仔细辨别材料的正反面,以保证材料正反面的准确。

确认铺料的方式是属于面面相对,还是正反相对,以避免所裁衣片出现左右不对称现象。

  (3)铺料时,材料的摆放要平整,不能有褶皱,不能用力抻拉布料使材料变形,以避免所裁出的衣片纱支扭曲变形,影响服装的外形效果。

  2、铺料的方式:

  无论是单件制作还是批量生产,铺料的方式都有单向与双向铺料两种。

  

(1)单向铺料方式:

单向铺料是指将材料的幅宽完全展开后再进行排料。

若是批量生产的则需要按所需长度一层一层的断开,将幅宽展开铺排。

这种铺料方式还可以分成两种铺排方式,一种是每一层材料的正面或反面都朝一个方向铺料称“单跑皮”。

比较适合于有方向性或有图案、条格的材料,但划样时必须避免所裁衣片顺撇。

另一种是铺料时,面面相对,排料划样时衣片不宜裁顺。

  

(2)双向铺料方式:

双向铺料是指将面料来回折叠,形成面面相对或背背相对的方式。

比较适用于无方向性的服装材料,不能用于有方向性的材料。

并且,排料划样时可以不必考虑衣片的对称性,进行批量生产时工作效率比较高。

  3、经纬纱向的技术规定:

  

(1)前裤片:

使用纱向为经纱。

以挺缝线为准,倾斜不大于1.5cm;条格面料左右片条格对称,且不允斜;左右前中心线横条须对合。

  

(2)后裤片:

使用纱向为经向。

以挺缝线为准,左右倾斜不大于2cm;条格面料左右条格对称,且倾斜不大于1.5cm;但内外缝须与前裤片内外缝横条对合;左右后档缝横格须对合。

  (3)裤腰:

使用纱向为经纱。

高档工艺不允斜;条格面料不允斜。

  (4)纱向:

有到顺色差、到顺毛、阴阳格面料应全身顺向一致。

(长毛原料应全身向下,顺向一致)。

  (5)裤裆:

裤后档允许拼角,拼接后必须同后裤片纱向一致。

拼接长不超过20cm,宽不大于6cm,窄不小于3cm。

  三、裁剪时的技术要求

  1、操作时技术要求:

  

(1)裁剪顺序:

若批量裁剪或进行软料裁剪,划样后应先裁较小衣片,后裁较大衣片(小衣片纱支容易变形)。

若单件在面料上直接进行划样裁剪,应先裁大衣片,后裁小衣片(易省料)。

并且,衣片之间的对刀剪口要准确,以免影响缝制效果,剪口大小一般为0.2cm~0.3cm。

并做好正反标记。

  

(2)裁剪技巧:

裁剪时,剪刀要保持垂直,裁剪到拐角处,不应直接拐裁,应分别从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剪裁,以免上下层衣料错位,造成衣片之间的误差。

  (3)工具使用:

裁剪时,剪刀刀口要保持锋利与洁净,以免造成衣片边缘起毛边,或上下衣片错位。

采用锥孔作标记时,应注意不得影响成衣的外观;并且,针织衣料不得采用该方法。

 

 

第二章 裤装工艺缝制流程

第一节 码边、缉后省、挖后袋

  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与演示使学生掌握男西裤的裁剪与制作。

  教学重点:

归拔工艺、后袋工艺。

  课时安排:

6学时。

  授课形式:

演示与讲授结合。

  教具准备:

一件成品。

  准备工作:

  1、检查裁片(明确缝份、检查裤片与零辅件有无漏裁、检查眼刀与粉线是否准确)。

  2、缲小裤底;

  3、缲膝盖绸;

  4、码边;

  5、打线钉;

  6、推、归、拔、烫的工艺处理。

  男西裤缝制前,需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应检查裁片,明确缝份大小,检查裤片与零辅件是否有漏裁的,检查眼刀和粉线是否准确。

确定无误后,再在裁片上作一些必要的缝制标记,打线钉是精做服装时的常用标记方法。

最后进行码边,包缝前要先将小裤底与裤绸缭好后,一起码边。

  打线钉的部位有:

前裤片的裥位、烫迹线、侧袋位、封小裆高、中裆高、脚口贴边和后裤片的省位、后袋位、中裆高、后裆缝的做缝等处。

  包缝(码边)的部位有:

前后裤片(留出前裤片下裆缝不码边,前裤片裆缝处不码边,后裤片后档缝处不码边)、侧袋垫布、后袋袋垫布、门襟。

码边时各部位不能抻拽,线迹要直顺,不能漏码。

  一、推、归、拔、烫的工艺处理

  通过第一章第四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要使平面的衣料裤片转化成立体的裤子,除运用缝纫工艺上的收省和打裥以外,还得借助熨烫中的归拔工艺,改变衣料的经纬丝绺位置,达到符合人体曲线的需要。

裤子的后片,若不经过归拔熨烫,沿挺缝线折叠后,只是一条直线,后臀部不会形成符合人体的曲线,穿着也不舒适。

归拔熨烫时,应在裤片的反面进行,两前片、或两后片叠在一起同时进行,以免归拔后,左右片不对称。

裤子的归拔是以后裤片为主,前裤片稍归拔即可。

  

(一)前裤片的归拔熨烫

图2-2-1 前片烫迹线路           图2-2-2 归拔侧缝

  1、先将两片裤前片重叠,在侧袋胖出处归进,在中档侧缝处拔开,使侧缝腰口至脚口烫成直线。

并在拔开中档的同时,在膝盖烫迹线相应处略归。

见图2-2-2。

  2、将前直裆胖出处归进在中档内裆缝处略拔开,将下裆缝烫成直线。

并在拔开中裆的同时,在膝盖烫迹线相应处适当归拢,以保证烫迹线造型挺直。

见图2-2-3

图2-2-3 归拔下裆缝      图2-2-4 前烫迹线定型、定位

  3、将脚口折边处的凹势略拔开。

  4、将两重叠裤片分开,分别将腰口与两裥,按照所做线钉标记用线钉好,再在裤片正面盖上水布,喷水熨烫。

见图2-2-4。

  5、按前裤片烫迹线的线钉标记将裤片折叠,折叠时裤片正面在外,将下裆缝和侧缝对齐,然后盖上水布,喷水烫平烫迹线,熨烫时烫迹线膝盖处略归拢,使熨烫后的烫迹线形成一条符合人体的曲线;将下裆缝和侧缝烫成直线。

见图2-2-4

  

(二)后裤片的归拔熨烫

  1、缉后省:

按线钉标记,将后省缉好,如有裤开叉时,同时拼合上。

省根需缉来回针进行固缝,但省尖不能缉来回针,可以继续空机缉3~4针,然后将线头打结。

  工艺要求:

后省的长短、大小、位置应准确,省尖不能短于袋口。

缉线要顺直,左右对称。

  2、烫后省:

在裤片的背面将省缝烫倒,省缝倒向一侧。

但要将省尖的胖势烫散,并推向腰口的方向。

见图2-2-5。

  3、拔下裆:

进行后裤片归拔时,在归拔的主要部位喷水量应销多一些,次要部位的喷水量应稍少一些,然后将两个裤后片面面相对重叠在一起进行归拔。

顺序如下:

见图2-2-6。

  

(1)将重叠裤片的下裆缝一侧靠身摆好并喷上水。

  

(2)将后中缝中段稍归拢,使臀部形成胖势。

后窿门处横丝绺处应拔开。

  (3)以后片的烫迹线为界,将下档凹势拉出,在中裆部位上下用力拔烫,窿门以下10cm要归拢,中档以下略归拢,使下裆缝能够形成直线。

图2-2-5 烫省            图2-2-6 归拔下裆缝

  4、归拔侧缝:

侧缝的归拔程度要比下裆缝的归拔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见图2-2-7

  

(1)将后裤片的侧缝转过来靠身边摆好并喷上水。

  

(2)将侧缝臀部处的胖势归直,余势推向臀部。

  (3)以后烫迹线为界,将中裆部位凹势拉出,用臀熨斗用力拔烫,中裆以下部位略归,使侧缝线能够形成一条直线,并将脚口略归。

图2-2-7 归拔侧缝           图2-2-8 归拔后片臀部

  (4)以上步骤完成后,再将另一层裤片翻上来,按上述方法重复一遍,使左右裤片的归拔程度完全一致。

  (5)将两个重叠的裤片分开,分别把侧缝与下裆缝对合,面上里内,盖水布进行喷水熨烫。

熨烫时,要将后烫迹线继续用归拔的手段,将后烫迹线烫成附合人体臀部造型的曲线形。

为便于熨烫臀部,可将手伸进裤片的臀部,用力向外推出,熨斗跟后,进行熨烫。

见图2-2-8。

  (三)归拔的工艺要求:

  归拔时,操作的位置要准确,归拔后的效果归拔要到位,要附合人体的曲线,且左右裤片的归拔效果要对称。

要烫干烫挺,但不能烫焦,烫黄或出现报光。

并且,归拔完成,待冷却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做后袋

  

(一)做后袋

  做后袋有五种类型,即单嵌线、双嵌线、一字嵌线、装袋盖及装扣裤等,但工艺要求基本相同,以下以双嵌线后袋为例,进行学习,步骤如下。

见图2-3-9。

图2-3-9 做后袋之一        图2-3-10 做后袋之二

  1、确定袋位:

在后裤片正面轻划袋位,并且左右袋要同时进行。

  2、贴衬:

在后裤片背面的袋口处贴上一层薄无纺衬或有纺衬。

并且,其长度和宽度要大于袋长和袋牙宽。

  3、固定下袋布:

(小)在后裤片的背面,将下袋布固定;固定的位置是:

袋布上口要高于袋位线2cm,左右要宽于袋口大的两个端点2cm,并用手针固定。

固定时,袋布的上口要与腰口平行。

见图2-3-10。

  4、缉袋嵌线:

首先将嵌线贴衬,将针码放小,然后,将上下嵌线的正面与后裤片的正面相对,嵌线的边缝对准袋口线,距袋口线0.5cm,上下各缉一条和袋口等长的线;并且,两端要缉来回针进行固缝。

  5、剪袋口:

开剪前要先看一下,背面袋布上的嵌线缉线是否平行;嵌线缉线的宽度是否符合标准;上下袋口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确定无误后,再剪开口,由上下袋口线的中间与袋口大的中间开始,剪至距袋端点两端0.6cm处,开始剪三角。

并且,剪到端点时,不能剪断缉线,要离开缉线1至2根丝绺。

  6、将嵌线布翻向裤片反面,并在马凳上将剪开的缝份劈缝熨烫。

并按上下袋牙宽各0.5cm扣好上下袋牙。

见图2-3-11。

图2-2-11 做后袋之三

  7、封三角:

将两片裤片上的袋布翻起封三角,缉来回针3~4道。

并且,封三角时,封线要直顺,四角要保证方正,上口应略紧0.1cm。

  8、固定嵌线:

用漏落缝固定上下嵌线布,将嵌线布固定在缝份上。

  9、缉垫袋布:

将垫袋布贴于相应位置上,铺上袋布以确定垫袋布在袋布上的位置,然后用固边缝缉缝。

(大袋布上口要与腰口放齐或略长出,但不能短)

  10、装大袋布(上):

将裤片向中央折叠,袋布以下裤片向上折叠,露出下袋布的三边,将上袋布放上,然后沿三边缉0.5cm缝份。

缉时不能将嵌线同缉,上袋布要略松于下袋布。

  11、封门字形缉线,固定上袋布,将以上刚缉好的袋布三边缝份修成0.3cm后,翻转袋布,将袋口两侧的裤片翻起,大袋布在下,看着小袋布,用门字形缉线固定上下袋布,门字形两边缉来回针3~4道,长线距袋口0.1cm缉。

封线时,注意将袋上口向下推成弧形,以避免袋口豁开。

  12、兜缉袋布并固定袋布上口:

从袋布上口开始兜缉三边,缉线宽0.5cm。

缉时要注意里外匀,使袋布平吸;然后固定袋布上口,把裤片与袋布摆平,将袋布上口与腰口线缉0.3cm缉线固定,再将袋布修剪成与腰口平齐。

缉时袋布不能紧于裤片。

见图2-3-12。

图2-3-12 做后袋之四

  13、后袋做好后,裤片正面朝上,下垫布馒头盖水布喷水将其熨烫平整。

  工艺要求:

袋口嵌线宽窄一致,四角方正,上下袋嵌线要并拢,不能豁开,袋口角无裥无毛露。

后袋布止口不能反吐,要顺直平吸,袋布要平整。

  习题:

  1、双开线后袋的缝制

 

第二节 缉褶、做侧袋、合侧缝

  教学目的:

通过演示使学生掌握男西裤前插袋缝制工艺,并能独立完成

  教学重点:

男西裤前插袋的制作

  课时安排:

3学时

  授课形式:

演示与讲授相结合

  教具准备:

面料、熨斗、线等

  

(一)前插袋的制作工艺

  1、粘衬:

粘袋口加固衬以防斜丝被拉长变形,粘时要粘在袋口线的外侧。

  2、绱前插袋垫袋布:

缉时左右袋应同时缉。

先摆成对称以免缉成一顺,缉到距侧缝1cm时不缉死。

将袋布扣净。

  3、缉明线:

将未缉袋垫布的一侧袋布对准前裤片袋口线,扣烫袋口折边,缉袋口明线,可缉成双明线,也可缉成单明线,缉双明线时,第一条线应距袋口边0.1cm,第二条线距第一条0.6cm。

见图2-4-14。

图2-4-14 做前插袋之一

  4、缉袋布:

将袋布反面相对,由折叠处开始缉下口缝份0.3cm,缝至距袋口2cm处不缉死。

  5、兜缝袋布:

将缉好的袋布翻出来,由袋布下口开始缉0.5cm明线,缉至距袋口2cm处不缉死。

  6、固定插袋上下对位点:

(手针或机缉)固定上下对位点时,要将袋布和垫袋布分开,袋布不缝死。

见图2-4-15。

图2-4-15  做前插袋之二

  7、侧缝缝合:

将前裤片侧袋袋布掀开不同缉,只缉垫袋布,由腰口开始,前裤片在上,缉到脚口。

  8、封袋口:

首先将缉好的侧缝熨烫分缝,并将袋布侧缝扣烫0.5cm后铺好袋布,将扣烫好与袋布侧缝按0.2cm明线缉缝或手逢到裤后片缝份上,并将袋口封结。

  9、按线钉标记,由腰口开始缉缝前片褶裥2cm长,并烫倒,褶份倒向前中心线,两端须缉来回针固缝。

  10、插袋做好后,正面朝上,下垫布馒头,盖上水布喷水烫平整。

  工艺要求:

左右袋口大小和封口高低一致,袋口缉线宽窄一致,袋口侧缝平吸,袋布平整,不露毛茬。

  习题:

  1、独立完成一个前插袋

  2、独立完成一个表袋

 

第三节 做零部件、合下裆

  教学目的:

通过演示使学生掌握男西裤合下裆缝工艺,并能独立完成

  教学重点:

男西裤下裆缝工艺要求

  课时安排:

3学时

  授课形式:

演示与讲授相结合

  教具准备:

面料、熨斗、线等

  一、固定前片裤绸

  1、将裤片摊平,裤绸侧缝与前裤片侧缝处对齐,将裤绸缝份(0.3cm)倒向前片扣净,在侧缝缝份上沿边用手针或平缝机固定。

  2、按前片褶裥位置将裤绸的褶裥扣烫好,并在腰口处用棉线绷缝固定。

  3、将前裤片下裆缝裤绸与裤片面码边。

  二、缝合下裆缝

  1、勾缉下裆缝:

将裤片摆正,面面相对,脚口对齐,中裆线钉对准合缉下裆缝。

缉好后,在中裆线以上部分再缉一道重叠线进行加固。

  2、分烫下裆缝:

将缉好与下裆缝摆平,喷水劈缝烫平,烫煞。

烫时要顺势将中裆处拔长,中裆后烫迹线处归平,后臀部推出,这样加固归拔效果。

然后将裤筒翻转,垫水布喷水,将前后烫迹线再烫一下定型。

  3、包滚前后裆:

用2cm宽、45度斜丝包裆条包滚前后裆,前裆只包一小部分即可,滚好后与牙宽为0.5cm。

  工艺要求:

下裆缉线不可走样,缉线应直顺,中裆线以下与裤筒缉线不能吃不能抻,分烫下裆缝时要烫平、烫煞。

见图2-5-17

图2-5-17合下裆缝、包裆          图2-5-18做腰头

 

第四节 做门里襟、袢带

  教学目的:

通过演示使学生掌握男西裤绱门底襟、拉链的缝制工艺。

  教学重点:

男西裤绱门襟、底襟、拉链的工艺。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形式:

演示与讲授相结合

  教具准备:

面料、熨斗、线等

  一、做底襟

  

(1)勾底襟:

底襟夹里需宽出里襟面1.5cm,将底襟面和夹里粘上薄无纺衬后,将底襟面和夹里面面相对,在底襟外口缉一道0.6cm缉线。

然后在不易翻转的部位打剪口,在箭头弯势处剪口不能剪断线,其余部位剪口只可以剪小刀口即可。

  

(2)扣烫:

将底襟翻转、烫平,使面比里虚出0.1cm,扣烫底襟夹里,弯势处不易扣净部位剪小刀口,使折边不被拉住,并烫出前端宝剑头,底襟夹里未缉一端扣净时,应虚出面0.1cm。

见图2-6-20

图2-6-20 做底襟

  二、绱门襟

  

(1)粘衬:

将门襟背面粘一层薄无纺衬。

  

(2)固定拉链:

将门襟面与拉链面面相对,拉链边距门襟前口0.5cm后摆正,将拉链的一边缉合固定在门襟上,并缉双线。

  (3)绱门襟:

将缉好拉链的门襟与前裤片右片面面相对,由腰口处开始,缉1cm缉线,将门襟与裤片缉合。

  (4)扣烫:

将缉合的门襟翻转向裤片的背面,扣烫平整,扣烫时,让面虚出0.1cm。

(见图2-6-21)

图2-6-21 绱门襟

  三、绱底襟

  

(1)绱底襟:

将右前裤片与底襟面,面面相对,夹住拉链未缉的另一边,缉1cm缝份缉合。

缉时要靠近拉链牙。

也可在裤片与底襟缝合时压缝明线0.1cm。

  

(2)门襟与腰头缝合:

将门襟未缝合的腰头缝合,缝合时将门襟掀开,缉到裤片止口打回针固定。

然后,将腰头里压在门襟下,用手针将门襟与裤片暂时固定。

  (3)缉明线:

将底襟折向右前片,缉门襟明线,明线宽3.5cm。

见图2-6-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