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简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768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1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美国文学简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文学简史.docx

《美国文学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文学简史.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文学简史.docx

美国文学简史

美国文学简史(上)

十九世纪以前

概述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只能从1776年7月4日算起。

作为历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学史,严格地说,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谱写的。

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前,这块土地的主人是印第安人,他们的各个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制度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本身并没有发达的文学。

遭到殖民主义者的野蛮屠杀和驱赶之后,这个种族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仅有的口头创作也几乎完全中断。

美国独立以前,北美大陆受欧洲人统治长达几个世纪。

由于残酷的殖民经治以掠夺财富和剥削廉价劳力为目的,因此,北美大陆既没有发达的经济,更没有发达的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移植,文学和艺术绝大数是欧洲的舶来品。

殖民地时期美国仅有的几位诗人和民间作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自身生活的局限,也没有能写出具有美洲特色的作品。

独立之后,美国的文学虽然还处于襁褓之中,但它已经开始摆脱殖民文化的桎梏。

在民族独立的历史关头,美国人民,特别是作为当时站在革命斗争最前列的资产阶级左翼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建立民族文学的重要性。

一批年轻的诗人就曾预言,美国文学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未来;他们满腔热情地为这个未来的灿烂文学增砖添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尽管如此,独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不能很快摆脱在文化上依附英国的状况,不利于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条件依然存在。

首先,在取得政治上的统一以后,各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并不平衡。

当时西部大部分还是处女地,那里除了民间故事外,一时还不可能出现反映西部开发业迹的成熟作品。

在愚昧落后的南部,真正的民族文化无从谈起。

思想意识异常顽固的大不列颠王国的臣民,对这个新生国家总是抱着一种不可名状的仇恨和敌视。

他们鄙视美国的一切,当然也包括美国年轻幼稚的文学。

面对英国的一片嘲笑和挖苦声,已经获得了独立的美国人民决心使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拥有充分的发言权,他们需要有自己的工业、农业、科学和文化。

作为美国新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在独立以后的美国土地上,萌芽、生长到发展、壮大,终于在半个多世纪以后,以它自己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崭新面貌,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世界文学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印第安人的原始文化和神话传说

印第安人的文化虽然不是美国文化的主流,但印第安人毕竟是美国这块土地上最早的主人,他们的原始文化和神话传说应该是美国文学的最早源头。

早在一万二千多年前,亚洲人开始从西伯利亚成批移居阿拉斯加,后来又向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扩散,成了新大陆的祖先。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为西班牙国王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寻找“神话般”的中国和印度,偶然踏上了这块新大陆,误认为是到了印度,便把当地人称为印度人。

为了与印度人进行区别,后人把新大陆的土著人称为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作为新大陆的主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了高度的精神和物质文明。

比如,墨西哥马雅族遗留下来的城堡建筑残址和雕刻品以及秘鲁印加族遗传至今的数千里长的石板大道和“太阳门”建筑,说明他们在公元前后就有了文化中心和建筑技艺。

马雅族还创造了所有印第安部落中唯一可称为文字的一种象形文。

可是,15世纪以后,这种象形文随着马雅族的衰败而消失了(至今尚有象形文遗物,但无人能够辩认)。

他们的文化与建筑技艺可算作世界古代文明之一,可以同古埃及和巴比伦相媲美。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落后的移居生活方式,印第安人主要以渔猎为生。

他们的主要食物是哥伦比亚河以及太平洋沿海的各种鱼类,内陆的飞禽走兽,各种浆果及块根植物。

虽然也有人从事农业,但技术上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

他们的主要武器是石斧、骨刀和弓箭。

印第安人的文化各有不同特点,因而他们所信奉的偶像也各不相同,主要是动物图腾。

大部分印第安部族相信万物有灵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人类和神灵的化身。

许多部落把动物当作神灵信奉并歌颂。

比如,俄勒冈地区印第安人的动物神形象是“凯欧蒂(小狼)”,在阿拉斯加印第安人中则是“渡鸦”,墨西哥的阿兹蒂克族却崇拜“蛇神”,这些和蒙古传说中的“孤狸”和中国神话中的“孙悟空(猴子)”非常相似。

印第安人把巫医视为圣人,认为他们刀枪不入,因为他们能做一些非凡的事,如玩火、变魔法、呼风唤雨等。

印第安人虽然没有文字,但有丰富的口头语(有的还有手势语)。

仅北美洲印第安人部族中就有500多种口头语,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有149种,大多数沿用至今。

美国50个州中有一半州的名字源于印第安语。

印第安人为自己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感到自豪。

他们的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诗歌、民谣、格言等。

在大部分故事中都有凯欧蒂这个形象。

凯欧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并非无中生有。

和其他民族神话传说一样,拟神化了的凯欧蒂是历代印第安人自身形象和生活现实的写照。

主要以凯欧蒂发展起来的神话传说奠定了印第安人口头文学的基础。

尽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点,但凯欧蒂这一形象在勇敢精神和创世造福方面可与中国藏族史诗中的格萨尔王和瑶族神话传说中的密洛陀相媲美。

19世纪以来,许多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工作者为了拯救印第安人的文化及口头文学,收集编写了大量关于印第安人历史、宗教、社会、文化以及文学等方面的书籍。

在印第安人的神话故事中,有的与其他民族的故事近似。

如《宇宙的起源》。

传说在无数年前,大地一片汪洋,上帝创造了大自然和一男一女,便产生了人类。

这与《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很相近,但二者各自所信奉的上帝不同。

在故事《复活》中,印第安人的上帝阿坡是一个印第安人的形象,这充分表现了印第安人的自豪感和对自我决定命运的向往。

1492年后,印第安人曾热情地欢迎过不断涌入的欧洲移民,帮助他们开发原始森林,教他们种植玉米、马铃薯、南瓜、烟草、蕃茄、花生等各种农作物,并教他们懂得了许多野生药物的性能。

但是,欧洲移民者刚刚在美洲站稳脚跟,就对印第安人实行了长期的、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

印第安人为了反对美国政府的土地掠奇和暴力镇压,举行过多次武装起义。

19世纪末的一次起义叫作“神舞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产生的组歌“神舞曲”充满战斗激情。

它用旋风象征革命力量,用地动山摇的形象预示旧世界必将灭亡,新世界必将诞生。

印第安人的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显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证明他们是善良、勇敢、勤劳、伟大的民族。

美国印第安人的口头文学是其古老灿烂的文化精髓,这份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放射出绚丽的异彩。

襁褓中的美利坚民族文学

发现新大陆并在那里定居,只是美国故事的第一部分。

美国还是思想与精神的新大陆。

由于中世纪的崩溃释放出来的能量有如决堤洪水奇隘而出,这种能量便构成了关于自由人的现代思想。

美国人从一开始就到森林里去体验生活,他们的文学即是他们成功与失败的记录。

一个民族或者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在围绕应该如何生活,社会应该如何建设而展开的宗教辩论和政治辩论中成形的。

在创建这一思想新世界的过程中,美国在17、18世纪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

在英国和西欧形成的思想可以在这个试验场转化为行动,而不受已经过时的封建社会那些法律、习俗与传统的干扰。

那个时期在欧洲只是可以说说的事情,在美国就可以实实在在地办到。

始于文艺复兴,继而贯穿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的宗教、政治、文化革命,在新大陆成了日常生活的模式。

在早期的殖民地当中,马萨诸塞与它周围的康涅狄格、罗得岛及以后北部一些定居区的居民是实现新教改革理想的中流砥柱。

这些移民者从来到新大陆的16世纪末就开始了文学的创作。

他们的创作内容主要是有关新大陆的风土人情、自然和民间生活,他们或者以日记的形式,或者以游记、随笔的形式来记录所见所闻。

不过,在18世纪之前,北美大陆上基本没有什么出版物和印刷品。

早期的印刷品几乎全部是从美国印刷出版之后运到北美大陆来的。

大约到了17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才开始出现了由居住在新大陆的文人写出来的文学作品。

当时最流行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其次是散文,随笔和游记。

但不管从内容到形式,还都十分粗糙和幼稚。

尽管如此,这毕竟是北美大陆本土诞生的文学,是美利坚民族文学的最初孕育。

最早的著名诗歌作者有罗杰·威廉斯(ROGERWILLIAMS,1603—1683)和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BRADSTREET,1612—1672)。

威廉斯是出生于伦敦的进步宗教思想家,曾受到英国殖民当局的长期迫害。

他在《阿美利加语言的钥匙》(1603)等诗歌中揭露了英国殖民者杀害当地印第安人的罪行,并对马萨诸塞一带的印第安语言进行了忠实的记录,他认为这些印第安人的语言才是研究阿美利加语言的真正钥匙。

布雷兹特里特的诗集《最近在美洲出现的诗神》于1650年在伦敦出版,这是北美人写的第一本诗集。

这位女诗人的父亲和丈夫先后当过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总督,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诗歌的基本倾向,但是她在诗中勇敢地为妇女才能辩护,大大超出了传统的保守观点。

她一生诗作甚丰,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成为殖民地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稍后出现的著名文学家有进步诗人彼得、福尔杰、北美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纳撒尼尔、培根、保守主义宗教理论家约翰·科顿、科顿·马瑟、激进的教友派领袖约翰·伍尔曼、宗教诗人迈克尔·威尔杰华兹、爱德华·泰勒和贵族主义散文作家威廉·伯德等。

不少文学作品证实,早期殖民者虽幽默感不足,但其作品朴实无华,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以后成为人权革命理论先声的各种思想。

他们的诗歌与散文同17世纪英国宗教作家一样纷繁多样。

譬如,布雷德福和涅斯普罗的日记坦率、平实;科顿·马瑟的历史巨著《美国殖民时期杂文》辞藻华丽而充满象征意义;爱德华·泰勒的诗歌细腻优美、富于哲理。

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EDWARDS,1702—1758)是最后一位同时也是最杰出的一位清教主义神学家。

他的布道词与小册子充分表达了这种精

神并久传于世。

他节衣缩食,十分虔诚。

他在马萨诸塞州诺思安普顿教堂的20年间,使濒于熄灭的加尔文主义之火重新煽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后来他离职而去,远离自己的教民,赴伯克什尔山区偏远的村庄为印第安人传教。

以上这些人物,不管他们在思想意识形态或宗教观念上抱有何种见解,他们的著作,包括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和宗教神学,都成为奠定整个美利坚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基础。

独立战争与革命文学

1760年至1790年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时期之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殖民当局同北美大陆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从1763年起,13个殖民地先后爆发反英斗争,建立了许多秘密的革命组织。

1770年3月,在波士顿发生了英军同当地居民的流血冲突事件,加剧了矛盾的发展。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民众八千余人将价值一万八千英镑的茶叶投入大海;第二年年初,殖民当局下令封闭了波士顿港。

1775年4月19日,马萨诸塞的英国殖民军与当地“通讯委员会”的民兵又发生武装冲突,这场战斗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通过了由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并且名正言顺地组织起了独立、自主的合众国。

宣言本着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开创了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先河。

革命文学在革命前是舆论的准备,在革命中是斗争的武器。

帕特里克·亨利(RATRICKHENRY,1736—1799)是美国独立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演说家,也是北美新民族战斗精神的最早宣传者之一。

“不自由、毋宁死”就是他的名言。

1775年春,当北美民兵自动拿起武器投入战斗的时候,保守派还在高唱“和平”的老调,亨利义正辞严地指出:

“我们的兄弟们已经上战场了!

为什么我们还要懒洋洋地呆在这里?

..生命难道这么宝贵,和平难道这么甜蜜,值得用枷锁和苦役去换取?

”亨利的演说气壮山河,字字宇铿锵有力,句句打动人心,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鼓动作用。

在独立战争期间,出现了更多的革命诗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资产阶级革命诗人菲利普·莫林·弗瑞诺(PHILIPMORINFRENEAU,1752—1832)的早期诗作。

他和他的大学同班同学休·亨利·布雷肯里奇合写的长诗《美洲光荣的升起》,由布雷肯里奇在霍普全斯大学毕业典礼上朗诵后(1771),听众掌声雷动,博得一致好评。

这首诗公开揭露了英国在北美实行的各种暴行。

1781年,弗瑞诺发表了《英国囚船》这首诗,愤怒控诉并讽刺了英军虐待俘虏的罪行。

此后他又发表了许多政治讽刺诗,对英国统治者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故尔被誉为“美国独立革命的诗人”。

弗朗西斯·霍普金生(FRANCISHOPKINSON,1737—1791)描写北美军民用装了炸药的木桶放在河里炸毁英军战船的诗歌《木桶战》和民间创作的《杨基小调》,也是在反抗美军斗争中产生的名作,为广大人民广泛传颂。

由富兰克林、潘恩和杰弗逊等卓越的启蒙主义者创作的散文和论政文章,如《格言历书》、《常识》和《美国危机》以及《独立宣言》,几乎成为独立战争爆发前后最重要的指导性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们即是对英国殖民主义者愤怒的谴责,又是对美国人民革命斗志的热烈鼓舞,而且树起了美国散文创作的一代新风。

《常识》是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1737—1809)的成名作。

1775年4月来克星敦战斗打响后,英国大量向北美增兵,许多地方的民兵自动拿起武器,战争全面展开。

但是“大陆会议”上还在进行“战,还是和”的马拉松式讨论;保守派动摇不定,亲英派活动猖狂;广大军民心急如焚,迫切纲要明确的纲领、战斗的口号和统一的指挥。

在这重要时刻,潘恩的《常识》阐明了“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彻底批判了世代相传的群主政体,论述了彻底脱离英国、争取独立的必要性。

《美国危机》是潘恩以战报形式写成的。

他在《危机》中号召北美军民“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对鼓励士气作用甚大。

在独立战争期间产生的文学作品,在美利坚文学尚处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美国真正的民族文学起源于伟大的独立战争之中。

没有独立战争,就没有美国;没有独立战争,也就没有美国的民族文学。

文化三巨匠:

爱德华兹、富兰克林和杰弗逊

乔纳森·爱德华兹早期是一位致力于为清教主义专制教条统治涂上甜蜜理想色彩的自由主义者。

他出身书香门第,其家族后来由于出了许多才华过人的思想家而名噪一时。

爱德华兹思想敏锐,13岁考入耶鲁学院研究约翰·洛克及其哲学思想。

在耶鲁学院期间,他撰写的散文为美国唯理论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并为爱默生及19世纪伟大的文学和思想运动铺平了道路。

他对加尔文主义关于绝对神权及人类堕落的信条深信不疑,他曾在“个人述怀”里记载了自己早年的追求。

爱德华兹担任神职以后,对自己教区教徒的世俗气感到不安,决心唤醒他们认识自己的罪孽。

随之而来的“大觉醒”运动就是当时席卷西欧、英国与美国的福音传道运动的一部分。

由于害怕下地狱而引起的精神痛苦,在这种传道中被转化成了彻头彻尾的忍受与平静;此时上帝的绝对权威才得以充分实现。

是与上帝真正结合还是虚假的神秘主义,对于这个问题的区分成了爱德华兹的神圣使命。

他的布道,尤其是那篇名为《发怒上帝手中的罪人》的布道,就其激昂有力和形式完美而言,至今仍被美国文学界视为无与伦比的杰作。

激情的浪潮消退之后,爱德华兹便被他的教徒所遗弃。

他隐居伯克什尔山区,承担另一种教理任务。

他希望这一教理能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未来抵御精神上的弱点。

他过去曾以激情取胜,现在又在逻辑上出众超凡。

他虽然没有完成(当然也不可能完成)他在地球上恢复上帝统治的近期目标,但他却成功地建起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完善的思想体系和感情体系。

美国的哲学史就是从这一哲学系统开始的。

然而他想通过眼从上帝获得解脱的理想一直无法实现。

他的这一悲剧性认识的结构系统在爱伦·坡、霍桑、麦尔维尔及奥尼尔、艾略特、福克纳等的作品里都先后重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德华兹是思想上的大师而不是创作诗歌、小说的能手。

他和富兰克林、杰弗逊一样,把自己个人的经历成功地化成了美国的象征。

本杰明·富兰克林(BANJAMINFRANKLIN,1706—1790)是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独立革命的领导人,又是科学家和实业家。

他思路开阔,为他人所不及,他全面探求了18世纪美国试验的各种可能性。

如果说爱德华兹是清教主义宗教狂热的典型象征,那么富兰克林要算是美国启蒙运动,即理性时代的象征。

他博览群书,对一切都寻根问底,年轻时就倾向于自由主义思想学派。

与爱德华兹相反,他相信仁慈的上帝会允许每一个人自己去求得与自然的和谐,而不会强求人们去服从上帝的意者。

这样,富兰克林从理性上摆脱了早年通过科顿·马瑟的《积德篇》所反复灌输的信条,思想上接受了当时的怀疑主义,最终站在了天赋人权而非神权的一边。

富兰克林本是一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运用风筝和雷电所作的实验证实了静电方面一个最基本的假设;他发明了无烟生烟囱,新式炉灶及电荷棒,为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时代又把他造就成一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

他先后担任过美国第一位驻法国大使和宾夕法尼亚州州长。

由于他在政治、科学、外交、文学等方面具有的才华和成就,富兰克林被誉为“美国的奇人”。

富兰克林一生著作甚丰,他论述科学的小册子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伦敦及巴黎知识界聚会上诵读。

他讽刺英国愚蠢的殖民主义政策,促进民族觉醒的

作品,如《废时论》、《幸福论》、《奸商论》和《教育论》等,妙语连珠,旁敲侧击,可与斯威夫特和伏尔泰的政治讽刺诗文相提并论。

他的《格言历书》和《自传》对美国文学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

18世纪上半叶,北美殖民地普通家庭唯一能见到的书就是历书。

富兰克林把流传在民间的大量格言收集起来,经过加工提炼,变成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警句,编在新历书上,他利用这些格言和警句介绍科学知识、抨击宗教偏见,宣传日常生活的实用道德,概括出新兴资产阶级关于创业、持家、处世、治学、待人、律已等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

新历书在三个星期内再版了三次,许多地方人手一册,压倒一切历书。

富兰克林把这些分散的格言收编成册于1785年出版,这就是著名的《格言历书》。

在这本书的前言《致富之路》里,富兰克林提出了一整套指导原则,,在此后的20年里,这些原则对他的同时代人一直起着醒世箴言的作用。

他问道:

既然我们的懒散和游手好闲一直在耗费着我们自己,何必再浪费时间埋怨赋税太重?

既然只要勤奋我们就能创造自己所希望的时代,何必总是期待美好时代的降临?

既然只要勤俭就能买到一切生活必需品,何必甘心背债负穷呢?

《格言历书》在当时北美殖民地人民中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在英、法等欧洲各国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富兰克林既是一位以自己的睿智和思想、情感与事业留下不朽墨迹的自然科学家,又是与爱德华兹齐名的美国新文学的第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

在他的继承者中,既有库珀、马克·吐温、豪威尔斯及德莱塞这样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与实践家,又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

托马斯·杰弗逊(THOMASJEFFERSON,1743—1826)是北美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杰出领袖,《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和颇有成就的散文家。

杰弗逊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贵族家庭,曾在威廉与玛丽学院学习法律,后来在弗吉尼亚市民议会任职并从那里去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

杰弗逊生性不愿抛头露面而喜爱思考,本来打算在蒙蒂塞洛的家园与书为伴安度年华,但时势造英雄,他后来成为州长、驻法公使、国务卿和年轻共和国的第三位总统。

杰弗逊终身好学不倦,精通法律、政府管理、历史、数学、建筑、教育、音乐、哲学以及自然科学所有的领域。

在殖民地领袖之中,他是仅次于富兰克林的最多才多艺的人物。

他与富兰克林的不同之处在于,从气质上讲他是一位思想家而不是实干家。

1776年7月4日由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是当时最激烈然而也是最费斟酌的一份政治文件。

受命起革《独立宣言》的五人委员会还包括亚当斯、富兰克林、谢尔曼和利文斯顿,但杰弗逊是执笔人。

因为委员会对初稿进行了大部分是文体细节上的修改,然后大陆会议又稍稍将调子软化,可是最后的文本基本上仍与杰弗逊写的原稿一样。

《宣言》集中反映了北美民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从总休上阐述了人权原则:

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他们享有不可侵犯的生存、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必须获得被统治者的同意;人民有权在政府无视人民意志滥用职权时推翻它。

这些原则对于了解殖民地政治思想史的人并不陌生,但是把这些原则表达得如此清晰简洁,这还是第一次。

杰弗逊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民主制度使他与爱德华兹和富兰克林齐名,成为美国思想的第三位伟大建筑师。

早期小说

美利坚合众国独立以后,急风暴雨式的战争时代已经过去,以鼓动人民起来进行斗争为目的的革命散文也逐渐在社会上减少了影响。

1790年,富兰克林去世,潘恩出走欧洲,杰弗逊就任内阁大员,这似乎意味着他们过去所写的革命散文已不再成为社会和人们注目的中心;另一方面,1787年制订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宪法,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届总统,两党制政权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市民阶层的人数骤然膨胀。

新的形势要求有能够与之适应的新的文学作品,这就形成了美国早期小说产生的社会基础。

大约在1785年到1800年这十几年里,以传说中的神怪、豪侠为主角,以因果报应、劝人为善或神怪奇事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开始出现。

这些作品往往是先有口头传说,而后出现文字脚本,并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北美远离欧洲的世故与腐败,未遭受破坏的大自然在等待描述;获得新生的人们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新文明与新文学的素材近在咫尺。

然而艺术是形式,新形式不会突然出现。

殖民地人民一直习惯于从英国诗歌、小说、戏剧及散文中去寻找他们文学表达的标准。

18世纪虽是形式艺术的时代,但新酒还得先装进旧瓶。

英国14世纪小说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7世纪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等作品都成了仿效的范本。

随着市镇经济的繁荣而不断扩展市场的神怪故事,不管是否成本,都以一种虚幻的、夸张的手法去迎合读者的口味,因而也杂糅着不少糟粕。

尽管如此,它们毕竟是美国早期小说的雏形,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小说高潮产生的源泉。

而且,美国终于开始了一个既舶来小说同时又输出小说的时代。

布雷肯里奇和他的《现代骑士》

休·亨利·布雷肯里奇(HUGHHENRYBRACKENRIDGE,1748—1816)出生在新英格兰一个圣职人员的家庭,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他与弗瑞诺以及后来成为美国第四任总统的詹姆斯·麦迪生同班。

独立战争期间,他担任了牧师职务,在业余时间写过两部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剧本《高地堡垒上的战斗》和《蒙哥马利将军之死》。

这两部作品虽然没有达到一流水平,却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创作信念。

为了抵制政府的某些法令和社会上某些人对他激进思想的批评,他于1781年放弃了牧师职务,到匹兹堡郊区的乡村里隐居起来。

当然,在那里,他在政治上仍然十分活跃,处处显示出一个贵族民主主义者的思想风度。

后来他开始创作小说,他把自己的小说整个看成是反映当时社会的镜子。

《现代骑士》是布雷肯里奇一部著名的作品,也是美国最早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流浪汉的冒险事迹为题材,描写了约翰·法勒戈和他的仆人蒂格·奥莱根离开自己在宾夕发尼亚西部的农庄,外出游历的故事。

法勒戈是一个有主见的民主主义者、杰弗逊主义和民族独立的拥护者。

而奥莱根则是一个红头发、高个子的爱尔兰移民,有点傻乎乎,又有点流氓习气,同时由于自身的愚昧,还颇有点盲目的、无约束的自信。

他们俩骑马穿过乡村和城市、观察、体会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在旅途中由于偶然的原因走散了,于是各自又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奥莱根侥幸地碰上了一位总统,他居然靠自己胡说八道的辩成了一帮政治家、贵妇人和学者们崇拜的偶象,还被委任为税务官、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他不懂上层社会的规矩,更不懂当官的诀窍,结果被人给他浑身涂上柏油、粘上羽毛,遭受了惩罚和耻辱。

后来他去法国,又尝到了柏油和羽毛的滋味,仅穿了一件单衣逃离出境,却还自以为是一个凯旋归来的英雄。

法勒戈则是一位正派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倾向于托马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