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4925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ocx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处上海市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随着城市格局及居住人口结构的变迁,生源杂差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

在我校1003名学生中,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指地处杨行镇及下属村宅的孩子)占65.38%,外省外区借读生(包括商品房开发后入户的学生)占34.62%,教师普遍反映这些学生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为此,我们邀请了18位教师召开了座谈会,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作了现状调查,见下表:

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现状调查统计表(教师卷)

调查内容

选项

比例

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大部分愿意

38.8%

少部分愿意

55.56%

很少有人愿意

5.64%

语言表达的正确、连贯

大部分学生能达到

0%

少部分学生能达到

72.22%

个别学生能达到

27.78%

词汇量

丰富

0%

一般

61.11%

甚少

38.89%

从上述表格中不难发现农村孩子中的绝大部分,在课堂中的口头表达能力存在很大问题,这引起了教师的思索,这种现象是否同样存在于家庭中呢?

为此,我们又对44位家长作了一个家庭调查,见下表:

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现状调查统计表(家长卷)

调查内容

选项

比例

与家长交流情况

经常

9.10%

偶尔

81.80%

没有

9.10%

与伙伴交流情况

经常

25%

偶尔

65.90%

没有

9.10%

与客人交流情况

主动

13.64%

被动

56.81%

没有

29.55%

从上述表格中发现农村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每个社会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良好的语言修养,恰如其分的表达,优雅的语态,无疑成为“未来人”的必备素质之一。

口头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比起书面语言来,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作用。

展望明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将带动农村的迅速发展,各企业的崛起需要各种善于交际的人才。

因此,提高农村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客不容缓。

(二)因素分析:

如何真正提高农村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那就必须先找到原因。

为此,我们对任教三年级学科的18位教师和全体三年级学生家长作了一项综合调查,见下表:

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原因的综合调查统计表

涉及方面

低下原因

人数

比例

学生方面

胆怯、不敢说

74/166

44.58%

性格内向、不愿说

35/166

21.08%

词汇量少,不会说

70/166

42.12%

教师方面

没有给予充分的说话时间

3/18

16.67%

激励性语言少

2/18

11.11%

没有创设说话机会

10/18

55.56%

社会环境

农村环境不利学生表达

92/184

50%

家长不重视

90/184

48.91%

其它

19/184

10.33%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发现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学生方面:

(1)心理障碍:

当学生站起来面对众人时,就有两种担忧,一是怕自己心中的形象不能为他人所肯定;二是怕自己表现出与形象相反的形象来。

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

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口头禅增多,断断续续,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不足造成的。

另外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只愿作听众。

(2)阅读量小:

说话时,言语运动区首先产生思维活动,从大脑储存的语言信息里找出适合的词语,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内部言语,然后发出信号,通过言语运动神经传达给发音器官,发生振动气流,成为有声言语,传给听话者。

广积才能薄发,人非生而知之,没有“进”也就没有“出”;没有积累,也就没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

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

2、教师方面

(1)提问方式不当: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把小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片面理解成为对语言的分析研究。

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

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对学生的全面提高考虑不够:

小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

可目前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有的课虽然很“热闹”,但仔细一看,仅是一些尖子学生做了一番说话表演,而大部分学生仅充当了回观众。

试问,这样教学又怎会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而浓郁的兴趣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润滑剂”,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老套,就难以让学生迅速产生说话动机。

3、其他因素:

农村里缺少用普通话说话的环境,周围交际的环

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学生的听力、记忆力等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许多。

本文将致力于针对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的若干因素来尝试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目的

1、牢固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儿童语文的交际功能发展为主线,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场合。

3、改变以往农村小学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大力地提高表达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

4、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教学实践通过研究,逐步探索发展农村小学语言交际功能的新路。

三、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

(1)查阅有关的理论文献,掌握目前农村小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及亟待改进的地方。

(2)聘请专家,进行咨询并聆听相关的讲座。

实践调查法:

(1)阶段性的学生抽样问卷。

(2)开座谈会。

(3)跟踪调查。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要彻底消除这方面的障碍,须作长远的研究,我们主要是针对原因,树立教师正确的学生观,走入学生心灵,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不愿说到愿意说。

古人云:

“减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形”、“意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只有与学生真诚相待,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每个教师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上课时一旦发怒,说话语气严厉,声音响亮,带有责备不满之意,那么学生则被吓得不敢说话了。

可见,教师上课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的欲望。

为此,我们十分重视这个问题。

在课上,教师常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温柔委婉的语气、鼓励性评价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面前的老师是可亲近的,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想说的说出来。

课余,我们还经常和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如兴趣爱好、内心秘密、伤心事、烦恼等,真诚地向学生表明自己是老师,也是朋友。

有时,我们也加入学生的队伍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一起锻炼,一起比赛……师生距离不再遥远,心灵之窗逐渐打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建成,胆怯,缺乏自信的困扰也随之减少。

通过一年的努力,原本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学生胆子也慢慢壮大了,开始尝试说了,语言也慢慢变得连贯、正确了。

(二)为学生创设练习说话的机会

1、课内:

皮亚杰曾说过:

“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备自己真实的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而我们的实验课题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重训练轻讲解,重运用轻理解,教师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参与各种形式的语言交际活动。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欲望,语言表达的学习同样如此。

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农村学生胆子较小,胆怯的心理使他们不想说,甚至害怕说,久而久之,缺乏语言训练,形成恶性循环。

在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使学生能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时,胆怯早抛于脑后,学生说话的欲望也就很容易被激发了。

例如:

在教学《松鼠的尾巴》一文时,教师抓住孩子喜欢动物这一天性,与孩子们绕有兴趣地谈起了动物。

当老师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的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时,孩子们高高举起了手,情绪高涨。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语言表达欲望随之也高涨起来,这种表演欲在复述课文,积累课文语言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创设情境,重视实践。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文内容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来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

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而且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课文语言。

比如:

在教学《打碗碗花》一文时,学完课文,由老师来演外婆,外婆带“我”再次经过荒地,“我”就亲自尝试摘打碗碗花,把证明打碗碗花不打碗的经过告诉外婆,以对话的形式,用“外婆,你听我说……”为开头,合适地用上文中的好词,在一个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完成说话练习。

教师尽量在每篇课文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自己也成为语言训练的参与者,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另外,教师还创设更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

(3)举一反三,学会迁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于教师借助课文内容创设的情境说话已不再是一件难事了,绝大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便要求学生脱离课文情境,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将课文语言进行消化完全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萤火虫找妈妈》一文时,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说一说“当萤火虫再次去找朋友,在草丛中遇到了迷了路的小蜜蜂,它会怎么做?

”同学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

“萤火虫是个屡教不改的家伙,还是不愿帮助别人。

”有的说:

“萤火虫经过了两次的教训,知道了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交到朋友的道理,非常乐意帮助小蜜蜂。

”等等。

无论是哪种答案,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文中的语句,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做到了学以致用。

所以说,每一篇课文都孕含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课本提供的语言文字,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心去体会、感受。

学生的妙语连珠,常常会使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望尘莫及。

(4)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或相似的教学

条件下,有的学生反应敏捷,学习速度快;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学习速度慢;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予以不同程度的指导与点拨,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往往比较多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面积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上学到的好词、好句,一部分学生能很快领会,并能声情并茂地加以叙述,但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预计的目标,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同桌互说,以点带面,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并要说好,从而提高全班学生整体口头表达能力。

课外

儿童入学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对话能力。

入学后便向他们提出了掌握语言的新要求:

必须能以正确的发音、丰富而精确的词汇、系统而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果孩子头脑中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他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

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因此,拓展阅读是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其生活的环境缺少练习普通话的机会。

即使他们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语言也夹杂着大量的方言,极其不规范。

而积累大量的系统、规范、准确、精确的书面言语恰恰能纠正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

而大量的书面言语从何而来,从拓展阅读中积累得来。

因此,拓展阅读成了我们实施课题研究的另一重要手段。

(1)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语言材料。

自由阅读,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但“自由”并不等于“自流”。

学生因年龄阅历等关系,选择读物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避免放任自流。

我们主要通过教师推荐的方式、学生自荐来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我们往往推荐一些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如一些名人、英雄的传记、童话寓言故事等;有知识性较强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科幻读物等;还有,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这就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课后练习”,指导选择读物。

学生拥有一本好书后,我们又加强了阅读的指导,分成读、思、议、读四个环节。

读:

让学生自由读,读出声音主要目的是正音,能正确读文,训练语感。

思:

“学而不思则罔”这一步的思主要是通过默读,了解大意。

带着问题默读,有助于理解课文。

议: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同一篇文章,学生在经过思维之后总有自己的见地。

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所提的问题,而全班交流则可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学习了课文我懂得了什么、课文中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从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读:

在理解了文章内容和中心之后,则可要求学生感情朗读。

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朗朗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想象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文辞美。

在校中我们利用阅读课、自习课等时间让学生作拓展阅读。

另外要求学生每天给自己半小时的阅读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爱看书,语言材料丰富起来。

(2)开展活动,创设说话机会。

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表达。

因此,教师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说的机会。

①饶有兴趣的争章活动。

学生对于荣誉和奖励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于是我们开展了“争阅读红五星”的争章活动,学生只要读完了一篇400-500字的短文,并能说说其中一篇的主要内容、读后感就可以争得一枚“阅读红五星”,学期结束时争得多的学生能奖到学习用品。

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一枚小小的红五星充分调动起来,再通过开口说促进阅读理解。

②竞争激烈的读报活动。

学校双周三晨会安排读报活动,我们就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阅读童话、寓言等故事外,更要多读报纸,学着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每次读报活动中,我们都会开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请2-3位学生发布新闻,每月评出“最佳播音员”,许多学生不仅在20分钟的午会课上全神贯注地收集的新闻材料,甚至有的学生几天前在家就开始准备了,学生的活动兴趣高涨,更促进了拓展阅读的开展,为学生运用语言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③丰富多彩的队活动。

少先队的“十分钟队会”和“中队主题会”也成了我们开展活动的主阵地。

如:

童话故事会、朗读比赛、谚语大集会、诗歌朗诵会等。

还有一些主题性活动:

今天我当家、小小发明家、“如果我是校长等,主要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考验,又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舞台。

④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的学生地处农村,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虽无城镇的繁华,但它独具的乡村特色同样也深深吸引着学生。

我们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又为学生搭建了语言交流的舞台。

如大型活动“夸夸我家乡”,我们先让学生从祖父辈那儿了解杨行的历史,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工厂、小区了解杨行的现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积累语言素材,在“夸夸我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再如“野炊”活动,我们在学校附近选择一块草地,在教师的带领下挖坑搭灶生火烧菜,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所见所闻,抒发活动感受,回家后,再把活动过程转述给家长听。

在这样一个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都毫无拘束地“侃”起来了!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

为了能更客观地评价研究的效果,我们设计了口头语言表达的测试题——续编故事,对三年级166位学生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如下:

2000学年度第一、二学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测试对照表

等第

序号

评价标准

第一学期初

第二学期末

1

故事完整、合理、想象力较丰富

6.62%

13.86%

2

语言流利,情感丰富,有适当态势语

3

语音正确,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1

故事完整、合理,有一定的想象

24.7%

46.38%

2

语言较流畅,情感较丰富,有适当态势语

3

语音较正确、口齿较清晰、声音响亮

1

故事较完整、合理,稍有想象

50%

34.34%

2

语言比较通顺,缺乏情感

3

语音基本正确,出现少量不规范语言口齿基本清晰

1

故事不够完整,想象不够合理

16.27%

5.42%

2

语言表达条理不清,缺乏情感

3

出现较多不规范语言,口齿不够清晰

1

无法完成测试

2.41%

0%

从上述对照表看,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1、绝大部分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音面貌基本正确,口齿清晰,声音响亮,不规范语言、方言“嗯、啊”等在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中明显减少。

2、消除了无话可说的情形,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差的学生没有了。

3、有94.58%的学生能较合理,完整地续编故事,从这一侧面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进步。

4、能说会道的学生不断涌现,他们不仅能完整、合理地续编故

事,还有较丰富的想象,语言流畅,情感丰富,有适当的态势语。

六、几点思考:

1、课题研究的时间仅仅为一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虽有提高,但离研究目标还有距离,相信只要将研究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定会有显著提高。

2、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书面语言又反过来丰富和改进口头语言,如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互促进,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从课题的实施情况来者,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两极分化情况日趋明显,如何真正做到“不拉下一个”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4、口语训练如何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参考资料:

1、周宏、高长梅、刑莉娅主编: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2、谈顺法、苏忱主编:

《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获奖成果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

3、刘恩德、高孔阶、于正朝主编:

《“大语文”教育的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

4、朱作仁、祝新华主编: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