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5844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异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

辉映;今:

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翻译〔通篇译文见绿色通道〕

〔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4〕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庖丁解牛》知识点

一、实词

庖:

厨师。

解:

剖开、分割。

履:

踩。

踦:

支撑、接触。

砉:

象声词。

騞:

象声词。

中:

合乎。

会:

节奏。

道:

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

超过。

方:

在。

遇:

接触。

官知:

视觉。

神欲:

精神。

批:

击。

郤:

空隙。

导:

顺着、循着。

窾:

空。

因:

按照。

技经:

脉络相连的地方。

肯綮:

筋骨结合的地方。

軱:

大骨。

硎:

磨刀石。

恢恢:

很宽绰的样子。

謋:

象声词。

委:

卸落。

二、一词多义

善:

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三、虚词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义

天理古:

天然结构。

今:

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古:

本来的样子。

今:

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

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

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古:

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

a.到达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

向:

通“响”。

盖:

通“盍”。

技:

通“肢”。

善:

通“缮”。

六、词类活用  

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七、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

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八、拓展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与庖丁的观点比照: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九、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

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到达极其纯熟的程度,到达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

肯,骨间肉。

綮,结合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

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实词释义:

1、项王军壁垓下:

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

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

3、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

4、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

撼动、拔起;盖:

超过

5、直夜溃围南出:

名词作状语,向南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随从

7、田父绐曰:

欺骗

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乃:

就;东:

名词作动词:

向东行

9、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身:

亲身;当:

抵挡;破:

打败;服:

臣服

10、此天之亡我:

使动,使……亡

11、今日固决死:

固:

本来;决:

必定

1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向:

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13、愿为诸君快战:

痛快地

14、期山东为三处:

期:

约定;山东:

山的东面

15、汉军皆披靡:

溃散

16、辟易数里:

畏惧退缩,退避

17、亡其两骑耳:

失去

18、骑皆伏曰:

通“服”,心服

19、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

通“舣”,使船靠岸

20、地方千里:

地、方:

土地方圆

21、亦足王也:

名词作动词,称王

2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籍:

我;西:

名词作动词,西征

23、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

24、吾知公长者:

有德行的人

25、所当无敌:

遇到

26、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独:

单独;籍:

指项羽

2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身:

自身;被:

遭受

28、假设非吾故人乎:

29、吾为假设德:

为:

送;德:

人情

二、重点虚词:

①乃:

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

②则:

项王则夜起:

于是

③以故汉追及之:

因此

无以渡:

没有……的方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以:

相当于“而”;为:

成为

④于是项王大呼:

在这时

⑤项王瞋目而叱之:

表修饰

⑥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

是:

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

复指代词,这,这么

天之亡我: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

句末语气词

三、句式:

①定语后置句:

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②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③判断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项王也。

④省略句: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之〕赐公。

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

⑤固定句式:

何……为,表疑问: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独……乎:

籍独不愧于心乎?

四、重点翻译:

①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

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

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译:

项羽就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

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③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

然而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战争的过错啊。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

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译: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五、文中成语: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十面埋伏、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乌江自刎。

 

六、根据解释按顺序找出相应文言词,在原文上标注序号:

⑴愤激悲叹的样子(慷慨﹑忼慨

⑵唱了几遍〔歌数阕〕

⑶眼泪〔泣〕

⑷跟随〔从〕

⑸罢了〔耳〕

⑹欺骗〔绐〕

⑺向东走〔东〕

⑻估计﹑考虑〔度,duó〕

⑼八年〔八岁〕

⑽亲身经历〔身〕

⑾抵挡﹑抵敌〔当〕

⑿攻击〔击〕

⒀约定〔期〕

⒁像草木随风倒下一样〔披靡〕

⒂瞪大眼睛〔瞋目〕

⒃怎么样〔何如〕

⒄土地方圆〔地方〕

⒅称王〔王wàng〕

⒆我渡江做什么呢?

〔我何渡为〕

⒇即使〔纵〕

﹙21﹚回头〔顾〕

﹙22﹚老朋友〔故人〕

﹙23﹚成就成全你的功德〔吾为汝德〕

﹙24﹚难道〔岂〕

﹙25﹚率领〔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

缦回  màn  不霁何虹 jì 焚椒兰  jiāo

妃嫔媵嫱 pínyìngqiáng   辘辘 lù 

剽掠  piāo杳不知 yǎo尽态极妍  yán

鼎铛chēng    迤逦 yǐl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在庾之粟粒yú sù 横槛  jiàn  

呕哑ōu yā 参差 cēn cī鬟 huán囷囷 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词]:

1、隔离

古义:

遮断,遮蔽今义:

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

趋向今义:

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

指宫室结构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

所、座;今义:

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

明亮的星光;今: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

古:

可惜;今:

怜悯,同情。

[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保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动词)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名词)

5、缦:

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到达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

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7、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2.而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

3.其

(1)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

[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五个判断句〕

〔二〕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六国论知识梳理  

字词解释

1.率:

一律,一概。

  2.判:

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

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4.终:

最后。

  5.与:

亲附、亲近。

  6.既:

已经。

  7.免:

幸免。

  8.义:

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9.速:

招致。

  10.再:

两次。

  11.连却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

  12.洎:

及,等到。

  13.谗:

小人的坏话。

  14.殆:

几乎。

  15.智力:

智谋和力量。

  16.使:

假设。

  1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胜负存亡的命运。

数,天数。

理,命运。

  1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用。

  19.事:

侍奉。

  20.礼:

礼待。

名为动。

  21.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

吞下。

名为动。

咽:

咽喉。

  22.势:

形势。

  2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却。

  2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每天,名为状。

月,每月,名为状。

以,而。

  25.为:

治理

  26.劫:

胁迫,挟制。

  27.势弱于秦。

于:

比。

  2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

可以凭借。

  29.苟以天下之大以:

凭着。

  30.故事:

旧例。

通假字

1.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毋不要

一词多义

以:

  1.秦以攻取之外〔用,凭〕

  2、以有尺寸之地〔才,可用而代替〕

  3、举以予人〔来〕

  4、以地事秦〔用〕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之: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3、以有尺寸之地〔的〕

  4、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

都是代词。

  7、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

  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4、二败而三胜〔递进〕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

这样以后。

  兵:

  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暴:

  1、暴霜露(动词,曝露)

  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

  事:

 

  1、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犹: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始: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2、始速祸焉(副词,才)

  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古今异义

1、其实:

古义:

它的实际数量今义:

实际上

  2、祖父:

古义:

祖辈和父辈今义:

父亲的父亲

  3、至于:

古义:

以至于。

今义:

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5、故事:

古义:

旧事,前例今义:

文学体裁的一种

  6、智力:

古义:

智谋与力量今义:

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7、然后:

古义:

这样以后今义: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照应

  8、与:

古义:

结交今义:

  9、速:

古义:

招致今义:

速度

  10、不行:

古义;到```地方去今义:

不可以

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名词作动词

  牧连却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打退。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

礼待。

名为动。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

吞下。

名为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

每天、每月。

名作状。

  以地事秦:

事,侍奉。

名词作动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底。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完,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

名作状,按理来说。

  始速祸焉。

速:

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函:

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

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

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前:

向前

  2.仓皇东出东:

向东

  3.一夫夜呼夜:

在夜里

  4.乱者四应四:

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成功:

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纳:

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

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

细小的事情智勇:

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

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

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官名          

今义:

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

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祭十二郎文》

一、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