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6071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期末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1

一、本章知识网络:

二、知识解读:

知识点一、细胞周期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1.细胞周期概念及时期划分

(1)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的时期划分:

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间期历时长,分裂期历时短。

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1)常规表示法(扇形图、直线图、曲线图)

(2)柱形图表示法

B组DNA含量在2n到4n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复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在分裂期。

3.影响细胞周期的因素

(1)内部因素:

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

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同。

(2)外部因素:

主要有温度、pH、射线、生理和病理状况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

因为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能量供给等生理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

知识点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曲线模型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

1.细胞周期中几种细胞结构的变化

(1)染色体形态变化

染色质(间期、末期)

染色体(前期、中期、后期)

(2)纺锤体的变化:

形成(前期)―→解体消失(末期)。

(3)核仁、核膜的变化:

解体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4)中心体变化规律(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复制―→分开移向两级―→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

(间期)   (前期)     (末期)

1~2个   2个      1个

(5)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2.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核DNA数(2n)

2n→4n

4n

4n

4n

4n→2n

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4n→0

0

染色体数(2n)

2n

2n

2n

2n→4n

2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

n→2n

n

染色体组数

2

2

2

2→4

2

3.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1)A→B、L→M、P→Q的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

(2)G→H、N→O、R→S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C→D,R→S的变化很相似但时期不同。

(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4.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应的生理作用(见下表)

细胞器

名称

细胞

类型

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但是主要是间期

各种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基体

植物

末期

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

提供能量

提醒 

(1)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2)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3)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不配对也不分开。

(4)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

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见下表)

比较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有丝分裂过程

是否有中心体复制

前期:

纺锤体形成机制不同

末期:

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分裂期

间期

高等

植物

细胞

两极

纺锤丝

纺锤体

细胞板

(高尔基体有关)

细胞壁

分割细胞(质)

染色体完成复制

染色体

平均分

配到两

个子细

胞中

动物

细胞

两组中心粒

(复制于间期)

星射线

纺锤体

细胞膜

中央内陷

缢裂细胞(质)

染色体完成复制

染色体

平均分

配到两

个子细

胞中

提醒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要注意特例:

(1)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也与中心体有关;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不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植物细胞,也有可能是进行无丝分裂或者二分裂的细胞;(3)区分动、植物有丝分裂最可靠的方法——子细胞形成方式、细胞板结构,纺锤丝、星射线、中心体都不可靠。

考点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原理

1.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为旺盛。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不同,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二、实验流程

1.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前3~4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把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经常换水,以防烂根,待根长到5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

3.观察:

使用低倍镜找到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然后换成高倍镜,观察分生区的各个细胞,并找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4.绘图。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取材时,剪取根尖应为2~3mm,过长会包括伸长区,无细胞分裂;

2.解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根尖细胞的结构会遭到破坏;

3.漂洗是为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对染色体(质)的染色;

4.压片时要掌握好力度,过轻,细胞分散不开;过重,会压坏玻片。

考点四、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及其应用

1.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的比较

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原理

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信息

1持久性:

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③普遍性:

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①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植物细胞在离体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才能表现其全能性

②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例如,动物克隆技术

结果

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形成新的个体

大小比较

细胞分化程度有高低之分,如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

细胞全能性有大小之分,如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关系

1两者的遗传物质一般都不发生变化

②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具有的全能性越小

2.干细胞的类型和在医学上的应用

(1)概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潜能的原始细胞。

机体内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2)类型

干细胞分为3类:

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下面以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为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应用

医学上,干细胞的研究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癌症、癫痫、糖尿病等疾病的根治带来了希望。

【疑难辨析】

1.细胞分化的不可逆性及脱分化

(1)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是一种稳定的程序性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

(2)但在人工实验条件下,分化的组织细胞能脱分化,脱分化的组织细胞由于含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因而经一定人工培养后理论上可发育成一个完整生物体。

2.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基因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个体发育是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基础,因为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只有通过细胞的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中的主要过程:

受精卵

成熟的生物个体

(2)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分化是以基因的表达为基础的,特别是细胞分化,它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基因)有序表达的结果。

如红细胞的形成是以控制血红蛋白合成为主的基因表达的结果。

(3)从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个体水平上的发育是以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为基础的,细胞水平的分裂与分化是以分子水平的基因表达为基础的。

考点五、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不断地更新,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整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癌细胞的特征与癌变机理

(1)特征分析

①不死性:

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数目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

②迁移性:

癌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细胞表面的某些结构,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

③失去接触抑制性:

正常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称为接触抑制。

而癌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

如下图:

(2)癌变机理

 

(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

①原癌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②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调节作用。

③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裂,对这种异常分裂机体又无法阻止而造成的。

3.细胞的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

项目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细胞癌变

与基因的关系

受基因控制

不受基因控制

受突变基因控制

细胞膜的变化

内 陷

破 裂

糖蛋白等减少,黏着性降低

形态变化

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

细胞外形不规则变化

呈球形

影响因素

受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影响

分为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利

对机体有害

对机体有害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竞赛教案

 

一、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时数6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了解花粉的构造、主要成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掌握被子植物中存在的两种自交不亲和性及其特点,了解克服不亲和的方法;了解胚和胚乳的发育,以及种子中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熟悉果实的生长模式、单性结实现象和果实成熟时的变化;掌握种子和芽的休眠并了解其调控方法;熟悉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引起衰老的原因、影响衰老的因素;掌握器官脱落的细胞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并了解影响脱落的内外因素及调控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精细胞有二型性和偏向受精的特性。

花粉的主要成分,特别是脯氨酸、蔗糖或淀粉等与花粉的育性有关。

花粉管的定向生长与Ca2+梯度有关。

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被子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以及克服方法。

影响受精的因素。

2.种子的形成与成熟,外界条件对种子形成的影响。

3.果实成熟时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4.引起种子休眠的三个原因,以及种子休眠的解除或延长方法。

种子活力与种子的保存方法。

引起芽休眠的原因及调控方法。

5.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解释引起植物衰老原因的几个学说。

衰老的遗传调控、激素调控以及环境调控。

6.脱落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影响器官脱落的内外因素。

(二)难点

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2.植物衰老的生理机理与调控。

3.植物激素与脱落的关系。

四、本章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雄性生殖单位(malegeremunit,MGU)包含两个相互连接的精细胞和一个营养核,它作为一个功能团,经花粉管传递到胚囊,与雌性生殖单位发生双受精。

2.精细胞的二型性(heteromorphism)指同一花粉粒中的两个精细胞在形态、大小及内含的细胞器等方面有差异的特性。

3.偏向受精(preferentialfertilization)同一花粉粒中的两个精细胞在双受精过程中,其中一个精细胞只能与卵细胞融合,而另一个精细胞只能与中央细胞融合的现象。

4.配子体型不亲和(gamatophyticself-inpatibility,GSI)受花粉本身的基因控制的不亲和,引起自交不实。

5.孢子体型不亲和(sporphyricself-inpatibility,SSI)受花粉亲本基因控制的不亲和,引起自交不实。

6.识别反应(recognitionresponse)识别(recognition)是细胞分辨“自己”与“异己”的一种能力,表现在细胞表面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反应和信号传递。

本文中的识别反应是指花粉粒与柱头间的相互作用,即花粉壁蛋白和柱头乳突细胞壁表层蛋白薄膜之间的辨认反应,其结果表现为“亲和”或“不亲和”。

亲和时花粉粒能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能伸入并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受精;不亲和时,花粉则不能在柱头上萌发与伸长,或不能发生受精作用。

7.蒙导花粉(mentorpollen)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以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实现受精。

8.集体效应(groupeffect)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的萌发生长越好的现象。

9.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embryogenesisabundantprotein,LEA)种子发育晚期生成的蛋白,特点是具有很高的亲水性和热稳定性,并可被ABA和水分胁迫等诱导合成,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起到保护细胞免受脱水伤害的作用。

10.无融合生殖(apomixis)被子植物中由未经受精的卵或胚珠内某些细胞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11.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单性结实一般都形成无籽果实,故又称“无籽结实”。

12.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催化多聚半乳糖醛酸α-1,4键的水解的酶,促使果实软化。

13.休眠(dormancy)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是植物抵制不良自然环境的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一、二年生植物大多以种子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以休眠芽过冬;多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则以休眠的根系、鳞茎、球茎、块根、块茎等渡过不良环境。

14.强迫休眠(epistoticdormancy)指由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休眠。

如秋天树木落叶后芽的休眠。

15.生理休眠(physiologicaldormancy)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因为植物本身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眠。

如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的休眠。

16.层积处理(stratification)一种解除休眠的方法,即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低温(1~10℃)环境中,放置数月(1~3月)的处理。

这种处理能使一些木本植物种子中抑制发芽的物质含量下降,而促进发芽的GA和CTK等物质含量升高,提高了萌发率。

另外层积处理也有促进胚后熟的作用。

17.种子寿命(seedlongevity)种子从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寿命受遗传基因和贮藏环境的影响。

18.种子生活力(viability)是衡量种子活力的一种术语,一般就是指种子的发芽力(germinatingenergy)或发芽率(germinationpercentage),种子的生活力强,则发芽率高。

19.种子活力(seedvigor)指种子的健壮度,即种子迅速、整齐发芽出苗的潜在能力。

20.种子的老化(aging)种子活力的自然衰弱。

高温、高湿条件下种子老化过程往往加快。

21.种子劣变(deterioration)种子的结构和生理机能的恶化。

劣变不一定都是老化引起的,突然性的高温或结冰会使蛋白质变性,细胞受损,也会引起种子劣变。

22.正常性种子(orthodoxseed)指成熟期耐脱水,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能长期贮藏的种子,如禾谷类、豆类、十字花科类种子。

这些种子在发育后期随着贮藏物质积累的结束,要进入一个脱水期,种子失去大部分水后进入静止休眠状态。

正常种子可在很低的含水量下长期贮藏而不丧失活力。

23.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seed)指成熟时有较高的含水量,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的种子,如茭白、菱、椰子、芒果等种子。

这些种子采收后不久便可自动进入萌发状态,一旦脱水即影响其萌发,导致生活力迅速丧失。

因而人们曾称顽拗性种子为“短命种子”。

24.衰老(senescence)在正常条件下发生在生物体的机能衰退并逐渐趋于死亡的现象。

本文指的是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理功能衰退的现象。

25.脱落(abscission)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脱离母体的过程。

脱落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由于衰老或成熟引起的脱落叫正常脱落,比如果实和种子的成熟脱落;二是因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生理脱落,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竞争、源与库不协调等引起的脱落;三是因逆境条件引起的胁迫脱落。

26.离区与离层(abscissionzoneandabscissionlayer)离区是指分布在叶柄、花柄、果柄等基部一段区域中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

离层是离区中发生脱落的部位。

27.自由基(freeradical)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原子、分子以及基团的总称。

根据自由基中是否含有氧,可将自由基分为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

自由基的特点是①不稳定,寿命短;②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强;③能持续进行链式反应。

28.生物自由基(biologicalfreeradical)通过生物体内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自由基。

生物自由基分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其中氧自由基是最主要的,它又可分为两类:

无机氧自由基,如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有机氧自由基,如过氧化物自由基(ROO·)等。

生物自由基对细胞膜和许多生物大分子产生破坏作用。

29.活性氧(activeoxygen)是指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包括含氧自由基和含氧非自由基。

如: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羟自由基(?

OH)、单线态氧(1O2)、烷基自由基(如O2·-、ROO-等)和含氧非自由基过氧化氢(H2O2)等,这类物质都是由氧转化而生成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由于它们都含有氧,并且具有比氧活泼的化学反应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活性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对生物大分子和许多其他功能分子具有破坏性,如引起膜脂过氧化、蛋白质变性、核酸降解等,因此活性氧的积累必然会导致细胞的伤害。

3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存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清除自由基的酶,它能催化生物体内分子氧活化的第一个中间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O2和H2O2:

O2·-+O2·-+2H+→O2+H2O2

从而减轻O2·-对植物体的毒害作用。

植物体内的SOD有Cu-Zn-SOD,Mn-SOD或Fe-SOD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中。

3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一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反应的酶:

2H2O2→2H2O+O2

CAT主要存在于过氧化体中,负责过氧化体中产生的H2O2的清除。

其他部位产生的H2O2可扩散到过氧化体而被CAT清除。

避免了过氧化氢对植物体的毒害作用。

32.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一种催化以H2O2为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将H2O2还原为H2O,用以清除细胞内的H2O2的酶:

H2O2+R(OH)2→2H2O+RO2

(二)缩写符号

1.MGU雄性生殖单位

2.GSI配子体型不亲和

3.SSI孢子体型不亲和

4.P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5.LEA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

6.LOX脂氧合酶

7.SOD超氧物歧化酶

8.POD过氧化物酶

9.CAT过氧化氢酶

(三)知识要点

花粉粒是由小孢子发育而成的雄配子体,内含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外有两层壁,壁中富含蛋白质。

外壁蛋白由绒毡层合成,为孢子体起源;内壁的蛋白由花粉本身细胞合成,为配子体起源。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营养细胞。

缺少脯氨酸、蔗糖或淀粉等营养物质的花粉常为不育花粉。

营养细胞核与由生殖细胞分裂产生的2个精细胞组成雄性生殖单位。

胚囊为雌配子体,其中的卵细胞、2个助细胞和具有双核的中央细胞构成雌性生殖单位。

双受精在雌、雄性生殖单位内进行。

助细胞释放的Ca2+在诱导花粉管定向生长和雌雄配子融合中起重要作用。

精细胞的二型性和偏向受精特性,有助于双受精的同步进行。

花粉能否在柱头萌发,花粉管能否在雌蕊中生长,取决于花粉与雌蕊的亲和性与识别反应。

花粉的识别物质是壁蛋白,而雌蕊的识别物质是柱头表面和花柱介质中的蛋白质。

只有二者亲和时,花粉管才能伸长,雄性生殖单位才能经花粉管传到胚囊完成双受精。

植物受精成败受花粉活力、柱头生活力和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

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自交和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情况。

克服不亲和的可能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从遗传改良着手,选育亲和性品种,二是从生理上考虑,建立避开不亲和识别反应的方法,其中采用细胞融合和DNA导入等生物技术,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受精后的合子经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最后发育为成熟胚。

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而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

种子发育过程中,除了胚和胚乳细胞的增殖和扩大以外,还有核酸的合成,酶活性的变化,激素的调节,以及贮藏物质的合成和积累。

种子的化学成分还受水分、温度和营养条件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种子的发育促进果实的发育,这主要是种子内合成的激素能吸引光合产物、水分、矿质向果实和种子运输。

果实的生长模式主要有单“S”形生长曲线和双“S”形生长曲线两类。

果实的细胞数目和细胞大小是决定果实大小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后者。

许多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发生以下变化:

呼吸跃变、淀粉水解成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减少,糖酸比上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等胞壁水解酶活性上升,果实软化;形成微量挥发性物质,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单宁等物质转化,涩味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等增加。

使果实表现出特有的色、香、味。

休眠是生理或环境因素引起植物生长暂时停止的现象,种子休眠主要是由于胚未成熟、种(果)皮的限制以及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引起的。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有:

机械破损、浸泡冲洗、层积、药剂、激素、光照和X射线等处理。

种子活力是指种子萌发速度、生长能力和对逆境的适应性;种子老化是指种子活力的自然衰退;种子劣变则是指种子生理机能的恶化。

正常性种子通常在干燥低温下可以长期贮藏,而顽拗性种子在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

存在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含有较多的LEA蛋白,而后者较少。

许多植物或其器官以芽休眠的形式渡过不良条件。

短日照、ABA等对芽休眠有促进作用。

GA能有效地解除芽休眠,而青鲜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