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6920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沈阳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

CO+CuO

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y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2.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

3.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

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4.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

2

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

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2:

1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

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

C.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6.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

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

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

D.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8.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16.7mLB.大于16.7mL

C.小于16.7mLD.无法计算

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10.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1.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

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

相对分子质量

——

——

46

——

 

A.Z的化学式为C2H6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12.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

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14.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4Ge3O12)的简称。

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5B.+4C.+3D.+2

15.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27.3%C.20%D.15.8%

16.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17.实验室测定大理石主要成分的含量时,取16g含杂质的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205.6g,则该大理石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

A.62.5%B.72.5%C.80%D.82.6%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氧气的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19.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

将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

向固体中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

C.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D.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21.现有氢气、氧气、空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五种气体,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提供的用品有:

①火柴②石灰水③石蕊试液④干冷的小烧杯⑤内壁沾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应选用()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⑤D.①⑤

2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

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

3

23.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B.

C.

D.

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9.4

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

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5.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下图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_。

(2)改正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

(3)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________。

(4)试管加热时,用酒精灯的_______先给试管_______,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_______,然后再______,若上述操作顺序颠倒,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___________。

(6)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27.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2)图示中仪器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B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SO4,则应选择

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来作发生装置。

(4)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__装置来收集NO。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已知A~E是这半个学期化学学习中涉及的几种物质,其中B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D的组成元素相同,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物质间能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

________;

(2)说出物质A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F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①A→B+C_________,属____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E在B中燃烧____________。

30.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

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C、D均为气体。

(1)写出C的化学式: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____________;反应②:

______________;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字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开始固体中含有铜元素,不会是0,错误;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正确;C、开始固体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不会是0,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增加,错误;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

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氧、硅、铝、铁;硅元素比氧元素少,故选项A不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是置换反应,故选项B正确;

C、硅元素在反应前的化合价是+4价,反应后的化合价是0,化合价降低,故选项C不正确;

D、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元素,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B。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同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

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甲是硫化氢,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32:

(1×2)=16:

1,故选项A不正确;

B、丙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B不正确;

C、设34g硫化氢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X=48g

故选项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详解】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氯酸钾未分解,固体质量不变,加热一段时间,氯酸钾分解,固体的质量变小,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停止,固体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与图像符合,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总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铜,混合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消耗了氧气,但密闭容器中的氮气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图②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故选项B不正确;

C、图③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短,无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长,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故选项C不正确;

D、图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A。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锌和镁的形状不同,不能比较其活泼性,符合题意;

B、Y型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活塞越难压缩,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隔越小,越容易压缩,说明微粒之间间隔越大,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测得的值比真实值要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所以开始时量筒中液体的量大于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所以倒出的液体的量大于16.7mL。

故选:

B。

【点睛】

量筒读数时正确读数方法应为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小,俯视读书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大,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9.D

解析:

D

【解析】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

8.8g+5.6g+10.8g-16.0g=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10.8g×

×100%=1.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8.8g×

×100%=2.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5.6g×

×100%=2.4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Z中含有1.2g氢元素,2.4g+2.4g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9.2g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

9.2g-1.2g-2.4g-2.4g=3.2g,反应物Z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8g:

1.2g:

3.2g=12:

3:

8,假设Z的化学式为CmHnOp,则12m:

n:

16p=12:

3:

8,m:

n:

p=2:

6:

1,因此Z的化学式为C2H6O;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氧气16.0g,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ⅹ2=32,从表中可得,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Z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根据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

=

,y:

x=2:

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故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5,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

CO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的解题关键是:

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

12.D

解析:

D

【解析】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13.B

解析:

B

【解析】

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

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

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详解】

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故求出GeO2中锗的化合价即可,设在GeO2中锗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即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为+4;设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y,y×4+(+4)×3+(-2)×12=0,解得y=+3。

故选C。

1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16/﹙64+16﹚×100%=20%,故选C。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气体,其中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也可能是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带来的水蒸气;

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原氧化铜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

故选D。

1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溶液增加的质量为205.6g-200g=5.6g,增加的质量为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差,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石灰石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100%=62.5%。

故选A。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反应物的浓度大小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