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7254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振华民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江南style》为什么这么红

    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2012年红遍全球。

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st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YouTube视频。

其观看次数达到了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比伯的《宝贝》。

   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神曲”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

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

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

   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

凯拉瑞斯打比方说,它是一种认知瘙痒。

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

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

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江南style》更是如此。

有人评价说:

“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

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

有人对《江南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

   “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神经黑客”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奇特的现象。

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

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

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

可惜,神父却“中招了”。

   当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

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就以此开发出一套“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

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

   有了耳朵虫的帮助,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

“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

”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

为了驱赶脑海中的“弹出广告”,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

   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

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

“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江南style》在2012年风靡全球”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江南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

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江南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一个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C.《江南style》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不仅来的毫无防备,而且走的莫名奇妙。

D.《江南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反应,让脑子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2、下列对“耳朵虫”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时(3分)(   )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

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

B.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音乐功能。

C.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19世纪提出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D.耳朵虫使人们脑海不断弹出广告因而让人感到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南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B.对《江南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C.《江南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哼哼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电视上听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D.要想避免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带来的困扰,就得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

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

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

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

“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

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

禹锡诚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

伏请屈法,稍移近处。

”宪宗曰:

“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

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卿岂可以此论之?

”度无以对。

良久,帝改容而言曰:

“朕所言,是责人子之事,然终不欲伤其所亲之心。

”乃改授连州刺史。

去京师又十余年。

连刺数郡。

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

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

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记室,尤加礼异典:

主管

B.坐贬连州刺史坐:

受牵连,犯罪

C.率多禹锡之辞也率:

大致,一般

D.禹锡衔前事未已衔:

嘴里说着

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刘禹锡各方面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②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③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④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⑤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⑥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首次被贬官,是因为他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集团。

改革失败,他被贬连州,又改贬到朗州。

B.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十年间,创作了不少民间俚曲。

他依照诗人的写法,创作新歌词入民谣,并教人歌唱。

C.刘禹锡因写《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被外放作播州刺史,裴度为之求情,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念及刘禹锡母子之情,改授连州刺史。

D.刘禹锡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和《游玄都观诗》,诗中有怨忿之句,人们钦佩刘禹锡的诗才,而不赞赏他的人品。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5分)

⑵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5分)

9.诗句的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一分)

(1)白云一片去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3),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5),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6),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滑一刀

刘建超

“滑一刀”是酒城有名的外科大夫,“滑一刀”的大名叫滑儿。

滑儿出身贫寒,儿时家境极差。

父母辛苦工作,勉强维持个不饿肚子。

母亲操劳过度,在滑儿五岁的时候,得了重症。

因无钱医治,只得在家硬挺着。

母亲临终前,捧着滑儿的小手,放在嘴边轻轻地亲着,说:

“孩子,长大了当医生,给老百姓治病。

”又对滑儿的父亲说:

“再苦再难,也要供滑儿上学读书。

”父亲外出打工,把滑儿托付给堂兄。

父亲愿意做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只要工钱给得高。

滑儿上学后,聪颖勤奋,成绩一直在学校里拔尖儿。

考大学时,滑儿的成绩可以上最好的学校,可他却填报了一所医学院。

他忘不了母亲临终前那期待的眼神,他也知道,如果当年家里有钱,母亲是可以去医院做手术的。

滑儿大学毕业,成绩优异,保送做了全国著名医学教授魏征的研究生。

毕业后,滑儿放弃了考博和留在京城任教的机会,申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酒城。

滑儿被分配在酒城医院。

虽然滑儿是院里唯一的硕士生,但在论资排辈的医院里,滑儿只被分配去做些割阑尾之类的杂耍手术。

滑儿对什么样的小手术都极端认真负责,对患者温暖有加,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和红包。

滑儿参加工作第二年,出了一个事。

当时省里的一位副省长到酒城农村视察工作,结果在崎岖的小路上发生了车祸,人被送到酒城医院时已昏迷不醒。

病情危急,加之伤者的特殊身份,医院没人敢做主处置。

院长只得向市急救中心求援,可无论是把病人送去还是等专家来,都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

滑儿是当班医生,查了病人的情况后果断地说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半小时后就来不及了。

看到周围疑虑的眼光,滑儿自信地说,手术我来做,一切后果我来负责。

结果滑儿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从市里赶到的专家都啧啧称奇。

病人也很快康复,临行前拉着滑儿的手说:

“我看你就是名副其实的滑一刀啊!

”“滑一刀”的名号很快传遍了酒城的沟沟坎坎。

酒城有了“滑一刀”,来找“滑一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再重再难的病,只要让“滑一刀”划上一刀就能刀到病除,即使“滑一刀”划过一刀没能留住患者,患者家属也都无怨无悔,“滑一刀”每一天都被手术挤得满满当当。

有几次市里省里要调“滑一刀”,酒城人都排起长队阻拦,患者当街跪倒一片,声泪俱下。

“滑一刀”也就留下了。

“滑一刀”的手术越做越多,越做名声越大,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就连省城的和外省的病人也慕名而至。

“滑一刀”的导师魏征专程到酒城来调研。

魏征教授调阅了大量的病历,越看眉头锁得越深。

傍晚,已经是副院长的“滑一刀”陪着导师在河边散步,看着沉默不语的导师,“滑一刀”说:

“我知道老师不愉快的原因,有些手术是不需要做的,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也会达到相同的目的。

”魏征看了“滑一刀”一眼,缓缓地说:

“你只顾自己痛快地划一刀,可这一刀带给一些患者原本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你就心安理得?

”“滑一刀”叹了口气,说:

“老师,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我手中刀子的名气已经远远大于科学的道理了。

第二天,魏征和“滑一刀”一起查房,对一位从外省来的病人家属详细说明了病情和治疗建议,说做手术意义不大,采取保守治疗更妥当些。

没想到病人家属齐刷刷跪在“滑一刀”跟前,痛哭哀求,只要“滑一刀”给做了手术,什么后果他们都认了,不然就跪着不起来。

魏征看着这场面,无奈地摇摇头。

没过几年,“滑一刀”的父亲患了顽疾。

“滑一刀”向父亲说明了病情,建议采取保守疗法。

父亲说:

“滑儿,爹知道你说得在理。

只是,你要是不给爹划上一刀,你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名声。

爹不怕死,爹怕毁了你一世的名声啊。

就算做做样子,你也得给爹划上一刀啊。

”“滑一刀”给父亲做手术时,手竟第一次发抖,虽然只是拉开一刀就又缝合上了。

“滑一刀”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递交了辞职报告。

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酒城留下的只有他手术刀的传奇故事。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描写运用了倒叙的手法,首先写滑一刀是酒城著名的医生,然后再回忆他求学的过程,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滑一刀的成名的不容易以及他的感恩之心。

B、“魏征教授调阅了大量的病历,越看眉头锁得越深。

”此处用了神态描写,反映了魏教授的不满和疑惑的心情。

C、小说结尾,滑一刀的离开,是迫于人们找他做手术的压力,他怕自己的手再发抖,那样会让自己的手术出现问题,对不起患者,更对不起自己的手术刀

D、滑一刀到酒城工作,本来是大材小用,如果没有副省长的受伤住院,他只能永远的做小手术,那样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滑一刀,也不会有他的离开

E、本文描写紧扣现实问题,作者以滑一刀为线索,借他学医,从医,离开酒城医院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人们对有病就挂专家诊的思考。

(2)小说主人公滑一刀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联系全文作简要概括(6分)

(3)滑儿母亲临终嘱咐和父亲打工挣钱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现实社会中一些大医院往往专家号一号难求,滑一刀在文中说“手中的刀子的名气已经远远大于科学的道理了”,他的说法有道理吗,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II卷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目前,许多工程建设问题频繁发生,甚至有的问题工程还获得了工程质量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官商暗中结草衔环的结果。

B.这件事一经披露,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同舆论声音甚嚣尘上。

C.在这种情况下,职工自行离岗、不辞而别和久假不归的现象开始迅速蔓延,对车间生产冲击很大。

D.网上购票、电话购票将会成为以后春运购票的主流途径,不能因为部分人在窗口买不到票就否定网购和电购,这是因噎废食。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专家认为,广州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之都,就要围绕会展业不断做深、做细、做实,通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丰富会展内涵,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

B.在泰山脚下,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山东小吃和极具地域风情的舞蹈,登泰山,游孔祠,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雄浑厚重。

C.包装和炒作,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宣传的必备手段,可这要有一个限度,过了就成了忽悠,成了骗局,就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淖。

D.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牌坊正中上方是四个正楷鎏金大字:

定慧寺巷。

两侧是对联:

转过来,牌坊内侧又是一联:

①日出推窗喜见塔影,夜深闭户静听橹声

②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

③一读之下,便生出若不在此巷小住几日,人生便太亏了的感慨

④石牌坊是新建的,竖立在街景开阔的巷口,使人感到一种气派

⑤悄声吟哦,顿觉清秀妩媚的笔触之间梵音满耳、书香扑鼻

A.④①⑤②③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①③②⑤

15、据下列内容,以“微信是”为开头,结合文中的主要信息,给微信下一个定义(5分)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免费应用程序。

②它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

③它可以通过手机,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④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

⑤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搜索附近的人或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⑥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16、仿照下面材料中划线部分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前后文连贯。

(6分)

绚丽多彩的唐诗,至今仍然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她是清晨竹林间的一个浣女,,她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株芙蓉,。

她永远充满活力,充满魅力。

(1)

(2)

七、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60分)

肖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

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振华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江南style》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奇妙”只是对“耳朵虫”现象的介绍。

2、B(A项,耳朵虫是一种“大脑神经运动”。

C根据“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可知,耳朵虫只是和“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相关,并不能和“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完全等同起来;且“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但耳朵虫不是。

D原文是“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

3.B(A项“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在文中没有根据C“在电视上听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错;D“就得”错,原文是“真的应该”“理当”)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4.D(“衔”不是去“嘴里说着”,而是“心里怀恨”)

5.B(②是间接表现④不是表现其才能,故有②④的都可以排除。

6.C(皇上未认同裴度的说法。

7.⑴王叔文在东宫执政掌权,晚辈们力求上进,许多人争相依附他(王叔文)。

(关键点:

用事,务,附丽)(5分)

⑵那些做人家儿子的人,做每件事时特别需要谨慎小心,常常要担心(自己所作所为)会留给父母亲忧虑。

(关键点:

夫,贻,亲)(5分)

【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他的祖父的名字叫云,父亲的名字叫溆,他们都曾经在县里担任县令或者在州里做属官,世代以儒学著称。

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荣登进士的等第,又荣登宏辞这一科。

刘禹锡对古文十分精通,善于作五言诗,他的今体文章不仅写得漂亮,而且颇多才华。

他曾经在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里做事,主要负责登记幕府的一些事情,表现更加谦恭和非同一般。

后来他又跟随杜佑进入朝廷,担任监察御史的职务。

他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友好。

贞元末年,王叔文在东宫主事,晚辈们力求上进,许多人争相依附他,用漂亮的言辞取悦他。

在这些晚辈中,刘禹锡特别被王叔文了解与夸奖,并且用宰相的标准对待他。

唐顺宗即位后,因为长年生病不能处理政事,皇室中的所有文告,都从王叔文那里传出。

王叔文还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带入皇宫内院,同他们商量革新的事情,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没有不听从的。

后来,刘禹锡又调任屯田员外郎,参与审判度支盐铁一案,并兼任崇陵使判官。

王叔文的革新失败,刘禹锡也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

他人还在去连州的途中,又被贬为朗州司马。

朗州处于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官员的风气孤陋寡闻,满眼都是不同内地的风俗,要找几个可以同他说话的人也找不到。

刘禹锡在朗州的十年间,只能以吟咏古代先贤的文章和诗歌,来陶冶自己的性情。

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喜好巫祝的游戏,每当整个宗族击鼓跳舞的时候,一定要唱粗俗的民间小调。

刘禹锡有时也会参加到巫祝当中去,他就依照诗人的写法,创造出新鲜的歌词用来教大家唱。

所以在武陵的山溪和洞穴之间传唱的乡间小调,有很多歌词就是刘禹锡写的。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还京城,宰相(裴度)又想安排他在中枢机构工作。

这时刘禹锡写了一首《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句涉及到讽刺朝政的内容,执政的人看了很不高兴,又想把他从京城赶出来,贬为播州刺史。

贬刘禹锡的诏书下达,御史中丞裴度启奏道:

“刘禹锡有老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了。

现在那播州处在西南极其偏远的地方,野兽出没,人的踪迹很少到达。

刘禹锡确实应该得到处罚,然而他的老母亲一日也离不开他,如果让刘禹锡去播州,那么他的母亲与儿子就是永别了,我担心这样会伤及陛下以孝道治理天下的良好风气。

我冒昧地请求陛下你变通一下法令,把他流放到离京城近一点的地方。

”宪宗皇帝说:

“那些做人家儿子的人,做每件事时特别需要谨慎,常常要担心留给父母亲的忧虑。

现在刘禹锡所受到的惩罚,应该比其他人更重一些,你怎么可以这样来替他说话?

”裴度无言以对。

过了很久,宪宗皇帝变了脸色,说:

“我刚才所说的,是责怪那些做人家儿子的人的事情,然而我最终还是不想伤了他们所亲近的人的心。

”就改派刘禹锡为连州刺史。

离开京城以后的十多年中,刘禹锡又接连在好几个地方做刺史。

太和二年,在和州刺史的任上,被调回京城,授予主客郎中的职务。

刘禹锡的心里还记挂着前面写诗遭贬官的事情,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诗》。

他前面写的游玄都观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这样的句子,后面写的游玄都观诗中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这样的句子,人们看重他在诗歌中流露出的才气,却很看不起他的品行。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诗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3分)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但山间美景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景色虽美但是自己却有家难归,仕途多舛,自然产生“惆怅”之情(2分)

9、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即宏大开阔,有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成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

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以上每点2分,如果学生答视听结合该点给1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答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