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75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Word版含答案

阶段训练

(一)

1.(2016·浙江宁波高一上学期期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是宁波人,其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

到目前,在天一阁珍藏有新老家谱600多种。

宁波民间修谱甚是活跃。

下列对国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按照分封制维护等级秩序

C.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

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2.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

(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3.(2016·10月浙江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

4.(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6·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以下各项可以佐证该结论的是(  )

①妇女的生产被称为“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②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 ③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④唐宋时期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天鹅绒等,都是沿袭汉代的纺织技术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7.(2016·浙江绍兴高一上学期期末)“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8.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9.有西方学者认为:

“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10.(2015·10月浙江选考)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

A.李白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

11.(2016·浙江绍兴高一上学期期末)下面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部分插图。

其中反映古代中国陶瓷业制陶技术的是(  )

12.(2016·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13.“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D.存天理,灭人欲

14.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新思想系统”。

这些新思想包括(  )

①建立“天下之法” ②正君心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循天下之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6.(2016·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伯里克利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这表明雅典(  )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17.(2016·浙江嘉兴高二上学期期末)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埃菲比亚军训制度。

参加军训的青年在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

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的范围较狭窄

B.对外殖民扩张战争频繁

C.履行义务是获取权利的前提

D.城邦体制漠视个体权利

18.(2016·浙江嘉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贵族的政治权力不断被削弱,主要表现在(  )

①梭伦颁布“解负令” ②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 ③伯里克利时代的“津贴发放制” ④伯里克利时代的“轮值主席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

“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他的最美好的声名……而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

”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B.法律至上

C.社会契约D.间接民主

20.孟德斯鸠曾说:

“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21.(2017·3月浙江稽阳联谊)罗马法因其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曾在哪两个时期两度掀起热潮(  )

A.中世纪、文艺复兴B.中世纪、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2.【加试题】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

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3.【加试题】苏格拉底说:

“普罗塔戈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

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

而普罗塔戈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

A.否定神旨B.忽视道德

C.善于诡辩D.轻视教育

24.(2016·浙江宁波二模)【加试题】文献《三辅旧事》载:

“卫太子大鼻,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

‘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

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

C.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

D.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

25.【加试题】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26.(2016·浙江宁波选考模拟)【加试题】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基本定型于康熙时期。

下列事件体现了康熙处理这一问题的事件有(  )

①尊孔开科,延揽汉人 ②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北边界 ③派汉族工匠入藏重修布达拉宫 ④修建清漪园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场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7.(2016·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加试题】谈及道德,孔子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亚里士多德则说: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孔子强调统治者有“德”则四夷宾服

B.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基于个人价值

C.对道德的不同理解孕育着东西文化的冲突

D.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扎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

28.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时代。

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如斯巴达的法律制度,由其政治制度的创建者来库古以“神谕”的形式传达,因而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斯巴达人也由此养成了极强的守法观念,他们自愿服从来库古法律的约束,极少违反,他们将对法律的遵从看成是一种“美德”。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律具有至上权威是法治的关键,而良法是法治的基石,这是法治的两大基本要素。

——摘编自《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

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

理性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只不过是成文的理性而已。

——摘编自《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

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

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

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在治国理念上有何变化。

材料二与之相比有何进步?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3)你认为罗马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0.【加试题】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二 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

(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

)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直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

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

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①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

②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

——潘剑冰《疯狂的科举》

③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钱基博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入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您会更注重材料二中的哪种主张?

请结合史实和学术研究扼要展开。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1.(2017·11月浙江选考)【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

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6分)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

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

(4分。

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答案:

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谱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排除。

2.A 材料孔子强调“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孟子则强调“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两人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儒者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3.C 根据材料中“秦汉”“有叛国而无叛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推行的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特点,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地方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宗法制的特点是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与材料不符合,故B项错误;世官制是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4.B 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及注释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耦犁”出现于东汉时期,“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水转翻车”是宋代的灌溉工具,“耧车”是汉代的播种工具。

①④正确,故选B项。

5.C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正确,而“妇功”是周朝出现的,故①错误,故C项正确。

6.C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推崇儒学的主张,再加上汉武帝的支持,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项错误;朱熹生活于宋朝,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B 根据材料中“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B项正确;秦时宰相个人专权,故A项错误;C项是地方制度,故错误;明朝时宰相已废除,故D项错误。

8.D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故D项正确。

A项属于行书,B项属于隶书,C项属于篆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9.D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传入欧洲的科技成就是指南针,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

10.D 根据题干明确该历史人物以词著名,根据材料可知其词风格“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属于豪放派,故选D项。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11.B 从图中可看出B项反映的是制陶技术,故正确;A项是纺织技术,C项是冶铁业,D项是纺织技术,故A、C、D三项错误。

12.C 结合题干中图片信息,从西汉到清朝官员上朝的礼仪从坐到跪,说明君臣之间的等级差别严重,其实质是皇权的强化,故C项正确。

A、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3.C 根据材料“今之清谈谈孔孟。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可得出该观点批评当时空谈义理,不关注社会实际的情况,故C项正确。

格物致知旨在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心即理也”是宋明时期心学的观点,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14.D 根据材料可得出该思想体系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而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①建立“天下之法”是黄宗羲的观点;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④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思想。

②正君心是朱熹的思想,故D项正确。

15.A 根据材料可得出当时把四书放在五经之一的《诗经》之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而四书是经过朱熹加以注解的,故A项正确。

孔子的权威地位并没有动摇,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经商的内容,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16.C 伯里克利时期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向雅典公民提供一个相对公平广泛的参政机会,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

17.C 材料“参加军训的青年在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说明雅典公民权的获得须先履行义务,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故错误。

18.D 根据题干中“贵族的政治权力不断被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通过“财产等级制”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治。

发放津贴、轮值主席有利于平民参政,故D项正确。

“解负令”主要是在经济上解放了债务奴隶,故A、B、C三项错误。

19.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罗多德肯定雅典人民直接行使权力,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内容,故B错误;社会契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直接民主,不能体现间接民主,故D项错误。

20.D 根据材料“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得出孟德斯鸠旨在强调,随着意大利各民族的加入,罗马的凝聚力日益丧失,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21.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满足了当时西欧城市经济发展调整财产等级关系的需要,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推翻封建统治的需求,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蓝图,与题意不符合,故B、C、D三项错误。

22.A 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23.B 根据材料“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可得出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神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善于诡辩”的信息,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办学校,说明重视教育,故D项错误。

24.C 依据材料可得出当时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通过考古证明说明当时已经有纸的使用,故可得出C项正确。

材料无法证明日常纸的使用十分普遍,故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笼统,而且没有说明印证的结论,故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文献记载中的纸不是纸质地图,故D项错误。

25.B 根据材料“理学排斥私心……压抑人性”,而李贽则通过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故B项正确;李贽主要强调个性自由,而非为权谋私,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到私欲膨胀,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到“公心”,故D项错误。

26.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尊孔开科,重修布达拉宫等,以处理民族问题,故C项正确;《尼布楚条约》是与沙俄签订的,清漪园是乾隆时期修建的,是颐和园的前身,故A、B、D三项错误。

27.D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道德有不同的看法。

孔子强调统治者有“德”则四夷宾服,没有说出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故A项错误;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基于个人价值,没有体现孔子对道德的看法,故B项错误;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故C项错误;孔子对道德的理解来自于君主专制,亚里士多德对道德的理解来自于民主政治,双方的不同理解是由于双方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故D项正确。

28.参考答案 

(1)形态: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

原因: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气象: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

(答对三点即可)

政策:

重农抑商。

(3)内容:

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

政策:

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问第一小问,内阁的设立是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重要体现,其具体表现要紧紧把握材料中的“依赖内阁”“又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助理机构”“不正式统领六部百司”等关键信息;第二小问要从“司礼监太监牵制”中去分析。

(2)问第一小问,结合设问要求“明朝中后期”和“经济领域”回答,农业方面,依据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开始种植”即可得出;手工业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蚕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雇佣关系;商业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势力强大。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是重农抑商政策。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戚继光……曾在浙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