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8065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docx

学年度高三历史统一考试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12月统一考试试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历史试卷(A)

第工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

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

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2.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

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

想的共同点是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D.维护君主权威

3.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

婿”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4.自秦朝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

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

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5.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

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6.宋代以都城汁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

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

这一现象

A.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B.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D.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7.顾炎武说: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段言论体现了

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C.对理学“灭人欲”思想的批判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

8.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

逐渐流传开来。

这表明

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B.“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

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

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10.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

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A.辫子间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

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B.中国鱼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D.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12.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

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推动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D.推动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1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

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

适应。

”这表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

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14.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

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但到1956年底,加人合作社的农户达到

全国总农户的96.3%,加人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

这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

亡.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

15.1959年秋,我国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一些地方重新开放,增加了农民赚钱的机

会;1961年年中正式承认农村自留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B.有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D.意味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根本调整

16.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

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

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这一做法在当时

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人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1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

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市、思

茅市改为××市、大庸市改为××市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

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18.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

间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

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

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19.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

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

的括动家和冒险家。

材料表明“新教育”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20.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

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

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21.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

由此

可以推断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22.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

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

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D.国际地位的差异

23.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

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

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

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

格相似的是

A.《百年孤独》B.摇滚乐、爵士乐

C.《等待戈多》D.《自由引导人民》

24.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德意志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

于城市,但是同时期德意志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明显高于农村。

这主要是因为

德意志

A.国家统一实现和民主制度确立B.城乡生活理念的不同.

C.农村经济恶化影响人口存活率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25.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

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

一步打击贸易限制。

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

26.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

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27.从1929年11月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由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

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带助

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

这表明,胡佛政府

A.倡导民间团体自愿联合度难关B.极力协调中央和地方矛盾

C.重视协调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28.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

到20世

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

郎区。

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29.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经济改革,下令解散工商业中享有特权的家族型私人垄断

企业。

此项举措

A.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C.清除了法西斯势力的经济基础D.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30.下表为1913一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变

化情况。

据此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

A.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暴露

C.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农业机械化已基本实现

31.1960年,英国、瑞典、瑞士、娜威、丹麦、落萄牙、奥地利七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

盟.联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后来成立的欧共体相比,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显若特点是

A.未实现政治一体化,民签约成员国数盆少

c.对非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D‘区域合作程度较低

32.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

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猫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33题22分,第34题12分.第35魔18分,共52分)

33.(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丈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

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

等。

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

“东学西渐”片于欧洲而言,并不是

被迫的,而是主动的。

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质,为了争翁,欧

洲诸国鱿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

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鱿有了内

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

但是,并不

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丈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斤、抵制

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东学西渐”的过程,是与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

实际上,17世纪和

18管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

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玻体

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羊重等,开始被推举为

模范丈明.也正是随着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才逐步完成了对中国丈明的引进和改造,这

同时也就变革了欧洲本牙,欧洲也由此而发达。

—摘编自张允渭《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触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前后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东学西

渐”与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的异同。

(1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欧洲推崇中国文明所反

映的时代特征,并分析这一时期“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

(8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部分时期我国派遣国外留学生分类统计表

从表格中提取不同阶段我国派遣国外留学生前后变化的四条信息(4分),并结合所

学知识予以说明。

(8分)

3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被很多人运用到社会政治思想中,

形成一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被认为是社会达尔丈主义

的主要代表,其社会政治思想正是形成于该时期。

政治上,这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

各国的民族主义赞关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

经营和粗普的个人主义的时期。

斯宾塞认为,进化的规律是事物的普遮规律,主张绝对的

自由竟争。

他认为社会进化过程同生物过程一样,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起支配作

用。

他强烈反片国家干预社会生活,反对国家帮助救济穷人。

他反对社会主义,认为社会

主义原则是鼓励坏人依赖好人为生。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861年1月,马克思说:

“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

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但他并不认为残酷的生存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

的基本规律。

他在1869年的信中说:

“英国社会的生存斗争—普追的竟争,一切人反对

一切人的战争—使达尔文发现残酷的生存斗争是动物界和植物界的墓本规律。

但是社

会达尔文主义与此相反,却认为这是证明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摆脱自己的兽性的决定论

依据。

—摘编自张玉宝《马克思与进化论—对马克思与达尔文学说关系的重新思考》

材料三社会达尔丈主义是由著名启蒙忍想家严复在19世纪晚期介绍进中国的.

严复在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哥黎的《天演论》时加进了斯宾塞的观点和自己的发挥。

为,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向国人介绍这一自然科学学说,而是意在说明中国应该顺应“天演”

的规律,发奋自强,进免枚列强瓜分的惨祸,保持民族的独立。

—摘编自刘悦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是与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与斯宾塞对达尔文生物进化思想的

不同认识并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

(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历史作用。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