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8221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卷试题

一、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正确答案)

D.《儒林外史》

答案解析: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对封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2.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正确答案)

D.对比法

答案解析:

论证方法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论证方法一般有四种:

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比较论证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是用讲故事、打比方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3. “日薄西山”这个成语源自(  )

A.《陈情表》(正确答案)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解析:

“日薄西山”这个成语源自《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句话。

4. 《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正确答案)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5. 具体来说,绝句又属于()

A.古体诗

B.楚辞体

C.乐府诗

D.格律诗(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诗歌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

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中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散曲及外国的十四行诗等都属于格律诗。

6.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  )

A.反映地方民情风俗的散文

B.游记散文(正确答案)

C.写景散文

D.记叙文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故都的秋》是一篇游记散文,描写了北国之秋的独特风貌,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浓烈的爱恋之情。

7. 郁达夫“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

A.文学研究会

B.左翼作家联盟

C.太阳社

D.创造社(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作家与文学社团的关系。

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在日本发起并成立创造社,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家。

8. 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论据中,下列属于理论论据的是(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正确答案)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先王以为东蒙主

答案解析:

论据根据其性质特点,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科学道理、定律、公理、法规、名人名言、格言、成语、俗语、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

这里孔子用名人名言作为批评的理论依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说明为人臣者要恪尽职守,要职、能相称。

9. 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是( )

A.富兰克林

B.培根(正确答案)

C.拉封丹

D.伏尔泰

答案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10.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描写无关的是(  )

A.博闻强记(正确答案)

B.拔刀断指

C.义不忍食

D.射塔明志

答案解析:

《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细节描写无关的是A项“博闻强记”。

文章补叙南霁云的事迹写得极其精彩,但是并没有全面叙述南霁云的一生,而是选取了义不忍食、抽刀断指、以箭射佛寺浮图以为记等具体的场景,把南霁云威武雄壮、疾恶如仇、忠肝义胆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

11. 《论学问》是一篇有关学问的(  )

A.普通的书信集

B.论说性随笔(正确答案)

C.随感录

D.演讲稿

答案解析:

培根是随笔文体的开创人。

《论学问》选自《培根论说文集》,该文集英文版原名为《随笔》。

了解这些内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2. 《炉中煤》一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托物言志

D.隐喻手法(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

《炉中煤》一诗通过“炉中煤”向年青女郎倾诉恋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只有C项符合题意。

13.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季氏将伐颛臾》(正确答案)

D.《庄子·秋水》

答案解析:

成语“分崩离析”源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14. 《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庄子·秋水》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故事。

“河伯”是“黄河之神”,“北海若”是“北海之神”。

15. 莫泊桑出生在(  )

A.军官家庭

B.没落贵族家庭(正确答案)

C.教师家庭

D.商人家庭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

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  )

A.李清照

B.柳永(正确答案)

C.苏轼

D.李煜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风格的了解。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词作家,是慢词的真正开创者,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使宋词开始由小令阶段进入到慢词时期。

柳永的词多为慢词长调,用语通俗,雅俗共赏。

17. 下列散文属于托物言志的是( )

A.《往事》(一之十四)(正确答案)

B.《故都的秋》

C.《箱子岩》

D.《爱尔克的灯光》

答案解析:

只有A项《往事》(一之十四)属于托物言志。

作者写大海的风姿和情感,性格与品性,其实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

作者表面写大海(托物),其实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理想追求(言志)。

18. 《张中丞传后叙》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补记许远的事迹(  )

A.叙述

B.议论

C.夹叙夹议(正确答案)

D.描写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写作手法的掌握。

记叙文一般应是以描写叙述为主,兼有议论。

本文虽是记叙文,但写法却与众不同,是叙述与议论并重。

作者这样写是因为在叙写中要为许远辩诬,自然形成了这一特点。

19. 《关山月》用来抒情的线索是( )

A.笛声

B.歌舞

C.泪痕

D.月夜(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选项中四个答案在《关山月》中都能找到,且都出现一次,仅在出现频率上无法判断谁为线索,因此要从全诗内容上来把握。

朱门歌舞、壮士笛声、遗民泪痕,表现出不同主体对待山河破碎的态度差异。

诗人是将三者同时放在月光下来展现的,因而月夜才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

20.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杰出的(  )

A.诗人

B.剧作家

C.杂文家

D.作家(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郁达夫主要的文学成就是以“自序传”的方式创作的小说,是“五四”以来很有影响的作家。

小说作品有《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共30分。

材料题

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的上片,然后回答21-23小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中有什么寓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落日、断鸿,有象征意味:

黄昏落日,令人联想到南宋国势衰颓;断鸿声里,离群的孤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哀鸿遍野,又能令人想到北方离散的百姓。

22.“江南游子”是指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江南游子,正是南归漂泊的作者的身影。

【解析】作者远离故乡,流寓南方,所以自称江南游子。

2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很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以及一片赤诚无人理解的悲哀。

【解析】揭示出游子不得返乡,是因为异族占领了中原,所以想拿起武器,北上杀敌。

以上这三道小题都是考查对某一句词的理解,可见考生学习时要求细、求深,多阅读,多领会,才能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另外,虽是分析词句,却也要结合课文整体来把握。

阅读《诗经·氓》第五、六章,然后回答24-26小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4.从这两章诗可看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第五章写她在嫁到“氓”的家里的这段时间里,夙兴夜寐地操持繁重的家务,还要忍受“氓”变心之后对她的虐待,处境贫穷痛苦,她被无理休回娘家,还受到娘家兄弟嘲笑。

由此可知她的性格特征是自尊自重的。

第六章告诉人们,当了弃妇,她不向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低头,也不自哀自怨,而是冷峻地总结了婚姻失败的教训,显示了她正视现实、刚强不阿的性格特征。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本诗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

女主人公在婚前,作为少女,她纯真、痴情、善良,对爱情执着专一;婚后,作为妻子,她辛苦操持、任劳任怨;被弃后,作为弃妇,她刚强果决,自尊自重。

25.本诗是否可称为“弃妇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可以称为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就是被抛弃的,她是讲述自己痛苦婚姻的教训。

【解析】《诗经·氓》从表现方法上说,是一首叙事诗;从其表现的内容上说,则是一首弃妇诗。

诗歌以女主人公自我独白的方式,叙述了她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抛弃的全过程,有力地谴责了“氓”背信弃义的丑恶行为,表达了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

26.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受到了种种虐待,既要操持繁重的家务,还要被“氓”打骂。

“氓”喜新厌旧,公然遗弃了她。

【解析】抓住文中体现女主人公在氓家的遭遇的句子,如“三岁为妇……至于暴矣”等,理解其内容即可归纳出她受到的待遇。

阅读陆游《关山月》全诗,然后回答27-29小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27.本诗可分几层?

简述各层含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本诗共十二句。

每四句为一层,共分三层。

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

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

【解析】给出一段文字要求划分层次并总结各层的含意,这是常考的内容。

考生要多训练这方面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28.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解析】这一小题考查考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本诗表达了诗人统一祖国的信念和对这一信念不得实现的无比悲愤之情。

29.这首诗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结构上以“月夜”贯穿全诗,这首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解析】写月夜下达官贵人、守边战士和沦陷区的遗民的不同表现,从而表达了不同主体对待收复中原态度的差异。

诗中将朝廷对恢复的态度与战士和遗民对恢复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朝廷和戎政策的荒谬,表现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整首诗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悲壮沉郁。

30.请概述一下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

南国之秋色淡、味浅。

【解析】《故都的秋》中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

本节是课文的第二段,写作者对南国之秋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共30分。

材料题

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31.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南方的秋天有什么样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南国秋天的特点是清凉、平淡的,让人无法领略秋之意境。

【解析】作者笔下的南国之秋是清凉、平淡的,写南国之秋目的是用对比手法,突出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以及“清、静、悲凉”的特点。

32.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排比、比喻。

阅读鲁迅《忆韦素园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数他多。

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33.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赞美韦素园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解析】抓住文段中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语句,体会作者行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倾向即可作答。

3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比喻。

【解析】这里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

35.为什么“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

为什么“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因为他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

因为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

【解析】这里只要理解文中的比喻所代表的含意,就容易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他一旦动手杀了那个骑兵以后,就念念不忘,一直想着:

“杀普鲁士人!

”他恨他们,他对他们怀着一个既贪财而又爱国的农民才会有的那种阴狠的、强烈的仇恨。

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有他的主意。

他等了几天。

他对战胜者是那么谦恭,既殷勤而又驯服,所以他们让他自由来去,随意进出。

每天晚上他都看见有传令兵出发。

他跟士兵们经常接触,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

一天夜里,他听到骑兵们前往的那个村庄的名字以后,就出去了。

他走出院子,溜进树林,到了石灰窑就连忙钻进那条长坑道。

他在地上找到那个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

然后,他在田野里转来转去,一会儿爬,一会儿躲躲闪闪地沿着斜坡走,只要有一点响声就注意听,像违禁偷猎的人那样紧张不安。

他认为时间到了,就来到大路边上,藏在荆棘丛里,继续等着。

将近半夜十二点,硬土路面上终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他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准了只有一个骑兵过来,就做好准备。

36.这段文字中的主人公是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米龙老爹。

【解析】由选段的文字内容可知,这几段文字出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米龙老爹》。

选段主要内容是写米龙老爹为了复仇和迷惑敌人,他明里对普军热情接待,对战胜者谦恭、驯服;暗地里则与敌人斗智,英勇杀敌。

37.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解析】“一直想着……”是对米龙老爹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孤胆杀敌及其复仇的过程是动作描写。

38.从这段文字来看,主人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米龙老爹具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

【解析】米龙老爹英勇杀敌表现了他的勇敢,而他对整个复仇行动作了周密的安排和策划则表现了他的机智。

四、作文:

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

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

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作文,不少于800字。

  (5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