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8878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docx

《音乐之都维也纳》模板

《音乐之都维也纳》_模板

《音乐之都维也纳》 

作者:

宗阳春    发表时间:

2004-4-29    阅读次数:

26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 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        “掺和”的意思。

3、 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   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4、 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5、 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

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

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

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

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从四个方面说:

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

学生边读书,边说, 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

.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

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

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

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十里长街送总理》讲读.教案设计

崔峦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

  【教具】挂图、投影或录像资料,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导读”

  了解本组教学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从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二、简介周恩来总理

  他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尊敬。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

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在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课题)。

  三、边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投影或挂图,边听配乐朗读的课文,使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词句看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非常多?

  3.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二)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课文第一句既讲了天气阴沉寒冷,又暗示了当时“四人帮”陷害周总理、不准人们悼念周总理的阴暗气氛。

讲人多,着重理解第二、三句中的“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第五至七这三句话,选取老人、青年和儿童的代表,通过对他们的动作、神态、心情的描写,来表现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当时的心情。

“焦急而又耐心”是表达人们心情的重点词语。

“焦急”,是盼望能早一点看到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到总理的灵车。

  (三)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这一自然段可以作为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

  

(一)接下来,课文该讲什么了?

(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灵车、想念周总理的情景)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内容的(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会这样?

  2.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三)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第二自然段四、五两句是讲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么做的。

“目光随着灵车移动”,是说目光紧随灵车,希望能多看一会儿。

第五句是个长句子,具体写出男女老少望灵车的动作、神态。

“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说明大家的表现非常一致:

不约而同地站直……摘下……眼睁睁地望着……哭泣着……。

“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人人都想多看上几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

当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

大家的表现如此惊人的一致,反映了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对总理的去世感到无比悲痛。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眼望灵车时想到的——由十里长街送总理,想到十里长街见总理。

昔日见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总理的悲痛。

  (四)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认识到这两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可以作为第二段。

练习归纳段意。

  六、学习第三段

  

(一)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灵车渐渐远去,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着重抓住以下词句理解:

“牵动”,表面上说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随灵车动而动,实际上说人们的心跟总理紧紧连在一起:

“……多么希望……希望……”表达了不忍总理离去的思想感情;“……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进一步表达了希望总理去世不是事实,愿总理同人民永在的真挚感情。

  

(二)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一)自学生字,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识记字形。

  

(二)交流是怎样识记以下生字的。

  三点水旁:

泣洲

  木字旁:

槐禾木旁:

  左右结构:

佩拄腮矫躯

  上下结构:

牵妻

  半包围:

  书写,重点指导“槐”不要丢掉“厶”;“穆”右下是“少”字下面加两撇;“痕”是病字旁,不是广字头;注意“妻”的笔顺,先写上半部,再写下边的“女”。

  (三)书写生词和思考练习4的词语。

  妻子哭泣牵动

  二、归纳怎样从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

  

(一)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

如,结合对课文第一句、思考练习第3题

(1)来体会。

  

(二)通过理解人们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如,结合思考练习第3题

(2)、(3)、(4)以及思考练习第2题来体会。

  (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只要学生入情入境,仿佛自己置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流之中,就一定能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对人民的好总理无比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背诵。

  

(一)先逐个自然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二)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到来时望灵车、想总理”“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句与句的联系和一些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三)可采用个人试背、指名背、全班齐背等方法。

  四、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词语做到能够默写。

  2.背诵课文。

  3.有条件的,组织观看电影《周恩来》或历史纪实系列片《伟人周恩来》。

  4.预习《倔强的小红军》。

《十里长街送总理》讲读.教案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讲读教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课题 燕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⑴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群山、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通过看图,知道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明确燕子与春天的关系。

⑵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三、教学难点

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四、课前准备

1.挂图、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燕子(看图学文)

2.出示放大的燕子彩图。

提问:

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燕子的情况?

(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

燕子的特点:

翅膀很长,尾巴象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

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仔细观察这幅图,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山、湖、稻田、桃花、柳树、燕子。

2.请你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

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说说燕子的外形和燕子飞行、停歇的情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

⑴图画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

有远山、小湖、稻田、粉红色的桃花、黄色柳丝、各种色彩鲜艳的花。

⑵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

近处的一只燕子横掠湖面,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

另一对燕子正越过湖面飞向柳树。

有一只燕子已飞到高柳之下。

远处有几对燕子停在电线上,远远看上去有几个小黑点。

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

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⑴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用生字卡片检查)

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燕子的?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主要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段主要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第三段主要写飞行的燕子;第四段主要写停歇的燕子。

板书:

外形、赶来、飞行、停歇。

四、看图对照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先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

五、指导朗读全文。

六、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简述各段主要内容。

二、看图学文

1.看图学习第一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⑵指名读第一段后回答:

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

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课文着重通过羽毛、翅膀、尾巴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

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描述的。

板书:

羽毛、翅膀、尾巴。

⑶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之情)

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2.看图学习第二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活动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⑵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述“光彩夺目的春天”?

(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

讨论并板书:

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⑶比较句子:

“下过几阵雨。

风吹着柳。

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把这个句子与书上类似的句子(略)对比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

“蒙蒙细雨”,形容雨点很细小,这是春雨的特点。

“微风吹拂着”,是说春天的风轻轻地吹动象抚摸着人一样。

“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写出了柳丝的色彩是黄色的;写出了柳丝的姿态是那样的美;写出子柳丝的枝条是千万条;“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个比喻句以动写静,描绘出春天里树木茂盛,花草繁多,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⑷填空

小燕子从南方( )( ),为春光( )( )了许多生机。

(在静态中加进了动态,使人想起小燕子象人们赶集一样忙着为春光增添生机,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使人体会到春光的美。

⑸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看图学习第三段。

⑴看图,说说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⑵指名朗读课文,哪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

(斜、掠、横掠、一转眼、沾、荡漾”等词语突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的特点。

⑶比较句子:

“燕子在天空里掠过,由这边飞到了那边。

”把这个句子与课文中的类似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课文中的句子除突出燕子飞行的特点之外,还写出了春天的景色:

微风、阳光、稻田、柳树。

这样把燕子和春天紧密地联系起来写,进一步说明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

⑷指导朗读这一段。

4.看图学习第四段。

⑴燕子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课文,其余看图。

⑵引导学生讨论“落、痕、像”等几个词的用法。

(“落”字写出燕子的轻巧。

“痕”字写出电线的远,若有若无。

“像……”比喻形象、生动。

小燕子停下是一个个“正待演奏”的曲谱上的音符,它飞起来就是一个个发出美妙音响的乐音,踊跃地加入春天的大合唱。

这几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倦时的形象。

讨论中随时板书:

落、痕、像……。

⑶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听配乐朗读录音带,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学习有感情地读。

1.这篇看图学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2.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

四、随堂练习。

背诵全文。

作业设计

1.将上下两排的字,用“→”连成词。

悄 俏 消 峭 哨 稍 梢 捎

俊 壁 取 静 带 子 息 眉

2.填空:

⑴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⑵有的( )过( )的湖面,( )或( )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⑶( )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 )细线,多么像( )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 )的赞歌。

⑷作者先观察燕子的______,接着观察_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最后观察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 )的羽毛 ( )地吹拂

( )的翅膀 ( )地掠过

( )的柳丝 ( )地荡漾

( )的春天 ( )地演奏

( )的燕子 ( )地敲打

( )的赞歌 ( )地编织

4*.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羽毛 翅膀 尾巴 (静)

赶来:

 细雨 微风 柳丝 青草 绿叶 鲜花-春光 (静)

赶来 加入 增添 -生机 (动)

飞行:

 斜 掠 横掠 唧 沾 荡漾 -轻快 (动)

停歇:

 落 痕 像…… (静)

2燕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呈现问题组内合作组间交流 合作巩固

12长征

   教学设想:

教学从整体入手,在朗读欣赏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

找出疑难,解决问题。

师生合作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呈现出来。

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参与小组讨论。

其间,教师在各组内巡视,了解学情,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

接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及收获,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其他组请教,并适时开展竞赛活动。

待这一环节充分讨论后,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合作进行小结,以利于下一步合作的开展。

 

 

一、    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师:

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举世闻名、气吞山河的历史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课题)。

师:

请同学们欣赏《长征》配画朗诵(播放.课件)。

师: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长征的朗诵,我想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

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句子。

生:

(朗读诗文,同桌互读互评)

师:

哪几组同学向我们展示一下?

A组:

生:

朗读《长征》。

生:

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节奏处理上,把握得不太到位,没有读出诗中蕴含的感情。

师:

真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

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一定不错,请她读一下好吗?

(学生齐呼好)

生:

(专心致志地朗读一遍,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

师:

她的声音响亮,节奏把握得很准确。

哪一个组还想展示一下?

C组

生:

朗读诗文。

生:

她的语速、停顿非常好,而且朗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他学习。

师:

你也来试试?

生:

(朗读)

生:

他朗读的也非常好,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乌蒙山、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白雪皑皑的岷山。

师:

这几位同学读得都很好,那么刚才你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或不理解的句子呢?

生:

思考

生:

我不明白“等闲”是什么意思。

(写在黑板上)

生:

我想知道“五岭”指的是什么?

(写在黑板上)

生:

(纷纷举手)

生:

我想知道“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为什么“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为什么寒。

(写在黑板上)

生:

我不明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下面诗句的关系。

(写在黑板上)

生:

我想知道“尽开颜”是什么意思。

(写在黑板上)

生:

我不明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写在黑板上)

生:

我不明白“岷山”是指什么?

(写在黑板上)(有同学发出嘘声)

生:

我不明白远征是指什么?

(写在黑板上)

生:

我不明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在黑板上)

……

师:

请同学们看黑板,有谁能够解答其中的问题。

生:

(纷纷举手)

生:

我知道岷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师:

你知道的真多,好请坐。

生:

等闲是平常、一般的意思。

师:

你能说说只等闲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吗?

(学生沉默)

师:

你能用等闲造一个句子吗?

生:

孙悟空既能驾跟斗云又会七十二变,可不是等闲之等。

(学生笑)

生:

我想远征是指两万五千里长征,开颜是笑逐颜开的意思。

……

师:

同学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手指黑板)大家看黑板剩下的问题谁还能解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下面诗句的关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生:

无声思考

[“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疑起于思,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在合作学习前先让学生独立通过读书找疑,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

大大增加了合作时的信息交流量。

教师进行归类整理又加以呈现,更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

 

二、    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师:

人多力量大,对于这些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四人一组,选择其中的几个合作解决它们好吗?

生:

高兴地接受并积极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组内开始合作(以第一组为例)

组长:

请大家讨论一下,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生:

可以查阅资料。

生:

可以先理解诗句中重点的字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

组长:

这几种方法我们都可以试一试。

(每个同学都认真地在寻找答案。

一会儿一个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