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9312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docx

绍兴市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材料汇编新冠疫情时评范文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素材

“新冠疫情”时评范文

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

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

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

减少串门不聚会。

传统年俗中“温情脉脉”的聚会聚餐,在当前这个特殊时刻,有可能暗藏凶险。

截至24日24时,广东已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其中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

各地为更好地防控疫情,纷纷取消庙会、电影放映等聚集性活动。

个人也不妨委屈一下“传统”,减少拜年、聚会、聚餐,多用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

来日方长,非常时段,不必计较这朝朝夕夕。

出门记得戴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长潜伏期达14天。

携带病毒的人脸上没有写字,在不得不与人接触的场合,一个小口罩将起到阻挡病毒入侵的大作用。

中科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10分钟内至少8次提到“口罩”一词,他强烈呼吁近期出门戴口罩,要形成“口罩文化”。

为安全着想,不要怕麻烦和累赘,请把口罩戴起来,也请劝家人把口罩戴起来。

见面不必行“握手礼”。

“菌从手来,病从口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建议大家见面拱手不握手,保持1.5米以上距离。

也许有人觉得这么做有点草木皆兵,但在病毒仍在“暗处”加快蔓延的非常时期,谨慎一些没什么坏处。

另外,要做好消毒,特别是出门回家后要勤洗手。

当然,我们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也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适当放松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恐惧,保持好心情,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互相理解,彼此包容。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春节计划,多少影响了过节心情。

在这个非常时刻,为阻断病毒传播,需要大家保持平和的心态,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共克时艰。

当我们采取一些“非常举措”时,比如不上亲戚朋友家拜年、戴口罩、见面不握手,不妨技巧性地做一些解释;而当我们看到别人“如临大敌”采取一些“非常举措”、甚至“特殊防护举措”的时候,也不妨抱以支持、理解、包容的态度。

非常时期,不聚会不聚餐,不是人情淡薄,而是生命至上。

暂时的“委屈”,都是为了温情长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除西藏之外内地30个省份都已有疫情;24日全天,全国新增病例多达444例,累计死亡患者已达41例。

如今,30个省份都启动了“一级响应”,我们也应有所“响应”,行动起来,形成“新年俗”,让病毒无机可乘。

转变观念,更换方式,照样能过个好年。

11醉翁亭记

课题

醉翁亭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1.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重点)

2.感受文章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特点;发挥想象,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难点)

3.感受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旷达开阔的胸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

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散文明畅简洁,诗词婉约淡雅。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10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读准字音

环滁(chú)琅琊(yá)林壑(hè)辄醉(zhé)

林霏(fēi)阴翳(yì)酒洌(liè)山肴(yáo)

野蔌(sù)觥筹(ɡōnɡ)伛偻(yǔlǚ)颓然(tuí)

暝(mínɡ)弈者胜(yì)射者中(zhònɡ)

重点实词

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开,消散,散开。

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

泉香而酒洌:

清。

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

交互错杂。

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宴酣之乐:

尽情地喝酒。

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拢;暝,昏暗。

翼然:

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

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

情趣今义:

意思,含义)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

离开今义:

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古义:

醉醺醺的样子今义:

精神不振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

香花今义:

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古义:

茂盛今义:

美丽)

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动词,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临溪而渔(动词,到)

归云归而岩穴暝(动词,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动词,回去)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形容词,茂盛)

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却)

也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太守自谓也(表判断)

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形容词,欢乐)

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词,它)

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名词做动词,命名、取名)

太守宴也(名词做动词,设宴)

环滁皆山也(名词做动词,环绕着)

临溪而渔(名词做动词,钓鱼,打鱼)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动词做名词,伛偻,驼背弯腰的老人;提携,用手搀扶的小孩)

山行六七里(名词做状语,沿着山路)

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前面)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介宾结构后置,“歌于途”即“于途歌”)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介宾结构后置,“述以文”即“以文述”)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介词,应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新课导入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醉翁亭,作一次滁州之旅,涤荡心中的芜杂,感受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迷人风光;跨越时空,与圣贤会晤,感受那份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

(1)陈述;

(2)肯定;(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

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

(1):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

(2):

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3、4):

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研读第一段,欣赏醉翁亭】

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

环滁皆山也。

2.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分两层:

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

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3.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

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渲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4.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研读第二段,欣赏琅琊山】

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利用时间推移,采用了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

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

分写:

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总收:

“山间之四时也”。

【研读第三段,欣赏官民同游】

1.第三段写什么?

可分为哪几层?

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

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都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关系。

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3.这一段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

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4.滁人欢乐的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这其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

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

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研读第四段,欣赏众人归】

1.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

从太守游而乐。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诵读全文,整体感悟】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

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

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

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

从外到内。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写亭的环境:

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子令人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子清幽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3.这篇文章写了三种乐:

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

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

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

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的。

太守之乐境界最高,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

【理解文章,把握主旨】

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

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

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乐趣。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豁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切实和切实的行动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如,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

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了一篇锦绣文章。

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再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再到归来的一幅画卷。

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文中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出语自然,浑然天成,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

文中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具有散文的韵味。

这样整散结合的句子,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去掉“而”字,就变成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

“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方法运用,片段作文】

请以《秋》为题,完成一个片段作文。

注意长短句穿插使用。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所在。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更是效果显著。

因此,我安排了大量的朗读训练。

尤其是教学生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对疏通文意大有裨益。

课前作业设计,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

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己学习成功的快乐,又能品尝帮助别人的喜悦。

而且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让师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方法指导:

文言比较阅读中如何探究结果

文言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同学们学会知识迁移的重要形式。

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用来比较的选段,也可能不止是文言文篇段,还可能将古诗词,甚至是现代文与文言文篇段结合起来考查。

其中,比较阅读文言文篇段并写出探究结果是常见的考查方式之一。

此类题的答题技巧是:

1.初读文言语段,浏览全文,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素材积累:

“怕后生笑话我”

夜深了,欧阳修灯下伏案,专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文章。

他的夫人打趣地说:

“你又不是学生,还这样认真改。

难道是怕先生责怪吗?

”欧阳修说:

“我写文章是要给后生们看的,所以这样认真修改,是担心文章里还有什么毛病,怕后生笑话我呀!

 

检测内容:

第一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妖娆(ráo) 分外(fèn)  娉婷(pìng) 惟余莽莽(mǎng)

B.腐烂(fǔ)折腰(zhé)鲜妍(yán)成吉思汗(hán)

C.柔嫩(nèng)海峡(xiá)红晕(yùn)喉咙嘶哑(sī)

D.冠冕(guān)枉然(wǎng)飘逸(yì)水光浮动(fó)

【解析】A.“娉”应读pīng;C.“嫩”应读nèn;D.“浮”应读f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2分)

A.悲愤   优戚   生机勃发   呢喃软语

B.黎明   流盼   山舞银蛇   心驰神往

C.汹涌   丰润   通宵达旦   尽态极颜

D.坟墓   漫游   摇曳多姿   略输文彩

【解析】A.忧戚;C.尽态极妍;D.略输文采。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朱婷被评为MVP和最佳主攻手,人们因此称她为排坛的“一代天骄”。

B.他走入大厅,威仪冠冕堂皇,众人见他气质非凡,光彩动人,赞叹道:

“真是一表人才!

C.瑞雪下了整整一夜,翌日天晴,辽阔的北方大地呈现一派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

D.战斗英雄张富清是一位从战火硝烟年代穿行到改革开放年代的老兵,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愧为当代的风流人物。

【解析】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是贬义词。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A.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C.在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使中国电影提质增效、精品迭出。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

【解析】A.语序不当,将“坚持始终”改为“始终坚持”;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C.成分残缺,删去“使”。

5.(原创题)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青年者,国家之魂。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①对于国家而言,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②决定着个人奋斗的方向

③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

④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

⑤因此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理想

A.⑤③④①②B.⑤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⑤D.④②③①⑤

【解析】语段首先从青年在国家、社会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青年人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的论点,可知⑤句在前。

然后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论述青年人有没有远大理想所产生的作用,由此可知其余四句的排序是③②④①。

故选B。

6.名句默写。

(6分)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用《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填写)

7.名著阅读。

(4分)

艾青,原名蒋海澄,他在监狱中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艾青诗歌创作中,两个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8.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分)

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举国同庆之时,学校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家国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2分)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

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

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

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2)【家国文 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

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E为行书,B为楷体。

(2分)

(3)【家国事 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2分)

材料一:

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

主席曾经问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

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

“你退后,让我来!

”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示例: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

(4)【家国吟 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

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

(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2分)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

“示例:

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历经磨难后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歌颂和赞美,感情沉郁、凝重,也有清新和昂扬,很契合本次活动和场合。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写实景,渲染环境的恶劣,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解析】“冰塞川”“雪满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