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9851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docx

中考物理重点背诵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第一部分;声学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来说,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2、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它使双耳能准确判定声源的位置和方向。

3、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

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

指声音的特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超声波与次声波: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4、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

5、声的利用:

(1)、声能传递信息。

(2)、声能传递能量。

第二部分:

光学部分

1、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传播速是3.0×108m/s。

光年是指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记:

三线共面,两线分恻,两角相等。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

光滑的表面将入射的平行光向同一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

漫反射:

粗糙的表面将入射的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

3.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成的是虚象;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简记:

像物等大,像物等距,线面垂直,像是虚象。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实像是实际光线相聚而成的,是能够在光屏得到的像。

虚象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用光屏承接不到虚象。

凸面镜简称凸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简称凹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4、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

第1页

射角;当光从水中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分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5、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

品红、黄、青三种颜色叫颜料三原色。

透明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能够反射各种色光。

黑色能够吸收各种色光。

6、在光谱的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红外线主要有热作用强(用于加热)和穿透云雾能力强(用于红外遥控)等特点。

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主要有化学作用强(用于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用于杀菌)和荧光效应(用于防伪)等特点。

7、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8、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在胶卷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

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典型应用为照相机。

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典型应用为投影仪。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典型应用为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用口诀记忆为:

“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位于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

10、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用凹透镜娇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用凸透镜娇正。

11、显微镜原理: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在放大一次。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可以看清细小的物体。

望远镜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增大视角。

这样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第三部分:

热现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看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要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

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下去。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熔化过程要吸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

第2页

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过程要放热。

晶体在凝固过程要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有致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的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点随大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化,升化过程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化,凝化过程要放热。

第四部分:

电学

一、电流

1、摩檫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檫起电现象。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人们把绸子摩檫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把毛皮摩檫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实验室常用一种叫做验电器的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摩檫起电的原因:

两个物体互相摩檫时,哪个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有等。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

通常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通路、开路和短路。

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的现象叫做电源短路。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会把电源烧坏。

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并在用电器的两端的现象叫做用电器被短路。

用电器被短路时用电器无电流通过,不能工作。

用规定的电路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

(2)、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切记元件符号不要画在拐角处。

(3)、电路图形一般要画成长方形。

(4)、所画电路图要与实物相对应。

5、用电器首尾相连,连成一串后再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叫串联。

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在接入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叫并联。

区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主要方法:

(1)、元件连接法——元件逐是个顺次连接的串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是并联电路。

(2)、电流路径法——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的是串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电流路径的是并联电路。

(3)断路法——若断开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的是串联电路;若断开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的是并联电路。

第3页

6、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叫电流。

电流通常用符号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另外还有毫安,符号是mA。

微安,符号是uA。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mA=10-3A。

1uA=10-6A。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2)、选择合适的量程,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1)看清所选择的量程。

(2)、看清所选量程刻度的分度值(3)、读数:

大格数的值+小格数的值

7、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表达式为:

I=I1=I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只路电流之和。

表达式为:

I=I1+I2;:

科学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和论证(6)、评估(7)、交流

二、电压电阻

1、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电压的主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单位换算:

1KV=1000V;1V=1000mV。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是: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并在电源的两端上。

3、压表的读数方法是:

(1)电压表的刻度盘上标有符号V。

(2)读数前先要确认电压表的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认每大格和每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

4、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其表达式为U=U1+U2。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其表达式为U=U1=U2。

5、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它的主单位是欧姆,符号为Ω;单位换算:

1MΩ=1000KΩ;1KΩ=1000Ω。

6、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还跟温度有关。

7、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改变电阻线接入电路中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

使用:

(1)了解铭牌上变阻器标有的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2)一般应串联在电路中,把“一上一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3)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字样,它的意思是:

最大电阻值是50Ω,最大允许电流为2A。

8、电路识别:

串联电路有一条电流路径;并联电路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电流路径。

电流表的内部电阻非常小,在识别电路时,可将电流表等效为一根导线。

电压表的内部电阻非常大,在识别电路时,可将电压表等效为开路(将电压表画成断开的开关)。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结论: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2、欧姆定律定律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I=U/R。

公式中的I、U、R分别表示电流、电压、电阻物理量,公式中的I、U、R的统一单位分别是A、V、额定电压。

3、变形公式R=

只反映某段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电阻的大小与电压U和电流I无关,它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来决定。

4、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

实验原理:

R=

,实验方法:

伏安法。

实验操作: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读取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5、串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表达式为I=I1=I2。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之和,表达式为U=U1+U2。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表达式为R=R1+R2。

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6、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之和,表达式为I=I1+I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为U=U1=U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表达式为1/R=1/R1+1/R2。

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四、电功率

1、电能的主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生活中常用“度”作电能的单位,在技术中叫做千瓦时,符号是KW·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2、电能通常用电能表来测量,它的读数方法是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电功与电能的关系为:

电功的大小等于消耗的电能。

4、电能的计算公式是W=P·t;W、P、t分别表示电能、电功率、时间的物理量;它有两套单位,W、P、t的第一套单位分别是:

焦耳(J);瓦(W);秒(t)。

W、P、t的第二套单位分别是:

KW·h;KW;h。

5、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主单位是瓦,符号是W,单位换算:

1KW=1000W。

6、电功率第一条基本公式P=

;P、W、t分别表示电功率、电能、时间的物理量。

P、W、t的统一单位分别是W、J、S或KW、KW·h、h。

7、电功率第二条基本公式P=UI;P、U、I分别表示电功率、电压、电流、的物理量。

P、U、I统一单位分别是W、V、A。

8、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实际电压偏低,用电器消耗的功率偏低,不能正常工作,实际电压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用电器的寿命,还可能烧坏用电器。

9、一个灯泡标有“220v40W”的字样,它表示的意思是:

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40W。

10、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

实验原理:

P=UI,实验器材是:

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

测小灯泡额定功率时,调节滑动变阻,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额定电压,同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公式P=UI,就可以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

1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热能,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12、焦耳定律的内容是: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Q=I2Rt。

公式Q=I2Rt中Q、I、R、t分别表示热量、电流、时间、的物理量。

Q、I、R、t的统一单位分别是J、A、Ω、S。

13、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其发热体是由电阻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材料上做成的。

应用:

电炉、电饭锅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的设备;用电器要考虑散热是为了防止电流的热效的危害。

14、家庭电路是由输电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灯泡、开关等组成。

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它们之间有220V的电压。

15、保险丝是由电阻大而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有较大电流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6、在三孔插座中,除了两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外,另一孔跟地连接,把家用电器的三孔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电器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

17、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发生短路,

(2)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18、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

使用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笔尖接触裸露的导线,若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若氖不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零线。

19、自动开关是通过电磁铁装置来实现断开的。

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开关自动切断电路,俗称跳闸,在找出原因后可用手重新闭和开关。

20、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1、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并与地或零线构成通电回路造成的。

22、安全用点原则:

为了安全绝对不要接触裸露的火线,也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

23、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把电线挑开,迅速使触电的人脱离电源。

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绝对不能带电泼水救火。

五、电和磁

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性。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条形磁体磁性分布为两极强、中间弱。

3、自由转动的指南针(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符号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符号N表示。

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和钢都能被磁化。

 

6、在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磁体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7、磁场方向:

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北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的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9、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10、、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地磁场的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1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12、通过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来判定,方法是: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13、电磁铁磁性有如下特点:

(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2)外形和线圈匝数相同,流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3)电流一定,外形相同时,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应用:

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等。

14、电磁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的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15、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主要由永磁体、线圈、锥型纸盘构成。

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作用力。

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跟磁场方向有关。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转动。

17、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

当线圈刚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18、闭合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由英国物理学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9、周期性地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流电,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

六、信息的传递

1、最简单的电话是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花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2、为了提高电话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一般电话之间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转接的。

3、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其周围的空间就会激起电磁波,向外辐射。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C=λf,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4、移动电话的声音信息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当你用移动电话打电话时,它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5、卫星通讯是用通讯卫星做微波通讯的中继站,只要在地球的周围均匀的配置3颗同步通讯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实现全球通讯。

6、现代通信的几种的方式: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第五部分:

力学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叫着分子。

度量分子的大小时通常以10-10m做单位。

3、物体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的主单位是:

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

吨、克、毫克,符号分别为t、g、mg;单位换算为1Kg=1000g;1t=1000Kg;1g=1000mg

4、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天平称质量的常用工具。

5、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