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9865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5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x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

第一章声现象

例题

【例1】 

  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

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分析】要计算出山谷的宽度。

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山谷宽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

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时间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解 

 

答:

这个山谷的宽度为136m

【评注】此题也可以这样考虑。

人听到左、右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总共用了0.8秒,在0.8秒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山谷宽度的两倍。

【例2】 

  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B.拉紧琴弦

  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D.换些粗弦

 【分析】音调的高低由声源的频率决定。

琴弦振动的频率跟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系。

弦线越细、越紧、越短、频率就越高。

 【解】选B

 【评注】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

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次声。

【例3】

  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

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

 【分析】由于观察者听到击锤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可知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要的时间t应该是击锤动作周期T的整数倍,即t=T,2T,3T……根据停止击锤后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可知应取t=2T,由于T=1秒,可求出t,再根据路程公式即可求出距离。

 【解】由题意分析知t=2T=2×1秒=2秒。

     S=vt=340米/秒×2秒=680米

 【评注】此题关键是如何求出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的时间。

【例4】 

  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__米。

 【分析】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较快,即v2>v1,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时间较短。

设爆炸处离岸s米,

  

【评注】关键要知道v1和v2的大小。

声音在金属传播得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选择题

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 D.音量

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A.音调改变 B.音色改变 C.响度改变 D.三项均改变

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A.30分贝 B.50分贝 C.90分贝 D.110分贝 

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 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

7.下雨时,雨点打在房屋的瓦片上发出嘀嗒声,这嘀嗒声的声源是()

A.雨点B.空气C.瓦片D.以上都有可能

8.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

9.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B.二次C.三次D.以上都有可能

10.小亮同学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飞驰而过,则他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

11.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 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

12.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

13.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

[]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

1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15.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6、某同学将一把15厘米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0厘米、8厘米和5厘米,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三次一样高。

17、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则最后()

A运动员成绩偏高B运动员成绩偏低

C对运动员成绩无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8、好听的琴声是由于它的()

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好D曲调美

19、要提高鼓声的响度,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A用较大的力击鼓B用较小的力击鼓

C提高击鼓的频率D降低击鼓的频率

20、噪声对人体有不良的影响,当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引起人的生理性损伤。

我国正式公布的工业噪声听力保健标准是()

A120分贝B90分贝C70分贝D60分贝

21、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从减弱噪声的途径来讲,这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是()

A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B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D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A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空气振动压迫耳膜振动的结果。

B发声体振动就会引起耳膜的振动。

C只要人看到发声体在振动,就会听到声音。

D只要有发声体,人就会听到声音。

23、某同学吉它的弦断了一根,手边没有相同粗细的弦来代替,他用了一根粗弦装上后,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将()A保持不变B变高C变低D都有可能。

24、火车停站时,常见维护人员检查车轮和支承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子敲击被检查部位,根据声音作出判断,这是:

()

A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B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C听音调,判断部件是否正常D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25、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山峦、地面、云层多次反射D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

26、关于声音的传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声音在顺风中传播得远且范围大,在逆风中传播得近且范围小

D在战场上,一旦听到枪弹或炮弹的呼啸声必须立即卧倒等躲避。

27、在听熟人打电话时,听声音就可以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28、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

()

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

29、一个物体每秒钟振动10次,人们并没有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它的响度太小。

B它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太少。

C它的音色不好。

D上述三种因素都在起作用。

30、男同学的声音一般比女同学低,这说明男同学的声带()

A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比女同学多。

B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比女同学少。

C振动时的振幅比女同学小。

D振动时的振幅比女同学大。

31、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错误的是:

()

A墙壁反射回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而不反射。

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以上说法均不对

填空题

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_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_的响度大。

2.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密闭的玻璃柜中,能看见闹钟的振锤在打铃,但却听不到铃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

3.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米远。

(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4.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以声音的特点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5.北京天坛里能够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的建筑物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

6.一个物体每秒钟振动10次,人们并没有听到声音,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7、人对着山崖大叫一声,2秒后听到回声,人与山崖的距离为________米。

(声速为340米/秒)。

8、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分贝。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__分贝。

9、甲、乙两人分立在一堵墙的对面,两人间距为L,他们和墙的间距都是L。

当甲用发令枪开了一枪,乙经a秒听到第一声枪响,再经________秒,乙能听到第二声枪响。

据测定,人耳要把两次声音分辨开来,至少需相隔0.1秒,因此,两人的间距L必须大于______米。

10、同样的“米”音,在钢琴和手风琴上发出来,听到的声音不同,其不同点在于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

11、某人用锤子敲打一物体,每秒敲打两下,另一个人恰在看到他举锤到最高点时听到了声音,则每敲一下需___________秒,观察者和敲击者至少相距__________米。

12、打鼓时,我们听到鼓声,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又通过_________传到我们的耳朵。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___________中比__________传播得____________。

14、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

15、用硬纸片刮动梳齿,纸片就振动,发出声音。

很快刮动梳齿比慢慢刮动梳齿,纸片振动得__________,纸片发出的音调____________。

16、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蜜飞回来,这是由于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比不带花蜜时____________。

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事实反驳他的错误吗?

 

2、敲打水杯发声,杯中水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是为什么?

吹笛子时为什么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不小心把气球弄破会发出“啪”的声响,这是为什么?

 

4、在不调节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的情况下,把收音机从室内拿到室外,为什么听到的声音会小些?

 

5、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计算题

1.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米/秒的速度行驶。

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

(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2、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离地面3000米的高空以680米/秒的速度水平飞行,某刻,它飞过地面上一人的正上方,问此后还要经历多久,此人才能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己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3、一人敲击长为L米的铁管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测得两次声音的时间差为t秒,若声音在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米/秒,求铁传播声音的速度。

 

4、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

两只船相距14千米,在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中放入一口钟,当他敲钟的同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中放入一个听音器,当他看到火光后10秒钟听到了水下的声音,请你根据上述的数据,计算一下这次实验中测得的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大小。

 

5、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为340米,从子弹离开枪口经过1.5秒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

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

 

6、有一人在地上钉钉子,每秒钟敲4次,有另一人从他身边离去,边走边回头看他,当那人走到一棵树前,刚好看到锤落下去时,听到锤的声音,问那人大约走了多远?

(声速为340米秒)。

 

判断题

1.在月球上,有甲、乙两个宇航员,甲对乙“大喊大叫”,乙仍听不见,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2.音调是由声源振动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人们用分贝来计量噪声强弱的等级.()

4.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

5.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6.蜜蜂和蝴蝶飞行时,翅膀都在振动,人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小.()

7.因为一切声源都在振动,所以一切振动物体都在发声.()

8.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

9.70分贝以上会干拢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10.对同一根音叉,用锤重敲音叉比轻敲音叉发出的音调高()

11.频率越小,响度越小()

 

竞赛题

(08年)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

解:

B

(07年)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

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

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

在图1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  )

解:

C

(06年)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

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

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

解:

D

(06年)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仅是为了装饰

解:

A

(00年)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频率不同。

解:

B

(98年)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解:

C

(96年)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解:

A

(96年)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A.30分贝B.50分贝C.90分贝D.110分贝

解:

C

(09年)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解:

由高变低

(07年)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

(2)小儿招手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解:

(1)水

(2)会招手时,手的振动频率很低,所发出的波动频率也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

(06年)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

一艘飞船在太空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

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1);

(2)。

解:

(1)不可能听到爆炸声,因为太空是真空

(2)即使能听到爆炸声,也不是先听到,因为光速比声速大

(01年)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

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解:

答案:

响度;音调,双耳

【解析】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

这时男中音的响度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中音的高。

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双耳效应。

(99年)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丙,乙,甲,丁。

(93年)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呜笛。

若火车速度为22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

如图1,设火车在A处发出鸣笛声,山崖在C处,货车行驶至B处就听到山崖反射的鸣笛声,设这段经历的时间为t,以l表示A、C间的距离,v1表示空气中的声速v2表示火车行驶的速度,则由图可见,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与声音通过的路程之和为2l,

即:

又已知:

=80km/h=22m/s

又由前式可解得:

=362m

答:

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362m.

(02年)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

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

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

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

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

问问老师。

丙:

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

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

简要说明理由。

最相信。

理由:

解:

最相信丙。

理由:

因为物理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是否正确的最终标准

(02年)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

 

第二章物态变化

竞赛题

(09年)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

他认为走在潮湿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

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解:

C

(09年)在水泥路面的道路施工中,其中有一道工序是:

大约每隔8m在水泥中插入一根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

然后再趁水泥还未完全固化时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如图1所示)。

对上述做法的分析,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A.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是为了使路面更加美观

B.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节约铺设路面的水泥材料

C.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热膨胀导致路面损坏

D.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增大路面的摩擦

解:

C

(08年)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

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

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

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解:

D

(07年)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解:

D(水沸腾的温度跟外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真空环境气压很低,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

(07年)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2所示。

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