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9887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docx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

操作系统单选部分

第十套

1.从计算机安全保护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C

A.人机交互接口B.软件开发基础

C.第一道安全防线D.虚拟机和扩展机

【解析】原因有二:

一、为使用计算机必须以某个角色帐户登录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用户帐户管理功能里提供帐户验证及安全;二、操作系统提供文件管理功能,对用户文件数据的访问是具有权限控制的。

所以选C选项。

A选项是从一般用户的角度来看;B选项是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来看;D选项是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来看。

2.共享性是操作系统的特征之一,下列哪种软件资源可以同时共享?

A

A.可重入代码B.临界区C.中断服务程序D.内核调度模块

【解析】可重入代码(Reentrycode)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可以被多个进程共享,所以答案为A选项。

临界区是指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各个进程必须互斥访问,B选项错误;单处理机系统在某一个时刻只能运行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处理一个中断,C选项错误;单处理机系统在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个进程,因而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内核调度模块,D选项错误。

3.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器从内核态转为用户态时,采用的是下列哪种方法?

C

A.调用访管指令B.调用中断程序陷入

C.修改程序状态字D.利用堆栈返回

【解析】机器处于核心态是可以执行硬件所提供的全部指令,包括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在核心态时可利用特权指令修改程序状态字转换为用户态。

而用户态转换为核心态唯一的途径是中断,因此选C选项。

A、B选项是用户态转换到核心态;D选项没有状态转换。

4.进程运行时,当运行中的进程不希望被外部事件打扰时,可以采用下列哪一种操作方法?

C

A.陷入内核态B.设置不被打扰状态字C.屏蔽中断D.将中断信号排队

【解析】进程运行时状态发生转换的原因是发生中断,不希望被外部事件打扰只有设置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的IF中断标志位,设置为IF为0屏蔽中断,因此选C选项。

5.对于函数fork(),它属于哪一类系统调用?

A

A.进程控制类B.文件操作类C.设备管理类D.信息维护类

【解析】函数fork()的作用是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

所以fork()函数是进程控制类函数,选A选项。

6.所谓"可再入程序"是指下列哪一类程序?

A

A.纯代码程序,运行中不需要修改B.过程调用子程序,可被其他过程调用

C.代码及堆栈,允许部分修改D.中断服务程序,与用户代码无关

【解析】可再入程序是由可重入代码组成的程序,可以被安全的并行执行,当该程序正在运行时,可以再次载入内存并执行它。

具有如下特点:

它是纯代码的,即在执行过程中不可修改;调用它的进程应该提供属于它自己的数据区。

因此选A选项。

7.某单核处理机的计算机系统中共有20个进程,那么,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最少是几个?

D

A.1B.20C.19D.0

【解析】若进程推进的顺序不当,或资源不足(或分配不当)则有进程全部阻塞,因而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最少可以是0个,所以选D选项。

8.若一个进程由于申请的内存资源长期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操作系统处理该进程的最佳方法是A

A.挂起该进程B.额外增加该类资源

C.重启该进程D.撤销该进程

【解析】挂起是指:

把一个进程从内存转到外存。

机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操作系统对内存中的程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中有的进程被暂时调离出内存,当条件允许的时候,会被操作系统再次调回内存,重新进入等待被执行的状态即就绪态,所以最佳方法是挂起该进程,选A选项。

9.对于如下C语言程序

intmain()

{

printf("HelloWorld\n");

fork();

fork();

fork();

printf("HelloWorld\n");

在UNIX操作系统中正确编译链接后,其正确的运行结果是D

A.共打印出6行HelloWorldB.共打印出7行HelloWorld

C.共打印出8行HelloWorldD.共打印出9行HelloWorld

【解析】函数fork()的作用是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

但是被创建的子进程的起始执行指令地址却是从原进程代码的所执行fork()函数之后开始执行的。

如若标记上述代码的第1个fork()为f1,第2个fork()为f2,第3个fork()为f3则父进程调用f1产生的子进程代码与父进程一样但起始执行指令地却是从f2开始执行的。

按此方法计算则打印行数为1+f1+f2+f3+1行,f1执行后打印行数为f2+f3+1行,f2执行后打印行数为f3+1行,f3执行后打印行数为1行。

合计9行。

所以选D选项。

10.有如下C语言程序

void*th_f(void*arg)

{

printf("HelloWorld");

}

intmain(void)

{

pthread_ttid;

intst;

st=pthread_create(&tid,NULL,th_f,NULL);

if(st==0)

printf("Oops,Icannotcreatethread\n");

exit(NULL);

}

针对上述程序,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D

A.线程th_f运行中出现错误

B.线程th_f运行后等待一个特定的线程退出

C.线程th_f运行后主动释放CPU给其他线程

D.线程th_f运行后退出

【解析】分析线程th_f的代码可知:

代码只有一个printf()函数调用语句,没出错的指令,排除A,没有等待其他线程的指令,排除B,没有调用阻塞原语的指令,排除C,只有一个printf函数调用语句,所以线程会执行完指令后退出。

所以选D选项。

11.某系统在打印数据时,读数据进程、处理数据进程和打印结果进程是通过下列哪个对象相关联的?

A

A.缓冲区B.打印机C.进程D.磁盘

【解析】首先打印机与读数据进程无关,排除B,读数据进程将数据放入缓冲区后供处理数据进程使用;处理数据进程将处理结果放入缓冲区供打印结果进程使用,本题三个进程之间协同工作是通过互斥访问临界资源缓冲区而进行的,所以选A选项。

12.在解决进程同步和互斥的问题时,对信号量进行V原语操作是在下列哪一个代码区进行的?

C

A.进入区B.临界区C.退出区D.剩余区

【解析】进入临界区前的进入区对信号量执行P原语操作,离开临界区的退出区对信号量执行V原语操作。

所以选C选项。

13.不同进程之间进行通信时,可以按需要采用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下列方法中,哪一种通信方式是同步的?

C

A.共享内存B.消息机制C.管道通信D.套接字

【解析】共享内存即共享缓冲区方式进行通信,缓冲区数目不为1时可同步或异步;消息机制是指进程间通过相互发送消息进行通信,可同步或异步;套接字是一组进程间交换数据的协议,可以是异步或同步;管道通信,是一方进程发送另一方只能接收,此方式只为同步。

所以选C选项。

14.在装入一个程序时,把程序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经过计算,全部转换成物理地址后再装入物理内存,这一过程称为A

A.静态重定位B.动态重定位C.静态地址分配D.动态地址分配

【解析】静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即把程序的逻辑地址都改成实际的地址。

对每个程序来说,这种地址变换只是在装入时一次完成,在程序运行期间不再进行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重定位。

这种变换是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的。

通常采用一个重定位寄存器,其中放有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在内存空间中的起始地址,而地址空间中的代码在装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所以选A选项。

C、D都是程序装入之后,在运行时向系统申请内存资源的方式。

15.在虚拟页式系统中进行页面置换时,置换以后不再需要的、或者在最长时间以后才会用到的页面,这一策略称为D

A.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B.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LRU)

C.最近最不常用页面置换算法(LFU)D.理想页面置换算法(OPT)

【解析】理想页面置换算法(OPT)也叫最佳页面置换算法,从主存中移出永远不再需要的页面;如无这样的页面存在,则选择最长时间不需要访问的页面。

所选择的被淘汰页面将是以后永不使用的,或者是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这样可以保证获得最低的缺页率。

因此选D选项。

16.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若地址用24位二进制表示,页内地址部分占11个二进制位,则最大允许进程有多少个页面?

C

A.1024B.4096C.8192D.16384

【解析】地址用24位二进制表示,页内地址占11位,则最多可分为13位为页面地址,2的13次方为8192,最多为8192个页面,所以选C。

17.下列关于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案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C

A.常用的页面调入策略有请求调页和预调页

B.页面置换有全局置换和局部置换两种策略

C.分页守护进程在前台执行

D.选中的置换出内存的页面如果被修改过,需要写回磁盘

【解析】守护进程总是活跃的,一般是后台运行,守护进程一般是由系统在开机时通过脚本自动激活启动或超级管理用户来启动,所以选C选项。

18.有一个虚拟页式存储系统采用最近最少使用(LRU)页面置换算法,系统分给每个进程3页内存,其中一页用来存放程序和变量i,j(不作他用)。

假设一个页面可以存放300个整数变量。

某进程程序如下:

VARA:

ARRAY[1..150,1..200]OFinteger;

i,j:

integer;

FORi:

=1to150DO

FORj:

=1to200DO

A[i,j]:

=0;

设变量i,j放在程序页面中,初始时,程序及变量i,j已在内存,其余两页为空。

矩阵A按行序存放。

试问当程序执行完后,共缺页多少次?

C

A.101B.200C.100D.300

【解析】矩阵按行存放,分析代码了解到存放方式与访问方式相同,也是按行访问的。

因此可把矩阵按页大小分为100页,每页300个元素,分析当访问第1个元素(第1页第1个元素),第301个元素(第2页第1个元素),第601个元素(第3页第1个元素)……时会发生缺页于是得知共缺页100次,所以选C选项。

19.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256K,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起始地址

0K

20K

50K

90K

100K

105K

135K

160K

175K

195K

状态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容量

20K

30K

40K

10K

5K

30K

25K

15K

20K

25K

此时,若进程顺序请求20K和5K的存储空间,系统采用某种算法为进程分配内存,分配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

起始地址

0K

20K

50K

90K

100K

105K

135K

155K

160K

175K

195K

状态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已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容量

20K

30K

40K

10K

5K

30K

20K

5K

15K

20K

25K

那么系统采用的是什么分配算法?

D

A.最佳适配B.最差适配C.首次适配D.下次适配

【解析】若系统采用的最佳适配算法则应该是第1次分配使用地址为135K的空间,然后在地址为155K处剩余5K空间,第2次分配使用的是地址为100K的空间,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A;若系统采用最差适配算法则首先是从地址为20K处开始分配最大的一块空间,然后在40K处剩余10K空间,第2次分配则从地址135K处再次分配5K,剩余20K空间,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B;若系统采用首次适配算法则第1次从地址为20K处分配20K,然后地址为40K处剩余10K,第2次分配则从地址40K处分配5K,地址为45K处剩余5K,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C;若系统采用下次适配算法,则假设上次是分配后的下个地址为135K处,现接该分配第1次分配20K,在地址155K处剩余5K,第2次分配又接此处分配5K,最后分配结果与上表一致,选D选项。

20.随着不断创建和删除文件,从而导致产生磁盘碎片的文件物理结构是A

A.顺序结构B.链接结构C.索引结构D.I节点结构

【解析】顺序结构文件的分配方式是:

创建文件时,分配一组连续的块;FAT中每个文件只要一项,说明起始块和文件的长度。

缺点是不利于文件的插入和删除,反复增删之后会出现碎片问题。

所以选A选项。

21.对于采用树形目录结构的文件系统,错误的说法是A

A.由操作系统决定如何设置当前工作目录

B.由用户决定如何设置当前工作目录

C.允许不同的用户用相同的名字去命名文件

D.允许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子目录中使用相同的文件名

【解析】C、D项容易理解,是正确的;由于系统采用树形目录结构,所以不同用户登录系统工作时,默认是以当前用户名文件夹为主工作目录的,并且由于目录是多层次的,可以方便设置当前工作目录,特殊情况还可以通过设置环境变量等方式更改当前工作目录等。

所以选A选项。

22.读写硬盘时,下列哪一个操作花费时间最短?

C

A.寻道B.旋转定位C.数据传输D.磁头复位

【解析】访问磁盘时间分为三部分:

寻道时间Ts,旋转延时时间Tr和传输时间Tt,其中寻道时间和旋转延时时间属于机械操作,占大头,最短是数据传输时间。

因此选C选项。

23.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15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减少的方向移动。

现有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SSF调度(最短寻道优先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C

A.110,170,180,195,68,45,35,12B.110,68,45,35,12,170,180,195

C.170,180,195,110,68,45,35,12D.12,35,45,68,110,170,180,195

【解析】短寻道优先调度算法是指:

该算法选择这样的进程,其要求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的磁道距离最近,以使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

于是离155最近磁道号是170于是先选170访问,再次是180,……。

所以选C选项。

24.在一个采用三级索引结构的UNIX文件系统中,假设物理块大小为1KB,用64位表示一个物理块号。

主索引表含有13个块地址指针,其中前10个直接指向盘块号,第11个指向一级索引表,第12个指向二级索引表,第13个指向三级索引表,那么,一个文件最大可有多少块?

C

A.10+512+5122+5123B.10+256+2562+2563

C.10+128+1282+1283D.10+512+2562+1283

【解析】物理块大小为1KB,物理块号用64位表示,则每个块号大小为8个字节,那么1个物理块里最多可以放128个块号。

于是一级索引表里最多有128个块,二级索引表里最多有1282个块,三级索引表里最多有个1283块,再加上主索引表里的10个块,所以选C选项。

25.在实现文件系统时,可采用"目录项分解法"加快文件目录检索速度。

假设目录文件存放在磁盘上,每个盘块512字节。

文件控制块有64字节,其中文件名占8字节,文件控制块分解后,第一部分占有10字节(包括文件名和文件内部号),第二部分占56字节(包括文件内部号和文件其他信息)。

假设某一个目录文件共有128个文件控制块,则采用目录项分解法前,查找该目录文件的某一个文件控制块的平均访盘次数是B

A.9B.8.5C.8D.7.5

【解析】设目录文件所占用的盘块数为N,则查找一个目录文件的某一个文件控制块的平均访盘次数是(N+1)/2次,本题目录文件所占盘块数为:

128/(512/64)=16,代N=16入上式计算结果为8.5,所以选B选项。

26.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A

A.通过协调技术避免设备冲突B.通过改变配置加速数据传输

C.通过适配技术连接不同设备D.通过总线技术提高设备效率

【解析】设备管理主要任务有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三大功能,通过协调技术避免设备冲突属于设备分配功能。

所以选A选项。

27.系统引入一个不同于CPU的特殊功能处理单元,它有自己的指令和程序,可以实现对外围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外围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该I/O设备控制方式称为D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B.中断控制方式C.DMA方式D.通道控制方式

【解析】通道是指:

一个独立于CPU的专门I/O控制的处理机,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它有自己的通道命令,可由CPU执行相应指令来启动通道,并在操作结束时向CPU发出中断信号。

所以选D选项。

28.计算机系统中拥有各种软硬件资源,内存是属于A

A.可重用资源B.不可重用资源C.临界资源D.共享资源

【解析】内存分配回收以后可以重复使用所以是可重用资源;内存在读操作时内存可以为多个进程所同时共享,属于共享资源,而在写操作时只能是互斥访问,属于临界资源,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选A选项。

29.系统允许发生部分死锁,一旦发现有死锁进程,则通过杀死死锁进程来解决死锁问题的方法称为D

A.死锁预防B.死锁避免C.死锁检测D.死锁解除

【解析】死锁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是对于死锁发生前的措施,而死锁解除是发生后的措施。

死锁解除的主要方法有:

1资源剥夺法;2撤销进程法;3进程回退法。

题意属于第2种方法。

所以选D选项。

30.某计算机系统中共有3个进程P1、P2和P3,4类资源r1、r2、r3和r4。

其中r1和r3每类资源只有1个实例,r2资源有2个实例,r4有3个实例。

 

 

当前的资源分配状态如下:

E={}A

A.死锁B.无死锁C.活锁D.饥饿

【解析】若加上则有:

这是一个环路等待,r1与r3只有一个资源实例,P2与P3进程满足请求与保持条件并且所获得资源又不可被剥夺,这是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都满足了,发生死锁。

因此选A选项。

第十一套

1.从计算机系统发展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D

A.人机交互接口B.软件开发基础

C.第一道安全防线D.虚拟机和扩展机

【解析】A选项是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来看的,B选项是从软件设计和开发角度来看的,C选项是从计算机安全的角度来看的,D选项是从计算机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的。

计算机从最初的人工直接操作硬件到程序自动控制和管理的发展角度来说,操作系统是在原来计算机(裸机)扩充成为功能强、使用方便的计算机系统,这计算机系统称为虚拟计算机。

所以选D选项。

2.共享性是操作系统的特征之一,下列哪种软件资源不可以同时共享?

A

A.内存分配模块B.可重入代码

C.SPOOLing系统D.log()函数子程序

【解析】B选项可重入代码(Reentrycode)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可以被多个进程共享;C选项SPOOLing系统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一台独享设备,而对每一进程而言,都认为自己独占这一设备,只是该设备是逻辑上的设备,可被同时共享;D选项log()函数子程序,是属于可重入代码的一个具体例子;A选项内存分配模块代码里包含了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所以此类软件资源不可以同时共享。

所以选A选项。

3.在操作系统中,既可以在内核态下运行又可以在用户态下运行的指令是D

A.置程序计数器B.清指令寄存器C.清溢出标志D.置移位方向标志

【解析】对于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操作的指令都是特权指令,只能在内核态下运行。

对于PSW程序状态字寄存器操作的指令,部分属于特权指令,部分是非特权指令,如设置移位方向标志位(DF位)则是非特权指令。

所以选D选项。

4.下列哪一种中断与当前运行的进程有关?

D

A.故障性中断B.时钟中断C.I/O中断D.程序性中断

【解析】A选项故障性中断主要是指机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来自CPU的内部中断。

可以与当前进程有关也可无关;B选项时钟中断是时钟脉冲引进的中断也是可以与当前进程有关或无关;C选项I/O中断是由输入输出开始或结束引起的也是可与当前进程有关或无关;D选项程序性中断只能由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主动执行中断引发指令引起的,所以与当前进程一定相关,所以选D选项。

5.用户进程在实现系统调用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传递参数?

D

A.通过寄存器传递B.通过堆栈传递

C.通过指令自带传递D.通过变量传递

【解析】系统调用传递参数方法有三种:

通过寄存器传递、通过堆栈传递、通过指令自带传递。

一般来说系统子程序所访问的地址空间与用户子程序所访问的地址空间不一样,所以系统子程序访问不了用户提供的变量,也就无法通过用户提供的变量获取参数。

因此选D选项。

6.下列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

A.B+树方法B.线性方法C.索引方法D.链接方法

【解析】进程控制块PCB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

线性方法、索引方法、链接方法。

没有B+树方法,所以选A选项。

7.某单核处理机的计算机系统中共有20个进程,那么,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最多有几个?

B

A.1B.20C.19D.0

【解析】当该单核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因为竞争资源而发生死锁时,有可能20个进程全部阻塞。

所以选B选项

8.系统中有多个进程分别处于就绪状态、运行状态和阻塞状态,下列哪一个进程的状态变化必然引起另一个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

A

A.运行状态→阻塞状态B.阻塞状态→就绪状态

C.阻塞状态→挂起状态D.就绪状态→运行状态

【解析】B、C选项状态发生变化不会引起其他进程状态改变;D选项是以前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已让出CPU然后该进程由就绪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没有影响到其他进程状态的转变;只有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状态发生改变,让出CPU引起就绪状态进程得到运行,因此才会必然引起另一个进程状态发生变化。

所以选A选项。

9.对于如下C语言程序

intmain()

{

printf("HelloWorld\n");

fork();

printf("HelloWorld\n");

fork();

printf("HelloWorld\n");

}

在UNIX操作系统中正确编译链接后,其正确的运行结果是B

A.共打印出6行HelloWorldB.共打印出7行HelloWorld

C.共打印出8行HelloWorldD.共打印出9行HelloWorld

【解析】函数fork()的作用是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

但是被创建的子进程的起始执行指令地址却是从原进程代码的所执行fork()函数之后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