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04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docx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试题

第二章 检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总分:

11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3、4、6、7、13、14

15、21

10、23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8、9、11

12

城市化

2、5、16、17、18

19、20

22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如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面积比重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数码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

2.近年来,该城市在三环线以外规划设立了多个居住用地区,商品房价格也不断上涨。

下列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解析:

1.A 2.B 第1题,根据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以及分布状况可知,比重最高的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多位于城市边缘,环路外侧;商业服务用地多分布在市中心,一环线内所占比重高;据此可推知①为居住用地,②为工业用地,③为道路用地,④为商业服务用地。

第2题,三环线以外建居民区,使城市人口向外发展,属于郊区城市化。

如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回答3~5题:

3.M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  )

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绿化区

4.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D.政府的决策

5.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

A.城市交通的发展B.市中心地价上涨

C.城市环境恶化D.市中心经济萎缩

解析:

3.C 4.C 5.D 第3题,M处常住人口增长快,应为住宅区。

第4题,在竞争环境下,只有付出最高的租金,才能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第5题,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是逆城市化的表现,因市中心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居住环境恶劣,再加上交通的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纷纷外迁。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商业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动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7.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解析:

6.C 7.B 第6题,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只能是该区域人口日流通量较大的缘故。

第7题,住宅区地租指数越高,说明该地住宅租金越高,该区域应为高级住宅区。

图中显示该城市西南方向住宅地租指数最高且范围较大,应为高级住宅区。

  (2014年江苏地理改编)如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8~9题:

8.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

①食品 ②日常用品 ③服装 ④家用电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9.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出行距离 ②购物成本 ③交通方式 ④购物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8.D 9.A 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直接判读。

由左图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服装;由右图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家用电器。

第9题,由图可知,开发区的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到开发区的倾向较高,主要是由于出行距离较近,所需交通费用低,且物价较中心城区低,购物成本低。

10.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解析:

C 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大致呈扇形,只有一个中心,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B项错误;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南部,且靠近科研文教区,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外来人口生活区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D项错误。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据此回答11~12题:

11.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12.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解析:

11.D 12.B 第11题,读图可知,苏州市有3个城镇等级;上海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张家港、太仓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Ⅲ走廊靠近长江,水运便利。

  读图,回答13~14题:

13.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

A.A地B.B地C.C地D.D地

14.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宜兴建大型商业区

解析:

13.A 14.C 第13题,中心商务区要布局在消费人群广大和交通便捷的地方,结合四个地点的特点,A地符合。

第14题,市中心主要从事商业活动,A项错;B地不位于市中心,地价不应是最高的,B项错;D地位置偏僻,建大型商业区缺乏消费人群,且交通不便,D项错。

C地靠近湖泊,并位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可建高级住宅区,C项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  )

A.中心商务区B.钢铁工业区

C.居民住宅区D.公园游览区

16.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B.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D.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现城市环境问题

解析:

15.A 16.C 第15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规律。

由图可知,在10:

00~11:

00进入本区的客运量最大,而在20:

00~21:

00离开本区的客运量最大,因此该功能区应为中心商务区,故A项正确。

第16题,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读表,回答17~18题:

年份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1980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17.1980~2010年(  )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

C.世界城市人口始终多于农村人口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18.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解析:

17.D 18.C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进程。

第17题,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

国家。

第18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过快的城市化是由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引起的。

  下图是上海瑞士展馆约4000平方米的草地式屋顶的局部和整体图片,它们展示的是瑞士乡村风光。

据此回答19~20题:

19.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20.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针叶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解析:

19.B 20.D 第19题,“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既美化了环境,同时由于“绿地”增多,又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第20题,人工草地在一年中需多次浇灌,容易把杀虫剂带入地下水中。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图1为北京市简图,图2为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分)

(1)东城、顺义、平谷三地,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原因主要有 。

(9分)?

(2)“生态发展带”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生态维护的同时可主要发展    业和    业。

(6分)?

(3)从城市发展角度,简要分析市中心地区的污染企业向“二产发展带”迁移的主要原因。

(10分)

解析:

(1)题,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由图可知东城区地租最高。

(2)题,“生态发展带”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故在生态维护的同时可以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等。

第(3)题,城市内企业外迁主要受地价、环保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

(1)东城 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9分)

(2)旅游 生态农(6分)

(3)“二产发展带”远离市中心,地价低,且可缓解北京市区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压力。

(10分)

22.我国某中学学生以英国为案例展开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分)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

下图是2004年夏天,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比较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5分)

(2)城市的发展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    

   、       、       等。

(9分)?

(3)结合材料二,描述图中不同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的自然因素。

(5分)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不少于两点)(6分)

解析:

(1)题,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同。

(2)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

第(3)题,从图中看出氮氧化物含量低的城市大多位于海滨,这与海滨地区风力较大有关。

第(4)题,可以从减轻交通拥挤和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已变慢。

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5分)

(2)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9分)

(3)氮氧化物含量低、空气质量好的城市靠近海岸,原因是沿海风力一般大于内陆,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6分)

(4)优先发展公交事业,合理规划道路;使用新能源汽车等。

(5分)

三、挑战题(共10分)

23.(2015年四川文综,5~6题)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和10:

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1)~

(2)题:

(10分)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5分)(  )

A.行政区B.商务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

该城市位于(5分)(  )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解析:

(1)C 

(2)B 第

(1)题,由两幅图对比可以读出甲地带在0:

00时人口较密集,而10:

00时人口非常稀疏;且中心城区10:

00时人口变得更为密集,因此推测甲地带为住宅区,上午10:

00绝大部分居民由住宅区转移到中心城区工作。

(2)题,由图读出该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是集中紧凑布局,路网密集,因此推断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