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839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docx

汤盘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手册定稿

南京市浦口区汤盘公路瓦殿互通至朱家山河段工程项目

浦口区汤盘公路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二〇一五年三月

 

说明

为了便于查阅和携带,根据现行规范,并结合汤盘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我办组织人员编写了此技术手册,以便于有关人员方便使用。

本技术要求仅适用于指导汤盘公路桥梁、涵洞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开展。

由于水平相对有限,编写时间较短,本手册中缺点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参建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批评指正,多提修改意见,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及时函告总监办,以便修改更正。

 

主编:

杨金棋、兰世俊、倪丛峰

主审:

张胜河

 

二〇一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4

第二章施工工艺控制要点………………………………………………5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7

第一节蜂窝现象…………………………………………………7

第二节麻面现象…………………………………………………8

第三节孔洞现象…………………………………………………9

第四节气泡现象………………………………………………10

第五节强度不足………………………………………………10

第六节钢筋显隐现象…………………………………………13

第七节显见模板缝痕…………………………………………14

第八节箱梁、空心板、盖梁及涵洞混凝土的色差、色斑

外观…………………………………………………………………………………15

第九节混凝土裂缝现象………………………………………16

第十节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20

第十一节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23

第十二节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控制………………………………25

第四章汤盘公路瓦殿互通至朱家山河段总监办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

活动实施方案……………………………………………………30

 

第一章绪论

为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省交通运输厅于2009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针对汤盘公路工程实际情况,我办组织监理人员进行了讨论研究,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的监理、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还是离不开“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五大因素。

混凝土质量通病一直存在,且又无法根除,因此,我办在认真分析各种质量通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制作和安装、脱模剂和涂刷工艺、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振捣方法等方面入手,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以尽量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

 

第二章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桥梁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常出现的缺陷有蜂窝、麻面、鱼鳞斑痕、冷缝、气泡等,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用量适当,提高光面效果。

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加混凝土光洁度;在满足和易性的要求下,减少用水量,以防表面留下较多气孔。

骨料级配不合理、空隙率大,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形成蜂窝麻面,因此应采用连续级配;同时,用砂量不宜过小,否则混合料保水性差,泌水大,混凝土表面易形成鱼鳞纹。

水泥品种宜选用泌水性小的硅酸盐水泥,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掺用外加剂。

2、模板制作和安装

1

一般采用钢模板和竹胶板。

使用大块钢模板时,钢板厚度一般取5mm以上,竹胶板厚20mm。

板面应平整、光滑、无麻面,且有较强加劲肋,以防模板变形。

模板安装时要用塑料胶带和橡胶带填满模板间的缝隙,杜绝漏浆。

板端对接应平顺,不能有错台,模板周边应设有坚固的纵、横向加劲肋板和加劲拉杆等,防止模板变形和移位。

3、选择良好的脱模剂和涂刷工艺

钢模板初次使用,表面应刨光处理,清除表面浮锈后均匀涂刷脱模剂。

重复使用的模板,在涂刷脱模剂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使表面干燥,然后均匀涂刷脱模剂,涂刷层不宜太厚。

4、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振捣方法

箱梁浇筑顺序:

先浇筑底板后浇筑腹板和顶板。

控制好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

应特别关注箱梁底板倒角浇筑。

对于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要采取延长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措施,保证在下层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采用台阶式浇筑,防止出现层间冷缝。

混凝土入模下料要均匀,防止离析。

混凝土的振捣必须选用有经验、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操作。

要适度振捣(振捣时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上溢,表面平整并有泛浆),不漏振。

振捣棒要快速插入,待振捣密实后缓缓拔起,可防止冷缝和分层线发生。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安全。

因此,从监理人员到施工人员都应高度重视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控制和防治。

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和减少质量通病,保证结构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积极做到防控结合,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力争把混凝土质量通病降低到最低水平。

所以结合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工程几种主要的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控制和防治等进行探讨。

第一节混凝土蜂窝现象

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酥松、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混凝土蜂窝产生的原因:

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计量错误,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均匀,和易性较差。

⑶混凝土运输及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⑷振捣方法不当,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振捣不密实,或漏振。

⑸模板缝隙堵塞不严,造成漏浆,形成蜂窝。

2、控制与防治措施:

⑴严格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⑵控制好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和均匀性,坍落度适合。

⑶模板缝隙应堵严,随时检查模板的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⑷控制好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

⑸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第二节麻面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粗糙或形成许多小坑、气泡、麻点等,形成一个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麻面产生的原因:

⑴模板粘贴物未清理干净,表面粗糙,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掉。

⑵模板拼缝不严,堵塞不密实,局部出现漏浆。

⑶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现象。

⑷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特别是大型结构,气泡未排出都集中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泡孔。

2、控制与防治措施:

⑴混凝土浇筑前,清理模板表面的一切粘贴物,使其表面干净,并均匀地涂刷好脱模剂。

⑵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充分湿润模板,并冲洗模板内的一切杂物,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形成麻面。

⑶模板缝隙要拼接严密,检查缝隙是否堵塞严实,防止漏浆。

⑷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严防漏振,振捣有序,排除混凝土内气体。

第三节混凝土孔洞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混凝土孔洞事故产生的原因:

⑴钢筋稠密部位,特别是预埋件或预留孔洞部位,混凝土浇筑不顺畅,局部地方无法振捣密实,使混凝土无法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⑵浇筑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太小,甚至已初凝。

⑶混凝土出现离析,浆石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及时发现清除。

⑷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自由高度太大,又未采取处理措施,造成混凝土产生离析。

振捣不到位,形成松散状态,出现松散孔洞或特大蜂窝。

⑸不按施工顺序和工艺认真操作,造成漏振。

⑹错用外加剂,造成过早成型振实困难。

⑺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斜向分层浇筑,很可能造成底部附近混凝土孔洞或一次下料过多,同时振捣力量不足或振捣不当等也易造成孔洞。

2、控制与防治措施:

⑴在钢筋稠密处及关键和复杂部位,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并认真进行振捣。

振捣棒不能插入的部位,配以人工使用钢钎进行插捣。

⑵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⑶加强下料控制,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

如发现离析混凝土要及时清除。

⑷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控制好混凝土工程每道工序质量。

第四节气泡现象

除个别大气泡外,细小气泡多,呈片状密集;

  1、主要原因:

①振捣时间不够,振捣棒上提速度过快;

②掺减水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不足2分钟;

③混凝土坍落度大、水泥浆稀、含水量重,贴模板面的混凝土气泡含量多,未排除完。

  2、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拌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

  ②坍落度不宜过大,如坍落度为5-7cm,下部宜按高限控制,上部按低限控制;

  ③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每一振点累计振捣时间不少于25秒,柱子愈往上浇筑要放慢浇筑速度,并使坍落度适当减小、振捣时间适当延长;

  ④混凝土振捣顺序,先从外圈开始,螺旋型振到内心,然后再从内到外,反螺旋振捣。

第五节混凝土强度不足

同批混凝土的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件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情况。

1、混凝土强度不够对不同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不够主要影响结构承载、安全、抗渗、耐久性降低,抗裂性能等能力。

特别是混凝土强度不够所导致的结构承载能力降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降低结构强度;二是抗裂性能差,主要反映在过早产生过宽,数量过多的裂缝;三是构件强度下降,产生较大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

2、混凝土强度不够产生的原因分析:

⑴原材料质量差:

①水泥质量不良,主要反映在二个方面,第一,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二是保管条件差或贮存时间过长,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第二,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

②骨料(砂、石)质量不合格,石子本身强度不够,砂子含泥量超标。

③拌合水质量不合格。

④外加剂质量差,假冒伪劣产品,又未认真检测试验也可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⑵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随意套用配合比,用水量加大,水泥用量不足。

砂石计量不准确,外加剂用错。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

⑶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混凝土拌制时间短且不均匀,影响强度。

②运输条件和运输设备差,运输距离较远,在运输中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③浇筑方法不当,成型振捣不密实。

④养护制度不良,湿度不够,早期缺水干燥或早期受冻,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⑷不按规定制做试块,且试块管理不善。

①混凝土试模保管不善,反复使用后产生变形,未及时修理或更换,试块几何尺寸不规则。

②不按规定制做试块,振捣不密实。

③试块养护管理不善,未经标准养护。

④有的试件被撞击,缺棱少角,或出现缝隙。

3、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的防治:

混凝土强度不够,在处理前,应综合考虑其承载能力、抗裂、刚度、抗渗耐久性,安全性等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⑴加强试验检查,确保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场。

⑵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严格使用,加强对水泥的贮存和使用管理。

⑶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及含泥量,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

⑸应按顺序拌制混凝土,要合理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均匀性。

⑹冬季施工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⑺按规定认真制做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⑻当混凝土强度偏低或试块强度合格而对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时,可采用非破损性检验方法(如回弹法、超声波法)来测定混凝土实际强度。

⑼测定后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加固补强措施。

第六节钢筋显隐现象

12

当立柱混凝土拆模后,混凝土保护层里显出钢筋隐形,主要是显出一道道箍筋形影。

显隐出混凝土颜色浅淡,柱子下部比上部明显;高柱比低柱明显;净保护层薄的比厚的明显。

  1、主要原因:

  ①钢筋笼骨架未整体竖直或有局部变形;

  ②箍筋净保护层厚度不足,如当缠绕主筋的箍筋绕的不紧;

  ③模板顶端高出钢筋,钢筋笼骨架顶端未伸出模板,难于固定;

④浇筑混凝土的卸料斗、串筒或导管安装,其全部或部分支附在模板上

12

未分开;

  ⑤高柱的钢筋笼骨架自由度大,当振捣人员上下或浇筑作业碰撞钢筋时,致使钢筋笼骨架振动摇晃,被振动的塑性混凝土受挤压而溢出砂浆并附着在箍筋面上,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匀密性不良。

  2、防治措施:

  ①箍筋缠绕主筋必须绕紧,不留空隙;

  ②钢筋笼骨架力求竖直,为增强刚性,加强筋直径不应小于主筋直径,当立柱高度≥15米时,加强筋内的临时支撑筋宜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

  ③加密保护层垫块,并使钢筋骨架顶端与模板之间有撑有拉,固定坚牢;

  ④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混凝土卸料斗或泵送导管等器具必须与模板分离,而且作业过程中避免碰撞钢筋;

  ⑤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尤其高墩柱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应控制在设计配比坍落度范围内。

第七节混凝土表面显见模板缝痕

1、现象描述

①模板节段拼装处上下(横向)合缝不平整、错台,呈抱箍状缝痕或深浅色差;

②模板竖向合缝处不平整、错台,有砂线砂斑或深浅色差。

2、主要原因:

模板缝口加工精度不够,难于保证拼装(上下对接或竖向合缝)质量。

造成模板拼装后不平顺、有缝隙。

浇筑混凝土时,如缝里渗水,但水泥未淌出则形成色斑;如有水泥淌出则形成砂线。

当渗水、漏浆的严重程度不同,则色斑范围、深浅不一。

3、防治措施:

14

①提高模板加工质量,尤其缝口加工精细;

  ②柱高≤15米时,模板不分节,采用两半个模板竖向合缝拼装;当柱高≤10米时,采用预先拼合成整体,整体吊装。

  ③拼装合缝严密、平顺、不漏水、漏浆。

  ④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离开模板缝口10厘米。

  ⑤立柱混凝土浇到顶端时,须将浮浆(含粗集料少的稀浆混凝土)清除干净,彻底更换。

第8节箱梁、空心板、盖梁及涵洞混凝土的

色差、色斑外观

1、现象描述:

混凝土外侧呈横向色差带,深浅颜色明显或不规则的水波纹状、云斑或鳞斑,一般是梁体底部较明显,钢筋、波纹管密集处较明显。

2、原因分析:

  ①早振、过振;

  ②箱梁腹板断面小,底板混凝土全部依靠从腹板混凝土被振捣流动到位,而发生重复振捣、过振;

  ③钢筋或波纹管密集部位,混凝土中粗骨料难下去时造成局部混凝土不均匀;

  ④水泥品质欠佳、砂子颗粒较粗、加上搅拌不够,坍落度较大时,拌和物和易性差。

13

3、防治措施:

  ①严禁早振,每层混凝土前沿必须剩留约1米范围暂时不振,待下一段混凝土接茬后一并振捣,当混凝土布料厚度不一或全断面铺满时,也不要急于早振;

  ②箱梁底板混凝土,可采用芯膜顶面开窗洞,底面留空档的办法完成大部分底板混凝土浇筑;

  ③采用连续级配粗集料,粗集料最大粒径为25mm为宜。

  ④水泥品种宜采用颗粒细、泌水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宜采用中砂,不宜采用细度模数大于2.7的中偏粗砂;

  ⑤混凝土搅拌时间达到120-150秒,坍落度维持稳定。

第九节混凝土裂缝

1、桥梁工程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有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塑性裂缝、沉降裂缝和化学反应裂缝。

预防控制措施有:

⑴温度裂缝

①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此外也可通过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方法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②降低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③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对大体积混凝土还可以埋入冷却水管,通入冷却循环水降低内部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13

④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灌注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席、麻布等覆盖,洒水养护、保温保湿,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⑵干缩裂缝

①混凝土级配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如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降低水泥用量,早期强度要求不高时,可选用粉煤灰水泥。

②严格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③添加适当的外加剂和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性能。

如掺加减水剂可减少水泥及用水量;添加膨胀剂可使混凝土体积膨胀,抵消混凝土因毛细孔隙干燥而产生的拉应力;掺加适量纤维可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时间以利散热。

④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要采取降温措施,及时覆盖防止砼表面过分失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采取分块分层的浇筑措施。

⑤浇筑完成及时洒水覆盖,保湿保温(或降温),初凝前二次抹面,对消除表面裂缝效果较为明显。

⑶沉陷裂缝

①对松软土、填土路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②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地基受力均匀,稳定安全。

③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⑷塑性收缩裂缝

①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

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度。

③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可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

对裸露表面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草垫、麻片等潮湿材料,认真养护。

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再覆盖养护。

④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保持混凝土终凝表面湿润,或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

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⑤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措施,及时养护。

⑸化学反应裂缝

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用碱性小的砂石骨料。

②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

③选用合适的掺加料,抑制碱骨料反应。

2、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受某种甚至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混凝土拉应力超过允许值而产生的裂缝是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工程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裂缝发生情况多种多样,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常见裂缝有沿箱梁腹板两侧竖向或斜45°方向的;有沿翼缘板底部或悬臂板端部纵向的;有沿顶、底板预应力束方向的或发生在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以及齿板或横隔板(孔洞周围)某些局部位置的裂缝等。

⑴施工方面主要影响因素

①施工设备

模板、支架及移动模架等设备构件结构不合理,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不符合要求,从而引起结构变形。

此外,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支架预压不符合规定等都会加大结构的主应力及附加应力。

②施工材料质量

如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质量不合格,杂质含量超标,水泥过期等引起的不良化学反应,都会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下降。

由于钢筋锈蚀使钢筋有效面积减小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也会产生裂缝。

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如混凝土配合比失控,导致水、砂、石骨料、水泥用量不准确,或水灰比过大、坍落度控制不好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材料性能的变化。

④施工方法

如混凝土拌和时间过短,影响混凝土均匀性;浇筑中布料不均匀,浇筑后骨料下沉及表面水分蒸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收缩;混凝土振捣不均匀发生漏振、过振;混凝土分部、分层浇筑接头处处理不当,新旧混凝土接合不紧密等。

⑤施工工艺

如预应力张拉时间过早,张拉时虽然强度满足要求,但因混凝土龄期短、弹性模量未同期增长而影响后期变形。

另外,结构浇筑、构件制作、拆模时间、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施工工艺不合理也会降低施工质量而产生纵、横、斜方向的裂缝。

⑥养生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混凝土浇筑后如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或采取的养护措施不当,都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也可导致裂缝的发生,因此施工中要采取一定温控措施(特别对大体积混凝土),最大限度地降低温差和减少收缩。

⑵施工环境影响因素

冬季施工温度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产生膨胀应力,尤其是初凝时受冻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至50%;预应力孔道压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会产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⑶人为影响因素

施工管理不严,没有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程序和方法施工,以及超越客观现实的盲目施工等不良现象导致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箱梁裂缝的预防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防止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防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产生裂缝的关键是在设计时认真验算,合理布置预应力筋及构造钢筋,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通过施工过程的严格质量控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裂缝或减少裂缝的数量、长度和宽度。

第十节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1、产生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防治措施: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

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

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⑷加强拌和、振捣与养护。

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充分拌和取决于拌和机的类型,拌和时间也会对强度产生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了最小拌和时间,是为了使拌和时间不至于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应确保混凝土搅拌时间,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19

概况以上所述,控制结构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工艺要领,是想方设法维护混凝土的匀密性,坚持做到:

  1、模板制作安装(含脱模剂)的控制标准不变;

  2、混凝土原材料规格品种质地不变;

  3、混凝土成份比例稳定不变;

  4、混凝土搅拌时间限制不变;

  5、混凝土坍落度指标维持不变;

  6、混凝土拌和物运送方法不变;

  7、混凝土分层的虚铺厚度不变;

  8、混凝土浇铺不到位不早振捣的法则不变;

  9、振捣顺序、次数和快插慢拔的振捣方法不变;

  10、混凝土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