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991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docx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设计与评价

课时22.实验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

15.(2019江苏省扬州市,题号15,分值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

B.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CaCl2溶液

C.用足量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K2CO3

【答案】B

【解析】A.BaCl2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硫酸盐反应也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无法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所以A错误;

B.蒸馏水是软水,CaCl2溶液是硬水,用肥皂水可以鉴别,所以B正确;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也和盐酸反应,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氯化氢,所以C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也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无法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K2CO3,所以D错误。

【知识点】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检验;物质的除杂;软水和硬水。

10.(2019湖北咸宁省市,题号10,分值2)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方案合理的是

【答案】D

【思路分析】除杂的原则是:

加入的除杂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题过程】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碳粉与稀硫酸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A错误;

B.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除杂过程中引入了新杂质氢氧化钾,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理,C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可得氯化钾晶体,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除杂物质的溶解性

9.(2019甘肃省平凉市,题号9,分值2)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物成为杂质)

【答案】A

【思路分析】物质的除杂原则:

1.加入的试剂只能跟杂质反应,不能跟原有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不能减少原有的物质的质量,可以增加。

据此分析即可。

【解题过程】A.一氧化碳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个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方法和操作正确,所以A正确;

B.稀盐酸可以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但没有除去氯化钾,反而把碳酸钾除去了,所以B错误;

C.锌可以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也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不但不能除去硫酸亚铁中的硫酸铜,把硫酸亚铁也除去了,所以C错误;

D.稀硫酸和铁反应,也和锌反应,不能用于除去锌中的铁,所以D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反应。

15.(2019江西省,15,3)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所加试剂

A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硫酸亚铁中含有的硫酸铜

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C

鉴别羊毛与涤纶

取样,分别灼烧并闻气味

D

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答案】C;加入适量硫酸钠溶液(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主要成分一氧化碳,不能达到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目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B.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铜和铁强,能从它们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所以锌粉会与硫酸亚铁反应,不能达到除去硫酸亚铁中硫酸铜的目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羊毛燃烧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会有特殊气味,因此分别灼烧闻气味,能达到鉴别二者的目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D.硝酸钠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硝酸钡能与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

加入适量硫酸钠溶液(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金属活动性强弱、盐的化学性质

14.(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4,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足量的O2,点燃

B

K2MnO4

KMnO4

加热

C

NaCl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KCl溶液

K2SO4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而一氧化碳的量太少,所以无法被点燃,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2KMnO4加热K2MnO4+MnO2+O2↑,会产生二氧化锰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硫酸钾和适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因为加入的是适量氯化钡,所以既能除去杂质硫酸钾,由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混合物的除杂问题

6.(2019湖北省随州市,题号13,分值2)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NaOH溶液不但能与杂质HCl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除去杂质同时将原物质除去,错误;B.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新杂质硫酸钾,故错误;C.碳粉与稀盐酸不反应,铁粉与稀盐酸产生气体,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蓝色的可溶性铜盐,故可以鉴别三种物质,故正确;D.与钡离子生成沉淀的可以是硫酸根离子,也可以是碳酸根离子,故鉴别硫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最好还要滴加稀硝酸,故错误。

故选C。

【知识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2.(2019江苏省苏州市,22,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H2O)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B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固体,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符合题意;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氯化镁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也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混合物的除杂

16.(2019湖北省宜昌,16,1)下列实验方法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A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的目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B.加足量水后,生石灰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会损失主要成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与碳反应,氧气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除去氧气的同时又混入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D.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会将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钙除去,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

7.(2019湖北省孝感市,7,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B.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的产物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D.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硝酸氨溶液、硫酸氨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取样装于4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微热,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A选项错;B.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检验生成的产物只能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B选项错误;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要做对比实验,不能单凭一枚铁钉一个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故C错误;D.氢氧化钡溶液与硝酸胺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硫酸氨溶液反应既产生白色沉淀,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硫酸反应只产生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发生反应,所以用一种试剂氢氧化钡溶液一次性鉴别出硝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故D正确,符合题意。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与检验鉴别、铁生锈的条件

8.(2019福建省,8题,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脸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别蚕丝与棉线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B

鉴别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将20g浓盐酸加人809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D

【解析】A.利用灼烧法区别蚕丝与棉线,蚕丝有烧焦羽毛气味,棉线有烧纸的气味,正确;B.加入肥皂水,软水泡沫多,可利用肥皂水产生泡沫的多少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其中滴加酚酞显红色,稀硫酸显酸性,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可以区分,正确;D.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需要HCl质量为100g×20%=20g而不是浓盐酸的质量,水的质量为80g,故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常见的酸和碱硬水和软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溶液的配制

18.(2019湖南省怀化市,题号18,分值2)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灼热的氧化铜去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B.利用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的吸、放热现象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C.用稀盐酸去除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D.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可以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方案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可以鉴别,所以方案正确;

C.稀盐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也能和氧化钙反应,所以方案错误;

D.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硬度大,可以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所以方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鉴别;合金的性质;溶液的性质;稀盐酸的性质。

15.(2019江苏省南京市,1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一一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答案】B

【解析】除杂原则:

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将原物质除去;A中将N2和O2通过灼热的铜网时,N2不与铜发生反应,O2与灼热的铜网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被除去,故A不符合题意;B中的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符合题意;C中的KCl能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将MnO2过滤掉后,剩余KCl的水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到KCl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D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CuCl2溶液与铁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Cl2,剩余的铁粉可通过过滤除去,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除杂相关操作,燃烧,物质的溶解性,置换反应

7.(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7,分值2)

下列实验方案中,两个方案均可行的是

【答案】D

【解析】A.活性炭分别加入硬水和软水中均无明显现象,方案一不可行;

B.碳粉和铁粉在空气中灼烧,铁粉和碳粉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无法分离,方案二不可行;

C.将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方案二不可行;

D.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能够区别,方案一可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取样分别加水溶解,配成溶液,用pH实质测定,方案二可行。

故选D。

【知识点】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10.(2019福建省,10题,3分)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

有两种观点:

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

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t℃以下,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人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答案】C

【解析】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出现浑浊,溶液显碱性,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探究,A中若观察到浑浊消失,则观点

正确,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大,设计有意义;B中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则证明观点

错误,因为若正确,则滤渣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有气泡,设计有意义;C中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论观点是否正确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滤液中的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设计无意义;D中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看实验现象是偶然现象,有意义.

【知识点】科学探究

 

二、填空题

21.(2019江西省,2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

①仪器a的名称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②改进装置的优点(写一条即可)

(2)实验二:

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

漏斗与(填“b”、“c”或“d”);

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双选)。

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代替品可户外自制饮水用

【答案】

(1)①长颈漏斗;CaCO3+2HCl=CO2↑+H2O+CaCl2;②控制反应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2)①c;②AD

【思路分析】

(1)根据仪器书写名称;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改进装置使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速率分析;

(2)根据漏斗中的冰块可以起到冷凝水蒸气的作用分析;根据硬水软化的原理分析,根据冰块和水的状态不同分析,根据蒸馏水为纯净水分析,根据太阳光可以使水蒸发,结合蒸馏的原理分析。

【解题过程】

(1)①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

长颈漏斗;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O2↑+H2O+CaCl2;②原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只能随时添加液体,改进装置后,可以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故填:

控制反应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2)①漏斗中的冰块可以使水蒸气冷凝,原装置中是用冷凝管使水蒸气冷凝,所以漏斗相当于原装置中的c,故填:

c;②原装置和改进装置都能使水进行蒸馏,达到降低水硬度的目的,故A选项正确;冰块是水的固态,水为液态,所以不能说性质完全相同,故B选项错误;通过蒸馏得到的水几乎为纯水,故C选项错误;水在阳光下蒸发,遇冷液化形成液态水,达到蒸馏的效果,所以可以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代替品在户外自制饮水用,故D选项正确;故填:

AD。

【知识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装置、水的净化方法、蒸馏的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硬水软化的方法

15.(2019湖北省咸宁市,题号37,分值7)

日常生活中,每位同学都会接触到硬水。

咸宁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硬水进行了一些探究和拓展实验。

【查阅资料】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引起的,硬水中溶解的钙和镁化合物可分为两类:

钙、镁的碳酸氢盐;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一般所说的水的硬度是由上述两类化合物引起的。

(1)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这种方法可靠吗?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结果: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小组同学对硬水中为什么含有碳酸氢钙非常感兴趣,于是再次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中的资料卡片: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

知道了当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

小组同学思考:

若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是否也能生成碳酸氢钠?

于是他们对此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

溶质为Na2CO3;猜想二:

溶质为NaHCO3;猜想三:

溶质为________。

【设计实验】

写出实验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了正确结论。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老师说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等。

小组同学认为可使用稀盐酸除去,请写出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还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图像(如图二),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三),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

I.请分析图三,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II.图三中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答案】

(1)A;

(2)【提出猜想】Na2CO3、NaHCO3;

【设计实验】不成立;

NaHCO3+HCl=NaCl+CO2↑+H2O;

(3)Mg(OH)2+2HCl=MaCl2+2H2O;

(1)I.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II.NaCl、NaOH。

【思路分析】

(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及现象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的生成物进行猜想;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解答;根据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分析解答;

(3)根据水垢的成分及中和反应的定义分析解答;

(4)根据图三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解答;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

(1)A试管中碳酸氢钙溶液加热时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生成,原因是碳酸氢钙受热分解为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溶液中可溶性钙的化合物被转化为不溶性钙的化合物,水的硬度降低;B试管加热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镁离子浓度未变,水的硬度未变,仍然属于硬水;A试管中水的硬度降低,加入肥皂水会产生大量泡沫,B试管中是硬水,加入肥皂水无明显现象;

(2)【提出猜想】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的反应为:

Na2CO3+CO2+H2O=2NaHCO3,如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未发生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如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氢钠;如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不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设计实验】a.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此现象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b.由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中的碳酸钠已完全除尽,向上层清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CO2↑+H2O;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aCl2+2H2O;

(4)I.由图二可知,该实验是向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由图三可知,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入,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的;

II.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将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温度不再升高,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温度会逐渐降低,图三A点加入的氢氧化钠过量,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NaCl)及过量的氢氧化钠(NaOH)。

【知识点】硬水和软水的鉴别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4.(2019北京市,题号24,分值6)

下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g蔗糖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记录如下:

表1实验记录

实验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效果得分

1

蔗糖

4

5

22

65

2

蔗糖

5

10

30

81

3

蔗糖

6

15

50

93

4

冰糖

4

10

50

91

5

冰糖

5

15

22

88

6

冰糖

a

5

30

75

7

葡萄糖

4

15

30

0

8

葡萄糖

5

5

50

0

9

葡萄糖

6

10

22

0

【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表2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蔗糖

冰糖

葡萄糖

4

5

6

5

10

15

22

30

50

均值

79.7

84.7

0

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

(3)实验6中,a为_________mL。

(4)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g冰糖、5mL浓硫酸、________滴水和50℃.

【反思与评价】

(5)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__________。

(6)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______。

【答案】

(1)化学;

(2)反应物浓硫酸中含有硫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测出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

(3)6;

(4)15;

(5)4、10、65;

(6)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

【解题过程】

(1)蔗糖和浓硫酸反应炭化变黑,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蔗糖中含有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