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1794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章节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下列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树袋熊B.金丝猴

C.黑猩猩D.猕猴

2.人类从自然界的弱者变成了强者,现在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的面貌。

A.一片森林B.生物圈

C.一块草地D.其他动物

3.下列不属现代类人猿的是()

A.大猩猩B.金丝猴

C.黑猩猩D.长臂猿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的祖先是_________________,它广布非、亚、欧地区,过着以____________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第二节人的生殖

1.下列生殖系统的结构中,既能产生殖细胞又能分泌性激素的一组是()

A.输精管和输卵管B.卵巢和精囊腺

C.附睾和精囊腺D.睾丸和卵巢

2.正常情况下,人体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产所是()

A.阴道B.子宫

C.输卵管D.卵巢

3.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开始的。

A.受精卵的分裂B.精子的分裂

C.卵细胞的分裂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通过____________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第三节青春期

1.下列有关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身高突高B.脑的重量明显增大

C.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加

2.下列有关青春期心理特点表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B.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C.遇到挫折能自主处理D.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第四节计划生育

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是()

A.晚婚B.晚育

C.少生D.优生

1.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可用8个字表示,其中__________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是()

A.维生素B.糖类

C.脂肪D.蛋白质

2.人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是由于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1

C.维生素CD.维生素D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C较多和含碘的无机盐较多的分别是()

A.海带和广柑B.海带和鸡蛋

C.广柑和海带D.牛奶和广柑

4.人体患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和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缺乏()

A.维生素A和维生素DB.维生素A和维生素B1

C.维生素C和维生素B1D.维生素C和维生素D

5.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不相关的一项是()

A.人患夜盲症、干眼症等于缺乏维生素A有关

B.人患神经炎、脚气病等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

C.人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

D.人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

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中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脂肪和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胃液B.胰液

C.胆汁D.肠液

2.在人的口腔内,唾液淀粉酶能够把淀粉的一部分转变成()

A.乳糖B.蔗糖

C.麦芽糖D.葡萄糖

3.下列物质中,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是()

A.氨基酸B.淀粉

C.蛋白质D.脂肪

4.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是()

A.氨基酸B.水

C.蛋白质D.维生素

5.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主要器官是()

A.胃B.小肠

C.大肠D.盲肠

6.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胰脂肪酶能够消化脂肪B.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麦芽糖

C.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D.胃蛋白酶能够消化蛋白质

7.下列物质中,能够被人体消化道吸收的是()

A.葡萄糖B.淀粉

C.蛋白质D.脂肪

8.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时会造成脱水,主要原因是()

A.大量喝进的水随尿液排出B.汗液蒸发过多

C.病人喝水过少D.喝进的水不能被吸收

9.下列各种有机物中,遇碘液能够变蓝的是()

A.葡萄糖B.核糖

C.淀粉D.麦芽糖

1.科学实验证实:

脂肪和蛋白质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部分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___________,它的表面又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叫做___________,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人体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4.在人体消化道中吸收钙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钙被吸收后进入_________。

5.位于人体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三种:

唾液腺、胰腺和_____________;分布于消化道壁上的消化腺有两种:

胃腺和__________。

1.下面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请根据图回答:

(示例:

[A]口腔)

(1)如果图中曲线W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那么表示蛋白质和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淀粉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__________。

(3)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主要在[]__________处被消化;几乎没有消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4)C处不能消化脂肪是因为此处没有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与思考:

(6分)

(一)、某同学怀疑吃带“胶囊”的药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他将一粒“胶囊”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胶囊”膨胀了,但并没有溶解。

因此,他得出结论:

“胶囊”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

该同学的结论对吗?

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个相关的探究方案,请你帮助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

(1)提出问题:

我们吃带“胶囊”的药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能被消化(或不能被消化)

(3)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C;②A中加5毫升唾液,B中加5毫升胃液,C中加5毫升清水;③取三粒相同的“胶囊”分别放入A、B、C中,同时放入__________ºC的温水中;④一段时间后,同时取出三支试管,_______________。

(4)结果、结论:

①三支试管中的“胶囊”都没有溶解,则证明我们吃带“胶囊”的药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②A、B试管中有一只中的“胶囊”溶解,则证明我们吃带“胶囊”的药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②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③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1.这个实验有两组对照组,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组对照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组对照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ºC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可观察到__________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

3.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

“除了上述三种处理以外,还应有第四种处理,即将馒头块放入4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不进行搅拌。

”你认为这种处理有必要吗?

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

五、简答题

人体心脏内的血液为什么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下列哪项不属于食品安全的问题?

()

A.吃喷洒过农药的水果B.吃过量的肉食

C.切生菜和熟菜的菜板不分开D.吃发芽的马铃薯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肺炎是人体的常见病,引起肺炎的主要原因是人体感染了()

A.霉菌、寄生虫等B.细菌、病毒等

C.细菌、霉菌等D.病毒、寄生虫等

1.有的人边吃边说笑,吞咽时______________来不及盖下,食物就会进入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剧烈咳嗽。

三、识图回答:

1.呼吸道由鼻、咽、[]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肺内气体交换在[]________处进行,它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并且,它们的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______________构成。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C.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增加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2.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隔的顶部()

A.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B.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下降,使胸廓的左右径增大D.上升,使胸廓的左右径增大

3.呼气时,肺内气体排出体外的正常途径是()

A.肺→气管→支气管→喉→咽→鼻腔B.肺→支气管→喉→气管→咽→鼻腔

C.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D.肺→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

4.人体吸气时,膈肌和肋骨间肌肉收缩、舒张的情况依次是()

A.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

5.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

A.有利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有利于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D.不利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6.人体肺的分叶情况是()

A.左、右肺分两叶B.左肺分两叶,右肺分三叶

C.左、右肺各分三叶D.左肺分三叶,右肺分两叶

7.某同学测定自己的肺容积,三次测定的结果分别是3850毫升、3950毫升、4000毫升,平均值为3933毫升。

他的肺容积应该是()

A.3850毫升B.3950毫升

C.4000毫升D.3933毫升

2.人体能够吸入气体是因为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___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变_________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外界气体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3.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_____________构成。

4.人体进行呼吸时,当肺内的气体压力____________外界压力时气体就被吸入;当肺内的气体压力____________外界压力时气体就排出。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造林B.排污罚款制度

C.排污收费D.控制污染物排放

2.小明家住房装修后,又购置了大量新家具,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气体。

下列哪项是除去有害气体的最佳方法()

A.关闭门窗,喷洒大量的醋B.喷洒大量空气清新剂

C.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第四章人体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6.把新鲜的动物血液放入试管中,血清是指()

A.加入少量抗凝剂,静置,分离出的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B.加入0.9﹪的生理盐水,静置,分离出的上层液体

C.不加抗凝剂,静置,分离出的下层液体

D.不加抗凝剂,静置,分离出的上面很薄的一层黄色透明液体

1.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氧气B.运输二氧化碳

C.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D.止血和加速凝血

2.人体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

A.蛋白质B.水

C.无机盐D.葡萄糖

1.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___________。

2.血浆之的主要作用是运载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A.肱动脉B.肺静脉

C.毛细血管D.肺动脉

2.下列人体血管中输送动脉血的是()

A.肺动脉B.肺静脉

C.上腔静脉D.股静脉

3.静脉血是指()的血液。

A.含氧丰富、颜色暗红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C.含氧较少、颜色暗红D.含氧较少、颜色鲜红

4.人体内氧与血红蛋白分离的场所是()

A.肺泡外的毛细血管B.肺动脉和肺静脉

C.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D.各种组织细胞内

5.人体血液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其中动脉血是指()的血液。

A.含氧丰富、颜色暗红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C.含氧较少、颜色暗红D.含氧较少、颜色鲜红

6.人体血液循环中有的官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下列具有这种结构的是()

A.四肢动脉B.四肢静脉

C.毛细血管D.全部静脉

7.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的方法是要找到()

A.血液流向头部的小血管B.血液流向尾部的小血管

C.搏动的小血管D.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小血管

8.血友病患者一旦出现伤口,就会流血不止,其主要原因是()较少。

A.红细胞B.白细胞

C.血小板D.血红蛋白

1.毛细血管的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_____________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____________构成,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____。

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分分别是()

A.左心室、右心房B.左心室、右心室

C.右心房、左心房D.右心房、左心室

2.健康成年人舒张压的正常变动范围是()

A.8千帕—12千帕B.8千帕—18.7千帕

C.12千帕—18.7千帕D.18.7千帕—21千帕

3.下列血管中输送动脉血的是()

A.肺动脉B.肺静脉

C.下腔静脉D.股静脉

4.下列不属于人体体循环的生理意义是()

A.把氧和营养物质运送给细胞B.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D.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心房→动脉→器官→静脉→心室B.心室→动脉→器官→静脉→心房

C.心房→静脉→器官→动脉→心室D.心室→静脉→器官→动脉→心房

6.下面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都连通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

B.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静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C.给病人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可以直接到达病灶

D.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器官,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1.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方向是:

心房→心室→动脉,不能倒流,其原因是_________瓣和_________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2.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把运来的营养物质送给细胞,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原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图中输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输送动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_和[]________。

(3)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厚的是[]________。

(4)血液在心脏内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瓣和___________瓣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小刚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根据“输血关系表”,爸爸可以给小刚和妈妈输血,小刚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也不能给小刚输血。

请你推测:

爸爸、妈妈和小刚的血型可能是()

A.爸爸O型、妈妈AB型、小刚B型B.爸爸B型、妈妈A型、小刚O型

C.爸爸A型、妈妈O型、小刚AB型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刚B型

1.在ABO血型系统中,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____________为原则。

2.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占本人体重的_______________。

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__________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3.ABO血型将人的血液分为四种类型,输血时除了同型血之间可以相互进行以外,异型血之间也可以少量进行,其中能够接受其他所有血型的是__________,能够给其他所有血型的是__________。

4.某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必须立即输血。

验血得知,他的血型为B型。

请你根据ABO血型输血关系表来推测,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能接受的血型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A.人体呼气时呼出二氧化碳B.人体出汗时排出水和无机盐等

C.人体排出粪便D.人体排尿时排出水和尿素

2.人体内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食物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管

C.肾单位D.肾小囊

2.正常情况下,原尿中能够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B.水

C.无机盐D.尿素

4.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正确()

①膀胱②输尿管③肾小管④肾小球⑤肾小囊⑥尿道

A.④①⑤②③⑥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③②①⑥D.④⑤①②③⑥

5.下列物质不能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的是()

A.葡萄糖B.大分子蛋白质

C.尿素D.无机盐

6.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能够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B.水

C.无机盐D.尿素

7.某人一段时间内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数倍,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

C.肾小管D.膀胱

8.下列不属于排尿的生理作用的是()

A.排除废物B.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促进血液循环D.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1.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____________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尿液。

2.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_____________和尿道等器官组成。

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泌尿系统的组成中,肾是_____________的器官,膀胱能够____________。

三、识图回答:

1.当血液流经[]___________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___________以外,其余的大部分物质都可以经过过滤到[]___________中,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____________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____________,最终形成尿液。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__,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__________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____________升。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A.视网膜B.视神经

C.晶状体D.大脑的一定区域

2.下列属于内耳部分的是()

A.耳郭B.听小骨

C.耳蜗D.鼓膜

3.下列关于近视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看不清近处的物体B.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

C.眼球的前后径过长D.矫正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

4.人体听觉形成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①外耳道②听小骨③鼓膜④听觉神经⑤大脑的一定区域⑥耳蜗

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③②⑥④⑤

C.①③④②⑥⑤D.①④②③⑥⑤

5.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眼球内能够形成视觉B.鼻腔上端粘膜有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

C.舌能够辨别酸、甜、苦、咸D.皮肤能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6.人体视觉形成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①玻璃体②晶状体③瞳孔④角膜⑤视网膜⑥视觉神经⑦大脑的一定区域

A.④③②①⑤⑥⑦B.④①③②⑤⑥⑦

C.④③①②⑥⑤⑦D.④①②③⑤⑥⑦

7.人体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A.耳蜗B.大脑的一定区域

C.听觉神经D.咽鼓管

8.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晶状体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透过光线B.折射光线

C.感受光的刺激D.光线的通道

9.人体咽、喉有炎症时,要用盐水漱口,主要是为了预防()

A.口腔炎B.食道炎

C.中耳炎D.肠胃炎

10.亚洲人和欧洲人眼睛的颜色分别为黑色和蓝色,与之相关的是()

A.角膜B.视网膜C.虹膜D.巩膜

1.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_________________张开,或者闭嘴,堵耳,这样可以保持____________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2.人的瞳孔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当你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会逐渐___________;当你从暗处到明处时,瞳孔会逐渐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某同学患近视眼急需佩戴眼镜,他爷爷着急地说:

“先用我的眼睛对付几天”,你认为他爷爷的说法可行吗?

为什么?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是由下列哪一项组成的?

()

A.脑神经、脊神经B.脑、脊髓

C.脑、脑神经D.脊髓、脊神经

2.大脑的表面(大脑皮层)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称为()

A.神经元B.神经中枢

C.脑神经D.中枢神经系统

3.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B.神经纤维

C.神经元D.神经末梢

4.在聋哑人的“哑语”对话中,不起作用的神经中枢是()

A.语言中枢B.运动中枢

C.视觉中枢D.听觉中枢

5.“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的神经系统中一定没有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B.小脑

C.脑干D.脊髓

6.某人由于外伤而造成胸段脊髓完全横断,此病人不会出现()

A.四肢瘫痪B.大小便失禁

C.下肢感觉丧失D.下肢运动功能丧失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2.神经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它们发出的__________组成。

1.神经元又叫____________,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突起(有长有短,长的表面大都套有一层屑)组成________________,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_______。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下列反射活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