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求调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2444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技术要求调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要求调度.docx

《技术要求调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要求调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要求调度.docx

技术要求调度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要求

总则: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即:

电力远传计量系统主站,以下简称:

主站)的基本硬件构成、基本功能、并网规程、检验方法、检验规则、验收、运行维护责任及包装储运要求等。

1、总体设计要求:

本套系统主站与扶余采油厂已建成使用的电力远传计量分析系统主站并网使用要求该系统稳定可靠、操作性强,便于维护,有相应的措施保证通讯的稳定性,运行安全可靠。

在满足规定的功能条件下,设计应满足于环境相适应的机械性能、电磁兼容性等要求,考虑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兼顾经济合理性。

系统软件操作能与已建成使用的电力远传计量主站系统软件CL2000电参数采集、分析系统相互通信、协作、兼容,确保系统的统一性。

要求系统软件与电力远传计量终端内嵌软件稳定兼容。

1.1使用环境

a)环境温度:

10~30℃,变化小于±5℃,极限0~40℃;

b)相对湿度:

40~70%;

c)接地电阻: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d)电源供应:

电压范围AC380/220±10%~15%,频率范围50±1.0Hz;

e)安装方式:

室内安装,需专设屏蔽、抗静电措施的室内环境;

f)UPS电压:

AC220V。

1.2工作条件

无特别要求。

1.3引用标准和规范

电力远传计量系统主站应遵照对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国家标准(GB)和IEC标准及国际单位制(SI)。

以下列举主站设计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电网调度类

DL5002-199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GB/T13730-19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DL/T516-199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适用环境类

IEC255-21-1

《振动试验标准》

IEC255-21-2

《冲击和碰撞试验标准》

IEC255-21-3

《地震试验标准》

IEC255-22-1

《高频干扰试验标准》

IEC255-22-2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标准》

IEC255-22-3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标准》

IEC255-22-4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标准》

GB/T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GB/T14598.10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GB/T13926-19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GB6162-85

《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GB2887-82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

EN50178

《用于电力安装的电气设备》

EN50081-2

《电磁兼容性–一般性干扰释放标准第2部分:

工业环境》

EN50082-2

《电磁兼容性–一般性抗扰度标准第2部分:

工业环境》

EN55022

《用于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极限值和测量方法》

IEC60068-2-2-1974

《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试验二:

干热》

IEC60068-2-30-1980

《循环湿热试验(12+12h循环)》

IEC61000-5

《电磁兼容(EMC)—第5部分:

安装和抑制指南》

2、主站系统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2.1系统容量

模拟量(遥测量):

>20000

状态量(遥信量):

>50000

电度量:

>4000

计算量:

>5000

事故追忆>2000

画面数不限

曲线数不限

2.2遥测、遥信、电度指标

遥测合格率≥99.9%

遥信正确率≥99.99%

电度合格率≥99.99%

抄表准确率100%

GPS时钟误差<1ms

2.3系统实时性响应

数字量变化传送时间<3s

模拟量变化传送时间<3s

模拟量变化传送时间<3s

画面响应时间≤2s

报警响应时间≤3s

主备机硬件切换时间<10s

主备用软件模块切换时间≤10s

画面动态数据刷新时间<3s

2.4系统可靠性指标

系统年可用率99.99%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30000h

CPU负载率:

电网正常时任意30分钟内平均<30%

电网事故时60秒内<50%

局域网(LAN)负荷(100M网速):

在正常状况下(任意5分钟)<10%

电网事故状态下(任意10秒)<35%

2.5模拟量采集技术指标

模拟量测量精度:

0.2%;

电度量测量精度:

0.5%。

3、主站系统功能要求

3.1可靠性要求

要求具备:

完全的节点热备能力、在线的双机热备能力、全面的系统自监视诊断能力。

3.2可扩展性要求

系统中各个节点通过以太网络联接,各种应用软件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可以通过配置工具灵活的配置各个节点的属性。

每个节点即可以配置为具有单一的节点属性,也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多重属性。

在此基础上要求具备灵活的节点配置能力、完善的节点运行管理、异构环境的融合、完全的双向数据交换。

3.3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

历史数据库

采用标准商用Sybase数据库系统;

Client/Server结构体系,提供方便的网络访问;

安全的事务处理能力,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保证数据不丢失;

触发器功能为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带来便利;

严密的双服务器一致性维护;

快速大批量数据访问机制;

透明的双冗余网访问支持。

SQL/ODBC访问接口

实时数据库

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在分布式运行环境下,实现数据库全网共享;

严密的多服务器一致性;

支持实时数据库的备份或镜象;

支持并发访问控制;

支持安全级别及用户权限管理;

提供C/C++应用程序访问接口。

数据库管理工具

用户输入的数据需经过有效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检查。

合格的数据才能投入在线运行。

提供管理界面,用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以表格方式维护数据库。

用户修改的数据能立刻反映到全网所有的节点当中,即时刷新所有运行信息。

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同步及安全机制

在商业关系数据库中存在实时数据库的实体备份,该实体备份与内存实时数据库有两种同步方式,即定时同步与立即同步。

当实时数据库被意外破坏时,可立即用实体备份进行恢复,实现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实体备份库还提供了外部用户通过关系数据库访问实时系统的接口。

关系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均有主与备(分布在不同节点上),可快速实现主备切换,以保证系统安全性。

对数据库的修改,无论来自应用程序的访问,还是来自任何节点的交互式访问修改,系统均自动维护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的一致性。

实时数据库访问接口(实时软总线)

共有两种方式实现对网络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透明访问:

[咱自己的两种方式,非标准,是否能行]

点对点方式:

在服务器一端有守候进程,专门负责与客户进行通讯。

每一次客户访问请求得到服务器一次应答。

服务器一端采用多线程机制,可同时响应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

订阅/分发方式:

如果客户需要周期性地访问实时数据库,可采用订阅/分发方式。

就象订阅杂志的过程一样。

客户预先访问服务器一次,登记所需信息的类型及时间周期,随后服务器就会周期性地将信息送给客户,直到客户提出终止。

这种访问方式为实时库访问节省了大量重复的访问请求,有效地降低了网络负载,特别适合于多窗口多画面客户。

3.4主站其他功能要求

3.4.1人机界面

画面显示

显示系统网络图。

显示分机分布图。

系统实时数据显示。

设备参数显示和查询,和运行参数的统计查询。

显示月,日的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包括实时曲线和计划曲线,并标明最大,最小和平均值,以及最大最小值出现的时间。

显示各种实时表格和历史表格。

显示各种棒图和饼图。

显示趋势曲线图。

显示最新报警信息。

画面和屏幕的管理

提供包括表格,曲线及其它所需画面的编辑和修改工具。

支持多窗口,不同窗口可显示不同画面。

支持画面的漫游,提供图形导航功能。

支持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功能,支持图形的分层。

数据采集与处理

网络运行中的各种实时数据,由分机的配电监控仪经GPRS发射器传送给调度站处理。

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系统可以采集的实时信息如下:

模拟量:

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系统频率等;

数字量:

包括事故总信号等;

电度量;

调度端采集所有分机的上传信息后,立即进行合理性检查和处置。

实时数据记录功能

根据调度主机的显示的所有分机的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电量等参数,可实时抄读,也可屏幕拷贝存档

事件记录及报警功能

实时监控各分机配电监控仪采集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运行参数,通过计算比较一旦运行参数出现异常,将记录、存储并报警:

(1)当采集点的线路出现故障时,如:

失压、单相电压、短路、线路接地、过流、过负荷等要记录并实时报警,报警信息可屏蔽,但人工操作停电不报警。

(2)可记录各相失压起始时刻、失压终止时刻、累计次数、累计时间、失压累计电能等。

(3)断相事件记录功能:

电度表可记录最近一次各相断相起始时刻、断相终止时刻、累计时间等。

(4)具有全断相记录功能,记录断相起始时刻、断相终止时刻、累计时间等。

(5)电流不平衡记录功能:

当电表的三相电流出现不平衡,而且不平衡率大于所设定的限定值时,电度表可记录电流不平衡起止时刻,电流不平衡门限可设。

分段计量功能

根据用户要求对电度量可实施峰谷平三个时间段计量。

打印功能

可通过定时启动、人工启动或事件驱动方式启动系统打印;

定时打印报表;

定时打印时间可人工设定;

事件驱动可依远动状态、遥测越限、遥控操作记录、遥信变位、事件记录、事故追忆等自动启动打印。

用户管理

系统对每一用户都有操作权限的定义,保证系统的安全。

操作员在坐席上的登录需要身份认证。

操作员的任何操作(遥控、人工置数、修改数据参数、修改历史数据等)均要经过人员与坐席的双重权限认证。

系统对每一个重要操作均可形成操作记录。

历史数据和报表处理

历史数据和报表处理

历史数据的采样和存储在服务器上进行,历史数据库存放在商用数据中,提供专门的历史数据库供用户定义所需的历史数据存储结构和采样周期。

报表的打印通过电子表格软件在微机上进行,利用关系数据库提供的标准接口从服务器上的历史数据库中取出数据,按照定义的格式在微机上打印输出。

历史数据处理

实际运行中,对于实时数据库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选定存贮周期进行历史记录,历史数据系统按照预先定义的周期从实时数据库中采样,并按照预先定义的存储模式存放,能存放5分钟、10分钟、15分钟、半小时、1小时、全天的数据,历史数据存放在关系数据库的历史数据库中,还可以按照需要将其存入永久的存储介质中。

对于状态量的记录,一般采用变位记录。

报表的生成和输出

各采集点电量、线损等历史数据可以用于形成日、月、年报表;历史趋势曲线将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变化趋势;统计数据用直方图显示。

报表的生成和输出在微机上进行,电子表格软件提供灵活、方便的表格方式,并有汉字支持。

报表管理系统提供非编程的与数据库数据连接的定义方法,同时提供定义定时打印各种报表的手段,也可以任意时刻召唤打印任何报表。

报表主要有以下几种:

报表打印前,可在报表节点机屏幕上预览。

并可直接进行修改,修改后保存。

系统时间的统一

系统可由GPS全球定位时钟提供标准时间,同时向全系统发对时命令,包括主站系统的各个节点的机器、分机配电监控装置。

支持人工设置时间功能。

数据恢复

当由于各种原因,监控系统退出运行期间可能导致历史报表记录数据出现空缺。

监控系统内建的数据恢复功能提供中断时段数据重建能力,缺省的数据重建包括用户自定义,前后时间平均值填充,均方差填充等多种恢复能力,保证历史数据的完整性。

系统自诊断和恢复

监控系统能在线诊断系统全部软件和硬件的运行工况,当发现异常及故障时能及时显示和打印报警信息,并在运行工况图上用不同颜色区分显示。

系统自诊断的内容包括:

各工作站、配电监控单元等的故障

外部设备故障

电源故障

系统时钟同步故障

网络通信及接口设备故障

软件运行异常和故障

与调度中心数据通讯故障

远动通道故障

系统自恢复的内容包括:

当软件运行异常或死锁时,看门狗程序可以重新启动该程序

软件升级

系统应用软件可升级、功能可扩展,软件支持良好,人机界面友好、易操作。

系统扩展

本系统可与公司目前的局域网结合,通过局域网个采油厂的主机和分机数据均可实时传送到公司的主机监控系统上,并建立公司的计量抄表和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电量控制功能

当被考核的采集点的剩余电量小于该采集点设定的剩余电量时,提示调度人员并通知管理者控制该采集点的电量消耗。

电量控制功能

当被考核的采集点的剩余电量小于该采集点设定的剩余电量时,提示调度人员并通知管理者控制该采集点的电量消耗。

3.5安卓APP调取报表功能

配合主站系统软件,本套系统要求给各个管理层级的相关人员加装手机APP软件。

要求软件:

安装方便、访问迅速、能及时查看相关报表。

4、硬件配置

服务器终端

1

数据采集服务器

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

1

服务器主机

服务器(DL388):

标配一个八核IntelXeonE5-2690V3处理器;30MB三级缓存,IntelC600芯片组;3XPCI-E(可选增加第二个PCie扩展笼;DDR4内存32GB,内存插槽数量24,热插拔SAS/SATA硬盘一个智能阵列P440ar带2GBFBWC;四端口千兆网卡;1个500W热插拔电源,

1

液晶显示器

17”(PX849AA)液晶显示器

1

调度工作站

1

主机

M6800Ki7700(3.6GHZGT730独显)/8GDDR4内存,最大支持容量16GB;2TBSATA硬盘;DVD刻录光驱;Windows10操作系统

1

液晶显示器

23英寸显示器

1

电视显示器

42”42E70RG液晶电视显示器

1

通讯柜及附件

1

UPS电源

3KKVA/3H

1

5、投标人资格要求

5.1、具有合格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且经营范围符合本招标项目要求的制造商;

5.2、具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商准入证,准入资质在有效期之内,且准入品种涵盖(362101)的制造商。

9.3、具有本招标产品的ISO9001系列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9.4、技术要求必须完全满足。

电力远传计量终端技术要求

总则: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电力远传计量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基本技术要求、基本功能、并网规程、检验方法、检验规则、验收、运行维护责任及包装储运要求等。

1、总体设计要求:

终端(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部件整体设计合理,系统稳定可靠、操作性强,终端应便于维护,有相应的措施保证通讯的稳定性,运行安全可靠。

在满足规定的功能条件下,设计应满足于环境相适应的机械性能、电磁兼容性等要求,考虑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兼顾经济合理性。

终端软件操作系统能与已建成使用的低压调度主站系统软件CL2000电参数采集、分析系统相互通信、协作、兼容,确保系统的统一性。

*1.1、终端使用环境条件

1.1.1终端正常工作环境温度、湿度满足以下分级表

级别

环境温度

湿度

使用场所

范围/℃

最大变化率/℃/h

相对湿度/%

最大绝对湿度/g/m3

C2

-40~+60

20

5—95

28

户外

*1.1.2终端软件设计要求

a)与现投入使用主站系统装置软件:

CL2000电参数采集、分析系统。

CL2000远传计量系统采用符合IEC61970/61968标准的CIM(CommonInformationModel公用信息模型)/CIS(ComponentInterfaceSpecification组件接口规范)结构设计。

b)满足IEC61970/61968标准规定的应用集成框架、信息模型和接口规范。

*1.1.3终端结构配置要求

终端由组合式互感器、多功能电能表、智能采集传输模块、箱体及必要附件组成。

其中组合式互感器要求采用免维护油侵制造工艺。

准确级次:

0.2S级  

额定频率:

50HZ

额定电压比:

10000/100V     

额定电流比:

30/5和50/5A (签订技术协议时逐一规定比率)

终端外壳体采用玻璃钢箱体镀锌金具链接制造,具备密闭性、防老化性、无线电讯号通透性和一定的力学强度。

腔体密闭设计,内置智能采集传输模块和多功能电能表及必备的其他辅助硬件装置。

*1.3.4结构设计要求

智能采集传输模块与考核装置(即:

多功能电能表)要求分体设计。

智能采集传输模块能与现行服务器系统软件CL2000电参数采集、分析系统相互通信、协作,可与各种类型的具有RS485/RS232多能电能表或其他温度、压力传感器配套工作,将信号采集装置、GPRS模块、供电直流电源、断电通信电容电源、主板温控单元、短信/语音处理单元统一集成,可实现数据的远程无线透明传输、具备通信功能,要求适应东北野外极端气候条件。

1.2、通讯功能:

终端能实时把测控数据,包括监控各个变压器台运行参数(具体参数参看下表)传回现有主站系统;终端能够执行主站系统的控制指令;终端所监控的变压器台运行异常(包括停机、无收发信号、电压、电流越限等)情况能及时报警,经由主站系统显示状态异常。

满足使用单位电力自动化管控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终端监测并回传主站监测数据表

序号

数据名称

1

实时各相电压

2

实时各相电流

3

实时电能示数

4

主站指令时段电能采集

5

功率

6

功率因数

7

正向有功总、尖、峰、谷、平等各费率电量

8

反向有功总、尖、峰、谷、平等各费率电量

9

正反向无功、四象限无功

10

失压记录、失流记录、断相记录,包括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累计时间累计次数等

11

其他事件记录:

过压、不平衡、逆相序、上/断电、超功率、校时等

12

具备自动轮显功能,轮显参数、时间、顺序均可设置

13

具有有功电能、无功电能、需量周期等秒脉冲信号输出功能

14

具备本身故障自动检测功能

1.2.1计量精度

采集计量准确精度为0.5级。

1.3、终端能抗击雷电,要求有防雷击系统,要求有自修复功能。

终端硬件系统能抗击磁暴以及工业设备(电机、变频器等)的干扰。

终端能抗高温、极寒、高湿、风雾天气造成的粉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确保系统稳定性。

1.4、终端应具备防窃电设计。

*1.5、终端外壳体需采用采用磨塑玻璃钢双腔体镀锌金具连接制造,腔体内包括预装电木垫板、接线端子排、导轨、空气开关、BV线束、双绞通讯线束等必要的辅助硬件,腔体外部有防盗锁孔。

终端外壳体需具备密闭性、防老化性、无线电讯号通透性和一定的力学强度。

*1.6、电磁兼容性能

依据GB/T17626—2008标准。

1.7、终端与主站通讯软件部分要求具有抗病毒入侵自我保护功能及抵抗非法入侵干扰功能。

2.引用标准和规范

本技术规范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应遵循的现行主要标准如下,如技术规格书中出现的标准不为最新版本时,以最新版本中的要求为准:

电网调度类

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自动化系统》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DL5002-2013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DL/T516-201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Z634.56-2004

《远动设备及系统规约测试规定》

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讯协议》

适用环境类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二篇机械影响因素》

GB/T11287-2000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GB/T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GB/T14598.10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GB/T13926-2006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GB6162

《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GB2887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

GB/T17626-2008

《电磁兼容实验》

EN50178

《用于电力安装的电气设备》

EN50081-2

《电磁兼容性–一般性干扰释放标准第2部分:

工业环境》

EN50082-2

《电磁兼容性–一般性抗扰度标准第2部分:

工业环境》

EN55022

《用于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极限值和测量方法》

IEC60068-2-2

《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试验二:

干热》

IEC60068-2-30

《循环湿热试验(12+12h循环)》

IEC61000-5

《电磁兼容(EMC)—第5部分:

安装和抑制指南》

*3.终端系统要求达到以下功能

3.1采集电表数据

可以采集电子式电能表的总电量、分时电量、最大需量、瞬时量、失压断相数据、电表状态等数据,采集方式分手工采集或定时自动采集,自动采集的周期在1分钟——24小时范围内可调。

采集的数据均带时标。

采集电表可以用RS485、RS232方式。

如用RS485采集电表,每条线可以连接不同类型、不同规约的电表。

3.2能够长期存贮电能累计量数据信息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在终端内长期保存,即使在终端失电的情况下,内部的配置数据可存储5年以上。

3.3远程维护

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或互联网,对终端进行远程维护与状态跟踪。

3.4通信功能

通过GPRS网络传输,GPRS信道实时在线,主站客户端通过网络抄读数据,无地理位置限制,可实时地把采集到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电量、异常信息等运行参数传送到调度中心的主机设备上。

RS485、电力线等接口均有抗雷击保护。

在本地操作时,具有密码保护,防止非法操作。

3.5告警功能

终端通讯设备具有失电告警、过流告警、缺相告警功能。

可向中心站和管理人员的手机发送短信。

3.6计时功能

终端具备计时单元,可接收系统校时,计时单元的计时正、负误差不超过5s/d。

可实现系统校时功能。

3.7自诊断和异常信息记录功能

终端有自检功能,一旦设备有异常具有存储、记录和屏幕显示功能。

最储存512M容量的信息。

编程设置命令加密保护,有效地保证集中器数据的安全,防止未授权人员的操作。

3.8扩展功能

终端置有输入输出功能,具备状态量输入及故障跳闸功能;系统应用软件可升级。

4.终端主要性能指标

4.1系统容量

模拟量(遥测量):

>20000

状态量(遥信量):

>50000

电度量:

>10000

计算量:

>10000

画面数不限

曲线数不限

系统数据存储容量>5年(1000终端设备)

系统扩展能力可扩展至5000终端

*4.2遥测、遥信、时钟同步指标

遥测遥信合格率≥99%

GPS时钟误差≤3ms

4.3系统实时性响应

数字量变化传送时间<3s

模拟量变化传送时间<3s

模拟量变化传送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