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2580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精准解析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u64H1O16S32Na23Mn55Zn65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

B.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NOx)

C.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

D.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是由于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A错误;

B、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NOx),B正确;

C、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导致空气中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成分增多,其中颗粒物质是固体粉尘,其它的都属于有害气体,C正确;

D、水华、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放造成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D正确;

答案选A。

2.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些橡胶或塑料制品中要添加抑制剂是为了减缓橡胶塑料制品的老化速率

B.沼气属于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能源

C.硅胶袋加入到袋装食品中起到脱氧剂的作用

D.面粉生产厂要求严禁烟火是因为面粉有机物颗粒极小、总表面积巨大容易被引燃爆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橡胶或塑料制品容易被氧气氧化,添加抑制剂可以减缓氧化,故A正确;

B.沼气是由腐烂的植物秸秆发酵生成的,可以再生,属于生物质能,故B正确;

C.硅胶可以吸水,袋装食品中加入硅胶袋主要是起到干燥的作用,故C错误;

D.固体颗粒越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面粉易被引燃爆炸,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B.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主要成分CO和H2)和天然气,管道煤气消耗氧气体积大

C.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是食物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D.金属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可以用来区分乙醇、乙酸和苯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品中的六大营养元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和水,A正确;

B.管道煤气燃烧时反应方程式为:

2CO+O2

2CO2、2H2+O2

2H2O,天然气燃烧时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根据方程式可知一体积管道煤气燃烧消耗0.5体积的氧气,一体积天然气燃烧可以消耗2体积氧气,所以天然气耗氧量更大,故B错误;

C.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油脂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提供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约高一倍,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故C正确;

D.乙醇、乙酸都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醇的羟基活泼性不如乙酸,因此钠在乙酸中的反应会更加剧烈,苯不与钠反应,三者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碳酸钠溶液可以和乙酸反应放出气体,和乙醇互溶,和苯不反应不互溶,溶液分层,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含氯消毒剂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疫的一种重要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B.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Cl这种核素的原子中有17个中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H原子和Cl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化合物HCl,其形成过程为

,故A错误;

B.次氯酸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结构式为H-O-Cl,故B正确;

C.氯元素为17号元素,所以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所以

Cl的中子数为35-17=18,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本草纲目》中记载: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发B.蒸馏C.升华D.干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故选B。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B.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

C.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分属七个周期,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VIII族共16个族,短周期包含一、二、三周期,ⅠA族包含氢元素与碱金属元素.

【详解】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VIII族共16个族,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故B正确;

C.ⅠA族的元素除H元素外都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故D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里都含有化学键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D.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是非极性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中不存

任何化学键,A错误;

B.离子化合物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正确;

C.共价化合物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C错误;

D.水分子中H、O原子是不同种原子,因此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选项为A,稀有气体是单原子的分子,由于分子中只有一个原子,故没有化学键。

8.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反应吸热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C.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反应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更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释放能量,所以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故B正确;

C.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作用力,故C正确;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是极性键,例如H2O2分子内含有过氧键,为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对于反应A(g)+2B(g)

3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叙述为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②外界条件不变时,A、B、C浓度保持不变③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④体系的压强不再变化⑤气体密度不再变化⑥3v正(B)=2v逆(C)⑦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A(g)的同时生成3molC(g)

A.①②⑥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①体系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符合题意;

②外界条件不变时,A,B,C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符合题意;

③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M(平均)=

,m和n均不变,故M(平均)始终不变,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即分子总数保持恒定,故压强也保持恒定,压强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容器体积固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故气体密度始终恒定,气体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反应速率3v正(B)=2v逆(C),描述了正、逆反应方向,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故能说明达到平衡,故⑥符合题意;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A(g)的同时生成3molC(g),只描述了正反应反方向,故不能说明达平衡,故⑦不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能说明达到平衡的有①②⑥。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0.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图一致的是

A.2H2O

2H2↑+O2↑

B.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氧化铜

C.胆矾受热分解

D.铝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铝热反应、多数的化合反应等,其△H<0。

常见的吸热反应:

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水解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以C、CO、H2作为还原剂的反应等,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电解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吸热反应,故A不选;

B、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氧化铜为吸热反应,故B不选;

C、胆矾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故C不选;

D、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符合图像,故D选。

答案选D。

11.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在高温条件下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

B.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其液态物质的过程

C.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D.石油通过催化裂化或裂解,可以获得碳原子数较少的轻质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煤的干馏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等,A正确;

B.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甲醇等)的过程,B正确;

C.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如CO、H2)的过程,C错误;

D.石油的催化裂化与裂解原理相同,都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从而获得轻质油,D正确;

答案选C。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

C.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是同类有机物

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可能相同,如正丁烷、异丁烷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

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如沸点不同,故B正确;

C.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不一定是同类有机物,如烯烃和环烷烃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烯烃和环烷烃不同类,故C错误;

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4O是甲醇,C2H6O可能是乙醇或甲醚,故D错误。

答案选B。

13.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②加入催化剂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据此判断。

【详解】①任何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②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活化分子数,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接触面积,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关于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②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

③温度改变对任何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响。

14.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是烃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

D.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错误;

B.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错误;

C.原电池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一定相等,正确;

D.可逆反应中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才是相等的,D错误;

答案选C。

15.丁烷(C4H10)广泛应用于家用液化石油气,也用于打火机中作燃料,下列关于丁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C4H10是气体

B.C4H10与CH4互为同系物

C.丁烷有正丁烷与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D.C4H10进行一氯取代后生成两种沸点不同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是气体,所以C4H10是气体,故A正确;

B.由于C4H10与CH4均是烷烃,二者结构相似,碳原子数不同,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丁烷有正丁烷(CH3CH2CH2CH3)和异丁烷(CH3CH(CH3)CH3)两种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丁烷分为正丁烷和异丁烷,正丁烷一氯代物有2种;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所以丁烷进行一氯取代后共生成2+2=4种产物,C4H10进行一氯取代后生成四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

故选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活泼金属如铝可作热还原法的还原剂B.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钠

C.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D.废旧金属不能回收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些活泼金属如铝可作热还原法的还原剂,如铝热法炼铬的反应

,故A正确;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钠,电解NaCl溶液生成NaOH、氢气和氯气,得不到金属钠,故B错误;

C.由于金属铝很活泼,金属铝只能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冶炼,故C错误;

D.有些废旧金属可以通过物理的方法加以回收,大多数金属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回收利用,将废旧金属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能环保,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17.对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性质表述错误的是:

A.乙醇可以和乙酸反应生成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

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以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固体,观察固体是否变蓝

C.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和乙醇反应生成酯的过程中乙酸脱去氢原子

D.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常可以来除碳酸盐水垢

【答案】C

【解析】

【分析】

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和取代反应。

【详解】A项、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无色液体,故A正确;

B项、无水硫酸铜固体为白色固体,与水结合生成蓝色

五水硫酸铜晶体,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故B正确;

C项、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乙酸脱去羟基,醇脱去氢原子,故C错误;

D项、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熟悉有机反应的机理是解答关键。

18.下列性质描述错误

A.酸性:

HClO4>HBrO4>HIO4

B.碱性:

NaOH>Mg(OH)2>Al(OH)3

C.卤族元素随质子数增加其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D.碱金属元素随质子数增加其单质熔点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Cl>Br>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

HClO4>HBrO4>HIO4,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则金属性Na>Mg>A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

NaOH>Mg(OH)2>Al(OH)3,故B正确;

C、卤素单质都属于分子晶体,从上到下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则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故C正确;

D、碱金属都属于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半径增大,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减弱,金属键减弱,所以熔沸点降低,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及比较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规律性知识的应用。

19.分子式为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C3H6Cl2可看成CH3CH2CH3中2个氢原子被2个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取代同一碳原子上有两种情况,即中间碳原子和一侧碳原子;取代不同碳原子上也有两种情况,即相邻碳原子或相间的碳原子,所以,C3H6Cl2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选B。

思维拓展:

确定常见烃的同分异构体,需确定其结构是否对称,若左右(或上下)对称,只考虑结构的1/2和对称点即可,若上下左右都对称,只需考虑结构的1/4和对称点即可;确定二卤代物可以先考虑取代同一个碳原子和不同碳原子来分析。

20.香草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食用香料,可通过如下方法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l3常温下为气态B.香草醛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物质I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D.物质I和III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Cl3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液体,故A错误;

B.香草醛分子中苯环和醛基上的碳原子一定共平面,但是另一个碳原子因为通过氧原子连接呈V形,单键可以任意旋转,故该碳原子可能与其他碳原子共平面而不是一定,故B错误;

C.物质I没有对称轴,故苯环上有4种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4种,故C正确;

D.物质I和III的结构不相似即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不是分别相等,组成上也不是相差CH2的整数倍,故不是同系物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二、填空题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下列物质组别中①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填组别选项,下同);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③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④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⑤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

A.冰与水B.H2、D2、T2C.O2与O3D.

E.CH2CH2CH2CH3与

F.

G.甲烷和庚烷

II.

(1)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反应类型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类型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用苯制备溴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反应的类型____。

【答案】

(1).D

(2).C(3).E(4).ABF(5).G(6).不相同(7).)

+ Br2 

+HBr(8).取代反应

【解析】

【详解】I.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同一元素不同原子之间的关系,故互为同位素的是D;

②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结构(性质)不同的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C;

③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E;

④同一物质必需分子式和结构都相同,B中虽然原子组成不同,但是元素组成是相同的,应该都是H2分子,也是同一种物质,故属于同一物质的有ABF;

⑤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物质,故属于同系物的是G;

故答案为:

DCEABFG;

II.

(1)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发生氧化反应,故反应类型不相同,故答案为:

不相同;

(2)用苯制备溴苯是指苯与液溴在FeBr3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Br2

+HBr,故答案为:

+Br2

+HBr取代。

22.已知:

①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X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Q与W同主族,Y、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莱纳斯·卡尔·鲍林在1932年提出electronegativity作为元素原子在化合物某种性质的标度,electronegativity的大小可以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下表列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Electronegativity的值。

元素

X

Y

Z

W

R

Q

electronegativity

2.1

2.5

3.0

3.5

0.9

2.5

元素

Mg

Li

Al

Cl

P

Be

electronegativity

1.2

1.0

1.5

3.0

2.1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涉及X、Y、Z、W、R、Q时,用元素符号表示):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知元素的electronegativity越大,__(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越强。

(2)元素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

(3)W、R、Q单核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

(4)元素X、Z、W之间能形成多种10电子微粒,请写出反应物和产物均为X、Z、W之间形成的10电子微粒的一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一种由元素W、R组成的白色固体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6)试比较稳定性:

X2W_____X2Q;沸点:

X2W_____X2Q(填“<”或“>”)。

(7)元素X、Y、Z、W、R、Q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共价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_________。

A.2B.4C.5D.7

【答案】

(1).非金属性

(2).第三周期VIA族(3).S2->O2->Na+(4).NH4++OHˉ

NH3↑+H2O(或NH3+H3O+=NH4++H2O或H3O++OHˉ=2H2O等)(5).

(6).>(7).>(8).B

【解析】

【分析】

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由X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可知,X为H元素;由Y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可知,Y是C元素;由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W是O元素、Z是N元素;由Q与W同主族可知,Q是S元素;由Y、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可知,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R为Na元素。

【详解】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知,元素的electronegativity代表电负性,电负性表示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所以电负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答案为:

非金属性;

(2)Q为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V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