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3313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运用列表法比较各种文学流派的艺术特色、产生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艺术的发展,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文学折射社会生活的历史论断。

知识点一 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1)18世纪末至______________的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______”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

(1)内容:

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____________,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2)手法:

通过______________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风格:

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3.成就

国籍

文学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法国

雨果

《______________》

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英国

______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德意志

海涅

《________________》

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知识点二 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19世纪________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代表

国籍

文学家

代表作或作品特点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

英国

狄更斯

《________________》

俄国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列夫·托尔斯泰

《__________________》

丹麦

________

《安徒生童话》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

易卜生

“________________”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

____________

作品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知识点三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

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______________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

①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____________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致使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严重。

②特征: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____________。

③成就: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联文学

(1)状况:

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2)代表作:

________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亚非拉文学

(1)特征: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____________精神。

(2)代表:

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____________、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

【误区警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但反封建仍然是其主要内容,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资料回放】(教材第107页)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这段文字揭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即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丑、恶与黑暗。

【历史纵横】(教材第107页)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品及其影响。

《玩偶之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因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而遭到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非难和围攻,被禁止上演。

【图解历史】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历史纵横】(教材第108页)这段文字介绍了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文学成就。

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开创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新流派——“魔幻现实主义”,并为马尔克斯赢得了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对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

(1)19世纪30年代 

(2)理性王国 2.

(1)人的理性 

(2)瑰丽的想象 (3)跌宕起伏的情节 3.巴黎圣母院 雪莱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知识点二

1.30年代 3.社会百科全书 大卫·科波菲尔 安娜·卡列尼娜 安徒生 社会问题剧 马克·吐温

知识点三

1.

(1)罗曼·罗兰 

(2)①经济危机

②悖离传统 ③等待戈多 2.

(2)高尔基

3.

(1)爱国主义 

(2)马尔克斯

主题 文学折射社会生活

[史料探究]

1.浪漫主义文学

史料一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①。

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

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②。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注:

①中“没有建立”、②中“反叛、变革的情绪”体现其背景。

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

提示 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的破灭;人们对社会现实失望、不满,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史料二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①。

——雪莱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②?

——雪莱

注:

①②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即在揭露丑恶现象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雪莱的创作特色。

提示 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

史料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①,“使人和人之间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②”。

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注:

①和②中“现金交易”体现了其背景。

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

提示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

史料二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①!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

注:

①巴尔扎克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思考 

(2)史料体现了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具有怎样的风格?

提示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创作形式以小说作品为主。

3.现代主义文学

史料一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①,都对……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注:

①中“世界大战”“经济危机”“解放斗争”体现了其背景。

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

提示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史料二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

①”

——贝克特《华特》

注:

①画线部分10个“或”字和“短袜”“长袜”“拖鞋”“靴子”的凌乱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

提示 手法怪诞,逻辑混乱,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史论形成]文学流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流派

背景

特点

浪漫主义

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②创作手法上,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情感,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

①政治上,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达对人民的同情;②创作方式上,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现代

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西方人精神上失望、迷惘和苦闷,找不到出路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名家论史]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和特点

观点:

它是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和巩固后,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幻想破灭,不得不重新研究现实以图改造社会的产物。

它是早期工业化后一阶段的主要文学思潮,这股思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这一时期)作家以文学活动作为社会斗争的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导读:

在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暴露的情况下,这些作品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批判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

1.(2017·安徽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解析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断,社会动荡。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引起人们对现实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答案 D

2.(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一位英国诗人在诗作中写道:

“在一颗沙粒中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野花中看到一个天国;在你的手掌中把握无限;在一个小时中把握永恒。

”这首诗的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在你的手掌中把握无限”即不是“靠大家”,而是“靠自己”去把握一切,诗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情绪,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故符合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答案 A

3.(2016·山东学业水平考试)下表所列内容是对某世界文学名著的评价,该名著是(  )

●近代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A.《哈姆雷特》B.《西风颂》

C.《人间喜剧》D.《母亲》

解析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答案 C

4.(2017·海南学业水平考试)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中后期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

罗曼·罗兰赞誉此书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该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19世纪,俄国文学在沙皇专制统治的缝隙中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人物有列夫·托尔斯泰等。

答案 C

5.(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

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

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

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材料反映了西方人在遭遇两次世界大战灾难后希望摆脱困境的心理,反映了人们在人生痛苦状态下的精神危机,据此可知是现代主义风格。

答案 D

6.(2017·贵州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对下列两部文学作品的评说正确的是(  )

A.都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B.其风格都属于现代主义

C.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都反对崇尚理性

解析 这两部作品是20世纪亚洲经典著作,作品内容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7.(2016·海南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试图用惊世骇俗的表现形式来揭示这个令他们不解的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爱斯特拉冈:

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

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

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

咱们在等待戈多。

——贝克特《等待戈多》

材料二 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哲学和文学艺术上。

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具有强烈的反理性倾向。

……文学艺术流派,它们以一种特别活跃的姿态,配合非理性主义思潮对西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了不同侧面和不同形式的批判。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

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

残酷的现实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文学艺术。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

(2)据材料二,概括该艺术流派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艺术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析 第

(1)问,依据材料出处分析。

(2)问,依据“反理性倾向”分析即可。

第(3)问,依据材料“战争”、“科技”、“社会精神危机”等进行分析。

答案 

(1)流派:

现代主义。

(2)特点:

反传统;反理性。

(3)背景:

世界大战的创伤;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的精神危机。

一、学思之窗(教材P108)

(1)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 

(1)人生态度:

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他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启发: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有力的武器。

二、本课测评(教材P109)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请各举一位作家及其代表作。

提示 

(1)主要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代表作品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代表作品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代表作品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三、学习延伸(教材P109)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了解的历史事实,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提示 

(1)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局势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中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并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的社会情绪。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的时代背景。

(3)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对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4)20世纪的苏联文学:

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该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苏联的“解冻文学”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并随之出现了一批触及社会尖锐问题的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广东东莞期末)“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浪漫主义者揭露批判社会现实

B.工业革命后对“理性王国”的愤懑和失望

C.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D.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解析 浪漫主义是在西方革命和改革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美好的景象并没有发生,人们把理想寄托在了未来。

答案 B

2.(2017·山西阳泉期末)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来判定选项。

依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强烈个性”不难得出,其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最大的干扰项现实主义为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排除A。

答案 B

3.(2017·广西南宁期末)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

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而著称,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

解析 由题干可判断该文学家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

《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

《安娜·卡列尼娜》属于俄国现实主义作品,其内容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B、C、D。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法国作家雨果的著作,故选A。

答案 A

4.(2017·江苏镇江期末)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

”这个流派是指(  )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可判断,该流派与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的特点相符,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7·山东枣庄期末)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

……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

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

C.《等待戈多》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 由材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的创作风格为浪漫主义。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B项可排除;《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故C项可排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可排除。

答案 A

6.(2017·湖北仙桃期末)二战后物质文明的高度膨胀反而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极度空虚,那些在竞争中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面对茫茫宇宙大声询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这反映在文学领域便产生了(  )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D.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 题干中显示了物质文明的发达与精神文明的空虚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们找不到自我,出现了迷茫和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反理性和反传统,故C项正确。

答案 C

7.(2017·湖南长沙期末)作家乔伊斯在小说《尤利西斯》中,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据此,你认为乔伊斯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解析 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吻合。

故选C项。

答案 C

8.(2017·海南海口期末)1913年,泰戈尔(印度)的《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

“……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这说明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

A.东方文化开始赶超西方

B.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D.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解析 泰戈尔是东方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设立的文学奖项,泰戈尔用英文写作并获得该奖项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7·北京西城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此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在巴尔扎克那里,人道主义的旋律是悲怆的,他把人在社会中被异化的现象,生动地告诉给了人们。

……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最伟大的说教家,他的忘我的布道行为,他的拥抱人类理想的献身精神,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峰。

这既是现实主义的胜利,也是人道主义在艺术上的胜利。

尽管人道主义不能根本解决社会的矛盾,尽管人道主义的宣教者们难以摆脱人生的困境,但向往爱、和平、自由的思想,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是永存于世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和产生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价值。

解析 第

(1)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回答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结合19世纪前半期欧洲的社会状况概括其“历史背景”。

(2)问,材料二主要突出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现实和勇于揭露现实的精神,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即可。

答案 

(1)特征:

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审视和批判。

(2)关注社会现实,理性的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