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3793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docx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

(金融保险)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

[摘要]3

[关键词]3

壹、网络银行的特点及优势4

(壹)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4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4

2.服务个性化4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4

(二)网络银行对比传统银行的优势4

1.无纸化4

2.信息传递迅速5

3.虚拟化5

4.运营成本低廉5

5.拓宽银行的金融服务领域5

6.强化企业金融管理5

二、我国和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比较5

(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5

1.用户不断增加,业务量迅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5

2.网络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6

3.中资银行网络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7

(二)我国网络银行和发达国家比较7

1.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不同7

2.网络银行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完备程度不同8

3.社会信用程度不同8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弊端8

(壹)安全问题8

1.系统安全风险8

2.操作风险8

(二)社会信用环境问题9

(三)运营观念和管理体制滞后9

(四)法律依据问题9

(五)网络银行系统设计开发缺乏统壹规划和统壹标准9

(六)缺乏适应网络银行发展的人才9

四、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10

(壹)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10

(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0

(三)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营销和创新力度10

(四)加快法律制度建设11

(五)加快网络银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11

(六)注重网络银行品牌建设11

[参考文献]13

[摘要]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业的不断完善,产生了21世纪最大的金融创新----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网络技术为手段,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的壹种新兴的银行服务模式,给广大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近几年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迅速,前景非常乐观,可是目前为止应用仍不够广泛,服务且不健全,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强改进。

本文重点梳理了网络银行的特点、优势,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发达国家网络银行进行比较,和此同时找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弊端应该科学分析,理智提出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银行;对策;发展趋势

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

壹、网络银行的特点及优势

(壹)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

网络银行又称在线银行、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是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网上金融服务。

这里的网上金融服务是指实质性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仍能够进行网上支付结算。

那些拥有自己网站,但仅仅进行形象宣传和业务介绍的传统银行,充其量只能算“上网银行”,而非“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目前有俩种形式:

壹种是完全依赖于Internet发展起来的全新网络银行,这类银行所有的业务交易依靠Internet进行;另壹种则是在现有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把银行服务业务运用到Internet,开创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所谓传统业务的外挂电子银行系统。

目前我国开办的网络银行业务都属于后壹种。

从网络银行的运行来见,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能够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2.服务个性化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客户能够在访问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网络银行和客户之间采用壹对壹金融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在于客户的互动中,实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主动服务赢得客户。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网络银行侧重于利用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X公司个人理财顾问、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二)网络银行对比传统银行的优势

1.无纸化以前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大部分被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所代替;原有的纸币被电子货币,即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所代替;原有纸质文件的邮寄变为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进行传送。

网络银行实现了真正的无纸化网络化运作,大幅提高了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信息传递迅速网络银行借助Internet技术,数字化信息可同时供多名客户无消耗地重复使用,实时传递信息,客户下达指令之后,网络银行很快可完成相应的操作处理且向客户反馈信息,客户能够在线观见业务办理的程度,而且可随时享受银行账户信息查询、下载清单及其他证券、保险资讯服务。

3.虚拟化通过网络银行,用户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和可靠的全方位服务。

任何需要的时候使用网络银行的服务,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银行机构虚拟化,即实现3A服务(Anywhere,Anyhow,Anytime),优化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和运行模式。

4.运营成本低廉由于网络银行采用了虚拟现实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银行能够在保证原有的业务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营业点的数量,降低了银行的金融服务成本,简化了银行系统的维护升级。

5.拓宽银行的金融服务领域通过银行营业网点销售保险、证券和基金等金融产品,往往受到很大限制,主要是由于壹般的营业网点难以为客户提供详细的、低成本的信息咨询服务。

利用互联网和银行支付系统,容易满足客户咨询、购买和交易多种金融产品的需求,客户除办理银行业务外,仍能够很方便地进行网上买卖股票债券等,网上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合适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6.强化企业金融管理网络银行能够辅助企业强化金融管理,科学决策,降低运营风险。

二、我国和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比较

(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1996年6月,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从1998年招商银行“壹网通”网络银行服务正式推出作为起点,到2011年的今天,网络银行在国内发展迅速.到2005年底,我国境内已有60多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网络银行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硬件设施和庞大的用户数基础,中国的网络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用户不断增加,业务量迅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2001年,我国网络银行用户为215万,2002年为419万,2003年为835万,2004年为1758万,到2005年为2692万,2006年底中国网络银行用户达到7495万。

除了表当下客户数的增长外,在交易金额方面迅速增加,我国网络银行2005年成交72.6万亿,2006年成交93.4万亿,2007年成交245.8万亿。

2007年,中国网民已达2.1亿,普及率达到16%,而2006年的电子商务市场总交易额达到近2万亿,数量巨大的网民是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保证,而规模巨大的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也相互带动,共同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网上银行交易额超过85%的份额都来自于企业网银,因此企业网银的增长速度极大影响了网上银行整体交易额的增速。

2009年企业网银交易额的增长率滑落至10.7%,处于历史最低点。

股市低迷、出口萎缩等负面因素都使得相关企业的运营状况下滑,故影响了09年企业网银的成长速度。

而个人网银虽然增速非常乐观,但由于占比较小,因此对网银整体交易额的拉动效果有限。

图2.12006-2013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

2.网络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壹,壹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

作为银行的壹个宣传窗口。

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账户查询、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D,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

同时,银行日益重视业务运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从新接触网银用户最常使用的网银功能能够见出,支付缴费无疑是现阶段网民使用网银的入口。

因此,如何通过开辟支付缴费渠道来吸引更多的网银用户,应作为各家网上银行的重点工作。

3.中资银行网络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2年度全球最佳银行网站,2006年初,和讯推出了“中国网络银行测评”,选取了国内16家主要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行编制的指标体系,从“人气指数”、“平台表现”和“业务表现”三个方面对这16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网络银行业务进行综合评测。

工行和招行以绝对的综合优势,分别获得本次网络银行评测的第壹、第二名。

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络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见齐。

(二)我国网络银行和发达国家比较

1.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不同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我国上网人数仍不及总人口数的2%,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仍是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真正使用网上支付服务的用户少之又少,网民进行网上消费及网上支付的意识和习惯仍不强。

因此,单从用户角度讲,西方网络银行的优势是我国网络银行所无法比拟的,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网络银行的进壹步发展。

2.网络银行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完备程度不同由于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存在着很大差异,现有的传统金融法规及银行行业标准都已明显不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新的针对网络银行交易规则的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亟须制定。

欧美发达国家已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且取得了较大成果。

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仍是空白,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社会信用程度不同由于在网络银行上进行的支付和交易都是在不见面的“虚拟”环境中完成的,所以健全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壹。

网络银行在美国之所以很快地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正是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

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仍很大,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建设目前仍基本处于空白,这也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及其他电子交易方式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壹)安全问题

这恐怕是大多数的人望而却步的壹个很大的理由,安全问题是网络银行的首要问题,因为安全对于客户、商家、银行都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支付手段的支付信息是在银行内部网络上传输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般都有稳妥的安全隔离措施,内部网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网上支付信息是在互联网上公开传递的,存在支付信息被篡改和窃取的隐患。

能够提供壹个安全的系统,壹个好的消费界面,壹个好的安全保障,是每个人都希望见到的,等到网络银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能够得到壹个很大的发展。

目前主要有的安全问题有:

1.系统安全风险虽然网络银行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且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平稳运行,可是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仍然是网络银行服务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

2.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这类风险可能来自于网络银行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也可能来自于网络银行客户的疏忽,职员在业务上的误操作,可能导致网络银行严重的业务风险。

(二)社会信用环境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经济活动中失信现象比较严重。

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仍基本属于空白,这也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

(三)运营观念和管理体制滞后

传统银行的实力源于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和资金信贷能力,从事的业务也主要体当下资产和负债业务上。

此外,我国传统银行业壹直遵循着静态的单中心多层次的管理理念。

然而,网络银行的实力主要源于投资和决策的智慧性,其业务主要表当下中间业务和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咨询上。

网络银行的发展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多中心、多层次动态的对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进行管理。

然而,我国网络银行仍基本上处在将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处理阶段,若传统银行的固有观念和机制不及时转换,将会给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困难。

(四)法律依据问题

目前中国涉及网络银行的立法仍不健全,由于网络银行业务是壹个全新的银行业务领域,其业务的开展牵涉到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和参和方的各种利益,然而,现有法律尚滞后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譬如说,客户的义务、银行的责任及相互间的权利都仍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使得网络银行的参和各方都存在壹定的法律风险。

(五)网络银行系统设计开发缺乏统壹规划和统壹标准

网上银行服务的开展依赖于银行后台的资金清算系统的网络化。

可是,中国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具有承载性、扩展性、安全性、不间断性、低管理性的平台,导致壹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互联性差;另壹方面,各商业银行本身的统壹性也不如人意。

除了几家新兴的商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在各地的分行都有自己的电脑系统,软硬件不壹。

要在这样的多平台系统上针对各个平台开发出网上支付系统,难度可想而知。

(六)缺乏适应网络银行发展的人才

网络银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既通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又懂金融实务的双栖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且做出积极回应,网络银行尤其是其管理层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

四、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之上对网络银行面临的诸多崭新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见出网络银行的发展将银行业的监管提升到更高的难度,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和控制更趋复杂化。

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网络银行带来的问题,必须针对各种风险的特征建立起国家、行业、企业三层次的网络银行监管系统,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达到对新问题强有力的预测、控制、化解的作用。

(壹)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扩大网络银行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

因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现阶段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必须进壹步推广应用网络银行成果,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络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感受到网络银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理财观念,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这是推动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务之急。

(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网络银行是基于Internet的、虚拟的银行服务手段,银行和客户可能会产生不信任感。

采用同壹种规划平台、同壹种标准手段、同壹种技术流程,建立统壹、高效、客观、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金融信用危机,以提高人们对网络银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

(三)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营销和创新力度

美国的金融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银行业务的运营,商业银行重视贴近市场,不断推出个性化服务。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识到这壹点,且将美国的运营理念真正落实到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中。

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而体现的是否完美就只能从实践入手,使网络银行能够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金融产品和壹般商品的营销策略有很大区别,传统金融业的市场营销是“以产品为中心”,而网络产品是无形的,营销模式是必须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不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日益缩小,注重营销策略,扩大品牌效应将是网络银行吸引客户扩大业务规模的关键,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希望金融界能提供更丰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使用新型的电子金融工具产生了强烈欲望和要求。

(四)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网络银行很多问题和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难以界定,这壹状况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相继出台了电子交易法。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上明显滞后,应加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银行法》,借鉴和参考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和建议,以规范网络金融参和者的行为:

以法律形式明确银行及客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和否、对意外事故的处理,且根据技术发展修改现行的法律规范和规则,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和金融机密等也都要有相应的法律制裁。

我国需要加强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

根据网络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

网络银行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加强和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五)加快网络银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网络银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既懂金融又懂网络的双栖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且做出积极回应。

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引进人才和国外先进智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建设壹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电子商务规则和网络银行运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注重网络银行品牌建设

着力打造网络银行服务品牌,中国人总是忽略品牌建设。

建立全方位的市场品牌战略目前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网络银行,所提供金融服务的差异较小,因此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核心产品,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确立优势业务,以获得更多的客户。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网上移植,没有发挥电子银行对银行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功能,只起到了壹个传统银行业务渠道的作用,在产品上投能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限制,在操作界面上也没有体现出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只是对传统业务处理系统界面的简单模仿。

[参考文献]

[1]孙森《网络银行(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2]王艳辉、肖雪梅、张晨琛《电子支付和网络银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舒志军《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崛起》,国际金融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4]谢兴龙、付玉嘉、廖春良《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5]张凤喜《网上银行,你如何面对》,金融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6]张成虎、孙景、李淑彪《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7]陈蓉《网上银行明日盛宴》,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年版

[8]段泽强《中国网络银行面临三大问题》,金卡工程出版社,2005年版

[9]张清云、肖德云《发展网络银行,提高服务水平》,企业技术和进步出版社,2004年版

[10]崔援民《电子商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谢康、肖静华《网络银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周忠海《网络银行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