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40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docx

古遗址古墓葬答案

古遗址古墓葬

判断题

1.“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大遗址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和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

15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100%。

B.错

2.“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遗址保护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重大保护示范项目、建设大遗址保护示范园区为着力点,构建“六片、四线、一圈”为重点、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

A.对

3.土遗址勘察是为评估土遗址价值及稳定性,查明遗存现状、制作工艺、材料特性、赋存环境、场地工程地质性质、病害类型、成因及不良地质现象等而进行的调查和分析活动。

B.错

4.土遗址的现状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土遗址现状测绘和对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遗址本体病害进行记录、制图、建档等工作。

B.错

5.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现状勘察文件中现状照片应满足以下条件:

-现状照片必须真实、准确、清晰,依序编排。

-重点反映工程对象的整体风貌、时代特征、病害、损伤现象及程度等内容。

-反映环境、整体和残损病害部位的关系。

-与现状实测图、文字说明顺序相符。

A.对

6.石质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中的历史沿革,主要反映现存石窟、石刻以及附属物的始建年代、使用功能的演变等方面的情况。

B.错

7.一般石质文物的无机保护材料和岩石本身的内部结构规则的晶体结构,可以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它们进行分析。

A.对

8.土体干密度较低时,冻融循环可以增强土体强度。

A.对

9.土遗址本体的勘察成果最终形成勘察报告,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遗址体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

B.错

10.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对岩石的机械破坏机理,主要表现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岩石表面吸热升温,而岩体里层仍处于较低温度,相对的热胀冷缩产生的温差应力,引起的各种裂缝。

B.错

11.水的结晶作用是水对岩石机械性破坏的一种,其主要指结晶盐对岩石的破坏。

B.错

12.溶蚀作用是矿物在水中被分离成离子的过程。

大理石、石灰

石主要含有碳酸钙,纯水即可对其造成溶蚀作用。

B.错

13.土遗址病害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因素构成。

A.对

14.风力掏蚀作用在土遗址时,常使土遗址形成中间细上下粗的哑铃型。

B.错

15.裂隙型冲沟是冲沟的一种,其对土遗址的损害一般发生在土遗址的顶部和立面。

B.错

16.在进行土遗址加固的过程中,水玻璃与土之间除了生成沉淀填塞外,还有水玻璃在黏土颗粒间的化学胶结作用,这些作用都能?

高土体强度。

A.对

17.石质文物的页片状风化与水、盐的结晶力破坏以及岩石的膨胀应力破坏有关,主要发生在日照强烈但通风不好的部位。

B.错

18.现代有机高分子材料运用于文物保护中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包括较好的粘结性、防水性抗酸碱性以及与文物本体极强的相容性.

B.错

19.石质文物保护的基本步骤为表面清洗、表面封护、加固。

以上说法是否正确?

B.错

20.石质文物的脱盐处理是指利用电离的方法将石材中的水溶性盐脱出的处理。

B.错

21.石质文物加固后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包括孔隙指数、透气性、孔隙直径与体积的分布规律、固结强度、耐腐蚀强度(抗风沙侵蚀能力)。

B.错

22.对石质文物孔隙率的测试可采用浮力法测定,但选用试样必须为规则形状。

B.错

23.对结固强度的测试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风化引张抗拉强度指数。

A.对

24.表面吸水率又称毛细吸水率。

主要将试样表面接触水面,记录吸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画出曲线。

A.对

25.饱和吸水率又称最大吸水率,是指干燥条件下试样的吸水量与试样干重之比。

B.错

26.用老化试验机进行耐老化性能测试,是检测石质文物保护效果的方法,其模拟的条件包括紫外线、温度、湿度、污染情况。

B.错

27.实验室进行抗冻融试验,温度控制在-17〜28C,—个循环2〜4h,融化时间少于整个时间的1/4,50个循环后测量重量损失率。

B.错

28.对石质文物耐酸性的实验室测试,可在模拟石质文物所在地空气的器皿中通入二氧化硫

(2)气体,形成人工酸雨(雾),隔一定时间观察外表及称重。

B.错

29.对石质文物崩解性测试,无需对所有石质文物进行,只在确定石质具有崩解或膨胀性能时才做。

A.对

30.现场试验与实验室检测项目有所不同。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一般应选择最重要的项目进行监测,并尽量在现场完成试验。

主要有:

材料渗透的深度、憎水性、透水性、老化试验等。

B.错

31.对石质文物进行现场试验时,为保证试验的科学性,现场测试的区域与实验室取样检测的区域处于同一区域。

B.错

32.通过使用回弹仪(国外称施密特回弹锤),测试石质文物结固强度,适用于风化表面及强度不高的石质文物。

A.对

33.岩土锚固是通过埋设在地层中的锚杆,将结构物与底层紧紧地连锁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使地层自身得到加固,以保持结构物和岩土体的稳定。

A.对

34.有机硅材料具有一般高聚物的抗水性,又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这使石质文物的保护效果检测主要是对特定的测试项目进行现场取样后,送回实验室进行的检测。

B.错

35.加固壁画前首先应该清除壁画表面的污染物,以免将表面污染物与壁画一起加固,给以后的保护处理造成障碍。

A.对

36.壁画加固的强度越高,加固的效果越好。

B.错

37.壁画的灌浆分为加压灌浆和减压灌浆。

B.错

38.壁画灌浆的主要目的是将空鼓壁画黏结到其下部结构上,因此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不必将空鼓空间全部填满。

A.对

39.壁画揭取是切断壁画与建筑和其原来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

A.对

40.壁画的复原是通过制作人工地仗使壁画重新获得支撑的处理过程,其目的是便于归安到原位或在博物馆展示。

A.对

41.壁画复原的步骤之一为去薄,去薄的目的是通过减薄支撑体使壁画重量减轻,便于以后的操作和展示。

B.错

42.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应纳入单位或部门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管理要求、使用功能和建设投资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同步施工和独立验收。

A.对

43.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和在低压电气系统及电子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方法。

A.对

单选题

1.根据我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以下选项不属于古遗址类型的是。

B.苑囿园林

2.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应以为原则,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B.考古先行

3.考古遗址,特别是大遗址和古墓葬,应以为原则,划定禁止建设的保护区。

D.保存现状

4.土遗址的保护勘察划分为两个阶段:

初步勘察阶段与阶段,初步勘察阶段应该满足方案的设计要求,遗址体量较小、级别低或遗址结构简单的保护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

D.详细勘察

5.在土遗址本体勘察的分析评价中,对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遗址体,可通过现场试验取得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建议采用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A.数值模拟

6.在土遗址本体勘察的初步勘察阶段,现状测绘要求地形测绘比例的深度为。

B.1:

2000〜1:

500

7.在土遗址本体勘察的详细勘察阶段,现状测绘要求地形测绘比例的深度为。

B.1:

2000〜1:

200

8.在土遗址本体勘察中,对重要构件、构造应测绘详图,详图比例的深度要求为。

B.1:

20以上

9.下列哪项不属于石质文物现状勘察文件应包含的内容?

C.全要素地形图

10.下列对石质文物现状勘察报告?

述错误的是。

D.现状描述。

明确工程范围,说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岩性、石窟的分布,表述文物遗存的形制、年代特征和保存现状,评价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及环境对文物本体的影响

11.根据工程需要,下列哪项可作为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现状勘察文件可增加的附件?

B.考古资料调查和研究

12.下列对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现状勘察文件现状实测图纸中的总平面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达文物的平面关系及其他相关遗存、植被、水体和重要地物的位置

13.石质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处理后文物的外观不能发生改变,此时可以采用对石材的颜色是否变化进行考察。

A.色差分析

14.造成我国西北寒冷地区土质文物劣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C.冻融循环

15.土质文物采样进行已溶离子分析实验时可用的实验仪器为。

B.离子色谱仪

16.在石质文物发生化学风化的过程中,可溶盐的危害最大。

在以下何种情况时,结晶盐就会脱落,同时将石质文物表面薄层也一起剥落?

C.高湿环境向低湿环境急剧变化

17.自然界中对石质文物最具破坏性的就是水。

下列哪种水与石质文物关系最为密切?

A.毛细水

18.岩石内的渗水、外部的凝结水、底部的毛细水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长期对岩石中的矿物进行水合作用和溶解作用,同时将盐类带到岩石表面集聚形成含水的盐类产物。

这些盐类与风化产物

被淋掉后,即形成何种风化形态?

B.粉状风化形态

19.对石质文物进行现场试验时,首先应根据石质文物的风化成因,确定风化类型。

下列哪项原因是形成石质表面多聚集盐类的主要原因?

C.通风差,湿度大

20.土遗址出现粉末状脱落,与土中可溶盐含量和湿度的循环变化有关。

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最容易使土遗址表面发生粉化现象?

B.含盐量高,地区湿度小、循环大

21.水玻璃凝固形成无机聚合物,其哪种化学键键能远大于其他键能,并与岩石结构相似?

A.

22.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中,施工图图纸的遗址区内施工场地控制图比例一般为。

D.1:

200〜1:

2000

23.在对裂隙宽大的土质崖体的灌浆技术开始后,进行裂缝灌浆之前,先要对崖体进行。

D.崖体支护

24.楠竹加筋复合锚杆是一种应用于土遗址文物保护加固工程中的新型土层锚杆,从材料可分为四个部分,其中承担外拉荷载作用的是?

A.钢绞线

25.考古工地,尤其是潮湿环境的考古工地,在靠近探方侧面的地面上会出现何种裂缝?

A.平行于侧面边缘的裂缝

26.下列哪项不属于石质文物的基本保护方法?

B.脱碱处理

27.以下关于石质文物表面防护与加固,?

述正确的是?

B.需要定期实施表面防护

28.以下灌浆材料中,成本较高、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型浆材是?

A.丙烯酰胺类浆液

29.对石质文物加固后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B.透气性

30.保护后的石质文物抗风化能力的实验室检测,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D.耐磨蚀强度

31.干湿交替试验是测试抗风化能力的一种方法,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用干湿循环法测定,求出指标。

A.湿化耐久性

32.对石质文物耐酸性的实验室测试,可在真空器皿中通入气体,形成人工酸雨(雾),隔一定时间观察外表及称重。

D.二氧化硫

33.对石质文物重涂性的实验室测试,主要检测试样经过处理若干时间后,重涂材料的可能性。

此项实验可在何种试验后进行?

B.老化试验

34.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进行。

B.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35.壁画加固一般将加固剂配制成溶液或乳浊液,采用喷、刷、滴、浸等方式应用到壁画表面,加固剂通过渗入壁画结构中。

B.毛细作用

36.壁画理想的加固效果是加固后的壁画与原壁画相同。

C.物理性质

37.壁画回贴是通过介入重新建立壁画结构中层与层之间黏合力的处理方法。

A.黏合材料

38.壁画灌浆针对的病害是。

B.空臌

39.壁画灌浆的归位操作仅适用于以为地仗的壁画。

A.黏土

40.壁画灌浆应逐步灌注,不能一次灌注太多灌浆材料,否则容易将壁画顶垮。

B.从下向上

41.壁画的机械固定是采用锚杆锚固、支顶架支顶等方式防止壁画脱落的处理方法,机械固定是处理壁画病害的方法之一。

B.空臌

42.为了使修补和边缘加固材料与壁画结合紧密,在进行修补和边缘加固时应,确保结合质量。

B.将操作面打湿

43.方法对壁画损害较小,操作上困难不大,是揭取壁画最常用的方法。

A.揭取画层和地仗

44.对壁画的损害最小,保留的信息最多。

B.揭取画层和地仗以及一部分支撑体

45.的方法成为盗窃壁画常用方法,对壁画的损伤最大。

D.揭取画层

46.是揭取壁画时最常见的一种方法,用于壁画地仗有一定厚度的情况。

A.铲取

47.揭取壁画时,采用方式最常见的损害是部分画面残留在支撑体表面。

C.震取

48.在揭取画层和地仗之前,首先应对壁画进行。

B.现状记录

49.是为了保持壁画的完整性对壁画表面进行的保护性处理。

A.表面封护

50.以下不属于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中技术防范的有。

C.安防专用通讯系统和禁区防范系统

51.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应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的原则。

探测、反应、延迟时间的关系必须满足要求。

探测反应wT延迟

多选题

1.经过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墓葬,应该遵照以下哪些原则实施。

A.经过发掘,在取得遗址和墓葬的资料后,若无特殊需要,应实施回填保护,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为破坏

B.经专业机构评估,并通过论证、审批程序确认,确实难以在原地保护的砖石墓葬,在发掘后可整体迁移保护,或将有价值的构件拆出,迁至博物馆保护

D.对遗址和墓葬内的出土文物,若计划在现场陈列,应做出保护

修复方案,报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大遗址保护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中央主导,属地管理,保护为主,惠及民众的原则

B.坚持着眼宏观,全面布局,规划先行,和谐发展的原则

C.坚持集中投入,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3.在土遗址本体勘察中,下列选项属于初步勘察阶段工作的是。

A.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完成土遗址的价值评估,查明其赋存环境

B.对现状的地形及遗址本体进行测绘,对重要构件、构造进行详图测绘

D.开展采取样品的试验测试,最终对遗址作出分析评估,并?

出初步保护方案建议

4.在土遗址本体勘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详细勘察阶段工作的是。

A.查明不同类型病害的分布、规模与程度,查明病害的成因,初步确定结构失稳模式

B.开展土遗址病害监测,必要时可适当采用坑探、槽探、井探和钻探等手段

D.对样品进行试验测试,最终对遗址作出分析评价,并?

出具体保护方案建议

5.下列选项中,有关土遗址现状测绘主要内容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在地形测绘图上,准确标示地形和地物的关系,标明测绘基准点并附图例;标示遗址区内各文物遗存的轮廓边界、底部标高和顶部标高;准确标示墙体、墩台等遗存上的等高变化

B.遗址本体的测绘应根据文物遗存的特征,准确记录遗存体的完整形态和局部变化(无法标注尺寸的特殊图形,可采用网格定位)

C.在平、立、剖面图上准确标示遗存的坍塌、损毁状态,准确标示遗存体上对遗址稳定性有影响的凹洞、裂隙等残损状况,准确标示遗存体上的材质差异、构造差异的范围边界

D.遗址本体测绘过程中,还应开展摄影,通过拍照形象地反映出土遗址遗存的现状和通过测量难以表现的部位

6.在土遗址的勘查阶段,需要对土遗址病害进行监测,以下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B.土遗址病害的监测宜选择精度较高、自动化较强、可连续监测的仪器与方法

D.现场监测完成后,应?

交成果报告,报告中应附有相关曲线和图纸,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建议

7.土遗址载体是土遗址本体赖以赋存的场地与环境,下列选项中有关土遗址载体勘察叙述正确的是。

A.勘察点尽量选择对遗址本体无影响的部位

B.勘察过程中不得有对遗址本体损坏、大振动等现象

C.在遗址区内,需开挖时应有考古人员在场

8.土遗址土壤特性对表土结皮的影响包括。

A.土的质地对表土结皮形成的影响

B.黏土矿物的影响

C.土中交换性钠离子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D.有机、无机聚合物的影响

9.土遗址本体与载体勘察成果合并后,最终形成勘察报告,勘察报告应根据等具体情况编写。

A.任务要求

B.勘察阶段

D.遗址特点和地质条件

10.酸化作用,是指酸雨的破坏作用,其对石质文物构成侵蚀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A.二氧化硫

B.硫化氢

C.臭氧

D.二氧化碳

11.生物对石质文物的化学破坏主要指生物在生命运动过程中,从矿物中吸取某些化学元素,并分泌排出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促使矿物溶解分解的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B.丁酸细菌的分泌物对硅酸盐和磷灰石无效

C.高岭石由于比较稳定,无法被硅藻分解

12.水对岩石的机械破坏是通过哪些作用造成的

B.雨水的冲刷作用

C.结晶作用

D.水引起岩石的膨胀作用

13.石质文物保护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特性,这种良好的化学特性应包括哪些特征?

C.不与文物材质发生任何反应

D.不应溶解文物材质

14.有机加固材料有以下哪些特点?

A.容易滋生微生物

B.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老化

15.下列哪些属于保护后的石质文物抗风化能力的实验室检测内容?

A.耐老化性能

B.安定性试验

C.重涂性

D.化学稳定性

16.对石质文物保护效果的现场试验,一般应选择最重要的项目进行监测,并尽量在现场完成试验。

一般包括下列哪些检测项目?

A.材料渗透深度

C.透水性

D.固结强度

17.对石质文物进行现场试验时,首先应根据石质文物的风化成因,确定风化类型。

下列哪些原因和石质文物风化类型是对应的?

A.阳光直射,通风良好的地方——成薄片起翘

C.至今仍有水活动的地方,忽干忽湿——引起深层的剥落

18.灌浆技术多用于石窟和土遗址文物保护加固工程中,其中注浆的工艺包括哪些?

B.静压注浆

C.高压喷射注浆

19.下列哪些属于壁画理想的加固效果?

A.化学性质稳定

B.抗劣化

D.加固后的壁画看上去与原来没有差别

20.壁画理想的回贴处理应该做到哪些?

A.不改变物化性质地将起甲和起泡壁画回贴归位。

B.回贴处理介入的材料应该具有可逆性或可再处理性

C.不改变壁画的艺术价值。

21.壁画典型的灌浆材料由组成。

B.黏合剂

C.添加剂

D.填料

22.壁画揭取通常采用等方法使壁画脱离支撑体。

A.铲取

C.震取

D.拆墙

23.揭取壁画画层和地仗前进行的预处理是指对壁画画层和地仗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其强度能够承受在揭取过程中的冲击而不遭到破坏的处理过程,主要手段包括。

A.表面污染物的清除

B.起甲画层的回贴

C.粉化画层的加固

D.地仗加固

24.《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规定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的哪些内容是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的基本依据?

A.人力防范

B.实体防范

C.技术防范

25.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应能适应系统维护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应采用成熟而先进的技术和可靠而适用的设备,以的方式实现。

A.规范化

B.结构化

C.模块化

D.集成化

26.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安全防范处警响应时间由建设单位根据防范区域面积以及等实际情况,在设计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A.现场环境

B.交通状况

D.人员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